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蔬菜水果不仅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如蔬菜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A能对上皮细胞的分化起重要作用,能抵制癌肿,防止上皮组织癌变,对光敏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膀胱乳头状瘤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蔬菜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能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感冒,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提高应激能力以及抗癌等多方面作用;蔬菜水果所含 的维生素K是维护心脏正常功能,调节心脏活动与维持正常血压的重要物质,对脑卒中(中风)、冠心病、高血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而,各种新鲜蔬菜水果无论对健康人或病人的营养均有很重要的意义,且对病人都有一定的治疗功用。我们通过多年的搜集、验证,现编写成书,便 于广大城乡普通家庭自己应用这些便方来防治疾病,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
蔬菜水果不仅是人们主要的副食品,也是自古以来民间用来防病治病的良药。祖国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寓药于食。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云:“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宋代医家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亦曰:“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所养老人之大法也。”历代医家强调以食治病的重要性,尤其对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更为适宜。只有在食疗不愈的情况下,才宜用药治疗,尽可能避免药物中的不良反应。
民间也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萝卜上场,医生还乡”、“热天吃块瓜,药物不用抓”、“食养食治,防病治病”等赞美蔬菜水果治疗疾病的俗语。由此可见,把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蔬菜水果用来防治疾病,是我国医家与民间所欢迎的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它具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特点。
一、蔬菜水果治病的机制
祖国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据《补史记.三皇本纪》载:“神农氏以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更具体记载:“古者之民,茹毛饮血,采树木之实,食赢咙之余,时多疾病痛伤之害,于是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之宜,燥湿、肥浇、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些都生动地描述了我国古代原始人群在共同狩猎、共同采集食物的过程中,往往遇毒而发生疾病。在经历了漫长的、痛苦的岁月之后,积累与总结了千百万人丰富的感性认识及经验,他们逐步选择了那些最为安垒而有益的“百草”,作为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食物;而另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寒、止痛等作用的“百草”,则被当成药,用于医治疾病;同时,也有不少“百草”,既可食用,又可治病,这就形成中国传统医学用食物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
所谓“百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蔬菜水果类食物,它具有取材方便,简单实用,疗效特殊,不良反应小的诸多优点。所以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食疗,甚至主张“药疗”不如“食疗”。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指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他认为,当人们生病时,医生应该先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进行治疗,在治疗不愈的情况下,再及时用药医治。 ~
中国古代医学还将那些能用食物治病的医生誉称为“上工”。如《太平圣惠方》中日:“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苛、适情遣疾者,可谓上工矣。”这就说明用食物治病的医生之医术更高明,此法更有利于身体的保健与康复。
蔬果治病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祖国医学史中,存在悠久而丰富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365种药物中,就有50多种是具治疗疾病功能的蔬菜水果。孙思邈所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书中专立“食治篇”,是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说,它详细论述食疗及其相关154种蔬菜水果防治疾病的功能。
后来,他的弟子孟诜写成《补养方》一书。随后又经张鼎增补改写成为《食疗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共收食物227种,分别介绍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性能、效用、烹制方法和进食原则。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上几代皇帝对医学的重视,支持医家著书立说,其中《太平圣惠方》、《证类本草》、《圣济总录》等医书,都收录了许多蔬果治病的方剂。
金元时期的李杲,主张补养脾胃,养蓄元气,提倡食物疗法。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一书,全书共3卷,从健康人的饮食方面立论,继承了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每一种食物都同时注意它的营养价值和疗效,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营养学专著。
明朝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全书52卷,收载食药物1892种,其中200余种是具有医疗功效的蔬菜水果,书中记载的蔬果治病方剂也有数百种之多。明清时期,蔬果疗法倍受医家们普遍重视,他们也十分注意搜集、整理民间蔬果治病的便方。
有关蔬菜水果食物治疗疾病的著作很多,如明代汪颖著的《食物本草》、宁原著的《食鉴本草》、钟惺著的《饮撰服食谱》、鲍山著的《野菜博录》,清代沈李龙编的《食物本草会纂》、王士雄著的《随息居饮食谱》、袁子才著的《随园食单》、张英著的《饮食十二合论》、章杏云著的《调疾饮食辨录》、陈修园著的《食物秘书》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蔬菜水果等食物的自然性状和主治功能作了深入的论述,并广泛用于临床研究。
祖国医学认为蔬菜水果治疗疾病的机制,概括起来,主要有祛邪泻实、调和阴阳、补益脏腑三个方面。P1-3
蔬菜水果不仅是人们主要的副食品,也是自古以来民间用来防病治病的良药。祖国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寓药于食。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云:“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宋代医家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亦曰:“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所养老人之大法也。”历代医家强调以食治病的重要性,尤其对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更为适宜。只有在食疗不愈的情况下,才宜用药治疗,尽可能避免药物中的不良反应。
民间也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萝卜上场,医生还乡”、“热天吃块瓜,药物不用抓”、“食养食治,防病治病”等赞美蔬菜水果治疗疾病的俗语。由此可见,把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蔬菜水果用来防治疾病,是我国医家与民间所欢迎的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它具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蔬菜水果中不仅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如蔬菜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A能对上皮细胞的分化起重要作用,能抑制癌肿,防止上皮组织癌变,对光敏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膀胱乳头状瘤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蔬菜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能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感冒,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提高应激能力以及抗癌等多方面作用;蔬菜水果所含的维生素K是维护心脏正常功能,调节心脏活动与维持正常血压的重要物质,对脑卒中(中风)、冠心病、高血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而,各种新鲜蔬菜水果无论对健康人或病人的营养均有很重要的意义.且对病人都有一定的治疗功用。
蔬菜水果防治疾病,具有取材方便.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疗效特殊,无不良反应之优点。这些用蔬菜水果治疗疾病的秘方、偏方、验方大多流散于民间及古籍医书中,我们通过多年的搜集、验证,现编写成书,便于广大城乡普通家庭自己应用这些便方来防治疾病,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
限于我们的学识水平,书中内容难免有错误与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斧正,为感!
张志华
2006年10月于上海杏林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