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绚隆主编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敬悼杨绛先生 李铁映

杨绛先生已化蝶而去,扶摇入云了。她享寿一百零五岁,身经两个世纪,终生笔耕不辍,怀瑾握瑜,可谓人瑞。

我未到社科院前,已闻钱锺书先生、杨绛先生之大名,敬慕其学问,崇敬其品德。初次认识他们,则是钱先生因病住院之后。当时,我去北京医院看望钱先生,杨绛先生亦在场,与其双手相握,见先生虽面容憔悴而精神自然。说话语气谦和,柔细而有磁性,使人如聆琴音。因钱先生久卧病榻,一切问题都由杨先生代答。我了解了病情和治疗情况,问她还有什么需要,院里将尽全力提供帮助。杨先生忙答;一切都照顾得很好,医院已尽最大努力,社科院很重视和关心。谢谢组织……

兹后我又去过医院两次。钱先生去世后,我特别写了篇文章,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者。

钱先生走后,我每年春节都去给杨先生拜年。她的家在三里河公寓的三层,小小客厅,安放着一张三屉桌,靠墙搁一双人沙发,临窗一单人沙发。家中只有一个阿姨整日陪伴照顾。屋里气氛非常静谧,典型的学问人家。

杨先生百岁颐寿,我去祝贺。对于这样的学问家,我曾苦于不知何以为贺好。最后想起一个词,据说山西绛县人多高寿,所以外乡人多称之为“绛老”。我遂用此典写了“绛老颐寿”四个字登门相贺。她很高兴,牵着我的手拉我同坐。这几乎是我每次拜访她时固定的接待仪式。告别时她有时送我到家门口,有时则非要送到楼门口。我虽屡屡劝阻,但总是拦不住她。一次她送我新译的《斐多》,这是苏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四小时给学生的讲课,也是一篇讲哲学、讲灵魂的文章。她在九十岁以后开始啃这块硬骨头,我心敬之且自憾不如。《斐多》译得好,易读易明,要懂则要反复思究的。

二○一五年,她一百零四岁,我选了六月十六这个吉利的日子,再次拜访亦师亦友的杨先生,同去的还有伟光同志和高翔、宇燕、海生等同志。进屋就听到杨先生的细语笑声,她又是拉我坐在她身旁。我们既谈天,也说地,完全随兴所至。大家时而细语低声,时而在她拿的笔记本上笔谈。她的字纤巧柔美,我为了让她看清我的字,写得粗犷无拘。笔谈清雅,但蕴意情深。我曾想把那个笔记本求为纪念,她却孩子似的抱入怀中,示要己藏,引得众人皆笑。百岁老人之童心,实乃长寿之相。~因谈笑情浓,而忘时已久,在众人催促下,虽谈话中断,意颇不舍。杨先生仍是坚持送至门口,一再挥手告别!出门之后,感慨多多,真是学术无禁地,哲人无生死!学有洞见,作可垂世,寿百岁而知人生!

杨先生已修得功德圆满,驾鹤西去。但她为世垂范,道德文章将永励后人。

杨绛先生早年和钱锺书先生一同就读清华大学,后赴英国牛津留学,学成毅然回到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祖国,虽然饱经苦厄、颠沛,却终生爱着自己的祖国,无怨无悔。杨先生是一位大翻译家,对待译事极为认真。《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都是依照原文版本,并参酌世界多种译本译出。译《堂吉诃德》时,为了忠实于原文,四十七岁始自学西班牙语,待语言娴熟后才动手翻译。后由于种种原因,历经二十二年此书才得以出版。杨先生翻译《堂吉诃德》的事,堪称译界佳话。《斐多》虽由英译本转译,但参考四种十九、二十世纪英美出版的重要译本,深研各自的序言、注解及评析文字。精心译出并做了注解。她对原作尽责,对读者尽心。

她不仅是翻译家,还是一位有独特文风的作家。她的《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洗澡》《洗澡之后》《干校六记》,特别是她自传体作品《我们仨》,生动地表达了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真情挚爱。最后她以《坐在人生边上》的“百岁答问”,为自己画了一个很圆很圆的圈。P3-6

后记

2016年5月25日凌晨l时30分,杨绛先生于睡梦中平静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离开了这个她曾经生活了105年的红尘世界。消息传出以后,境内外各大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给予了报道,纷纷表达对她的哀思。

杨先生一生行事低调,长期远离媒体,在亲人相继离世后的寂寞岁月里,抱着与时间赛跑的决心,完成了他们未竞的事业,也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非常理性的安排。虽然她不事张扬,但她的一部部作品又无法让她隐身,反而不断激起人们的好奇与关注。

如今,她已驾鹤西去,尘世的各种声音都不会再对她形成干扰。但对于曾经与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则有必要把自己亲历的与其有关的故事讲出来,争取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生动的杨绛形象。为此,我们决定编辑这样一本纪念集。

本书共收入了51位作者的46篇文章。这些作者既有社科院的老领导、清华大学的领导、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杨先生夫妇著作的海外翻译者、帮助杨先生维权的法学专家,也有杨先生的同事、朋友、亲属,还有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的获奖代表、钱先生曾经的司机等。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回忆了与杨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也生动地反映了杨先生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个别文章更是首次披露了她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全部经过。

我们为此书确定的原则是,所有入选的文章必须都是首发。因此,有些重要作者的重要文章,因此前已在别的媒体上发表而只能割爱,遗珠之憾,不幸未免。

本书从设计体例、组稿到编辑的全过程中,吴学昭老师操劳最多,承受的压力也最大。但她愿以介子推自居,而命我执主编之役。我虽忝列斯席,但心怀愧疚,不敢攘功,在此特予说明。吴老师的文章早已写就,原来拟的题目是“回家”。不料周国平先生的稿子交来后,题目与吴老师的文章标题恰巧相同。为了表示对周国平先生的尊重,吴老师主动忍痛更改了她的文章标题。这是本书编辑过程中的一个插曲,也再次见证了吴老师为杨先生的事情,不计个人得失的仗义和忠厚。另外,我的同事胡真才先生担任本书责编,工作勤勤恳恳,严谨认真,我们曾就许多问题进行过反复讨论。本书的顺利出版,有他一份辛劳在。

最后,要特别感谢为本书慷慨赐稿的各位作者。大家不论如何忙碌,在接到约稿请求后,都能认真执笔,如期交稿。这既体现了大家对杨先生的敬重,也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个别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收入,有的文章在编辑过程中被做了一些处理,大家都能予以宽容和理解。对此,我们只有感激。在全书编辑过程中,或许还有一些考虑欠周的地方,尚祈大家批评和原谅。

目录

第一辑

 敬悼杨绛先生

 纪念杨绛先生

 回家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

 为了天下读书人的面子

 ——维权永远在路上

 “隐身衣”下的家国情怀

 访杨绛读杨译

 杨绛先生的“贤”与“才”

 走近杨绛先生

 私人交往

 在堂吉诃德和桑丘、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

 来来往往:杨绛先生的自我阐述

 杨柳本是君家树折却长条送远行

 杨先生.想念你!

 追忆杨绛先生

 怀念钱锺书、杨绛两位先生

 先生回家纪事

 不够知己的纪念

 ——忆杨绛先生

第二辑

 智者杨绛仁者杨绛

 细腻的情博大的爱

 杨绛先生打官司

 精神世界的高度与快乐

 我是杨绛先生的小友

 我所认识的杨绛先生

 “好读书”精神永存

 归来的小玉佛手

 他们仨

 是永别,也是团聚

 ——悼杨绛先生

 深心正气力扶书香

 生命因您而美丽

 杨绛先生与国家博物馆的缘分

 钱先生穿过的牛津学袍

 怀念杨绛先生

 我与杨绛先生的未晤之缘

 忆与杨绛先生交往点滴

 悼杨绛

 杨绛译本《堂吉诃德》在国外

第三辑

 与“我们仨”的缘分

 纪念我的舅母杨绛先生

 我的四姨

 敬佩四姨感激四姨

 钱伯母

 忆奶奶

 我和舅婆的点滴故事

 通透而有力量的生活智者

 ——记我心中的杨绛先生

 先生,您听我说

 一纪念杨绛先生

 往事琐忆

编后记

内容推荐

  周绚隆编著的《杨绛(永远的女先生)(精)》共收入了51位作者的46篇文章。这些作者既有社科院的老领导、清华大学的领导、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杨先生夫妇著作的海外翻译者、帮助杨先生维权的法学专家,也有杨先生的同事、朋友、亲属,还有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的获奖代表、钱先生曾经的司机等。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回忆了与杨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也生动地反映了杨先生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个别文章更是首次披露了她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全部经过。

编辑推荐

  周绚隆编著的《杨绛(永远的女先生)(精)》为怀念杨绛的纪念文集,共收文章四十多篇。其中既有政界显要和文化名人,也有研究人员和杨绛的亲友。这些文章对杨绛的散文、小说、评论、戏剧等各种体裁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杨绛的亲友对杨绛的生活起居、性格习惯做了介绍和回忆;本书对杨绛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做了全面的论述和总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