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937~1945年中国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抗战电影只有6部,本书是海内外第一部以个案研讨方式逐一读解这些珍贵影像文本的学术论文专辑,从电影史和文化史的角度,体系性地再次证明:抗战电影是战前1936年出现的国防电影的战时延伸和表现形态;而国防电影是1932年出现的左翼电影的升级换代版本;抗战电影最重要的特征,是抗日救亡启蒙、鼓舞军心民心、倡导家国一体、宣扬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之自由意志。此前,本书作者曾依据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1938年之前的60部左右的影片,将中国电影划分为旧市民电影、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国粹电影、国防电影等形态,并将逐一讨论的个案研究结为论文专辑印行。此书是作者的近期新研究成果结集,其二十年来微观电影史研究视角、本土理论的体系性建构及其非主流的观点和立场表达,值得关注。 目录 导论 从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抗战电影到“红色经典电影” 1 甲、前面的话2 乙、左翼电影——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4 丙、国防电影——左翼电影的升级换代版本7 丁、抗战电影——国防电影在战时的延续11 戊、红色基因的隔代遗传——1949年后的“红色经典电影” 14 己、结语 18 零壹 《游击进行曲》(《正气歌》,1938~1941) 31 甲、前面的话40 乙、《游击进行曲》的文化生态背景及其主题表达41 丙、结语48 丁、多余的话49 子、必须特殊的观影心态49 丑、小男孩抽烟50 零贰 《万众一心》(1939) 57 甲、前面的话66 乙、从左翼电影到国防电影再到抗战电影67 丙、《万众一心》:中国电影文化传统的延续与贡献72 子、人物形象模式的突破72 丑、编、导、演的历史轨迹流变73 寅、编、导、演的时代性转变75 卯、个人风格鲜明的武打配置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