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间,天子帝王、帝后名妃、权相重臣、宫女太监、甚至是和尚道士、小商小贩,都在这深深的紫禁城之中纷纷登场。600年来,有多少人在这紫禁城深处勾结钻营,窃取皇权?又有多少冤魂游荡于宫闱之间?有多少人在这古老的殿堂里机关算尽,争宠涉政?又有多少帝后名妃在这里香消玉殒?……本书从故宫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遴选出了80个故事,力图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全面展示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古老宫殿内那不为人知的人物命运和那早已远去却又真实鲜活的历史事件。这些故事,从明朝永乐大帝北上建都,讲到了新中国“不惜代价、抢救国宝”;这些故事,从天子权臣争权夺势,讲了到馒头小贩混迹紫禁城。这些故事,在故宫“前庭”三大宝殿和“后庭”三宫六院中悉数上演。这些故事,或悬疑,或谜案,或惊险,或神秘,或轻松,或悲凉。这些故事,映照出这座古老宫殿的不同侧面,展示出这座古老宫殿600年的万千气象和神秘沧桑……
六百年间,有多少人在这紫禁城演算勾结钻营,窃取皇权?又有多少冤魂浪荡于宫闱之间?有多少人在这古老殿堂里机关算尽,争宠涉政?又有多少帝后名妃在这里香消玉殒?
年轻的明英宗与钱皇后,一个,度过了屈辱的阶下囚生活,风霜憔悴;另一个,花样年华却瞎一目瘸一腿,已不是昔日的花容月貌。夫妇重新相见,相拥而泣。
祖宗260年沉重的荣耀与辉煌把崇祯皇帝压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忍不住凄然狂笑,在城头敲响洪钟,那钟声在寂静的紫禁城上空回荡着,却久不见来者。
一百五十多年前,禁卫森严的紫禁城内,竟然有一个小贩在靠近皇帝起居的养心殿的隆宗门摆起摊点,开始叫卖馒头。
年少的宣统皇帝,虽万尊之躯,却戴着副西洋眼镜,骑着辆自行车在紫禁城里遛着弯儿……
◎第二个太子宫重华宫
明清两朝的皇宫——紫禁城,是明永乐年间依据《周礼》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的,即外朝为皇帝与朝臣处理政务服务,内廷则供皇帝家庭成员日常起居使用;紫禁城的东部,因“谓之青”,潜含春天万物勃发之意,应该是皇子们居住的区域;西部因“谓之白”,寓秋天万物萧条之景,当为太后、太妃的住所。
清入关后,承袭明紫禁城为皇宫,但是清代的紫禁城宫殿布局,却与明皇宫有很大差别。如紫禁城的西北部,建有乾隆皇帝的“潜龙邸”重华宫;皇帝理政不在太和殿,而在位于内廷的养心殿;紫禁城东部,又建有占皇宫总面积1/6的太上皇宫——宁寿宫等,这使清皇宫在“清承明制”上打了不小的折扣。这些变化大多发生在乾隆时期,与执政时间长达60年的乾隆皇帝的个人意志有关,但同时也是清代政治斗争和满汉文化融合的一个结果。其中重华宫、养心殿和宁寿宫这三处宫殿的设置与功能的改变,就有一定的代表性。
重华宫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以北,原为明代乾西五所之二所,为三进院落格局。前院正殿为崇敬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内正中有乾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时亲笔书的匾额“乐善堂”。中院正殿即重华宫,面阔5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接抱厦3间。后院正殿为翠云馆,两侧有耳房及东西配殿。翠云馆面阔5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黑漆描金装修,十分精美。东次间为“长春书屋”,是乾隆即位前读书的书房。
重华宫左右配殿各面阔3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东配殿为葆中殿,曾收藏过《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西配殿为浴德殿,为乾隆皇帝的书室,叫做“抑斋”。院内东西各有井亭1座,东井亭内有井,西井亭仅为对称而设。
重华宫为什么又被称为第二太子宫呢?依据明朝旧制,太子宫端本宫设在紫禁城东部东华门内。清初太子宫也是在紫禁城东部,即康熙初年为皇太子允扔修建的位于皇宫东部的毓庆宫。但到雍正朝,毓庆宫作为太子宫的地位却发生了变化。
由于康熙朝后期清廷内部经历了一场严酷的储位之争,这促使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变公开立储为秘密立储。储君应该住在哪呢?乾隆在一首诗中披露了当年父皇的安排:“初识关雎吉所迁,避名毓庆圣恩渊。”并做诗注:“雍正五年娶孝贤皇后,始自毓庆宫东所迁居于此西所。毓庆宫本为皇太子宫也。地既不吉,且滋外问揣摩。恩赐西二所成婚,圣意深远矣。”诗句及诗注传递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一方面在其父眼中,毓庆宫是个不祥之地;一方面其父“圣意深远”,这就是通过另择居处,让秘立的储君回避公开的皇太子位号,避免了节外生枝。被雍正皇帝秘立的皇太子是宝亲王弘历,从未单独住过毓庆宫,而是与诸兄弟合住该处。几年后,当弘历的皇太子地位得以巩固后,他反而搬出了毓庆宫,迁到了紫禁城西北部的“乾西二所”,也就是乾隆即位后命名的“潜龙邸”重华宫。
然而这并不是保住弘历太子位的绝对措施。因为一般来说,秘立的储君,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够自始至终保住这个地位。做储君的时间可能会很长,难免祸起萧墙。弘历能够在雍正朝那种荆棘丛生的险恶政治环境下,经历13年而最终保住皇储的地位,还要经历非凡的考验。
雍正初政时的政治环境相当严峻。康熙朝争储的政敌仍与他明争暗斗。为巩固皇权,雍正对新老政敌罢免、监禁以至处死,甚至连亲生儿子也没放过。弘历的三哥、24岁的弘时,被以“少年放纵,行事不谨”罪名处死。尽管这绝非雍正处死弘时的真正原因,但以此罪名加罪弘时,至少说明了雍正对这种行为方式的痛恨。
弘历则不同。虽然他对时政也有看法,但他懂得韬光养晦,以儒家内求诸己的传统做法来保护自己。这些当然不会有明确的文字记录,但从弘历写的一些诗文中,还是可以发现不少蛛丝马迹。
他在一首诗注中说:“随安室,此予在青宫时即以名室,盖取随所遇而安之义。……御园及行宫书室率题此额,犹弗忘昔之意也。”在另一篇文章《抑斋记》中又说:“予向居重华宫,洁治西厢为书室,而名之日抑斋。践祚之后,凡于御园行馆,……无不以是为名,示不忘旧也。”
“随安室”与“抑斋”是乾隆的上百处书房中使用率最高的斋堂号。他反复申述的“不忘旧也”,固然表示不忘少年时所居“山水之佳”的读书环境,但醉翁之意不在酒,“盖取随所遇而安之义”,以“随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无奈,才是他取此类斋堂号的本意。从这些诗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激烈的皇权斗争中弘历所持的明哲保身的态度。雍正不满弘历的性情过于温和,曾“屡教戒之”。他们二人在养心殿西暖阁手书匾联,透露出了这对父子性格上的差异。雍正所书匾为“勤政亲贤”,联为“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就在这雍正标榜的“勤政亲贤”殿内另一室中,乾隆所书匾却是“随安室”,而联则为“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乾隆随遇而安的性格与态度可见一斑。也正因如此,弘历才保住了储君的地位,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使乾西二所成了他的“潜龙邸”。
重华宫的命名沿袭了雍正朝的做法。清初皇子即位为帝,并无将原来府邸升格为“宫”的制度。如康熙帝作皇子时,因避痘被送到西华门外;成为皇帝以后,避痘所并未升级,仅命名为“福佑寺”。但雍正皇帝出于强化皇权之目的,即位后便将自己原住的雍王府升格为“雍和宫”。13年后,弘历成为乾隆皇帝,雍正时期的宠臣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随即提出,应将乾西二所升为宫。
“重华宫”典出于《尚书·舜典》“重华协帝”。孔颖达疏:“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尧舜乃上古的贤明帝王,舜继尧位,后人以尧天舜日比喻理想的太平盛世。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拟此宫名,意在颂扬乾隆皇帝有舜之德,继位名正言顺,能使国家有尧舜之治。从乾隆元年始,乾西二所不复存在,紫禁城中出现了重华宫。
重华宫作为紫禁城中第二座太子宫,仅被使用了一次。而大学士张廷玉等的美好愿望在此后得到了印证,乾隆确实是一代有为之君。
P38-40
600年前,杀尽建文帝旧臣、身处南京城的明成祖朱棣一次又一次的从梦魇中惊醒,醒来后的他早已经是汗流浃背。朱棣强烈的感觉到必须要迁都故土,于是迂回而秘密的迁都准备开始了。
600年间,天子帝王、帝后名妃、权相重臣、宫女太监、甚至是和尚道士、小商小贩,都在这深深的紫禁城之中纷纷登场。600年来,有多少人在这紫禁城深处勾结钻营,窃取皇权?又有多少冤魂游荡于宫闱之间?有多少人在这古老的殿堂里机关算尽,争宠涉政?又有多少帝后名妃在这里香消玉殒?……
600年后,历史的大浪已将这些风流人物统统淘尽,放眼望去,雄伟壮阔的金銮宝殿之中已经空无一人。过去,这座宫殿作为帝王居住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现在,它作为人民的博物馆,被称为“故宫”。这座文物馆藏约150万件的世界级博物馆,正以它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向全世界人们开放。
故宫,明清两代皇宫,24个皇帝的起居之地;故宫,世界五大殿宇之首,收藏百万珍品,故宫,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历经了近600年风风雨雨。为迎接2020年紫禁城600年华诞的到来,在新的千年,故宫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展开。这次大修将历时19年,总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自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后的近百年来,紫禁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工程开始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到时故宫必将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本书从故宫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遴选出了80个故事,力图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全面展示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古老宫殿内那不为人知的人物命运和那早已远去却又真实鲜活的历史事件。
这些故事,从明朝永乐大帝北上建都,讲到了新中国“不惜代价、抢救国宝”;这些故事,从天子权臣争权夺势,讲了到馒头小贩混迹紫禁城。这些故事,在故宫“前庭”三大宝殿和“后庭”三宫六院中悉数上演。这些故事,或悬疑,或谜案,或惊险,或神秘,或轻松,或悲凉。这些故事,映照出这座古老宫殿的不同侧面,展示出这座古老宫殿600年的万千气象和神秘沧桑。
您或许知道“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权倾朝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但不知您是否知道被众人忽略的慈安皇太后那大智若愚的政治手腕;您或许知道皇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之谜,但不知您是否知道皇城的那半间在哪里;您或许知道“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掳,但不知您是否知道明英宗在凄凉的南宫内度过了七年沉默生活后的夺门复辟;您或许知道雍正为董鄂妃丢下江山,但不知您是否知道董鄂妃是否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您或许知道紫禁城是皇帝的起居之地门禁森严,但不知您是否知道小商贩王库儿还曾经在靠近皇帝起居的养心殿的隆宗门外卖馒头……《大故宫》,讲述您不知道的故事。
《大故宫》,二十万言,百余图片,带你走进紫禁城近六百年的悠悠岁月,为您述说,宏伟威严的紫禁城深处,那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一个又一个惊险离奇的故事……
盛时泰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