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大师乐黛云人生感悟精粹,沟通中外,融汇东西,回味坎坷而充满诗意的生命旅程,诠释浪漫人生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月亮,探索人的生命世界,读书和看电视,叛逆、牺牲、殉道、如何对待自身的传统文化。
本书是大家文丛系列之一的“探索人的生命世界”专著,是乐黛云女士的个人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探索人的生命世界/大家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乐黛云 |
出版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跨文化研究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大师乐黛云人生感悟精粹,沟通中外,融汇东西,回味坎坷而充满诗意的生命旅程,诠释浪漫人生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月亮,探索人的生命世界,读书和看电视,叛逆、牺牲、殉道、如何对待自身的传统文化。 本书是大家文丛系列之一的“探索人的生命世界”专著,是乐黛云女士的个人文集。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家文丛系列之一的“探索人的生命世界”专著,是北京大学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乐黛云女士的个人文集,书中分为——人生感悟、散文纪事、夫子自道、文化评说四部分,具体收录了:《从“不可见”到“可见”》、《话说《红楼梦》中的石头》、《以“文化自觉”面对新的“中西相遇”》、《我在北大中文系——一九四八》等文章。 目录 人生感悟 山水六题 忧郁——中国视野 从“不可见”到“可见”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月亮 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话说《红楼梦》中的石头 读书和看电视 三真之境:真情·真思·真美 叛逆牺牲殉道 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的世纪? 如何对待自身的传统文化 以“文化自觉”面对新的“中西相遇” 散文纪事 我所认识的北大校长们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 美丽的治贝子园在哭泣 透过历史的烟尘 绝色霜枫 “啊!延安……” 怀念马寅初先生 难忘废名先生 季羡林先生二三事 纪念吾师王瑶 夫子自道 蓝色的天堂 山城中学生活 我赶上了旧北大最后一站 我在北大中文系——一九四八 大洋彼岸——从哈佛到伯克利 流年似水 我们的书斋 我的比较文学之路 文化评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得失穷通任评说,敢开风气敢为先 从蜻蜓、笼乌到“我就是我” 一念之差差百年 圆新鸳鸯蝴蝶梦 试读章节 生在群山环绕的山城,我从小就喜欢静静地面对群山,就像幼时已会背诵的李白的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缭绕着云雾的螺蛳山就是我的“敬亭山”。我常常凝视着这一片苍蓝,心里想,这山后面是什么呢?母亲说,山后面还是山。那么,山后面的后面呢?后来,年龄稍长,我才领悟到,其实中国人心目中的山是没有尽头的。它象征着人的眼界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孟子·尽心篇》曾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是鲁国人,他曾经登上鲁国的东山,从山顶俯视人寰,这才发现鲁国原来也并不是那么大。后来,孔子登上了更高的泰山,就更感到自己所能看到和所能知道的天下,原来竟如此渺小!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们应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扩大自己的视野。孔子死后一千多年,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七一二—七七○)步孔子的后尘来到了泰山。当时他还很年轻,他在泰山写下了不朽的名篇《望岳》,这首诗最后的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你来到凌空的绝顶,就会感到足下的大山、小山原来都很渺小。又过了近千年,明代诗人杨继盛(一五一六—一五五五)追随杜甫的诗境,又来到了泰山。他写道:“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他原想沿着孔子和杜甫的行踪,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显得渺小的群山。但他发现这样的登临是没有止境的,即便来到了“绝顶”,山顶之上,也还有来往的白云。大自然是无法穷尽的,“登高望远”成了中国诗歌中一个很重要的母题,永远鼓舞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众多的这类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是王之涣(六八八—七四二)的《登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蒲州县的黄河高坡上,它面对巍峨的中条山,下临波涛汹涌的黄河。当诗人在一千多年前登临这座楼时,落日西下,黄河东流的宏伟气象尽收眼底:正是“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但诗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渴望着更高的立足点,更开阔的视野。随之吟唱出被广泛引用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以登高望远为主题的诗,在中国可以说不计其数。 那么,这种登高望远是不是真的没有尽头呢?人能够登到多高呢?庄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庄子认为人不能不受各方面的局限,首先是时间的局限,也就是生命世界的局限。例如朝生夕死的小虫,它们的生命只有一天,它们绝不可能既看到月缺,又看到月圆;春生夏死或秋生冬死的蝉类也不可能既看到秋天,又看到春天。庄子说楚国南部有一只灵龟,它以五百年为一春,五百年为一秋;上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八千年为一秋。只能活百年的人类当然不能和它们同日而语。因此,燕雀之类的小鸟只能翱翔于蓬蒿之间。它们生命的时间决定了它们生命的空间只能非常狭小。而鲲鹏就比它们自由得多了:这种鹏鸟,脊背像泰山一样宽广,翅膀像天边的云,一飞就是九万里!更自由的是一位名叫列子的人,他连翅膀也不需要,只要乘着风,就可以随意到任何地方去;但在庄子看来,这也还不够自由,列子毕竟还要依靠风和空气,只有他理想中的“至人”,乘天地之正气,把握着“六气”(阴、阳、风、雨、晦、暝)的变化,遨游于无穷之境,那才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庄子理想中的藐姑射之山就住着很多这样的神人。他们“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餐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藐姑射之山是挣脱了,时间与空间局限的神人的住所。庄子通过这样一层层比喻和剖析,就是要让人们明白,人在肉体上不能不受百年时间和一定空间的束缚,但只要能打开思想之门,超越利害、得失,成败、生死等各种界限就能像藐姑射山上的神人,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然而,能够打开思想之门,超越界限的人终究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因此,人们在登高望远之时,总是感到生命的有限和宇宙之无穷,而沉人一种宿命的悲哀。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一六七三—一七六九)说:“余于登高时,每有今古茫茫之感。”南朝诗人何逊(?一五一八)的诗有“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怅”的诗句。诗人李白(七○一—七六二)也说:“试登高而望远,咸痛骨而伤情。”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总是和空间的辽阔、时间的永恒相联系的。 美丽的巫山神女 十八岁那年,我终于决定去四川重庆投考群山之外的大学。那时,贵阳还没有通向外省的铁路,我没有钱买正式的车票,只能搭一辆运货的大卡车。车厢里装满了货物,只有我一个人颠簸在货物箱的缝隙之中,周围是险峻的群山,我只觉得那些大箱子和夹道耸立的黑黝黝的山峰,势不可当地向我扑来。这些山完全不像故乡的山那样亲善温和,它们露出狰狞可怖的面容第一次使我感到了山的威压!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离开这养育了我十八年的高原山区。从重庆坐江船,沿长江奔流而下,那经验是难忘的。从江上深峡中,远眺苍翠秀丽、云遮雾罩的巫山十二峰,真是令人浮想联翩!巫山多雾,朝云暮雨,变幻莫测,自古就有许多美丽神秘的传说。中国古老的地理书《水经注》曾记载巫山之下是巫峡。长江从巫山流过,首尾一百六十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除了正午,看不见太阳。两岸常有“高猿长啸”,声音凄厉,因此有渔歌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还提到据传说,巫山上有天帝的女儿居住,她的名字叫瑶姬。她未婚早天,魂灵变成瑶草。这种草的叶子重重叠叠,开着黄色小花。相传女子吃了瑶草的果实就获得一种魅力,使天下的男子都爱她。公元前三世纪的著名诗人宋玉曾写过《高唐赋》和《神女赋》,讲巫山神女的故事。这首诗说,宋玉曾和楚襄王一起来到一个叫做“云梦之台”的地方,看到瞬间变化无穷的云雾。楚襄王问这是什么,宋玉说,这是“朝云”。楚襄王问“朝云”又是什么呢?宋玉就给楚襄王说了神女的故事。他说,过去楚襄王的父亲楚怀王曾游巫山的高唐,梦见一个美丽的少女来看望他,并说自己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听说楚王来了,愿意和他相爱永好。经过美好的一夜,少女告别楚王,依依不舍地告诉他,自己住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从梦境回到现实的楚王,看到的只是一片飘然消逝的云。他就命人在巫山上修了一座庙,纪念神女,并将这座庙命名为“朝云”。楚襄王听了这个故事,对神女无限思慕。这一夜,神女果然来到了他的面前;梦醒后,神女又像云彩一样飘逝。楚襄王十分惆怅。但再也无缘与神女一见。后来,朝云暮雨、巫山神女、高唐阳台就都成了男女间发生性关系的美丽的隐喻。 关于巫山神女,还有另一个故事谈到她与治水英雄大禹的恋情。这个传说记载大禹治水时,来到长江上游。当时巫山阻断长江水路,长江泛滥成灾,民不聊生。住在巫山之阳的瑶姬知道大禹会来,就打发侍女给他送去一本能召唤鬼神的书,并派了几位大神帮助大禹打通了巫山,使长江的水顺利流过。瑶姬做这件事,违背了天帝的意志,当大禹功成去探望瑶姬时,她和她的侍女们已被天帝变成十二座山峰,这就是我在巫峡船上仰望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最美丽、最奇峭的一座,就是瑶姬的化身。 与巫山神女相联系的还有一个更美丽、更幽怨、更多情的形象,那就是屈原(公元前三四○—前二七八)笔下的“山鬼”。《山鬼》这首诗一开始就写一位美丽的少女出现在山的幽深处,她用藤萝一类的花草当作衣裳和腰带,美目含情,露出一副可爱的笑容。她乘坐的是辛夷木做的车,还装饰着用芳香的桂花编织成的旗。拉车的是赤豹,跟随的是文狸。她一路用石兰等野花把自己打扮得更美丽。她一边走,一边采摘着芳草,她正要去赴一次约会,她要将芳草送给她心爱的人。然而,这却是一次未实现的悲伤的约会。她的情人也许已经走了,也许根本没有来!她只能站立在“山之上”,独自等待,一直等到云升雾起,风起雨落,猿声夜啼,黑夜来临!她空叹着岁月之易逝,惆怅忘归。她始终站在松柏之下,渴饮山泉之水,等待情人,疑虑丛生。按照中国的传说,人,如果是不该死而死,“阴魂不散”,就会凝而为“鬼”①。在我的心目中,山鬼一定是一个爱情失意,而又始终期待着爱情的少女的幽魂,《山鬼》一诗把这个美丽的少女形象凝固了,她一直孤独地站在群山之巅,越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来到我们心中。她始终是我最心爱的中国文学所塑造的美丽形象中的一个。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