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秦风老照片馆/秦风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秦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那一张张黑白照片年代久远,既有历史上大人物在关键时刻的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庆典仪式上的拘谨严肃,也有他们私生活场合的轻松率真;既有普通民众在战争、政权更迭等特殊历史时期的颠沛流离、张皇惊恐,又有他们在安定时期的柴米油盐、工作休闲的细腻与琐碎;既有解放区,也有国统区;既有抗战时期的沦陷区、伪满地区,又有大后方……战争的炮火纷飞,民众的日常生活,学校教育,时尚流变……这本书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直观的参照系,让人们对那段历史给予新的打量和观察。

内容推荐

在中国人历史影像的开发上,“秦风老照片馆”并不是虚拟的,它是民间博物馆与历史纪念馆的新角色。本书所辑图片即精选自秦风所收藏的海量老照片堪为十几年收藏业绩的一次检阅。时间跨度从20世纪前后直至1980年代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了中国人在20世纪跋涉前行的艰难步履、经典场景也记录了东南亚的变迁,是民族与世纪的宝贵缩影。作为活跃于海峡两岸的老照片收藏第一人,书中展示的均为秦风收藏的原版照片,并附有收藏这些照片的详细经过,以及秦风对这些老照片的独到解读与特殊情感。其中许多照片以往每经披露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或丰富了人们观望历史的视角令人历久难忘。

目录

清朝末年

西湖全景原版照片

日军参与八国联军之役原版照片

日俄战争原版照片

附录一:我的老照片收藏之路

民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政经动态原版照片

西安事变后延安原版照片

第五次“围剿”原版照片

第二次国共合作原版照片

国共内战国民党方面原版照片

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原版照片

民初西藏原版照片

朝鲜、中国相关风景原版照片

《亚东映画集》中国名胜、民俗原版照片

国民大会选举及南京、上海社会动态照片

中华民国正副总统就职典礼合影长原版照片

蒋介石、白崇禧、黄杰三人合影原版照片

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三期毕业合影原版照片

黄杰与相关人员合影原版照片

战后美军拍摄上海、青岛原版照片

京剧老照片  

中国抗战

何应钦、黄杰出席北平民国大学校庆原版照片

抗战期间苏联大使访问成都原版照片

开罗会议原版照片

龙陵、腾冲战役原版照片

中国军民抗战正面战场原版照片

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日军私人收藏原版照片

“一·二八事变”日军私人收藏原版照片

淞沪战役与南京攻城日军私人收藏原版照片

日军占领北平时期原版照片

日军占领其他地区原版照片

日本商界人士的朝鲜、满洲铁道之旅原版照片

日本驻伪满石油商社原版照片

日本伪满洲“开拓团”原版照片

日本伪满洲“开拓科学研究所”原版照片

满铁、鲜铁、日铁原版照片

日本军人军国主义教育原版照片

日本皇室活动原版照片

日俄战争靖国神社“慰灵祭”原版照片

附录二:历史照片的美学追求与深度开发

日据台湾

日据时代台湾原版照片

日据时代日本商社游览台湾原版照片

二战美军轰炸台湾原版照片

光复后的台湾

胡适演说签名原版照片

王云五原版照片

陈诚访越活动原版照片

蒋介石、陈诚就职典礼原版照片

蒋介石夫妇生活原版照片

蒋介石阅兵原版照片

蒋经国等高级军情首长私人聚会原版照片

蒋经国巡视金门原版照片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原版照片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纪念照原版照片

台湾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原版照片

黄杰陪同蒋介石视察离岛原版照片

韩国总统朴正熙访台原版照片

韩国陆军参谋长李亨根访台原版照片

联合国军事代表团访问韩国原版照片

台湾“警总”代表团访问菲律宾原版照片

台湾省政情及社会风貌原版照片

黄杰主持省府简报活动原版照片

黄埔一、二、三期师生在台北合影原版照

1960年代台湾铁路原版照片

国共东南沿海战事台湾方面原版照片

国共东南沿海战事大陆方面原版照片

台湾民间老照片

1980年代初台北市市民活动原版照片

东南亚

1920年代越南、柬埔寨、老挝原版照片

印度尼西亚风俗人物原版照片

1940年代越南广利树胶园原版照片

新加坡相关历史原版照片

附录三:走向民间老照片馆

试读章节

今年刚好是我收藏老照片的第十个年头,由于我的许多珍贵照片第一次都是在《老照片》发表的,对《老照片》怀有一份很深的感情,与《老照片》的忠实读者也形同未曾谋面的知己,所以此刻很愿意与大家分享十年收藏的心得。

很早以前,我就有为照片写几行俏皮话自娱的癖好。1995年,我在台湾《中国时报》带领一个编辑小组编了一本大型图册《台湾战后五十年》,此后就迷上了编图片书,同时为了编书,开始收集图片。所以,从一开始我收集照片就是为了写解读历史的文章和用来编书的,跟许多作者和编辑一样,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照片收藏家。毕竞,好的、珍贵的照片价格不菲,尤其成批地取得需要相当的花销,非编书和写文章的稿费所能支付。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做下来昵7大概还是自己对文物本身怀有强烈感情的缘故,以及“一旦想要,就拼命要到”的天生个性使然。有时为了把原版照片拿到手,我只好去借钱,甚至抵押房子贷款,以收购更多的好照片。无形中,买老照片既使我耗尽储蓄,也逼着我拼命开源,激发起特殊的工作动力。

尽管如此,我的情况与一些专门的照片收藏家还是不太一样,由于收购照片是为了揭示历史真相,所以照片内容是高度定向的,久而久之,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像收藏变得相当齐全,而且大都是原版照片,在某些方面,就规模而言,我敢说我的收藏可能不亚于一些大中型博物馆或纪念馆。此外,由于自己也研究文史,深知好的说明文字能让历史照片更有力量:反之,好的历史照片也能带来新的历史视野,催生新的历史论述,使社会变得更有智慧。

1 996年到j 997年。我开始在东京书店街收购老照片。其实在此之前我就在东京生活过,但当时并没有收购的念头。事实上,许多台湾出版社和文物贩卖商早就在这里“淘金”了,但他们所“淘“的主要是关于台湾的东西,在台湾可以成为出版资源,也可以直接贩卖,所以价格不但被抬得很高,而且这方面的照片差不多已被各路人马抢购一空。于是,我把目光转到与中国大陆相关的东西。由于日本侵华时间长达半世纪,这些照片和史料的数量十分庞大,不过受到台湾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台湾出版商对它们兴趣不大。至于中国大陆,当时老照片市场尚未开发,一般人出国限制又多,不会有人特别跑来东京买老照片,最多就是大陆旅客或留学生偶尔买一两本当成纪念,所以与大陆相关的老照片就相对价廉。这种情况使得我,就像一个有购物狂的女人走进一家低价超市一般,瞬间情绪失控,疯狂地采购。没锚,当时我就是这副德性,几乎是看到什么都要。今天回头看,有些东西并不值得买,不过也有不少东西被我占了便宜。因为它们后来变得很昂贵,甚至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收藏者都把好东西抓得紧紧的,不愿意出让。

无论如何,自1998年起,我一边收购老照片,一边大量使用它们,我编了许多的画册。这一年,我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看见当时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极为畅销的《老照片》一、二、三辑,我觉得这正是自己喜欢的形式,图文搭配,饶富兴味。唯一的问题是,里面照片的质量不平均。于是我打电话到《老照片》编辑部,刚好是主编冯克力接的,我告诉他我有好照片,想整理一篇稿件投稿过去。他很热情,欣然接受。于是,不久我的第一篇文章就刊在接下来的《老照片》的第五辑里+内容是关于蒋经国一家的生活,这也是我在大陆书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不久,我前往《老照片》编辑部所在的济南做客,此后跟克力成了莫逆。我们都是老照片的“票友”,只要看到没见过的好照片就会兴奋不已。其实,我最初买老照片时,并没有太大的经济动机,更多是当成生活娱乐,就像过去有人喜欢看京剧、看京韵大鼓,喜欢下棋或品茶,慢慢地玩出心得。

往后几年,我跟克力在北京碰面时,总会找机会到圆明园或北海公园散步,聊的大多跟老照片有关。我拿出在日本买的《第三师团山东派遣写真集》,这是日军制造济南事件的记录,还有《中华民国战局大观》,记录的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及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里面很多的照片超越了我们所习惯看到的。虽然这些都是印刷品,不是原版照片,就质量来说比较差,不过就内容来说却不必然,有一些主题和内容非常罕见,就像《中华民国战局大观》有着中原大战最完整的影像记录,而在过去两岸中国人的教科书和出版物上都没见过。就像战争过程中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率军进出北平城的情况,我们中国人好像一张都没有,在这本书里却很完整。另外,日军侵华过程中,日本新闻媒体出版的各种“事变”的写真集印刷量很大,质量虽无法跟原版照片相比,但是因记录详实,里面可以找到很多重要的画面,颇有史料价值。譬如日军对陕北洛川进行猛烈轰炸的空拍照片。洛川会议决定了共产党加入抗日联合阵线,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日军轰炸洛川的照片等于印证了共产党的积极抗日,价值自在其中。

除了这类大量的日本侵华宣传品外,接下来的原版照片的纪念写真。数量最大、最常见到的是《亚东映画集》,那是战前日本人的中国旅游纪念照片集,内容庞大,涉及中国各地。这些照片后来在中国大陆的刊物上频繁出现,也有的编辑成册,前两年在拍卖市场上热过一阵子。由于数量庞大,内容重复,同一本映画集中的照片有好有坏,收藏者渐渐不再视为珍品;尽管如此,有些《亚东映画集》仍有少见的版本,譬如我就找到一批老西藏的照片,时间从清末到民初,刚好弥补我们现在的空白。还有一批老北平的照片也比较少见。除了《亚东映画集》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照片册,大部分是静态的风景画面,我个人则偏好那些带有历史意涵的照片,譬如我就收集了一家日本石油商社在东北拓展业务的照片集(共四册)以及一个日本东北开拓团的照片册。前者记录了日本殖民东北期间,日本工商界人员的活动,反映了~个新富阶级的兴起,他们在新占领的土地上编织发财的梦想,过着悠闲的中产阶级生活,后者反映日本的贫农在东北的垦殖生活,尽管他们无意间做了侵略者的帮凶,但本身也同样是时代的受害者。另外。还有日本商社人员由朝鲜南部的釜山搭乘火车,穿越朝鲜半岛,进入中国境内,直达哈尔滨的火车之旅。由于这类私人整理的旅游相册并非宣传品,所以当事人一路猎取的画面很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譬如东北大城市的市街景象,以及市井小民的形象,让人凝视良久。至于伪满成立时,日本军部出版的《大满蒙立国纪念志》精装本,里面有许多重要的照片,包括伪满全部内阁成员的肖像。还有日军发动群众制造伪满民意,对这些过去中国人都比较少见。我认为日本对东北的影像记录非常重要,就像欧美人士对早年中国的影像记录许多也是侵略行动的副产品,我们需要更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只有提升我们整理历史影像的能力,才有可能强化我们的历史解释权力。

在这个意义上,日军私人相簿中足以印证侵略史实或作为新史料者,则是最珍贵的东西,也就是第一级档次的收藏品。必须强调的是,中国人所引用的日军暴行照片都是日军官兵自己拍摄的,因为受难者连命都没了,如何有力量记录日军不欲外人所知的行为7因此,只有在日军投降后被缴械,或良知未泯的日军官兵事后自己拿出来时,我们才看得到这些骇人的画面。现在我们则加上一种新的可能性,即中国人主动到日本的老照片市场上去找。战后有许多日军的私人相册流入市场,里面就藏着重要的影像史料。一般说来,大部分日军私人相簿只是记录占领区的生活,静态景物较多,反映的是日军和日侨高人一等的社会生活。比较重要的是特定战役的私人相簿,记录的包括从“出征”到“凯旋”等完整过程,有些并不一定包括烽火连天的实战画面。如果有实战以及中国人受害的画面,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P26-28

序言

看到这本书,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你这个‘秦风老照片馆’到底盖在什么地方?房子有多大呀?”

的确,我这个老照片馆并无场馆,甚至连个招牌都没有,而我却大张旗鼓地推出了自己的“馆藏精品”介绍,也难怪朋友们纳罕。

个中的原因,以及老照片馆的来龙去脉,我曾经写过三篇长文刊在《老照片》里,加以说明。文中讲述了自己十几年里收藏老照片的经验与心得,坦言了现有公家博物馆和档案馆存在的问题,从而界定了民间博物馆或历史纪念馆的角色与使命。这三篇文章已作为“附录”收在了这部馆藏介绍里。

通常情况下,不少博物馆或历史纪念馆都是先盖房子,再找东西、开研讨会、搞出版,等等,而我刚好相反,先收藏珍品,再写文章、出书以及进行公共知识的传播,最后才考虑展览馆的地点与方式。用眼下时髦的话说,我是先从软件做起,然后再考虑硬件。

虽然目前还没有场馆,但我的这个老照片馆并不是虚拟的,这里昕列出的“馆藏精品”也都是货真价实的收藏,从而也就确保了自己实践展览馆存在的真正的价值。期望以此为契机,在中国人历史影像的开发上尽一己心力,拓出一片新的文化疆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