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弘道悟语(法律学者闲话诗意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钱弘道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人生大事

傻子不懂得名利,不懂得身体的宝贵,因而是非难分,一切顺其自然。所谓聪明人,明明知道健康是头等大事,但偏偏执著于名利,不惜以健康作为代价,至死方休。如此看来,比傻子还傻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聪明人。

身病源于心病,已是常识。心有所求,求得过切、过多,超过了限度,便一定会破坏身体的均衡,带来诸般病痛。读书写文章者,功名心太切、太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颈椎酸痛,头昏乏力。颈椎有病,则胸椎、腰椎跟着出故障,肠胃炎、神经衰弱也接踵而至,甚至全身有病,整个机器运转不灵。官场上的人权欲心切,东跑西颠,绞尽脑汁,酒肉穿肠,没几个肠胃、肝脏、血压正常的,看起来红光满面,实际上一身是病。

古人说:“老来疾病,都是少时招得;衰时罪业,都是盛时作得。”因为年轻,还可以折腾一阵,但业障已在,报应必然。培根早说过:“少壮时代的天赋的强力可以忍受许多纵欲的行为,但这些行为是等于记在账上,到了老年的时候,是要还的。”还账只是迟早的事。

所有慢性病都与心情有关。中医说,七情六欲起疾病。过分恐惧伤肾,太多的脾气伤肝,过分的忧思伤肺,过分的喜悦伤心,若对一件事老是念念不忘则伤脾。经常处在对自己有敌意的环境中,容易生病。德国一名医生经研究发现,不同的情绪会引出不同的癌症。得癌症者多属于比较压抑的人,情绪不易发泄。肺癌患者感情上偏向于不愿与家人沟通,也就是什么事都不说,什么事都自己吞下来。肝癌源于气愤,胃癌患者大都曾与家中最亲密的人发生冲突,骨癌则因为患者对人生失望。

治病要治心。要治疗百病,必须治疗心性的污染与烦恼。所谓“病”只是现象,只是标,不是本。好比吸烟的人会有口臭、肺气肿、气喘等不同的病,如果针对这些不同的病去治,既费神又没什么效果,但是如果戒烟,则所有这些现象都会逐渐消失。许多人难以从色欲中自拔,性生活过度,每天委靡困软、浑身无力、茶饭不思、面黄肌瘦,并滋生或加重其他疾病。古代言情小说中多有描写因沉湎性欲而卧病不起,一命呜呼者。图瞬间刺激,形成恶习,必致沉疴。病根在心、在欲。如果从根本上戒欲,则精神焕发,红光满面,诸病不生。人往往在大病时方才觉悟。古人说:“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所有长寿的人,最大的秘诀,无不在心情愉快;所有心情郁闷的人,其病源在于不知足。要避免嫉妒、焦虑、压在心里的怒气、过度的欢乐、暗藏的悲哀,甚至枯燥的、繁奥难解的研究。现在许多做学问的人,把精力投放在索然寡味的领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几个人加以理睬,实在是对生命的浪费。读书能治心病,但要看读的是什么书。《老子》、《庄子》、《菜根谭》、佛经等治心病的效果最好。做好人,做善事,身心就会愉快。

一个人要学会调节情绪。所有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不顺心时也要开怀大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事现在看来是消极的,实际上从将来或换个角度看却是好事。要训练自己对每件事往乐观上想。这是一个奥秘:若随时乐观看事,好运就会纷至沓来。许多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癌症、风湿、高血压、肾脏病、肝病等,如果从根本上淡化食欲,将甘脆肥酿改为自然素食,则病况都会有良好改善,不必再说不同的病应该有什么不同的治法。

一个人要学会创造环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不是安居的好地方。人太多,你好像一只小蚂蚁,不小心会被踩死。在城市里,天天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寓所、轿车这种既是笼子又是监狱的狭窄的角落里,情绪压抑,空气混浊,必定每天身心疲惫。想到郊外透透气,放松放松,往往车流拥挤,浪费时间,疲倦不堪,适得其反。风景优美的江南中小城市是居住的较好选择。实际上,乡村山野最好。如有能力,造一栋简单的书屋,有一个院子,种花莳草,常有小劳,读点轻松愉快的闲书,是最佳选择。

生活在空气污浊的地方非常伤身体,因此,住在城市的人最好每一个礼拜或半个月、一个月到郊外、乡下走走,深呼吸,把在城里所吸的废气排掉。有些病的治疗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有新鲜的空气,良好的水质,无污染的蔬果,加上心情愉快、开朗,疾病自然消失,不需额外治疗。因为,病是由污染引起的,将污染排出,身体自然能康复。

城里人大多数缺少运动。谁要问他最近忙不忙,他一定回答“忙,非常忙”,回答中带着自豪。这是可怕的自豪,这是自杀。一个习惯于活动或劳动的人在大多数不很厉害的疾病中,只要节饮食,多调养,就能自然恢复。农村里的人一般的小病都不到医院去看,自然会好起来。坐禅、马步站桩、太极拳、拍手都是养身治病的好办法。中国人讲“气”,从科学角度看,“气”是生物磁场。练气功是加强控制生物磁场的方法,可帮助解决心理障碍。大多数人不能坚持练功,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智慧和毅力。没有智慧和毅力,什么事都做不成。连一样自己业障所致的疾病都对付不了,不可能成大事。既然你的病痛是你的业障所致,那你一定要付出艰辛的代价,才能再找回健康。世界上的事都是有因有果的。

一个人病了多年,甚至病了几十年,想要在短期内得到大扭转、大改善,虽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要拿出诚心、苦心、毅力,费一番工夫。注意食物的选择、性生活的节制以及心性的修炼,效果会特别明显。合理饮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健康的食物,才有健康的血液;吃了不健康的食物,造成了一身的毒血、酸血,练功的效果当然被打折扣。节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精、气、神”是人之三宝,练功其实是在练精化气;欲多则精不足,无精可练,练了也是白练,反而可能有副作用。心性修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万法惟心造”。心乱则气乱,神散则气散,心神不定,情绪恶劣,练功可能起反效果。

世事无端不足计,微躯之外更何求。关爱你的身体,做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人生大事莫过于此。

二○○五年一月三十日于雁荡山P3-7

目录

自序

人境达观

 人生大事

 闭门静养

 山居是福

 山中一日

 小心求证

 心平气和

 心动神摇

 宠辱不惊

 何以养生

 沉默是金

 人欲最险

 幸与不幸

 人非机器

 进退之间

 雪天独处

 孤身只影

 忘却生日

岁月怀想

 童年岁月

 江南的雪

 故乡的雨

 洁白天地

 心中永恒

 风雨春秋

 家乡的路

 我的祖辈

 追根溯源

 难忘母校

 飞来之祸

读万卷书

 重新读书

 弘道书院

 难得从容

 贵在自由

 读书万卷

 学为人先

 怀念朱正

 行为世范

 读书做人

 小心求证

 译事琐语

行万里路

 三清遗梦

 寂寞飞泉

 衡山隐者

 栖身洞穴

 妙峰随想

 二登妙峰

 庐山面目

 卧佛闲坐

 戒台小住

 康山闲话

 夜游九溪

 初夏闲情

 南国秋夜

 行路万里

 散步东京

 异国秋夜

 大隈庭园

 话说流浪

 函馆插曲

 唐招提寺

 北国之冬

附录 书院弘道·师生对话

 深山书院

 天与人、国与家、做人与做学问——在弘道书院的谈话

 我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从知识分子的梦中惊醒

 读书和使命

 弘道书院里的三种调和文化忧思

 永不放弃——在浙江大学法学院二○○六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重任在肩——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迁址仪式上的演讲

 一位考生的来信

序言

筑了书院,总要存放几本自己写的书,所谓“藏之名山,传之同好”也。有几本已经上架了,主要是法学、经济学方面的著作。编进这本书里的篇什,前后经历若干年,大体是四十岁前后的文字,取名为“弘道悟语”,聊作过去笔墨的,纪念,不敢狂言真的“大彻大悟”的。

三十岁前后的随感杂记也出过一本,书名叫作“弘道随想录”,书市上不见踪影多年了。书本来不必出多,《老子》五千言就足以流传千古了。但我估计还会弄出若干本赘言“警语”,作为一生的印记的。活着无事,庸人自扰耳。

这本集子冠以“弘道悟语”,想必不会招惹非议。因为早在六七年前,《弘道随想录》早已抛头露面,“弘道书院”也已公然刻写在家乡山居的高墙上。从来没人指手画脚。大家都忙忙碌碌,谁会费那个闲心?其实,有那么一点点文化的人都知道,我充其量不过是拾孔老夫子的牙慧罢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那是孔爷的专利。

我们大家都活在道中,道不会离开我们,是人常常离开道。一般人虽然有个肉体,虽然拼命抓到了身外的一点东西,但一辈子也不知道回头找找自己那个本真的生命,所以一辈子感到痛苦、烦恼、拖累,弄到小命都丢了,却不知道为何会得此下场。人要努力近道,悟道,修道,弘道。真正得道之人,“游外以弘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不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庄子》)。除了脑子有病的人,一般人都可以悟出点名堂来的,不管你是领悟、感悟,还是参悟、醒悟、觉悟。我们不是一直倡导“提高觉悟”吗?

本想迟点出版,或者干脆放几年再说,因为我越来越不敢出书了,但一些熟识的热心的朋友总催问我出版了没有。因为相信这些文字也能暂时有生存的地盘,所以我就拿出来寻找其归宿了。虽然我十分清楚自己的浅薄,但我是敢不屑于“大学问家”们对它的不屑的。我都活到走后半辈子的路了,是毁是誉,计较的热情不高了,随它去罢。

无论怎样,这本小集子记载了自己心灵和行动的一部分历程。正如鲁迅在《坟》题记中所说:“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

我也不再赶时髦,写些夸张的“献给父母”、“献给妻子”或者“感谢领导朋友”的话。因为“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钱钟书语)。

所有的文章题目都是四个字,那纯粹是因为我的无聊,玩弄文字的游戏,没有特别的用心的。集子分若干部分,内容上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为了方便阅读。每部分拿《论语》、《老子》、《庄子》里的话作为题记,说是“拉大旗,作虎皮”,也不为过。但我的用意主要是为了“补白”,因为圣贤们一言穷理的皇皇论语与我的小知识分子情调怎能扯到一块呢?倒是后边的附录中有他人的几篇文章,与我的文章关联密切。收录于此,是想表示对其作者们为我的文字提供这么精致的注释表示感谢和纪念。当然,“大师们”是从来不需要这样的“注释”的,谁让我混到这个年龄了,还只是微末如此的小角色呢?

校稿时,很难再有十八九岁时或《弘道随想录》中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绪了,因为,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过是一名小人物,太微不足道。文字也更谈不上什么“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最多不过“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谓公理或正义”(鲁迅语)。

书出版后,我想该回山中院子里种种菜了罢。以前只是口头上说,行动上没什么决断的,现在真是不能空说了。

二○○六年十二月十日记于弘道书院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修改于得一书庐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一位著名法学家写就的散文随笔集,作者以其智慧的思辨、优美的文笔和广博的知识谈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求道治学,展现出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富于诗意的世界和人生。本书分五部分:“人境达观”是作者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思考;“岁月怀想”是对过往岁月的点滴回忆;“读万卷书”是作者求学、治学道路上的感悟;“行万里路”是在国内外旅行的所闻所感。第五部分附录,收录弘道书院两次座谈会上作者及嘉宾的即兴发言。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富于哲理和文采的散文随笔集。书中67篇文章谈古论今,生动幽默,体现了一个智者的敏锐体验和思想深度,与余秋雨的散文集有相似之处。作者是创办当代新型私人书院、向山野农村进行“文化反哺”的典型代表,已有多家媒体对其书院进行了报道。作者作为一个成功的法学家、经济学家,却能在山中书院潜心修身,对于时下人心浮躁、世事纷扰的社会现实有警醒意义。

一向追求严谨理性的法学家,竟也有此等诗意人生!阅过此书,才知道人生的真正居所,懂得了什么是“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7: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