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跟着泰戈尔去旅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泰戈尔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在编译时配了一百多幅新、老图片和照片,旨在让读者了解泰戈尔的多彩人生,体味他以诗的语言状物抒情、营构意象的独特艺术风格,同时,随着他漫游的足迹,读者也可一睹印度等南亚国家奇妙的风土人情,领略亚欧各国文化遗产的瑰丽和自然风光的旖旎,以获得在文学和旅行上的双重享受。

内容推荐

世界文学大师泰戈尔的游记别具一格,翔实地记录了他的多彩人生和在国内外的漫游经历。

本书从孟加拉语《泰戈尔全集》和后来新发现的泰戈尔诗文中撷选精品,让读者体味泰戈尔以诗的语言状物抒情、营构意象魅力的同时,也随着他漫游的足迹,去领略亚欧各国文化遗产的瑰丽和自然风光的旖旎。

目录

导言

印度篇

前往喜马拉雅山

恒河畔

印度的雨季和秋季

夜泊沙洲

漫步在广袤的原野上

巡游途中

四海为家的贝德人

在自然的怀抱里

深夜渡河

身陷暴风雨

死里逃生

我一代又一代地诞生在地球的沃土里

净修林

脚下的路

萨罗希尼号船遇险

印度——吉祥仙女

喜马拉雅山

恒河

泰姬陵

致佛陀

人海口

玛纳斯仙境

帕德玛河

英国篇

远航英国

坦波里兹·威尔士市

达尔吉市

化装舞会

在英国参议院旁听

诗人叶芝

莎士比亚

圆月之夜

印度尼西亚、泰国篇

做客吉亚诺王宫

登上巴厘岛

受印度教影响的爪哇人生活

观赏巴厘舞

巴厘岛上的葬礼

苏腊巴亚市

爪哇的皮影戏

日惹市

佛教圣地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

暹罗

康迪舞

中国篇

首访上海

美丽的西湖

乘船到南京城

北海公同会见中国儿童

会见清华学子

和中国老师谈儿童教育

在北京大学演讲

诗赠梅兰芳

诗赠林徽因

诗赠徐志摩

创建中国学院

我有一个中国名字

停靠香港

日本、缅甸篇

游览仰光

日本神户港

日本的俳句

东京的民居

日本的舞蹈和绘画

观看日本茶道表演

前苏联篇

踏上俄国的土地

俄国铲除了金钱培植的傲慢

俄国巨变使我惊叹

和俄国农民座谈

考察俄国教育

伊朗篇

从加尔各答飞抵伊朗

驱车前往设拉子

参观设拉子

在贝都因牧区做客

在伊朗过生日

试读章节

举行了削发、左肩挂圣线的宗教仪式,我急得整天抓耳挠腮,愁眉苦脸。挂着那玩意儿怎么去上学?洋人的孩子对印度的牛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绝不会看得起我这个年幼的婆罗门!即便不朝我的光头投掷什么破烂取乐,奚落嘲笑是免不了的哩。

正当我心事重重的时候,我被叫上三楼。父亲问我,想不想跟他去喜马拉雅山。我若石破天惊地大叫一声“想”,这是道出我真实心情的回答。我就读的孟加拉小学,岂可与神奇的喜马拉雅山同日而语!

离家的时候,父亲按照惯例,把全家人叫到游廊里,举行祈祷仪式。我向长辈们行摸足大礼,跟父亲上了车。

我一生中,第一次特意为自己做了新衣服。该做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父亲一一做了交代。一项缀有金线的绒布圆帽,我拿在手里,因为我心里很不愿意把帽子戴在光头上。父亲上了车,对我说:“戴上帽子!”在父亲面前,子女们衣着不整洁是不许可的。于是我羞愧的脑壳戴上了帽子。登上火车,我一有机会就把帽子摘掉,但这一举动一次也未躲过父亲的目光,帽子马上又复归原位。

从青年到耄耋之年,父亲制订每一项计划,做每一件事,向来一丝不苟。他不允许对任何事情只有模糊的印象,做事从不马虎。别人为他承担的责任,或他为别人承担的责任,都非常明确。他的筹划、谋略、行动和安排的活动中,不容丝毫的松懈。所以跟随他游历喜马拉雅山的日子里,我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自由,我的一举一动,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在他允许我随便玩的地方,他不以任何理由阻止,但他订的规矩,也不允许有丝毫突破的余地。

前往喜马拉雅山之前,我们先得在波勒普尔住几天。

不久前,苏笃波拉萨特曾和他父母游览波勒普尔。我听他讲的旅行故事,十九世纪高楣名门的见过世面的少爷绝不会相信。我那时尚未学会准确判断哪儿是可能与不可能的界线,葛里迪巴斯、伽斯罗摩达希我不肯鼎力相助,彩色连环画和小人书也不提醒我注意分辨真假。我是上了当、摔了跤,才晓得人世问凡事都有铁的规律。

苏笃波拉萨特煞有介事地对我介绍,没有特别的能耐,上火车非常危险,脚一滑就完了。火车启动时,必须使出吃奶的力气坐稳,不然让人一推,便没有影儿了。我走进车站,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等我毫不费劲地上了火车,还猜想真正的“上火车”在后面哩。

火车轻快地启动了,我仍未发现任何危险的征兆,感到十分扫兴。

火车向前飞奔,列车两侧,一排排绿树镶嵌的广阔原野,葱郁树木掩映的一座座村落,画一般迅速往后滑动,仿佛蜃景里的湍流。日暮时分,我们准点抵达波勒普尔。上了轿,我立即闭上眼睛,我宁愿波勒普尔的一切奇迹明天闪现在我清醒的眼前,提前在苍茫暮色中窥见奇迹的影子,明天的乐趣便将是不完整的了。

翌日清晨,我怀着怦怦跳动的心走到外面。先于我游览此地的苏笃波拉萨特告诉我,波勒普尔与世界其他地方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当地的卧房与院里厨房之间的甬道上,尽管没有布篷什么的,走在甬道上,却完全感受不到阳光的照耀和清风的吹拂。我到处寻找这种甬道,读者听了大概不会觉得奇怪,我至今尚未找到。P3-5

序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41一1941)是印度著名诗人,1913年他因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大量的孟加拉语原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至今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

其实,泰戈尔也是一位散文高手。编入孟加拉语《泰戈尔全集》的散文共有五十集。其中的游记,别具一格,翔实地记录了这位文学大师在国内外的漫游经历。

少年泰戈尔曾跟随父亲,游览了金庙等印度名胜,他在《前往喜马拉雅山》中,记述了走出他厌烦的家庭樊笼、扑进大自然之怀的喜悦心情。泰戈尔父亲晚年静心虔修,把经管祖传田产的责任交给文苑中脱颖而出的泰戈尔,认为这是儿子应尽的世俗义务。泰戈尔遵从父命,1890年只身前往河流如网的孟加拉水乡。他在处理繁杂的庄园事务之余,深入社会现实,广泛接触贫民,以生花妙笔在信中书写了他的所见所闻和深切感受。

泰戈尔在《夜泊沙洲》《漫步在广袤的原野上》等文章中,展现了恒河平原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泰戈尔家族拥有的大片土地分布于几个县,每隔一段时间,泰戈尔离开定居点希拉伊达哈,乘船巡视黄麻、水稻生长情况。耳闻潺潺水声,身随小舟轻晃,他心驰神醉,仿佛偎依着大地母亲温馨的慈怀。他以清丽的辞藻描写的澄蓝天空、清流碧波、绿树芳草、飒飒金风、静谧沙洲、神秘夜空,都富于孟加拉水乡特有的情趣,是那样幽美,那样令人神往。

泰戈尔曾去英国留学。他在《远航英国》中以诙谐的语言,记叙了自己首次远离亲人的落寞心情,苏伊士运河上带有惊险色彩的旅游,对于浩瀚大海的奇特感受,这些都显示出他状写景物的非凡才华。

1916年5月1日,泰戈尔乘日本货船离开加尔各答,前往日本访问。途经仰光,他游览了著名的佛教金塔,看见路边那些忙碌的缅甸妇女,他被她们的勤劳所感动,赞美她们在“辛劳的浪涛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以才能的自由赢得自尊和荣誉”。轮船停靠香港,泰戈尔伫立船头,惊讶地看到中国搬运工人装卸货物是那么轻松,那么快捷。在诗人的眼光里,工人们全身肌肉有节奏地起伏,劳动仿佛是他们的身体之琴弹奏的一支曲子。由此,他察觉到了中华民族蕴藏着巨大能量。并相信中国一旦崛起,世界上没有任何势力能够阻挡!

泰戈尔在日本研究了日本特有的诗种——俳句,把三首脍炙人口的短诗译成孟加拉语,并颇有见地地称俳句为“有画的诗”。之后他应邀在折扇和签名本上尝试着写了不少短诗。

1927年7月14日,泰戈尔在马德拉斯上船,出访新加坡、印尼和泰国。

泰戈尔在印尼受到热烈欢迎。当地的藩王亲自迎送,举行盛大宴会,陪同参观,观看文艺演出。爪哇的一条公路竣工,请泰戈尔剪彩.以他的名字命名,在当地群众的心中留下永久的回忆。泰戈尔重视研究各国文化的交流和互相渗透,访问期间,他把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与爪哇的版本作了比较,发现了被岁月篡改的部分故事内容和依然留存的共同点。他欣赏舞姿优美的巴厘古典舞、舞剧、皮影戏、“佳美兰”乐曲演奏,精辟地分析其艺术特色,深刻地指出佛教和史诗故事浸入了爪哇人的心田,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泰戈尔访问印尼的一大成果,就是把爪哇的蜡染技艺带回他创办的国际大学,从那儿逐渐传播到印度其他地区。

1930年,已届耄耋之年的泰戈尔,不顾“好心人”对他的担忧和劝阻,毅然接受访苏邀请。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政治的局限,加上西方国家对苏维埃政权的歪曲宣传,泰戈尔对十月革命曾心存疑虑。他到了莫斯科.目睹前苏联各个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科学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对暴力革命的疑虑消失了。他看到革命摧毁的是列强的势力。轰击的是富豪的金库,剥夺的是富人的权利。他告诉饥寒交迫的印度人民.对此全然不必惧怕,并联想到印度的现状,断言:“强加在祖国母亲身上的枷锁,必须举锤砸粹……除此别无他法。”这是他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上认识的一大飞跃。他呼吁印度人民起来与殖民当局作斗争的声音更加高亢:那警察的袭击算不了什么,告诉我们的后代,勇往直前吧!

泰戈尔一生中乘过两次飞机。1932年,七十岁高龄的泰戈尔第二次乘飞机前住伊朗访问,受到元首般的礼遇。伊朗国王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诗人游览了他神往的名胜古迹,在友好的气氛中过了七十岁生日。

在现代的世界文豪中,泰戈尔与中国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他是现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他应邀访问中国,在北京、杭州等地发表讲话,回顾中印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加强两国人民友谊的热切愿望。

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实现了他重新疏通中印文化交往古道的使命,在中印两国关系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回国后,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在他创办的国际大学里成立了中国学院。在首届开学典礼上,他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和印度》。泰戈尔为之倾注大量心血的这所学院,为印度培养了许多汉学家,至今仍是印度汉语教学中心。

本书在编译时配了一百多幅新、老图片和照片,旨在让读者了解泰戈尔的多彩人生,体味他以诗的语言状物抒情、营构意象的独特艺术风格,同时,随着他漫游的足迹,读者也可一睹印度等南亚国家奇妙的风土人情,领略亚欧各国文化遗产的瑰丽和自然风光的旖旎,以获得在文学和旅行上的双重享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