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安德鲁·卡内基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安德鲁·卡内基是开创美国工业历史的实业家,现代商业模式的缔造者。他是和福特、摩根、洛克菲勒齐名的钢铁巨人。按照今日的标准计算,他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比尔·盖茨。他的一生不仅是一个穷孩子实现美国梦的精彩故事,更是一段人性光辉的不朽传奇。

安德鲁·卡内基的一生经历,令无数人去研究,究竟他有什么秘密武器,使他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内容推荐

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普通家庭,13岁时跟着父母来到美国闯荡天下。他进过棉纺厂,当过邮差,干过电报员。他一生接受的教育并不多,主要靠自学成材,并靠个人奋斗兴办铁路,开采石油,建造钢铁厂,最终成为世人羡慕的亿万富翁。晚年的卡内基热心慈善事业,并将自己的全部财富无偿捐献给了社会,到他去世前,捐献总额已经达到3.3亿多美元。在他去世后,他的“卡内基公司”仍在实施他的捐献计划,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们因此而受益。

卡内基的一生,不仅是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实现美国梦的精彩故事,更是一段以人性的光辉而留存世间的不朽传奇。

目录

序言

编者寄语

第一章 父母和童年

第二章 丹佛姆林和美国

第三章 匹兹堡和工作

第四章 安德森上校和书籍

第五章 电报公司

第六章 铁路公司

第七章 匹兹堡铁路主管

第八章 内战期间

第九章 建造大桥

第十章 炼铁厂

第十一章 纽约总部

第十二章 交易磋商

第十三章 钢的时代

第十四章 合伙人、书和旅行

第十五章 马车旅行和结婚

第十六章 工厂和_丁人

第十七章 荷姆斯泰德罢工

第十八章 劳工问题

第十九章 《财富的福音》

第二十章 教育和养老基金

第二十一章 和平教堂和皮坦克里夫

第二十二章 马修·阿诺德和其他人

第二十三章 英国的政治领袖

第二十四章 格莱斯顿和莫利

第二十五章 赫伯特·斯宾塞和他的信徒

第二十六章 布莱恩和哈里森

第二十七章 华盛顿外交

第二十八章 海和麦金利总统

第二十九章 会见德国皇帝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丹佛姆林和美国

劳·德姨父在教育我和多德时,非常重视背诵。为此我俩收益颇多。我俩经常在同学和大人们的面前,卷起上衣和衬衫的袖子,戴上纸做的头盔,抹黑脸,削尖木条做成剑,扮成戏剧中的人物,背诵台词。

我清楚地记得,诺瓦尔和格雷纳温之间有一段经典戏剧对白,重复出现一个词——“该死的虚伪”。说这个词时让我俩有些顾虑。起初我俩总是用一声咳嗽带过,观众就会大笑。直到有一天,这是伟大的一天,姨父鼓励我们说“该死”没有关系的。后来我们经常练习这个词。我常扮演格雷纳温,说这个词的频率更高。这种自然的表达方式让我感到很轻松。我能充分理解玛乔丽·弗莱明,一天早上,她正在发脾气,沃尔特·斯科特问她怎么了,她回答:

“我想发脾气,斯科特先生,我真想说‘该死的’,但是我不能。”

此后,说出不雅的词也成了演出的精彩之处。在讲道坛上,牧师可以说“混账”不算罪过;那么在朗诵时,我们也可以不受拘束地说“该死”。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诺瓦尔和格雷纳温在格斗时,诺瓦尔说“只有死亡能结束战争。”1897年《北美评论》的一篇文章里用了这些词,姨父碰巧读到,立即从丹佛姆林写信告诉我。他就是这样一个说干就干的人。

在姨父的这种教育方式下,我的记忆力有了很大提高。我认为有益于青年人的方法,莫过于鼓励他们去记住和背诵一些经典故事。我对自己的速记能力感到满意,这也让一些朋友吃惊。对于任何事情,不论感兴趣与否,我都能记住。但是对那些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我很快会忘记。

在丹佛姆林上学时,我们有一个考试就是每天默写两首双音节的诗歌。我是这样做的,在上学的路上赶紧看一看。尽管只有五六分钟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足够了。因为第一节就是诗歌课,我总会轻松过关。可是如果让我在三十分钟后再默写一遍,那我肯定做不到。

我没有依靠家人,而是完全凭自己的能力从马丁校长那儿赚到了第一个便士。那是因为我复述伯恩斯的诗《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写到这,我想起了许多年后在伦敦的一次晚宴上,我和约翰·莫利先生谈起沃兹沃斯的生平。莫利先生说他正在找伯恩斯的诗《晚年》,这首诗他很是欣赏,可是他翻遍了就是找不到。我很荣幸地给他背诵了其中一段,他当即给了我一个便士。啊,莫利先生真是和马丁校长一样可爱。对我来说,他是多么真诚啊!

我俩没有受到太多宗教的束缚。别的孩子被强迫学习《简明教义问答手册》,而多德和我却不必去理解永远不懂的经书。我的家族,包括莫里森和劳德家族,他们反对教义,对待宗教的立场就和对政治一样偏激。我们家族的圈子里,没有一个正式的长老教会员。我的父亲、艾特肯姨父和姨妈、劳德姨父、还有我的卡内基叔叔,都不信仰加尔文教。有一段时间,他们从斯维登伯格学说中找到了港湾。母亲对宗教的事情不发表意见。在我看来,她从不关心,也不去教堂。那时,她没有仆人,要干所有的家务,包括周日全家人的午饭。当时的一本读物《查宁基督教》是母亲的最爱。她真是不简单!

在笼罩着一种宗教和政治不安的氛围中,我度过了童年。我听到了很多当时政界最先进的思想——消灭特权、公民平等权、共和制等,也听到了宗教方面的思想,这些影响深远,伴随着我成长。加尔文教苛刻的条文对我来说就像噩梦,幸亏我及时倾诉才得以解脱。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那就是在牧师布道时,父亲提出脱离长老教会。当时我也在场。

父亲不能接受它的理论,他说:“难道这就是你们的宗教,你们的神?我要去找一个更好的信仰、一位更英明的神。”他离开了教堂,再也没进去过。但是他不断地留心其他的教会。我记得他每天早上都要到小隔间去祈祷。他的确是一位信徒,永葆一颗虔诚的心。对他来说,所有宗教都是正义的化身。他发现宗教的流派很多,但信仰只有一个。我为父亲骄傲,因为他拥有比牧师更多的知识。牧师给人们勾画的不是一位圣人,而是一个古老的遗嘱中残忍的复仇者——正如安德鲁D.怀特在自传里称自己是一个“永远的复仇者”。

我童年最大的快乐是养鸽子和兔子。每每想到父亲给我这些宠物搭的窝,我都感激不已。我家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聚集地。母亲认为家庭是培养孩子走上正道的最佳环境。她常说首先要让家里充满快乐。对父母而言,没有比让我们和邻居的孩子得到快乐更重要的事情了。

我做的第一笔生意是让我的伙伴们为我服务一个季度,而报酬是以他们的名字来给小兔取名。他们要利用周末假日给小兔找食物。回想起这笔不公平的交易,让伙伴们吃亏,我总是良心不安。因为整整一个季度,他们毫无怨言地采蒲公英、三叶草,而得到的仅仅是少得可怜的回报。唉!我没有付给他们什么!一分钱也没给!

我很珍惜这次活动,它是最早展现我组织能力的证据。要获得成功,不在于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要懂得知人善任。对任何人来说,这种能力都是值得珍惜的。我不懂蒸汽机的原理,但是我会努力去搞懂比蒸汽机更复杂的事物—一人。1898年,我们乘马车旅行时,途经一家苏格兰高地小旅馆。一位绅士走过来,介绍说他是麦金托什先生,苏格兰的一位大家具制造商——我们后来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他说他是当初给小兔找食物的伙伴之一,而且其中一只小兔也取了他的名字。可以想象,我见到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从前一起养兔子的伙伴之中,长大后我只见过他。我希望和他一起珍藏友谊,并能经常见面。(手稿写到今天是1913年12月1日,我收到一封他珍贵的短信,回顾了我们的童年往事。我也给他回了一封,他也一定会感到温馨的。)

P18-21

序言

从生意场上退出之后,我丈夫禁不住他那些要好的朋友(有美国的,也有英国的)恳求,一有时间就回忆并写下他早年的经历。可是不久,他发现根本没有空闲时间。相比从前,他的生活甚至被更多的事情所占据。他的回忆录是在苏格兰利用休闲时间完成的。有一段时间,我们每个夏天都会去沃特奈格旷野的小别墅,在那里我们可以享受简单的生活,而且卡内基先生的自传大部分也都是在那里写的。他很开心地追忆着早年的时光,正如他所说的,又经历了一次早年的生活。1914年7月,战争的阴云开始凝聚,这时的他正忙着写作。8月4日,当得知那个重大的消息时,我们立刻离开了这里并回到斯基伯,在那里能更好地了解局势。

这些回忆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完成的。从那以后,他对自己的事情再没兴趣。很多次,他试图继续写作,但完全是徒劳。那时,他还过得像个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每天打高尔夫球、钓鱼、游泳,有时甚至一天进行三项运动。他是个乐天派,即使面对希望的破灭,他也试图表现出乐观。然而,面对世界的灾难,他的心碎了。在遭受重感冒,随即又两次患上肺炎后,他突然变得苍老了。

据一位与卡内基同时期的人(他比卡内基早几个月去世)说“他不能承受衰老”。对卡内基先生的密友来说,从他那里得到的最鼓舞人心之处可能是学会如何承受“衰老”的勇气和技巧。他总是耐心、体贴、愉快,对别人给予的任何微小的快乐和服务都心存感激。他从不考虑自己,而是期待一点希望的曙光。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直到“他走了,上帝把他带走了。”

在他手稿的底页写了这样一些话:“对于我的回忆录,可能只有一小部分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而我的亲戚和朋友感兴趣的内容会多一些。有许多内容是我断断续续写的,我想应该删去。今后替我整理书稿的人要注意,不要给读者太多负担。一定要选一个有热情有头脑的人。”

除了我们的朋友约翰C.范·戴克,还有谁是最佳人选呢?当他还没有读到卡内基先生的批注,只看到手稿时就说:“将它整理出版是一项充满爱心的工作。”此时此刻,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从他做这项工作的态度上已证明了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出于一份珍贵而美好的友谊做出的选择。

路易丝·惠特菲尔德·卡内基

1920年4月16日于纽约

后记

安德鲁·卡内基是世界上著名的“钢铁大王”,他出生在英国的苏格兰一个普通家庭,不到13岁就跟随父母到美国去闯荡天下,从此开始朝着实现“美国梦”的目标前进。

在成为亿万富翁之前,卡内基进过棉纺厂,当过邮差,干过电报员。为了学习知识,他没有像其他同龄人那样自我消沉,而是刻苦自学,成为当时不多见的既有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又出版了多部著作的企业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即使现在也是人们案头常备的经典,许多企业家和社会名流都将这些书作为自己成功的必备读物。

卡内基一生创造了数亿美元的财富,如果按照其财富程度来比较,可以说比现在的比尔·盖茨还富有。但卡内基晚年时,却毅然将这些财富无偿捐赠给了社会。到他去世时,捐赠总额已经达到3.3亿美元。在他去世后,他的遗嘱执行人仍然在实施他的捐献计划,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因此而受益。卡内基这种处理财富的理念,为世界上所有的亿万富翁和慈善家树立了全新的财富准则。因此,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都将卡内基当作他们最推崇的“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卡内基也因为自己创造的财富而成为和亨利·福特、摩根、洛克菲勒等齐名的财富巨擘。

可以说,卡内基的一生,不仅是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实现美国梦的精彩故事,更是一段以人性的光辉而留存世间的不朽传奇。

本书是卡内基晚年的自传,出版后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为了让国内读者领悟这位财富大师的成功理念,我们翻译了这本书,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非常感谢刘祜先生提供了这次翻译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宋艳丽、张勇、吴良平、杨滢、胡明峰、绍阳、张源、宋保仁、孙晔、赵永安、永琦、王瑞静、李小龙、张岩、康健、李发、朱苒、兆海等师友的帮助和鼓励,在此特表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