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再见伤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伊丹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爱情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一种音乐真的携带了某种魔力,它又在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本书描写了一群在北京生活的人,他们以摇滚乐开始,有的最后成了流行音乐,有的最终自己变成了摇滚乐……

内容推荐

本书写了一群在北京生活的人,他们以摇滚乐开始,有的最后成了流行音乐,有的最终自己变成了摇滚乐,正像西藏的一位活佛说过的话:“信使最终成了自己的使命。”

故事以爱情为主线,以音乐为副线,但是,爱情不只是爱情,音乐也不仅仅是音乐。爱情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一种音乐真的携带了某种魔力,它又在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也许我想说的太多,最后什么也没说清楚。也许我永远都不具备说清楚太多的东西,只能由一个单纯的冲动开始。

目录

草莓心跳

城市夜未央

你是谁?

如实招来

失去信任

止水的故事

一个预谋

那种税利的东西

时尚的烂骨头

平反???

褶皱里的快乐

有音乐的房间

那个时候

青春的幽灵

谁来捉拿幽灵?

在不在乎?

旷……

那个叫什么酒吧

直到有一天

全都飞了!

爱情

丑陋的伤疤

魔鬼的抚摸

凌晨三点,与回忆面对面

火车奔驰

后记

试读章节

         失去信任

班主任个子不高,骑着一辆自行车,从他的家到办公室走路也不过十分钟,中文系所在的那座楼装修了,他得到了一个独立的小间。整齐的小平头,两排牙齿又黑又碎。从自行车上跳下来的时候佝偻着腰,钻进树荫的黑影下,把自行车锁到车库里,手里拿的经常是跟中文系无关的东西。

校园里总有一两个团体办着轰轰烈烈的活动,其他的只是在摆摆样子。止水是电子工程系的大三学生,对任何事情都不冷不热,每次他走在校园里的样子总像与这个学校无关,他披着萎靡不振的长头发,却又急匆匆的像要奔赴一件重大事情。

我对止水那夹有不屑的冷漠表情怀有好奇,而他和煦温暖的普通话在校园里是一种稀有的声音,对我产生着诱惑。那个时候我已经感觉到我身边的人,包括我和校园都出了问题,从每个人发出的声音就可以感觉到。

大学生艺术团以很大的条幅标榜着,在新生中间招兵买马。男孩女孩一个挨一个地拿着笔,穿着软塌塌的劣质军训白T恤,在一张张表上签名,字迹居然都非常好看。

我莫名其妙地被班长拉出,成了一场征文比赛从头到尾的事实策划者。。

截稿的那天下午我们拿着近三百多封稿子在一个教室里碰头。会长姓景,那天没来,另一个副会长商议由我先初选出八十篇稿子,然后大家在一起切磋出三十篇稿子,再送给教授和作家们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十篇。我负责选取稿件,他们有的找奖品,有的联系评委。

第二次我们碰头的情况是,我拿来了初选后的八十篇稿子,我们一共六个人,每人分了一些稿子,再从中选出几篇,不出半个小时三十篇稿子就出来了。

第三次我们碰头的情况是,我们从三十篇稿子里选出了十篇,说是因为教授们没有时间看这么多的稿子,会长要我们几个人选出十篇,然后由教授定一下名次。

第四次碰头,也就是在评奖颁奖会举行的前一天晚上,会长来了,拿着那十篇稿子要我们定一下一二三等奖,我问教授和作家们没有评吗7他们敷衍过去了,怎么敷衍的都记不得了。颁奖前一天的晚上,在一间明亮的大教室,我们几个人凑成一团,定了一二三等奖的名次,又定了颁奖大会的发言秩序。主持人是大三物理系的一个女孩,总是很能干的状态。

而所有对外的承诺都是著名作家组成的评委!

晚上大教室很早挤满了人,我离得很远就感觉到了教室里张扬着兴奋的热浪。一盆盆花摆在台上,悬着横标,非常庄重,会上还来了一个中年诗人。

我是第二个发言的,尽管我对在台上发言有充足的自信不准备发言稿,但是上大课时我还是用铅笔写了很短的两段话在一张纸片上,并撕下来装进了我的口袋里。尽管不用背也能倒述如流。

主持人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掌声热烈,轮到我了,那天我还是显得很成熟,面带微笑,款款地走到台前。迈上台阶的一瞬,我感到被讲演台上耀眼的光线意外地刺了一下,但是我还是保持着良好的状态环顾了一下全场,甚至注意到了我没有站到正中间,潜意识好像让我走了两三步就停下,是被亮晃晃的光刺得吗7

突然,要在台上讲什么我一句都不知道了!我知道我的微笑还挂在脸上,可是我却不知道我要讲什么,想也想不起来了。台下的一张张脸开始发愣,很快就有人不耐烦了,他们的脸在我的眼里亮堂得压抑,我的眼角晃动着主持人,那个物理系女孩焦急地在侧边对我打着很重的手势让我下去,我的耳边嗡嗡嗡地响着她焦急的声音:”尤妮,快下来,快下来!”

我站在台上一动不动,脸上的笑好像还挂着,我的脑袋很乱很乱地旋转,我在想我的词,在想我为什么会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我已经把脸上的笑忘在了那里。台下的人瞪着迷惑的眼睛,有的叹气,有的把头低下不再看我。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其间我注意到了坐在前排的一个男孩,学生会的干部之一,只有他一直在微笑地看着我,一点也不着急。我突然想到了我的纸片就在我的衬衣口袋里,而双手却是僵的!我支配不了我的手伸到我的口袋里去。我拼命地想词,终于想出我纸片上的一两个词了,我刚张开嘴巴,另一句话像炸弹一样冲出喉咙——

“祝贺没有获奖的文稿!”

我听到了这句穿着我的外衣的陌生的话,也足足令我震惊的话,也就在说出这句话的一刻我突然清醒过来,仅仅说了这一句话,然后低下头,谁都不看,从台上走下去,走到我的座位上收拾东西,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开了这里!过道里一个女孩对我丢下一句不冷不热的话——“你讲砸了。”

从此,我与学校失去了信任。

         止水的故事

我与CD随身听形影不离,我和止水的生活就是肩并肩在一家家音像店里流连,他带我逛遍了这座城市里大大小小的音像店,每星期都有兴奋的收获。学期结束的时候,体育课代表问我体育课差了几节,我耸耸肩说不知道,好像就上过两次。

止水是鼓手,不是我们学校的,是上到大二时被武汉的一所理工大学开除后来到这所学校的。我问他为什么被开除了,他说学校有一项制度,期末考试有五门不及格就被开除。我说你为什么那么多不及格呢,他说因为天天都在打鼓。我说你现在还打吗,他说很久不打了,他说他最感谢他父亲一件事情,就是在一个暑假送他去学打鼓。

那是吃荔枝的季节。止水说在武汉上学时能到乡下坐在荔枝树上吃荔枝。止水不喜欢武汉的闷热,他说我想象不到他夏天每天都要冲十几遍澡。我想止水在武汉是个湿漉漉的男孩子,他来到北方终于被晒干了,现在的他干干爽爽。我经常在学校门口买这种南方的水果含在嘴里,甜甜腻腻的就像在夏天里恋爱。

我和止水肩并肩地逛街俨然是一对独立又亲密的情侣,总像是约定好了似的,衣服的颜色、款式甚至鞋子放在一起都那么的配合。和止水在一起我喜欢黑色,因为他总是以黑色的、特立独行的身影出现。止水的黑色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搞明白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贫瘠,贫瘠并且骄傲,因为贫瘠而骄傲,也因为骄傲而更加贫瘠。

止水有一个朋友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开了一个音像店,把临街的一座住宅楼一楼的阳台打通后改造的,整齐地码着磁带和CD,墙上挂了些发黑的金属挂饰,屋顶挂吊灯的地方悬着一个巨大的锚,我从未见过邮轮的锚,但我相信头顶上的锚是真的,看着它常常听到海的波澜壮阔的涛声。他的店叫黑树林,他叫冬子。

东北人冬子比我们大一些,是止水在这座城市的第一个朋友。止水有一天在这里买唱片认识的。冬子把他的旧唱片摆在货架上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因为他还舍不得卖掉这些唱片,但是他没想到这些破了封面落了灰尘的唱片竟然都被止水拿在手里,止水挑的几张恰恰是冬子最舍不得的。

冬子东北人的脸成熟阔气,他的忧郁藏在了眉宇间,止水是挂在脸上的。

“你就像颗青葡萄。”冬子说我,我乖乖地坐在止水身边,享用冬子煲的东北锅仔。冬子身上有让女孩子变得很乖的本领。他给锅里放了很多很多尖角红辣椒,说东北的男人吃辣椒才能打架,打架才能长大。止水对酒有种偏好,他要给每道菜都加上不同的酒,冬子打开了他家所有的酒。冬子说我像青葡萄的时候,止水说是青葡萄酒。

哦,青葡萄酒,多优美的想象啊!  冬子在这座城市有些年头了,听止水说他以前有个女朋友,去德国了。冬子守在店里的时候一个人,却显得安详富足,仿佛记忆够他享用半生。

冬子的父母不在同一座城市。他的父亲和母亲经常在家里进行着无声的战争,冬子长大之后才知道的,无声只不过是因为他的父母从不会提高嗓门把想要说的话说出来,他们把忍受作为婚姻的真理,把沉默当成人生要去享受的痛苦。终于有一天冬子看着父亲走出了家门,他趴在窗台上看楼下远去的父亲大步流星。

现在冬子的家是完全的他一个人的家,有关父母的照片和家具都被冬子堆积在一间屋子里。冬子喜欢发黑的、生了锈的金属,他放在屋子中央的茶几是旧货市场上找到的有些年代的藏桌,上面钉的铁铆和木头长到了一块。这些苍老的金属老让我感到一种货真价实的沧桑,它和冬子在一起的时候,又有了被磨旧的温度。

那个时候的冬子经常坐在小店门前,像抚摩一只宠物一样享受着记忆。冬子比止水大,止水叫他冬子,冬子可以暖热一片风景的,而止水呢,他把一切风景都弄得像风刮迎的样子。

P16-22

后记

本书以爱情为主线,以音乐为副线,但是,爱情不只是爱情,音乐也不仅仅是音乐。

爱情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一种音乐真的携带了某种魔力,它又在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

也许我想说的太多,最后什么也没说清楚。也许我永远都不具备说清楚太多的东西,只能由一个单纯的冲动开始。

首先是回忆,因为对生活刨根问底,所以从回忆开始。

其次是否定,因为总要做到客观,所以从否定出发。

再次是肯定,因为总需要一点坚持的勇气,所以有些东西,还是不要放弃。

本书写了一群在北京生活的人,他们以摇滚乐开始,有的后来成了流行乐,有的最终自己变成了摇滚乐,正像西藏的一位活佛说过的话:“信使最终成了自己的使命。”

本书也释放了我对摇滚乐的情怀。1995年前后是中国摇滚乐旺盛的时期,却昙花一现般、接着就到了网络时代,此后,空气中再也没有那种声音。也总让人觉得空气中少了点什么。

也许我最终也没有说清楚这种情怀。但至少,在企图想明白的过程中,让这一站走过。只有走过,才能往前走。如果你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情怀,那么你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