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子里的数十篇散文,如一群精灵,它们活泼、灵动,贯穿着一种神韵,麇集了许多故事,给人审美的愉悦,又留下了许多思考的东西。细细品味这本集子,感觉钱国丹的散文也就像那些袅袅升起的炊烟,美丽了田园,也美丽了我们的心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又见炊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钱国丹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集子里的数十篇散文,如一群精灵,它们活泼、灵动,贯穿着一种神韵,麇集了许多故事,给人审美的愉悦,又留下了许多思考的东西。细细品味这本集子,感觉钱国丹的散文也就像那些袅袅升起的炊烟,美丽了田园,也美丽了我们的心境。 内容推荐 本书为浙江女作家钱国丹的散文集,全书212千字。把作品分为亲情如怡、往事如烟、鸟语人歌、萍踪点点、思前想后五大部分,收录了她的若干散文作品,她的作品比较大气,少有女性作者的华丽和旖旎,有的是深沉和沧桑;还有历史中、人性中一些让她困惑、让她思索的东西。 目录 亲情如怡 童年 父亲的信箱 母亲的发卡 栽种快乐 永远的纤绳 妈妈娘 永远的父亲 我在马路边 女孩“古肚皮” 五舅的故事 银溪阿婆 奶奶的洞头 父亲的米寿 往事如烟 缅怀补丁 农家蓑衣 铿锵腰鼓 童年的灯 朱门酒肉 我要唱,唱出希望 但愿人长久 年糕年糕 看年戏 闹猛灯节 闲话甘蔗 舍外的瓜园 幸福涂米 追忆竹篮 又见炊烟 鸟语人歌 踏歌的麻雀 杜鹃声声 天下乌鸦 感叹燕窝 稻田里的等鸟 载镣的舞蹈 六月里花儿香 端阳之歌 榴莲留恋流连 南方的女子北方的汉 开错门找错人 路边的野花 我们的龙舟 半夜“鸡”叫 萍踪点点 醉花荫 好官李冰 四川苦力 峨嵋猴 永嘉麦饼 石磨石臼 火炉和海蜇皮 瓯江放排 八百里漂流到我家 古今的对话 大炮无语 最美丽的风景 法兰克福的幽灵 俄罗斯套娃 观夕洞观瞻 思前想后 多是高飞得意时 跑警报 沧桑手表 大鞋子小鞋子 粒粒皆辛苦 醉酒记录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得饶人处 收破烂的老汉 牵手 疯狂痛楚和感悟 女监四题 试读章节 栽种快乐 母亲送她最小的外孙女上学后,就坚持要回乡下的老家。小妹和妹夫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要接触“地气”。那一年,母亲刚好八十岁。 母亲的娘家和夫家都穷,从来请不起保姆。母亲这辈子到底带过多少孩子,恐怕很难算得清楚。首先是我外婆有病,缠脚又把脚给缠残废了。母亲在娘家是老大,下面的六个舅舅就归她带了;到我爸家之后,又陆续有了我们七个姐弟妹;轮到她做奶奶外婆了,每个孕妇都是她送进产房的,每个婴儿都是她“接”到这个世界来的;而产妇的月子,都是她亲手侍候的;再接着,我们兄弟姐妹要去学习或身体不好什么的,就把孩子往她那儿一扔,放心大胆地走人了。 而母亲退休前还一直是模范教师,对一些有病的、没爹没妈的学生,母亲付出更多的爱,甚至常常把他们带回家来。三年困难时期,我们自己常常吃糠咽菜的,母亲却坚持给一位有严重胃病的学生送白米饭,一天一碗,一送就是三年。 现在,母亲完成带第三代的任务,她和老爸要叶落归根和大地亲密接触。小妹两口子阻挡不了。 老屋前后有一大一小的菜园子,因为父母离家多年,就有点“兔从狗窦入,雉在梁上飞”的荒凉。父母一齐动手,砍去蓬蒿,扯掉野藤,堵塞鼠穴,补起墙洞,把屋前屋后收拾得光光亮亮。 看着这么好的园子,老爸老妈的心里和双手都痒痒的,不栽种点什么显然是对不住园子的。接着他们就垒泥坎、扎篱笆,松土、施肥、下籽、栽秧,忙活了三四天,一畦畦齐整的土地上,全都种上五花八门的蔬菜了。 爸妈干什么都很出色,种菜当然也不在话下。季节一到,收获颇丰,老两口哪里吃得了?于是就召唤邻居们来拔菜、摘豆。虽然如此,由于蔬菜太多,又不会去卖,那些菜们不免有“芳龄已过,还待字闺中”的遭遇。 有一个元旦我准备回娘家。儿子们从小和外公外婆亲,一听说去乐清,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一进老家大门,几畦青翠欲滴、却高已过膝的菠菜扑面而来;芋艿们也不甘寂寞,一个个把毛茸茸的脑袋拱出地面。我说:“老爸老妈呀,种得太多了,不累吗?”妈说:“累什么,种着高兴啊!” 中午拔了那高高的菠菜,切作几截,烧着吃了,竟然嫩得入口就化,比市场上买的鲜美多了。我正奇怪呢,父亲说,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没施化肥,没打农药,没有浸水,更没有什么添加剂,味道当然好哕。儿子更是热情高涨’害0草般地割了一大捆菠菜,又挖了几窝芋艿,放在车子后备箱里带回台州。 父母种的丝瓜更是出奇的好:长长的,碧身黄花,风过去,摇曳出一棚的诗情画意来。丝瓜怕老,两位老人总是适时就摘,然后给前屋后院左邻右舍们送去,收获了一片赞美和笑声。 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有一回,母亲摘了丝瓜,给一个最喜欢吃这东西的、而腿脚却不利索的老人送去。经过黄杨厂门口,被一条大狼狗冲了个仰面朝天,当即昏死过去。住院抢救了半个多月才苏醒过来。那几天,父亲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保守秘密,千万别让那老人知道。他说,不就是图个大家快乐吗?我们一说出去,岂不给人家添了心理负担? 今年国庆,我又率领了孩子们去了柳市老家。丝瓜真多啊,前院后院,墙里墙外,楼上楼下,到处是顶着嫩黄花儿的小精灵。我的孙子孙女们仰着小脑袋,欢呼雀跃着数着满棚的碧玉瓜儿,喊着太公太婆摘瓜。八十三岁的太公身手敏捷,他一会儿踩在长凳上,一会儿登在竹梯上,一会儿什么也不借助,只要一个轻松的弹跳,那高悬的丝瓜已在他的手中了。 父母虽然健康,但毕竟是耄耋老人了,由于他们一生的付出,如今的儿辈和孙辈(包括他们的媳妇们),对老人都特别孝顺,就连六个舅舅和舅妈,对我父母也是非常地尊重;还有学生们,邻里们,那种尊重、那种感情是发自肺腑的,是装不出来的。这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亲一辈子栽种快乐,收获的当然是幸福和温馨了。 P10-12 序言 钱国丹又出散文集了,这以前,她已经出了十多部小说集和散文集,她是个勤奋的人。 这本集子里的数十篇散文,如一群精灵,它们活泼、灵动,贯穿着一种神韵,麇集了许多故事,给人审美的愉悦,又留下了许多思考的东西。我以为这种散文算得上是“好看散文”,同时又是有品位的散文。 认识钱国丹是二十年前的事,当时,她和许多追求文学梦的学生一起,坐在鲁迅文学院简陋的教室里认真听课;课余时间,她心无旁鹜的安静地写作。 离开鲁迅文学院之后,她的小说一篇篇出来了。她的作品比较大气,少有女性作者的华丽和旖旎,有的是深沉和沧桑;还有历史中、人性中一些让她困惑、让她思索的东西。 文如其人,她的从容、淡定和沉稳,渐渐地都反映到她的作品中来,她的作品越来越被接受,被肯定。 近年,她的散文创作很旺盛。关于大地,关于村庄,关于人与自然,关于亲情。如今的台州不再是二十年前的旧模样,这个沿海发达城市高楼林立,气象万千。可是,城市的喧哗和霓虹的闪烁并没有让钱国丹迷失了自己。她固守着她的朴实和真诚,眷恋着泥土芳香的田地。她写种瓜,写打草,写蓑衣,写炊烟,还写农村的腰鼓、社戏,写得洋洋洒洒,铿锵有声。 她对生灵的怜悯和关爱,十分感人。她写麻雀、杜鹃、孔雀和“等鸟”,写得细腻而通灵,每种鸟儿都有着“鸟性”,同时也有着人性。说杜鹃求偶时“一步一啼一叩首”;说乌鸦把“深挖洞,广积粮”的政策执行得“淋漓尽致”,幽默之余,又让我们想起那个非常年代。像蜘蛛这样卑微的东西,她也能写出灵气,写出鬼气,写出哲理。 她写《走错门找错人》、《南方的女子北方的汉》等,看似顺手拈来,挥手写去,信马由缰;其实,没有一定的功力,怎么能如此挥洒自如? 最能打动读者的是她的亲情散文。写散文的是性情中人,这样的人写起父母兄弟,亲戚朋友,自然是最有力量的。那真挚的感情,那刻骨的眷顾,常常催人泪下。钱国丹的童年非常艰辛,由此派生出来的拮据、饥饿、骨肉分离、寄人篱下的感受刻骨铭心。《父亲的信箱》,《母亲的发卡》,《永远的纤绳》等等,一咏三叹,相当有感染力。《母亲的发卡》通过买不起发卡,父亲用废弃的马蹄表弹簧做发卡的故事,把那种赤贫,那种逆境下的自尊和顽强,那种夫妻相濡以沫的情景展现出来,颇能打动人,这篇文章被转载十多次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这个集子里,《缅怀补丁》是不可不读的佳作。此篇散文在《文学报》上发表后,引起广泛的关注。《缅怀补丁》叙述了在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艰苦岁月在一个人的记忆深处的烙印,此文引发无数同龄人的共鸣,对青年人也有教育意义。 《缅怀补丁》缅怀了中国历史、政治和补丁文化,因而显得厚重。文章逻辑严密,语言鲜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文章中最了不起的是对情感的控制,正像一些评论文章所说的,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地步。一个补丁,可以说是“补”得天衣无缝。 最后,我来说说《又见炊烟》。这篇散文从一首同名流行歌曲说起,可是作者“并不喜欢这首歌的轻俏”。然后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走进她童年的沉重。两个年幼羸弱的孩子,在萧瑟的寒风中,打着同样羸弱的鸡草,一边眼巴巴地盼望自家屋顶的炊烟升起。穷家的孩子并没有心思欣赏炊烟的浪漫,而总是担心家里揭不开锅。那种赤贫,读来叫人颤栗,叫人潸然泪下。但作者又不是一味沉湎在过去的苦难中不能自拔,她笔锋一转,回到了现今山间的炊烟,美丽而温饱的炊烟,读了让人释怀。 细细品味这本集子,感觉钱国丹的散文也就像那些袅袅升起的炊烟,美丽了田园,也美丽了我们的心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