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腔野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野秋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胡野秋,旗帜鲜明地捍卫着独立的胡氏言说风格,现在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栏目,开讲胡氏风格的城市故事。荧屏上的话语就是他文字叙述的笔法,而本书是他语言的记录,相信,这些故事由图像转换成文字,一定会是本好看的书。

内容推荐

他是胡野秋,旗帜鲜明地捍卫着独立的胡氏言说风格。

野秋兄是个有见识的人,也就是说,有自己省察世界的方法。只要给他一个四个字的题目,他就有本事顺出一篇八百字的文章,而在这篇文章里,还能谈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多么意料之外的话题,都能回到情理之中来,或粗砺,亦或精致,都是好看文章。

目录

序/千夫长

第一辑 一些人

大家的面孔

大姐大

惟一的千夫长

读国康

找回笔墨

老板煲粥

金庸是文人的照妖镜

别忘海子

红楼海选轶闻录

红楼新人好了歌

一只勤奋的“漫画大肥狗”

造一方乐土

一个人和一本书

解读深圳精神的钥匙

替身

聪明人用嘴能刮十二级台风

第二辑 一些事

我本胡人

深圳无梦

将进酒

“混帐”的缩略语

酒鬼的天空

美女如刀

好男人珍稀之原由?

幸福一二三

婚姻如沙

今夜月如水

三十而“什么”?

悬赏“可爱女人”

我读故我在

九无之家

言不由衷

格调是块不干胶

懒龙的理由

有聊的春节

明天吃什么?

我的烟源

螃蟹与文化

无花的五月

一九九九,你要什么?

第三辑 一论

汉服与文化之关系

国学冷热辨

作家的“养”与“难养”

红马让文学吃惊

鲁迅能还原吗?

《黄金甲》是如何搞得男女对立的?

怎一个美丽了得

穿过文人的心的难圆的梦

关于追星事件的N种假想

追星事件七宗罪

瞧,这两个圈

狗患起于人患

我终于圆了诗人梦

我们的天鹅情结

话剧让深圳如此浪漫

《停电》与文化细胞

城市的文化外衣

深圳人口怪圈的文化解决方案

深圳地名的遐想与瞎想

赝品时代的精神独白

比如3·15

第四辑 一些思

深圳这匹文化的“骡子”

娱乐有多乐?

风雨“二线关”

我们怎么消化我们的历史

大腕的葬礼

关于叹息的叹息

三说娱记

电影票降价了

鬼子来了

另一种WTO

刘罗锅是谁?

手机文明

阴阳足球

又到盘点时

倾听生命留言

家长情结

热闹时尚中的寂寞年画

科学不需要围观

问题手机的问题

非典型解读

社会需要信用承诺

第五辑 一些词

野秋词典

跋 胡野秋

试读章节

大妇大

这年头,新词不断,“大哥大”风光了没几年,“大姐大”就广为流行。

“大姐大”这个词,具有典型的粤语构词风格,它除了表示排行顺序外,还含有权威、领袖的意思。虽然这个词多少有点调侃的味道,但我每每看到、听到这个词,却总是真的想到我的大姐。因此,这个词对我很是亲切。

我的大姐比我要大整整10岁,属龙。从小,因为父亲常年在外,“五七干校”一呆就是几年,母亲要上班,而且是三班倒,领导职能使用得不太充分,所以,在相当多的时间里,大姐是我们家实际的“家长”。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大姐有种敬畏。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基本上都是惟她龙首是瞻。

大姐的属相,决定了她的基本性格:直率而火爆。那时居民区很狭小,邻里之间偶而会发生磨擦,这时大姐便会身先士卒,率领我们捍卫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当然以“文斗”为主,而且规模一般都控制在小范围内。

大姐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泼辣而大胆的。在当年昏黄的灯光下,她给我们几个弟妹讲鬼故事,听得大家汗毛直竖。有时听着听着,突然一阵风把房门吹得“砰”的关上,我们会吓得大叫着缩成一团,那时她会得意地笑着说,这有什么好怕的。那时我觉得她简直就是英雄。

但某些时候她的胆子又意外的小,当时让我很是不解。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在看书,看的《水浒传》,我正在旁边做一年级的作业。突然,她大叫一声,把书扔得老远,我惊得跳起来。半晌,她回过神来,小心翼翼捡回书,我凑过去一看,原来她正读到武松打虎时,翻过书页,猛见一只栩栩如生的吊睛白额大虎正瞪着她,也许是彩色插图画得太逼真了,引起一场虚惊。

作为家里的老大,她承受的自然要多很多。那时我们家住在芜湖的“沿河路”,自来水还不普及,得从江里挑上来。她和我哥哥每天便用水桶装满江水,然后抬上高高的江堤,再抬下江堤抬进家门。算起来,那时侯她也才十一二岁。

后来进步到喝自来水,但自来水并没有接到每户人家,仍然得抬水,只是地点从危险的长江边换到了自来水站。当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大的水缸,用来储水。一分钱一桶水,五分钱把缸装满。

等到水桶和扁担传到二姐和我的时候,大姐已经“下放”去了。

她中学毕业,便要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是毛主席为他们指明的惟一康庄大道。记得他们走时,全市各界群众都去欢送,我们小学生自然是街道大军的主体,傻乎乎的像过节一样瞎乐。

P11-12

序言

这是一本好看的书,好看是我对好文章的主张。

这本书里的文章,结集前,我大多都读过,因在同一报刊上,常常是同期开专栏写随笔。在写文章这个行当里,和我的语境最接近的就是野秋。我们都真诚地使用能够和读者最会心的文字。有时,一篇文章,如果不署名字,时间久了,看文字我自己都分辨不出究竟是出自于我俩谁的手笔。这种接近其实是一种威胁,可我并不郁闷,反而还很欢喜,因为,我们不是在进行文字PK,和好友一道写文章,相互唱和,别有人生意味儿。如果真像传说中的那样,到处都在文人相轻,那我就要宣告,从我们兄弟开始:文人相重。当然我们接近的还不仅仅是文章,十几年前,在深圳我以鹤野的名义认识野秋,在《深圳特区报》首开专栏先河,他是编辑,我是作者。那时,不仅有一野之缘,我们还是同年同月差一日出生,都是属虎、狮子座。我来自于古代胡人之域,他也曾酒后豪迈地说:我本胡人。还有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叫《野腔野调》,他的第一本书竟然叫《胡腔野调》,多么耐人寻味。

相异的是,我有些文字是不太讲道理的,我喜欢用故事说话。整篇用文字进行圆说,把一个道理说通透,野秋善此道,亦可日是他的长项。他会讲易中天那种有趣儿的道理,文字中又弥漫着余秋雨的文化味道,渊博又是如王鲁湘般的知道分子。但是,他是胡野秋,旗帜鲜明地捍卫着独立的胡氏言说风格。野秋兄是个有见识的人,也就是说,有自己省察世界的方法。只要给他一个四个字的题目,他就有本事顺出一篇八百字的文章,而在这篇文章里,还能谈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多么意料之外的话题,都能回到情理之中来,或粗砺,亦或精致,都是好看文章。本书所讲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评、一些思,处处彰显野秋能写大块文章的才华。

我们这批60年代生人,是文学精神很纯粹的一代。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在诗意的年龄,就曾春暖花开地写诗。老友郝平是饭店老板,是那个年代激情浩荡的诗人,读了野秋的文章就很心仪,打电话给我,让我帮他约请老胡,来广州痛快地喝一顿大酒。可见,我们之间仍然保持的这种性情,现在已属罕见。董桥先生说:人怕老,文怕嫩。文化学者不能红得太早,太早会被名声所累,漫长的后半生就活得不惬意。易中天59岁刚好夕阳红。相比之下,才过不惑的野秋,人还嫩,文章却早已老道,人不比我老文章却近乎道。看来他不可回避的是在文章中要更多的有所担当了。

野秋兄现在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栏目,开讲胡氏风格的城市故事。荧屏上的话语就是他文字叙述的笔法,相信,这些故事由图像转换成文字,定是好看的书。我代言读者,充满期待。野秋兄动口动手功力非凡,也决不会懈怠的。毕竟,写作者最高的荣誉就是被阅读。

后记

这些年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文字,在报纸杂志上发,有一段时间,同时在四五家媒体开着专栏,把副业当主业操练,随写随登随扔,确实成了“随笔”。

及至有朋友建议我把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时,我便有点犯难,很多样报都不在了,有些文字随着几次不可救药的电脑死机也灰飞烟灭了,所以只能东鳞西爪地慢慢寻。等到大体找齐,个别文字已经有点事过境迁,当初的黄花闺女成了徐娘半老,于是略微梳妆一二,才出得门来。

我写文章,一贯随性而为,本来并无分类,但为了出书时让读者读起来省事,还是分成几辑,用“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评、一些思、一些词”把它们分别包装起来,好比去超市习惯把萝卜白菜分别用塑料袋装。

书名叫《胡腔野调》,意思无非是告诉大家,读这本书不必正襟危坐,可以随便翻翻,从前面后面中间哪儿都成,读完读不完都没关系。其实“胡腔野调”在金瓶梅那个时代,本就是指来自远方的粗放歌声,很平实,没什么技巧。加上词意和我的名字暗合,顺手就拈来了。这个提议最初来自于小说家千夫长,他是草原部落中人,自然喜欢大漠味道。所以我不但全盘接受,而且把作序的苦差事一并转交于他,自己反倒抽身事外了。

感谢现代出版社的慧眼,感谢编辑张红红小姐,由于她的认真使本书能以现在的面目示人。

书到这里就算结束了,但我对生活的感悟还将继续。

2007年7月22日于深圳淡泊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9: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