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菽全集》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汇集了潘菽在心理学以及教育、政论、古汉语、美学、考古、书画研究等多个领域的成果,全面反映了潘菽的学术思想、生平事迹及其在中国心理学史、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本书是第九卷,收录的是潘菽的部分日记和书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潘菽全集(第9卷)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赵莉如//李令节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潘菽全集》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汇集了潘菽在心理学以及教育、政论、古汉语、美学、考古、书画研究等多个领域的成果,全面反映了潘菽的学术思想、生平事迹及其在中国心理学史、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本书是第九卷,收录的是潘菽的部分日记和书信。 内容推荐 潘菽(1897—1988) 中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潘菽全集》(10卷本)汇集了潘菽在心理学及其他领域的成果,全面反映了潘菽的学术思想、生平事迹及其在中国心理学史、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本卷收录的是潘菽的部分日记和书信。日记是两个时段的:1949年9月7日至9月23日,记录潘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和赴苏联参加巴甫洛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情况;1957年1月1日至5月20日,记录潘菽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书信主要写于20世纪70~80年代,内容主要是与心理学工作有关的,具体涉及心理学的学术问题、著作撰写、教学工作、科研问题及学会工作。 目录 本卷说明 日记 1949年9月7日至9月23日 1957年1月1日至5月20日 书信 致马文驹(5封) 致王启康、陈沛霖(1封) 致车文博(3封) 致朱永新(2封) 致刘兆吉(10封) 致刘绍禹(1封) 致许家成(6封) 致李长河(1封) 致李汉松(1封) 致李国榕(1封) 致李家治(1封) 致杨鑫辉(24封) 致邹大炎(5封) 致张人骏(1封) 致张粹然(3封) 致陈大柔(2封) 致陈沛霖(3封) 致林之达(2封) 致罗利建(6封) 致周冠生(19封) 致赵璧如(1封) 致胡礼遇(3封) 致洪宝林(7封) 致徐联仓、赵莉如(1封) 致高汉生(3封) 致唐自杰(120封) 致黄乃松、张再远(17封) 致梅仲孙(1封) 致龚浩然(7封) 致符仁方(6封) 致燕国材(3封) 致学校学生、单位、学术组织及会议(9封) 附录 书信内容索引 试读章节 1月30日惠函所悉。函中所提出关于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必须以唯物论合乎科学的思想为主这一点的看法很对,希照此努力前进。照现在不少人的做法去做,会搞得不三不四。若写成教材,就会误人不浅。所以这个问题非同小可。 大百科的张人骏同志回来后把我的《刍议》在南京会议上的修改本给我看了,使我大吃一惊。①你参加了南京会议的吧?不知南京会议怎样把我的《刍议》加以讨论和修改的? 方法论是很重要的。忽视了它就将受到自然惩罚,即花了气力做工作而结果却不好,甚至很不好。我在烟台会议上曾着重提出方法论问题,但似乎没有受到注意。庐山会议上我因身体不好,未能多参加会议,但我感到同样的问题。坦白说,那个编写框架不大好(主要问题在贪多求全,提得太早),但事前未经商量,我就不便多提意见。 来信中所说的“第二个前提”其实也是方法论问题。而方法论问题其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的指导思想问题。所谓具有我国自己的特色其实也是这个问题。如果不是这个特色,还能有什么别的特色吗?为社会主义服务,也是这个特色。因为如果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就不能这样服务,至少不会服务得好。我们要求的科学性,也同样是这个问题。因为,如不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能提高科学性吗?不会的。所以,归到根来,都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指导思想问题。如果,唯心论和唯物论还不去辨别清楚,那还能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吗?诚然,在这里的意见是有分歧的,并很有分歧。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做好工作。 来函所提到的心理学科学问题,我对这个问题还不很理解。所指的似乎是怎样发展心理学的问题。当然,要发展心理学,基本上不外乎从理论和应用两方同时分工努力。但现在对理论性很强的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在当前的中国的心理学界却不受到重视甚至受到鄙视。不过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方法论问题,即指导思想问题。不重视方法论问题,理论研究不好,应用也研究不好。我颇感奇怪,大家在解放以后就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卅多年了。但大家一碰到心理学,似乎和解放前实在相差太少。 你是喜欢思考问题的,甚为难得,要发挥这个优势。我并非“好为人师”,但同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我也并不自以为对心理学已懂得很多,其实我的确还“自视欠然”。在这个前提下,我要向你建议的主要一点还是多多学习马克思主义,以求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的心理学的建设作出贡献。 我们研究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也是为了建设我们的心理学。所以,我们必须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主要要把能为今用的东西整理出来。否则我们花的工夫可能白费,甚至有害,使人误人歧途。 匆匆奉复,可能失言之处,亦不足为别人道,诸希谅鉴。 顺此候好 潘菽 1984年3目3日 P97-98 序言 本着“服务教育,繁荣学术,积累文化”的宗旨,人民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了大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术著作,如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蔡元培年谱长编》(4卷)、“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叶圣陶年谱长编》(4卷)、《应用心理学书系》(12卷)和《当代中国心理学》等,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策划了一批重点图书,被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潘菽全集》就是其中之一。 潘菽先生(1897—1988),与胞兄潘梓年、堂弟潘汉年并称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潘氏三兄弟”。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年留学美国主修心理学。1923年获印第安纳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潘菽先生长期在大学执教并担任大学校系领导工作,对我国现代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1949—1957年历任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第一任校长等,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称院士),1955—1984年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长,1956—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作为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还是一位卓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亲身参加了五四运动。抗战时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是九三学社和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潘菽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内容以心理学为主,同时涉及教育、政论、古汉语、美学、考古、书画研究等多个领域。他的许多著作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受到广泛好评。如由我社出版的《心理学简札》(上下册)于1991年获“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荣誉奖,1992年获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他主编并由我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为了纪念潘菽先生诞辰110周年、逝世20周年,我社特资助出版《潘菽全集》(10卷)。《潘菽全集》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学习、了解潘菽先生的学术思想、生平事迹及其在中国心理学史、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贡献。《潘菽全集》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编辑,并得到了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南京大学、潘菽学术思想研究会等有关单位和人士的大力指导和帮助,特此鸣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