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波,著名诗人、作家,先后就读于铜陵师专(现为铜陵学院)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做过大学教师、电台编辑、公务员和报刊主编、企业高管等。
作者系安徽第一代职业策划人,著名文化创意专家。现为经天传媒、经天咨询和经天教育机构董事长、创意总监,多年来在文化创意、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诸多经典案例,享誉业界。
《江文波文集(共2册)》收录了其创作的多篇诗歌、散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文波文集(共2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江文波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江文波,著名诗人、作家,先后就读于铜陵师专(现为铜陵学院)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做过大学教师、电台编辑、公务员和报刊主编、企业高管等。 作者系安徽第一代职业策划人,著名文化创意专家。现为经天传媒、经天咨询和经天教育机构董事长、创意总监,多年来在文化创意、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诸多经典案例,享誉业界。 《江文波文集(共2册)》收录了其创作的多篇诗歌、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江文波文集(共2册)》收录了安徽第一代职业策划人,著名文化创意专家江文波先生创作的多篇诗歌、散文作品。 《江文波文集(共2册)》具体收录了《历史的寻求》、《日光浴》、《铜官山》、《血浓于水》、《中秋夜》、《语言》、《面对往事》、《我是祖国的新闻》、《无语的石头》、《北方的童话》、《太阳像草一样金黄》等作品。 目录 战前黄花分外香 生命的气场与灵魂的作业 ——读江文波诗集《无语的石头》 老大的战争 亲密太阳 缅怀鲁迅 历史的寻求 日光浴 铜官山 血浓于水 中秋夜 语言 面对往事 我是祖国的新闻 无语的石头 北方的童话 太阳像草一样金黄 感动的季节 灾后的土地 野菜 大约是清明 坚持 乌金梦 远游 夜猎 幻夜 老牛的下落 无名大街 硕鼠 地震的消息 无名大街 深夜警笛 大楼 办公室里的哲学 失去时间的表 情书 气味 病婴 兽 秋夜 何处是家 何处是家 处女 最后的班车 预感 冬季 日常生活 微笑 往年的伤口 某日 无曾问世 梦中的葡萄园 绿色的火炬 路口 南方的布谷 夜路 蔚蓝的宁静 月夜流云 生命的油画 风光 梦中的葡萄园 ×月×日的故事 废墟上的微笑 驼铃 古希腊美神 远征 金字塔 垦荒传奇 少女的原野 荒原上的塑像 皇家猎苑 彗星 驼铃 生产 灵魂的作业 夜风景 黄昏蒙太奇 雨中 深渊 黑色卵石 行踪写意 南方的小河 小城写意 古村冬日 佛山剪影 杜甫草堂 泰山避雨 黄山奇石 谒霸王庙 凤阳花鼓 悬棺 乡村旧事 纤夫 处女作 家乡的山 乡村旧事 父亲 别弟弟 写给小妹 遥远的夏夜 果实 古牌坊 生命的庄稼 生命的喜讯 二月 取名 渴望 生命的庄稼 通往父亲的路 东方之魂 长江,横贯东方之魂 回头向诗(代后记) 黄金半岛之旅 香港机场一瞥 香港机场二瞥 初识马来西亚 火热的吉隆坡 赚钱的艺术 马来西亚的旅游官 旅游新概念 肉骨茶 云顶赌城 槟城之夜 小费的风波 花园狮城 飞禽公园 “海上仙山” 永远的故国情 山水情思 黄山佛光 黄山的翡翠 太平绿水 古南岳散记 大王洞 武夷漫笔 普陀拾贝 朱然陈列馆小记 鞋乡寻胜 笠帽山情思 公园月色 连心锁 相思树 五昧人生 人生是一部小说 爱情是一首诗 婚姻是一篇散文 两人世界 人生之杯 潇洒单车 彩色的雪花 成熟 一棵老树 期望来风 微雨 公园邂逅 生意门外侃 女人是一所学校 人在旅途 宝岛敲响花鼓灯 升起新的风景 ——访著名水彩画家柳新生 为了一个梦 ——访歌星陈蕾 写给马珂 胸怀五彩的世界 ——李彬散记 “导游市长” 永远的旅行者 ——记旅游文学作家王有路 做官未忘文学梦 贵池,还有老丁 旅途之恋 ——记一个山村农民的跨海姻缘 黄山作证 ——澳籍华人画家姚迪雄的隔海姻缘 旅迹星光 旅游世界 绿色流 古栈道 人字瀑 蔚蓝的峰巅 游子吟 大海的情人 冰雪世界的寓言 小语辑 行走的美丽(代后记) 试读章节 晚上8点,我们终于从香港抵达吉隆坡梳邦国际机场,踏人马来西亚的国土。 马来西亚方圆32.92万平方公里,分东马和西马,分别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人口近1800万,华族占34%。马来半岛盛产黄金,“马来”在马来语中便是“黄金”的意思,这也是马来西亚国名的由来。近几年这个黄金半岛的经济,以咄咄逼人之势稳健发展,成为东南亚的一匹“黑马”。 一下飞机,热浪就迎面扑来,没走几步便大汗淋漓,我们慌忙卸去层层包装。马来西亚由于地近赤道,2月份的平均气温已是30cc左右,而合肥还是8℃上下,我们从冬末一下子就进入了夏天,不过也很快适应过来,30℃不算太热,可以说气候宜人。 我们乘一辆旅游车,往吉隆坡市中心的联邦酒店下榻。导游小姐是位华侨的后裔,华文名字叫曾彩燕,但她却没有到过中国。她说没有钱,等挣足了钱,一定要到祖辈的故乡去旅游。经济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大都这样,出校门后就不辞辛苦,不舍昼夜,豁出命来挣钱,然后置房、结婚、旅游,他们将旅游当做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节目。 一路上,彩燕小姐的嘴始终没闲,她抓紧时间,向我们这些外国人宣传她的国家:“种植业和矿业,是我国传统经济的两大支柱,特产橡胶和锡,锡产量居世界头一位。”她说得多少有点结巴,有时不免词不达意,但华语对她来说已是“外语”,差强人意也算不错了。她说,“马来西亚这几年经济成长很快,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大家来。” 爱国的感情溢于言表,看得出她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恐怕每个国家的导游,都以爱国主义作为对外宣传的主题,只不过比一般意义上的宣传,更注重艺术性罢了——潜移默化,不露痕迹。因而,导游应该是一项思想和文化品位很高的职业。 快到市中心时,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塞车了。彩燕小姐慌忙掉转了话头:“发展快,难免有塞车现象,唉,政府呢,正在下决心解决,大家下次来,就不会塞车了。” 寥寥几句,彩燕小姐的导游艺术、宣传艺术,可见一斑。 曾彩燕,是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马来西亚人。 导游,对外往往就是代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作为导游,真的要自珍自重。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府,自然也是全马最热闹繁华的城市,听说是各种活动最频密、生活节奏快速,充满紧张刺激的中心,1992年有300多个国际会议在该市举行。 利用会议开幕前的半天空闲,东道主组织我们参观市容。马来西亚十分重视旅游环境的管理,挑选导游十分严格,首先必须熟练地掌握马来语、华语、英语、印度语和阿拉伯语等五种语言,因此据说全马当时只有15名国家级导游。而没有正式导游领队的旅游团,会受到警察的干预。由于东道主一时没有请好导游,因此我们不能下车“看花”,只能凭窗眺望,浮光掠影。印象最深的是沿途建筑物:闪亮生辉的摩天大厦,与伊斯兰教堂式建筑相映成趣;设施时尚的购物中心,和喧闹耀目的露天集市和谐并存;乡村房舍的简朴与新颖住宅的时髦互相衬托——这些对比强烈的建筑物融于一城,是多元文化有机汇合的结晶。 马来西亚人说,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是吉隆坡的标志。 吉隆坡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因此这里的民间通用四个不同民族的语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绝大多数都会好几种语言,不然会有诸多的不便。四个不同民族的新年,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年里先后隆重庆祝,这也算是吉隆坡的又一大特色。我们来到这里时,汉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才过去几天,因此这里绝大多数街道,依然高悬着一排排红灯笼和工艺鞭炮,处处可感受到汉民族春节的气氛,使我们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不同种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在这里和谐融洽,共存共荣。 大约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人口不多、面积不大的吉隆坡,竞能开放如此广阔的胸襟,也许,这也是它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吧! 这的确是座特色鲜明的城市,令人涉足难忘,特别是吉隆坡的夜晚,更是激动人心——既有阿拉伯之夜的传统气息,又有发展迅速的现代都市的繁荣;华灯齐放,耀眼如昼,城市生活仿佛这时才真正推向高潮。一条条主干道,小车越来越多,来来往往,穿梭如箭;一派高度紧张、繁忙的气氛,将这个热带城市之夜,蒸腾得热火朝天!你似乎只要朝街道多看上几眼,就会感到心跳加速,血流加快,仿佛被卷入一个巨大、滚荡和高速翻腾的漩涡! 吉隆坡之夜,留给我的印象,犹如一只刚刚苏醒、金灿刺目,正在狂歌劲舞的雄狮。 也许由于白天炎热所致,马来西亚人将夜晚当做从事商务、社交、娱乐等各种活动的黄金时间,因而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消遣为目的的夜生活了。马来西亚将伊斯兰教奉为国教,约50%的国民为穆斯林,据说在吉隆坡的公开场合接吻,也要处以一年的囚禁或500美元的罚款。因此吉隆坡之夜,很是健康文明,在大街上任你怎么逛,也不会有什么“艳遇”;在宾馆睡觉,也不会有嗲声奶气的声音,搅黄你的美梦。P7-10 序言 去年秋天,当省新闻出版局资深版权处长老乡吴安宁先生给我极力推荐文波兄作品出版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接着是老友聚首,相互感慨。10年未见,文波兄虽额顶沧桑和智慧更显,但谦和儒雅尤甚。此时我才知道他还在执著地率领队伍搞“经营”,还在以满腔剩余的才气和激情按美的法则引领企业、塑造社会。对比老兄,我只能自我解嘲了,因为我早已“上岸”并措干了身上的水渍。文波兄长我几届,但我俩人生轨迹非常相似都是从安庆乡下考进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从教,待过机关,办过报刊,再义无反顾地扑通“下海”。生命的多样性追求酣畅而坎坷,文气弥漫江湖但随即消散。后来我熬不住回到“队伍”,他却始终不渝,一如既往。 在责编《江文波文集》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像文波兄和我这样的所谓文人为什么要选择另类的人生道路呢7我们大可以趴在一地或一处,凭着自己的才情、机智和坚韧,完全能过大多数同学那样循序渐进的宁静生活:或书斋讲坛,弟子如云;或玄思冥想,激扬文字;或克制自我,官僚晋身。有时哪怕是再坚持一小会儿,命运则截然相反。但这些“如果”俱往矣1想当年,出身贫寒农家的我们,读大学和就业都是国家包着,参加工作后自己无衣食之虞,但后面弟妹读书一个接一个,作为家庭老大的我们扶老携幼的责任感与生俱来,此时挣钱对我们来说就变得越来越迫切;而当时待在单位,年轻的我们越想有为就越不能为,钱更是不可能多的,通过努力换个单位吧,换汤不换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分子下海大潮激荡澎湃,各种蛊惑纷至沓来。老是实现不了理想的我们再三权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只有自己挣大钱,在单位这又是万万不可能的,停薪留职也很难办到;反正自己年轻有专长,最担心的就是今后生老病死没有保障,但小病自己治得起,大病算倒霉治了也是白活!索性豁出去,辞了他娘的铁饭碗。于是,大笑一声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从此,沧海一粟,回头无岸! 那时我们的选择不无冲动,但更多的是必然。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一是受我们出生地域文化影口自。我们的故乡安庆西面背依莽莽大别山,北面联通皖中千里平畴,东南襟带长江浩浩而下,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优良的自然环境带来这里千年不变的自足生活,也塑造着代代乐天安命的百姓心理:但近几个世纪以来,因战乱、灾害,来自中原、更多来自江西和古徽州的移民纷迁于此,祖先们的勤劳和智慧撞击、交融、丰富并提升着迁住地的农耕文明,创造了皖江地区文化的数百年辉煌1既男耕女织,又诗书传家,既修身齐家,又自强不息,治国平天下。闻名于世绵延明清近3D。年的桐城派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成就,其核心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正统思想的顽强坚守和回光返照;而滥觞于上世纪中叶并风起云涌的中国近现代化浪潮与安庆众多响亮的文化符号紧密相连:内军械所、马炮营,徐锡麟、陈独秀、王星拱、张恨水、朱光潜、严凤英、邓稼先、赵朴初、海子等等。在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制造了沉重的包袱,但更催生着蜕变的力量,最传统的与最现代的纠结于这块神奇的土地。在“文明”的脉连中,无数安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无论是谁,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一种责任感根植心中,一种使命感如影随形!二是与我们所学的中文专业有关。入了文学大门,就意味着激情鼓荡着你,良知拷问着你,审美提升着你。苦难是文人最好的老师,经历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自由是文人最骄傲的资本。真文人不可能一辈子拘泥于一间斗室或满足于一种生存,他必然时时焦躁不安,必然常常天马行空,必然反抗平庸换个方向以测试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和丰富性。三是时代因素使然。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中总是闪动若文火“投笔从戎”的慷慨而凄美的姿势;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大潮中凸现出一批批“投笔从商”的生动的文人剪影,他们在潮头与浊波间或立或没。那时中国社会从上层建筑到意识形态,由长期禁锢走向开放。急遽的社会变动令人目不暇接,全国人民基本共识是,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积重难返的问题,“市场经济”最为灵丹妙药!作为时代良心和哨兵的文人口阿,你不投身商海谁投身商海?就这样,我和文波兄纵身一跃! 然而,商海的表面是蔚蓝的,但本质是成涩的:从商规则和求知逻辑根本是两码事。我8年商海滑进所谓国企,学非所用,整日周旋于银行和公检法之间,侥幸提早破产与坐牢擦身而过,大开大阖一场,赤条条来去。我相信文波兄下海当初也有着近似的遭遇和感受,但我钦佩的是这些年他竟然坚持下来。这无疑与他的智慧、才能、坚韧有关,也与他一直在其熟悉的领域驰骋有关。他的学养、经历使他具备做一个杰出文化创意人的必要条件,而从他的团队策划的许多成功案例来看,境界、品位和美的细节安排,使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能在八九十年代被称为著名诗人,能把《大开放》杂志办得那样惊天动地! 这两本书记录的是文波兄的另一面,是他文人情怀的真性袒露。这些他下海前灵魂深处溢出的“战前黄花”,或羞涩地打着朵儿,憧憬着蜂抚蝶弄;或竞相怒放,笑迎八面来风;显示了一颗敏感的心灵对故乡、亲情、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深切感悟。我们从中还看不到他下海的困惑、兴奋,也不见残酷的商战硝烟。然而,其中奔泻的激情、创造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似乎在呼唤着一场人生风暴的到来,字里行间贯注的爱、责任、“无语的石头”般的意志和“人在旅途”的审美情怀,预示着他义无反顾的职业选择和生命升华! 仔细端详文波兄亦儒亦商的神态,听听他不改的乡音,翻翻他低调而又琳琅的创意簿,再品读这两本文集,今天的人虽然感慨,但大多感觉不到书中的况味和太多的深意了,而我则能嗅出悠久的芳香。 后记 何谓“游记”,教科书上的诠释应该是以散文的艺术形式,表现旅行所见所闻的一种文体。显然我在这里想说的不是可以“百度”出的词条,而是这两个已经迟钝的汉字,与人生、命运的关联,以及在这个周末为我激活的一些感悟与回忆。 或许被我们称为“人生”的东西,就是生命在这个地球上的一次旅行。生命总是渴望长久而且丰富多彩,但遗憾的是生命不仅短暂,而且善于遗忘。于是我们记录生命,微博、博客、诗歌、散文以及图书、字画乃至城堡、庄园和高楼大厦,就是我们在时空中匆匆行走的印迹;无数的“印迹”经过大浪淘沙,留下的那些“金子”就是文化,文化的层层积淀,也可说就是人类写在这个星球上的“游记”。 “金子”在发光的时候,总会吸引无数钦羡的眼神。但我等平凡的个体只是沙砾,不过在我们刚落地的时候,上帝并没有预先告之,谁是“金”谁是“沙”,也没有排好什么座次,所谓“天子”和“天才”之类,不过是美誉或者谎言。因此我们拥有一样的尊严,一样的权利,“金子”也可能从我们的生命里炼成。这就是造物主的大爱大恩,即便是一粒细沙,也可以随着江河的大潮默默远行。 既然生命就是一次旅行,那么当你站立起来的时候,就应该预备一只个性化的行囊,开始一生的旅程。当然这不仅仅是指时空的转移,从少年、青年到老年,从一座村庄、小镇到另一座城市,我在这里要特别写出的一个汉字,叫“游”。“行”是动物的本能,有些动物一生的行程要远远超过我们,只有“游”为人类所独有;如果没有“游”,我们的星球可能还匍匐在蒙昧之中。 “游”,就不仅要到奇山大川、名邑古村留下足迹,更重要的是需要欣赏、体验、思考、研习和感悟,让心灵与自然交流,智慧与典迹沟通,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还有天地间永不穷尽的真谛。所以旅游是桥梁,是课堂,是哺育灵魂与真知的摇篮。一篇好的“游记”应该是文学中的珍品,如果说旅游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最生动、最丰富、最高雅,最有诗意的生活方式,那么优秀的“游记”便是这种生活的结晶。 回首走过的人生之路,感到庆幸的是,我曾在省旅游局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部门,供职了正当风华的八年岁月。那些年有识之士己开始折腾“旅游文学”,我身处业内又有“游”的机会与经历,自觉如鱼得水,既撰写论文为旅游文学推波助澜,又勤奋实践,陆续地创作了一些游记、行业人物专访和以山水风光、文物古迹以及旅游生活为题材的散文诗、诗歌等文学作品,为那八年留下了一行深深浅浅的文化脚印。 现在,这些文字穿越十多年以上的时光,又呈现在我的面前:黄山佛光的神奇,太平湖令人沉醉的水色,普陀山的佛国云烟,吉隆坡阿拉伯之夜的传统气息,新加坡圣淘沙的热带风情……那些激情与美的行踪,以及我的感悟与思考,随着那些年代的阳光春雨,都已经深深地融入人生的“游记”之中。所以我自己对这些文字自然珍惜,就像我们有心或无意的收藏,哪怕是一包火柴,一颗卵石,或者是一本旧书,一张邮票,多年之后就成为生命的足印,温情地纪念着那些逝去的年月。 人在旅途,应有“游记”。 每个人都艰难地跋涉,或快乐地行走于人生的旅程,命运的际遇各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我们在行程之中可能需要必要的调整,甚至是痛苦或华丽的转身,但唯一有一样叫“悔恨”的东西,我们不要把它装进本已沉重的行囊。所有的经历都是收获,所有的苦难都是财富。特别是当你走进青山秀水,用心聆听百鸟的欢歌,吮吸花草的清香,或沐浴春天的细雨,品味雪国的风情,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行走的美丽,生命的幸福。 江文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