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错过福尔摩斯,也可以错过克里斯蒂,但绝不可错过文泽尔!
“优秀的罪犯都是艺术家,出色的侦探则是批评家。”
本书是“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中文版推出的第一本。早在数年前曾被某网站文学编辑看中,并认为是不世出的欧美侦探推理小说名家作品而加以推荐。在天涯和猫扑连载时更被无数读者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经典推理小说。
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注重细节描写,由于作者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所致,作品中涉及的细节元素相当专业且精彩,《冷钢》一书中对日本武士刀等冷兵器的描写相当精彩。
与古典侦探推理小说不同,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更推崇推理因素的开放性,故事的线索延伸到作品之外。《冷钢》一书中更是创造性的收录了作者绘制的地图,案情的解密甚至可以独立于故事的进展之外,阅读时犹如和作者进行一场智力赛跑。
1984年3月,自由意志市发生了著名的“月圆夜斩首案”。因为凶器是一柄锋利的刀,所以凶手被人们称为“镰刀罗密欧”。由于同事间偶然的闲聊,文泽尔得知了这个案件,可是8年时间过去了,许多当初的线索已经断掉,甚至案件在当事人亲友的记忆中也模糊起来。文泽尔能找到案件的线索吗?
8年间又接连发生了数起“月夜斩首案”,甚至还发生了3起模仿案,文泽尔能破解这起连续杀人案的关键吗?又一个3月月圆夜到来前,他能找出凶手、救下无辜的生命吗?
“积格勒是不是真那么不好相处?”
“说实话吗,汉迪克?”
“废话!你已经不是警校新丁了,什么实话假话……难不成你想让我来审讯你吗?我可是求之不得!”汉迪克笑道。
可我并不太想回答——积格勒是个好探长,可惜我们搭档的那唯一一个案子,却实在不是个好案子。如果我回答“不是”,汉迪克接下来必定会问我为何主动申请放长假的。
“你会以什么作为你的选择标准——我是指,如果你要买杯子的话。”
“喂喂,你想转移话题吗,文泽尔?”
“并不是,只是换个方式回答你的问题。”
“好吧……嗯,如果要喝啤酒的话,我想我会选一个比较大的杯子;喝葡萄酒最好要一个镶上金边的水晶郁金香杯,喝早餐咖啡纸杯就可以了,喝Espresso或许能有个骨瓷杯……”
“如果只是喝水呢?”
“那样啊……那样我什么杯子都无所谓了,能喝水就行。”
“也即是没有标准了……”
“这怎么是没有标准?我的标准就是‘能喝水’——满足条件的至少不会是一个破底杯子!”
“对于一个有点挑剔的人,即使只是选择一只喝水的杯子,也会考虑到很多因素的。”
“你的意思……是说你是一个挑剔的人吗?”
“在某些方面吧……我的朋友,如果你好不容易才买到一只你看中很久的啤酒杯,回家喝酒的时候,却发现杯口制作得有些问题——让你的上嘴唇每喝上一口都不舒服老半天,你会怎么办?”
“拿回商店退掉啦……”
“你是在商店大打折的时候买的,没办法退货了。”
“那就用原来的杯子喝。”
“你只有这一个杯子……”
“笑话!你是在做心理测验吗?这可不好玩!”
“我是在回答你的问题……”
“早知道我就不问了……嗯,我会再买一只其他样式的。”
“你用你所有的钱买了这只啤酒杯。”
“那……只好凑合着用了——如果这个测试里的‘我’嗜酒如命的话……”
“我的想法和你一样——希望这个答案令你满意。”
我笑了笑,没再答理汉迪克。
我不知道我的运气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跟积格勒探长搭档的这个案子,让我很容易就看见了这个“杯子”的一些缺点:刚刚我已经承认,我是一个在某些方面相当挑剔的人——而这些缺点,又恰恰归在这“某些方面”之内。
我不太想再用这个杯子了——伊塞尔副局长批准了我的长假申请之后,我考虑找一份新的工作:打字员、邮差、房管或者水管工……什么都行——最好只工作半天,闲暇的时间里,我会读两本老早就想看的古书,或者写几部没有人会看的侦探小说。
汉迪克最近常推荐我找一个女朋友:
“有益身心健康,又可以排遣无聊,不妨一试。”他是这么说的。
汉迪克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他自己也不曾有过一个哪怕只是暂时性的女朋友。实际上,我们也未见得太无聊——听几位比我们老资格的探员聊天,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下个月又该涨价了……” “那群该死的!”
“‘罗密欧’该砍下他们的头来。”
“那是7号吗?好像是的……”
“每年的时间都不太一样,不过应该也就是下个月。”
“不都是月圆之夜吗?”
“也有不是的……”P3-5
冷钢(Cold Steel),这是一家专门制造刀具的公司的名称——我将它作为了这篇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的题目,因为这个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故事,确实和刀有着很大的关系。
实际上,我对冷兵器并不感冒——埃莫森的”指挥官” 就算是我亲手接触过的最好的量产刀了。鲍勃·多兹尔或者正宗大师冈崎五郎。手制的名刀,则是见也没见过。
我曾经想象过妖刀村正一刀下来,将松平清康劈作两半的情景——欧洲人原本是崇尚浮世绘而疏远武士刀的,但近百多年来,日本刀的收藏在世界范围内,竟也慢慢成为了时尚。
日本刀的制作技术,完全仿自我国汉唐时代的武器冶炼淬火技术,而日本刀今日得到世界收藏界的认可,从中自可看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影子。
以上所说并不表示本篇中文泽尔将会漂洋过海去到扶桑岛国或者香港北京一文泽尔依旧待在自由意志市,不过换了身份而已。
我也试图去想象文泽尔穿上自由意志市警服的模样—一那样子大概会让塔芙妮④笑得直不起腰来:可惜,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他们之间并不认识……
确切点说,故事发生在1992年,文泽尔和积格勒探长的短暂搭档关系结束之后一而本案,也将是文泽尔以一个小小探员的身份侦破的最后一案:因此,将本篇作为这整个侦探系列的开始(至少是形式上的开始),是恰如其分的。
特别在扉页中所提到的“纪念”,在本篇中并不会以惯常所见的、刻意而为的大段引用、叙述或描写来表现:我在琐碎的地方设下了不少的谜题——例如人名、地名、数字及特定日期的选取.一些词汇的用法.甚至部分文段的写作方式……这些精细的工作虽然不至于像路路通的主人那般准确和周密.但也总算是给这“纪念”增添了些许别致的趣味——这样,对于时代及伟大人物的敬重,就不会只是浮于表面;而作为读者们尝试反复阅读的动力,则是对阅读本身的尊重。
这将是我应谨记且坚持的系列风格,在此记下作为今后创作的提醒及约束。
希望大家喜欢这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