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庄祖鲲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庄祖鲲博士的学术与职业生涯很不寻常。他是多年在从事工业技术操作和深层的研究之后,才正式进修神学和文化学的。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话,既有思想的层面,也有个体的深切领悟。当前中国面临的社会、道德之重重危机,可说是促使他书写《契合与转化》这部著作的主因。他尝试提出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并且深信这是一个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空前”的良机。

内容推荐

今天中国社会正面临极大的危机。我们的挑战不仅是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我们最大的挑战乃是文化层面的。因此,当代宗教一文化的研究对我们深具意义,因为这是从一个新的、全方位的角度来探索“文化危机”这个问题,这也是以往中国学者较少涉及的方法。本书就是尝试以“宗教与文化会通”的角度,来研究当代中国文化之更新的问题。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绪论——宗教与文化更新/1

第二章: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5

 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6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本色化的过程与结果/18

 第三节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8

 小结/33

第三章:基督教与欧洲文化的会通/39

 第一节 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40

 第二节 希腊、罗马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61

 第三节 基督教对欧洲文化的贡献/66

 小结/69

第四章:宗教与文化的会通——基督教宣教学的反思/75

 第一节 宗教与文化的相互关系/76

 第二节 宗教在文化中的沟通与传达/83

 第三节 宗教在不同文化中“处境化”的探讨/90

 小结/98

第五章:中国文化更新的思考/103

 第一节 当前中国文化的危机与转机/104

 第二节 中国文化更新之路—“创造的转化”/117

 第三节 从基督教观点看“文化更新”/128

 小结/130

第六章: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会通的回顾与展望/136

 第一节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会通的回顾/137

 第二节 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146

 第三节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的展望/158

 小结/169

主要参考书目/176

试读章节

1.汉朝时代

佛教传人中国,究竟始于何时?史家众说纷纭。譬如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便传说有博士弟子从月氏国使臣口授佛经。然而近代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佛教正式传人中国,应该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相传明帝因梦见佛陀而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在月氏国(即今新疆伊犁河上游一带)遇见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于是邀他们回洛阳,并用白马驼着许多佛经带回中国。永平十一年,明帝为两位印度僧人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称为白马寺。这两位僧人曾翻译了一部分佛经,即今现存的《四十二章经》。但据近代学者考证,现存的《四十二章经》并非出于汉人手笔。

然而由史料来看,后汉桓帝年间(公元158至166年),楚王刘英,崇奉黄老与浮屠(即佛陀)之教,桓帝宫中亦建有黄老及浮屠之寺。到了后汉献帝之世,又有笮融建佛堂,并率众修持颂经法会。以此可见,佛教传人中国,有信史可查至迟是在后汉桓帝时代。其实,佛教传人中国乃是渐进的,可能早在秦始皇时代,借着往来于西域的商人,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一些佛教的事物。至于中国人信仰佛教,大概是到后汉时代才开始。

汉朝末年传人中国的佛教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安息国(在今伊朗境内)系统,另一个是月氏国系统。这些外国僧人的姓氏,均系中国人依据他们祖国的国名而安上去的。因此,安息国的人姓安,大月氏(音“支”)的人姓支,天竺(印度)的人姓竺,康居国的人姓康。至于初期的中国僧人,也随西域来华的僧人而姓。直到道安(公元312—385年)之时,才将中国僧尼姓氏,统一为“释”。

安息系统是小乘学派,以安世高为代表。安世高是安息国太子,在后汉桓帝时到洛阳,在二十多年内,译出三十余部小乘“一切有部”的佛经。月氏系统是大乘学派,以支娄迦谶为代表。他与安世高同时期到洛阳,他也译出十三部十七卷佛经,主要是大乘中观学派的经典,尤其是《般若经》最受注意。他们是中国初期佛教的两大译经师,对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三国时代(公元221—265年)

在魏、吴、蜀三国鼎立的时代,佛教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北方的魏国及南方的吴国,有关蜀国的佛教史料则很少。由于曹魏建都于洛阳,所以魏国佛教可以说是汉代佛教的延续。在这个时期,仍有不少印度和西域僧人来华,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昙柯迦罗及康僧会。

印度僧人昙柯迦罗是在魏废帝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到洛阳,译出《僧祗戒心》,又请印度僧人担任戒师,依戒律规定为中国信徒受戒。这是中国佛教有戒律和受戒之始。当时受戒的有朱士行等人,而朱士行即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和尚,也是第一个到西域取经的汉人,只可惜客死于于阗国(今新疆和田)。

康僧会则祖籍西域,但出生于交址(越南),他在吴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孙权为他建佛寺。号为建初寺。此为南方有佛寺之始。另一位著名的人物是支谦居士,他祖父是归化中国的大月氏人,他自己则生于中国,因此精通六国语文,是著名的译经大师。他在汉末由魏国避难至吴国,被孙权礼聘为博士,潜心译经,译出《阿弥陀经》、《维摩经》等佛经共四十卷。他们的译文典雅,而且能准确地表达出佛教思想的要义,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很大。

三国时代只有五十多年,从佛教的发展来说,尚属启蒙阶段,因此在思想的建树上,可述者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许多文人崇尚清谈之风,有名的竹林七贤,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物。他们放浪形骸,隐遁山林,批判礼法不遗余力,又纵论老庄之学。当时儒家的地位极为没落,道德沦丧,风纪败坏莫此为甚。由于在乱世生活太痛苦,因此人们兴起出世的愿望。佛教于此时传人中国,时机上可算是“乘虚而人”,恰逢其时。然而,正如当代儒家学者韦政通指出,这也是后来的一千多年中,中国文化始终未能脱离出世倾向,甚至日趋衰危的主因。

3.西晋、东晋时代(公元265—420年)

西晋时的佛教活动,仍以译经为主。其中最杰出的译经师乃是竺法护。他长居在敦煌,并曾随师周游西域,通晓西域三十六种语言。他曾译出《般若》、《法华》、《华严》、《涅盘》等经,共约一百五十多部三百余卷经典。对佛教文化的贡献极大,因此被尊称为敦煌菩萨。

东晋时期中国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方为东晋所统治,北方则是由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所建立的十六国所管辖。这些北方的统治者,多数来自西域,同时他们也想利用佛教来巩固其政权,并与以儒道为主流思想的汉族相抗衡,因此,他们往往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其中后赵(公元319—352)的石勒石虎,前秦(公元351—394)的符坚等人,更是提倡佛教不遗余力。因此,佛教在中国北方开始盛传。

此段时间,正是儒家势力衰微,而神仙方术的庸俗信仰与老庄思想勃兴的时代,人们对“怪力乱神”的事大感兴趣。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在此时大盛,也与此有关。日本当代佛教思想史权威柳田圣山认为,佛教之所以能强烈地吸引中国人的兴趣,恐怕不纯然是教理的理解问题,而与人们希望长生不老,喜欢探究超自然的能力有直接的关连。佛教首先即以此通俗信仰的形态,生根于中国社会之间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大半的高僧都是以译经为主,但也有不少是属于“神通类”的高僧。佛图澄即为其中最出名、影响也最大的一位。佛图澄是龟兹人,他未曾带一卷经典来华,未曾译过一句经文,却以神异称誉一时。他的受业弟子几乎达万人。又有释道安等高徒。因此,他可以算是中国佛教的奠基者。佛图澄于西晋末年到中国,被鲜卑族的石勒石虎父子招迎。后来他就以石氏父子为中心,在华北教化百姓。他的神异据说是包括各类神通,诸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他也以这些神异来化解胡人野蛮的习俗,来推广佛陀的慈悲教诲。因此,外来的佛教能立足于中国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赖佛图澄的神异。

道安(公元312—385)是佛图澄最著名的弟子,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大思想家。他不通梵文,却写了不少佛经的注释书。他还编集译经目录,为僧尼制订行仪,统一僧尼姓氏,使佛教完成组织化的教团。对佛教的发展,贡献很大。道安的弟子很多,但以庐山的慧远(公元334—417)最著名。他成立教团于江西庐山中,是东晋的佛学中心。

东晋之世,除了道安及慧远,还有法显及鸠摩罗什(公元344—413)最为著名。法显西行求法,而且对中国文化有大贡献。鸠摩罗什则是龟兹人(今新疆库车),被前秦符坚迎来中国。他在十二年间,译出了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佛经,其中包括《般若经》、《维摩经》、《无量寿经》、《大智度论》等重要经典。直至今日,许多佛经诵本,仍采用鸠摩罗什的译本。他的弟子中,有号称“关内四圣”的僧肇、僧■、道生和道融四位杰出的弟子。P6-9

序言

庄祖鲲博士的学术与职业生涯很不寻常。他是多年在从事工业技术操作和深层的研究之后,才正式进修神学和文化学的。过去十多年来,他除了全职参与教会的牧养与教导工作之外,还特别对中国知识分子在真理上的追求与探索深表关怀。

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话,既有思想的层面,也有个体的深切领悟。当前中国面临的社会、道德之重重危机,可说是促使他书写《契合与转化》这部著作的主因。他尝试提出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并且深信这是一个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空前”的良机。

我诚恳地推荐这部富有创见的著作给所有关注中国“精神文明”的朋友们。

书评(媒体评论)

庄祖鲲博士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话,既有思想的层面,也有个体的深切领悟。当前中国面临的社会、道德之重重危机,可说是促使他书写《契合与转化》这部著作的主因。他尝试提出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并且深信这是一个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空前”的良机。

我诚恳地推荐这部富有创见的著作给所有关注中国“精神文明”的朋友们。

——钟志邦博士 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