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中国历史上的育德》和《中国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研究》两部分。 《中国历史上的育德》贯通古今,对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思想家、教育家等主要代表性人物的德育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作简要概述,涉及道德的起源、人性的本质、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原则、道德修养方法、道德行为评价等方面。中国教育史学界有关道德教育的成果并不多见,本书可以极大地丰富传统道德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研究》包含孙培青先生论述历史上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著述,包括孔子、贾谊、傅玄、颜之推、韩愈、朱熹、杨贤江、孟宪承等的教育思想以及隋唐时期的王道教育思想、三教调和的教育思想等,颇多真知灼见,可以做我们现在实施教育时的参考;教育家生平的故事,更可以净化浮躁,鼓舞我们奋斗的勇气。 作者简介 孙培青(1933-2022),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家。1958年起在华东师大教育系任教,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2004年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一生从事中国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研究与教学,尤擅隋唐五代教育和考试研究,著、编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华大典·教育典》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出版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目录 中国历史上的育德 引言 敬德主导下的多元育德取向 “三纲五常”育德的兴衰 传统育德体系的重建 从传统育德向近代德育转型 现代德育实施的不同道路 结语 中国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研究 论孔丘的道德教育原则 孔丘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研究《学记》需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学记》重要的教育理论 贾谊的教育思想 傅玄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评传 韩愈《师说》再评价 韩愈评传 韩愈的教育思想 隋及初唐王道的教育思想 隋唐佛教的教育思想 隋唐道教的教育思想 唐后期复兴儒学的教育思想 三教调和的教育思想 朱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孙诒让的教育精神 人民教育家雷沛鸿 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学习榜样 纪念杨贤江,学习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孟宪承 永远怀念敬爱的导师 学习韦善美的精神 编后记 序言 道德教育,简称“德育” 。对德育通常有广义与狭 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德育 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等活动的统称, 狭义的德育包括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 育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 上,实施培育道德思想与 道德行为习惯的实践活动 ,称为“育德”。如《周易· 蛊·象》:“君子以振民育德 。”《周易·蒙·象》:“君子 以果行育德。”本部分借用“ 育德”为名。至近代,通常 称“德育”。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需要教育为革命服 务、为政治服务,适应现 实情况,就称“政治思想教” 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不 是水恒不变的,而是随着 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发 生相应的变化,不同的时 代有不同的道德要求,以 进行适应时代社会生活的 道德教育。本部分依据中 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发 生的转折变化,分为五个 阶段,对各个阶段思想家 、教育家等主要代表性人 物的德育思想理论与实践 活动作简要概述,所涉及 的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道 德的起源、人性的本质、 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教 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原 则、道德修养方法、道德 行为评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