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分配问题旨在模拟城市道路网络中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后的交通流分布模式,它是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核心技术。本书是土木交通博士文库之一,在回顾平衡交通分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如何影响交通分配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带转向延误非对称多模式的用户平衡模型和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设计了相应的迭代平衡算法;提出了对偶最短路径树概念,并将常用的带转向延误的最短路径算法统一到此概念的框架中;从算法实施层面上,提出了一个高效实用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最后建立了基于双层规划的交通管理措施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多个求解算法。
本书可作为交通分配、网络建模等研究方向的参考教材,对从事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和交通管理方案优化的人员也有较强的应用参考价值。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分配问题旨在模拟城市道路网络中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后的交通流分布模式,它是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核心技术。本书在回顾平衡交通分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如何影响交通分配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带转向延误非对称多模式的用户平衡模型和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设计了相应的迭代平衡算法;提出了对偶最短路径树概念,并将常用的带转向延误的最短路径算法统一到此概念的框架中;从算法实施层面上,提出了一个高效实用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最后建立了基于双层规划的交通管理措施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多个求解算法。
本书可作为交通分配、网络建模等研究方向的参考教材,对从事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和交通管理方案优化的人员也有较强的应用参考价值。
1 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交通管理概述
1.1 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交通管理的概念
1.1.2 交通管理的目的
1.1.3 交通管理的原则
1.2 交通管理策略与措施
1.2.1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1.2.2 交通系统管理策略
1.3 交通管理措施对交通分配的影响
1.3.1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中的交通需求预测特点
1.3.2 TDM措施对交通需求预测的影响
1.3.3 TSM措施对交通分配预测的影响
1.3.4 本书主要涉及的交通管理措施
1.4 本章小结
2 平衡交通分配模型与算法回顾
2.1 交通分配与平衡分析
2.1. 1交通分配的基本概念
2.1.2 交通网络中的平衡概念
2.1.3 Wardrop平衡原理
2.1.4 其他平衡原理
2.2 用户平衡分配基本模型及算法
2.2.1 Beckmann变换式
2.2.2 启发式算法
2.2.3 Frank—wolfe算法
2.2.4 对Frank—wolfe算法的分析和改进
2.2.5 其他算法
2.3 用户平衡分配基本模型的扩展
2.3.1 弹性需求的uE模型
2.3.2 一般化的UE模型
2.3.3 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
2.3.4 动态交通分配模型
2.3.5 其他扩展方向
2.3.6 平衡分配模型与建模工具的协调发展
2.4 一般化的用户平衡模型及算法
2.4.1 一般化UE模型
2.4.2 对角化算法
2.4.3 精简对角化算法
2.5 随机用户平衡模型及算法
2.5.1 随机网络加载模型
2.5.2 Dial算法
2.5.3 SUE等价模型及其算法
2.6 本章小结
3 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平衡交通分配
3.1 建模基础
3.1.1 基本要求
3.1.2 符号定义
3.2 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UE模型及算法
3.2.1 D-IMAMUT模型
3.2.2 求解D-MAMUT模型的D-SAMT算法
3.2.3 算例
3.3 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SUE模型及算法
3.3.1 S-MAMUT模型
3.3.2 基于转向的Logit型随机网络加载——TALL算法
3.3.3 求解S-MAMuT模型的S-SAMT算法
3.3.4 算例
3.4 交通管理下的路段阻抗函数
3.4.1 一般路阻函数的研究成果
3.4.2 对路阻函数的要求及其基本形式
3.4.3 路阻函数分类及其标定
3.5 交通管理下的交叉口转向延误函数
3.5.1 信号控制交叉口
3.5.2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3.5.3 转向延误函数应用于交通分配的存在问题
3.6 对交通分配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3.6.1 转向延误的处理方式
3.6.2 转向流量的直接计算
3.6.3 交通网络的简化
3.6.4 交通分配的并行算法
3.6.5 理论和实践的协调
3.7 本章小结
4 带转向延误的最短路径算法
4.1 最短路径问题的概念和原理
4.1.1 一般SP问题
4.1.2 SP—Turn问题
4.2 最短路径算法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适用性
4.2.1 标号算法
4.2.2 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4.2.3 适合实际交通网络的算法
4.3 SP—Turn算法与对偶最短路径树
4.3.1 对偶网络法
4.3.2 扩展网络法
4.3.3 Vine-bunding算法
4.3.4 弧标号算法
4.3.5 节点标号算法
4.3.6 对偶最短路径树原理
4.4 对SP—Turn算法的进一步分析
4.4.1 标号技术选用
4.4.2 最短路径转换
4.4.3 时间复杂度分析
4.4.4 算例
4.5 本章小结
5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数据模型
5.1 概述
5.2 基于GIS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框架
5.2.1 引入GIS技术的必要性
5.2.2 数据的分类、组织和表示
5.2.3 模型框架
5.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5.3.1 F-R图描述
5.3.2 表结构及主要字段
5.3.3 路段方向性问题
5.4 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表示法及数据模型实例
5.4.1 节点-路段拓扑关系的表示法
5.4.2 节点-路段-转向拓扑关系的表示法
5.4.3 交通网络数据模型实例
5.5 动态路网的数据模型
5.5.1 动态路网的概念与特征
5.5.2 对动态路网的数据建模
5.5.3 模型的应用领域
5.6 GIS-T数据模型的难点问题及发展动态
5.7 本章小结
6 交通管理措施优化模型与算法
6.1 交通管理的目标——SO与UE的统一
6.1.1 Braess悖论
6.1.2 SO与UE的统一
6.1.3 交通管理目标的经济学分析
6.2 交通管理措施的优化方式
6.2.1 交通管理措施的一般优化方式
6.2.2 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优化方式
6.3 交通管理措施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6.3.1 基于双层规划的OMCS模型框架
6.3.2 路段和转向禁行优化
6.3.3 车道双向分布优化
6.3.4 信号设置优化
6.3.5 道路收费优化
6.3.6 各种措施的集成优化问题
6.4 交通管理措施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
6.4.1 算法概述
6.4.2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
6.4.3 遗传算法
6.4.4 模拟退火算法
6.5 本章小结
结 语
附录A 数学基础
附录B 算法基础
附录C 符号与略缩词注释表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