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路史》是一部上古史通史性质的著作,以纬书十纪为时问纪年,认为天地开辟至孔子获麟,共历“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在十纪的时问观下,罗泌于三皇五帝的帝系之上,增列了五十八位上古帝王,叙述天地开辟至夏代的上古历史。《路史》帝系背后所蕴藏的古史观念,彰显了罗泌对于上古历史与文化进程的思考,对后代的古史著述与神话小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从文学研究面向来看,罗泌重新诠释了神话人物/符号的象征,使之接轨于历史。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路史》透过谶纬与道教史观,建构上古历史的发展,是一部藉由“神话历史化”的过程所记述的文化通史。陈嘉琪著的《南宋罗泌路史上古传说研究》试图分析《路史》帝系的排序意义,及其由“神话”到“历史”思维脉络的演变,进而从较为宏观的史学、文学视野重新定位《路史》在学术史上的价值。 作者简介 陈嘉琪,1980年生,台湾省台北人。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民间文学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共同教育委员会国文教育组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神话、民间文学,代表著作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史诗创世思维研究》《台湾历史传说与读物中的刘永福抗日形象》《南宋罗泌(路史)上古传说研究》。曾获“中国民间文化研究论文新秀奖”“优秀奖”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路史》历来的研究与评价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史学研究法下还原论的运用 二 历史研究法 三 神话与原型研究法 四 后神话理论 第二章 中国上古传说的学术史回顾 第一节 典籍文本对上古传说的记叙 一 先秦典籍中的上古传说 二 汉代以降史家对上古传说的整理 三 《道藏》宗教丛书对上古传说的记叙 第二节 神话传说人物的研究 一 原始神格 二 民族分化 三 帝系研究 四 学术发展 第三节 历史学界对上古传说的讨论研究 一 古史辨运动对上古传说的讨论 二 上古传说于战后研究径路的形成 第三章 罗泌《路史》的成书背景与修史意识 第一节 罗泌家世与《路史》成书背景 一 宋代庐陵史学的影响:家族史学的风气 二 宋代文化事业的影响:地志、金石文献与 道藏、类书的编纂 三 宋代编修古史的风气:通鉴学与宋代理学、易学的影响 第二节 《路史》的体例及文献征引特色 一 纬书古史系统与《道藏》宗教藏书的影响 二 与前代古史著述的接轨 三 宋代方志叙事的影响 四 新史料开拓下金石文献的征引 第三节 罗泌编写《路史》的意图 一 重新编纂上古历史的企图 二 宗教心灵的填补 三 “以古鉴今”的政治关怀 第四章 《路史前纪》的古史建构 第一节 《路史前纪》的时间意识与帝王来源 一 道教史观下的时间纪元 二 上古黄金时代的帝系建构 三 神山信仰下神圣时空的转换 第二节 《路史前纪》的创世观 一 浑敦意象一:道教气化创世观 二 浑敦意象二:为道、为一、为母 三 道教精气说的继承与转化 第三节 《路史前纪》的古史观 一 因提纪:人代史之端与物质文明的开展 二 禅通纪:封禅之始与制度文明的传衍 第五章 《路史》以前的三皇说 第一节 先秦时期三皇的形成背景 一 三皇五帝/神帝人帝:三皇为宇宙本体的象征 一 三皇五帝/神帝人帝:三皇为宇宙本体的象征 二 三皇五帝/人帝人帝:五帝历史意义的转变 第二节 秦汉以降三皇谱系的文化象征 一 伏羲、神农入三皇的文化象征 二 遂人氏的造火与改火象征 三 女娲作笙簧的古史意义 第三节 伏羲、女娲创世神话的古史化历程 一 女娲入三皇的地皇象征 二 伏羲为三皇之首的天皇意象 第六章 《路史后纪》三皇概念的转变 第一节 伏羲文化符码的再定位 一 道家、道教伏羲地位的继承与开创 二 国体秩序的再建构 第二节 道教思想下女娲性别符号的彰显 一 女娲“正姓氏、职婚姻”下的高禖崇拜 二 女娲为“女皇氏”所彰显道教的女官文化 第三节 炎帝帝系及其农业文明的传衍 一 神农氏与农业文明关系的再定义 二 “炎帝纪下”的时代标志 第七章 《路史后纪》中的五帝 第一节 《路史》史观中的五帝 一 《路史》对“五帝座”说法的接受与演绎 二 三统、三正历史观念的补入 三 罗泌对刘歆新五德说的补正与改易 第二节 黄帝为“疏仡纪”之首的古史定位 一 考订星历 二 制定仪法 三 百官分职 第三节 少昊、颛顼、帝喾的古史演进 一 少昊:修太昊之法 二 颛顼:上缘黄帝之道 三 帝喾:行仁者之操 第四节 尧、舜禅让的再诠释 一 罗泌对于尧舜禅让、禹传启帝位的历史解释 二 罗泌对尧舜帝系与传说的考订 三 《路史》对尧舜之治的再定位 第八章 结论 附表 《路史》目录 《路史》帝王谱系一览表 《路史·前纪》帝王谱系来源一览表 古史帝系的学术流变 罗泌《路史》以前古史著述的帝王世系 《路史》帝系建构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