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科学则主要属于来自外国的现代文化,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时代的潮流把它们联在一起,而且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学说将使专属于物质规律性、效益、力量与财富的现代科学,转变为关注世界和谐共荣,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的新型科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孔子与科学--谈21世纪科学新模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张家诚 |
出版社 | 气象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科学则主要属于来自外国的现代文化,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时代的潮流把它们联在一起,而且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学说将使专属于物质规律性、效益、力量与财富的现代科学,转变为关注世界和谐共荣,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的新型科学。 内容推荐 孔子的学说就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与平衡为目的,作出了许多极其简明,极其深刻的陈述,所以同科学、政治、经济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本书作者把自己所见所闻以及结合毕生科学生涯的反思,对这一发展趋势作个介绍。 目录 前言 绪说 1 一次震撼心灵的学术会议 2 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章 孔子学说产生的源脉 一 几千年脉络的追溯 1 神话中的基因 2 三皇五帝的传承 3 集两千年学术思想之大成 4 中国独特的文化宝库 二 孔子学说产生的地理条件 1 环境与资源 2 古代世界工程奇迹 3 地理单元与地缘特点 4 谈谈蓝色文化与黄色文化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 一 哲学的核心概念 1 阳光与哲学的核心概念 2 阴阳概念的优越性 3 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 4 模糊与有序的辩证思想 二 和谐哲学的基本原理 1 谈谈中庸之道 2 世界模式的架构 三 教育、科学与伦理 1 教育与科学来源于仁义 2 克己复礼为仁 3 教育之道与科学之道 第三章 教育的科学与科学的教育 一 教育与科学的纲领与程序 1 教育与科学的三纲领 2 程序里的科学 二 教育与科学 1 科学是教育的继续 2 学与思的结合 第四章 工业时代及其思维方式与科学 一 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特点 二 西方的思维方式 1 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 2 技术、力量与理性 三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关系 1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碰撞 2 东西方碰撞转向东西方结合 第五章 信息时代的特点与科学 一 认识信息 1 信息的重大意义 2 信息革命 3 信息、知识与思想 4 集历代文化之大成 二 信息时代的科学 1 终结还是开始 2 技术与科学 3 科学大众化 第六章 天人合一与万物和谐 一 天人合一的现代理解 1 古老而新颖的思维模式 2 自然界的软肋与人类的冲击 3 回归自然 二 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 1 共存共荣 2 和谐的科学 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 思想与技术 三 前景展望 1 万年情结 2 转折的21世纪 试读章节 一 几千年脉络的追溯 1 神话中的基因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有一个历史过程,文化的许多特点像基因似地代代相传和不断变异,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神话传说里。 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代科学思想确实达到了一个顶峰。但高峰不是突然拔地而起的,有其来龙去脉。虽然在此之前,文字记载的材料的确太少,很难做出较具体的论述,但我国上古时代的文明却绝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许多踪迹可寻。例如,我国有大量独具风格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这些神话故事既富幻想,又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的甚至还是一些可供研究的历史线索,不同于纯粹的鬼怪故事。 神话是古代人类对自然现象与人类起源的原始认识,它以想象中的神仙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各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比较各个民族神话的特点,有可能找到这个民族文化及其意识的最早萌芽,是探索它的文化传统的原始材料。中国古代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能否在古代神话中找到来龙去脉呢?这也许是一个大胆设想,但中国神话的确有一些特点值得深思。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充满战胜困难,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想象与愿望。这个特点在人与水和人与火的关系上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 应该说,水与火是人类无法离开的两种自然现象。因此,关于水与火的神话在许多民族的神话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先从水谈起。在许多民族的神话中都有洪水的故事,但治水的故事只出现在中国的神话里。为说明这一点,我们先看看《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由于《圣经》在古代西方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关于洪水的记载又十分具体,故用以作为西方洪水传说的代表,应当是没有异议的。 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记载了古代曾有过40天连降大雨,持续150天大洪水的记述。洪水的起因是上帝想要毁灭充满罪恶的人类。但诺亚心地善良,得到上帝的怜悯,便事先通知他制造一个巨大的方舟,把他的全家与地上各种生物雌雄一对,放在方舟里,以度过洪水灾难。 在这个故事里,人类度过洪水劫难主要靠的是上帝的怜悯。但在中国古代洪水的故事里,战胜洪水不是靠上帝,而是靠人类自己的力量。 相传中国古代“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上》)。为了制服洪水,当时的君主尧命令鲧治水。鲧采用筑堤防水的办法,治水九年失败,被舜杀于羽山。舜又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接受父亲失败的教训,把鲧以堵截为主的治水方针变为疏导为主的治水方针。这为治水成功作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孟子·滕文公上》中写道:“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里道出了禹治水的主要工程是加速洪水的排泄与他治水时公而忘私的精神。 大禹治水不完全是神话故事,而是尚未考证清楚的历史事实。这里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大禹其人其事,而在于这个故事描述了我们的祖先不畏严重的洪水灾害的精神,奋起与之斗争的英雄气概与其依靠科学取得成功的事迹。 现在再看看火是怎样得到的。各国神话对人类发现和使用火的源起都有不同的解释。在最著名的希腊神话中,火是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给人类的,他盗火是出自对人类的同情与怜悯。这同上帝怜悯诺亚而告诉他建造方舟的情况十分相近。在中国神话中,火是一个叫燧人氏的首领,根据木中有火、以金克木必有火出的原理,教人民寻金钻木,终得火种。 从上面在水与火两个故事的比较中,不难看出,在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并不是逆来顺受的,而是创造科学方法来克服困难的,其中许多符合现代科学原理,这种精神也反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 还有世界起源问题。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上帝是无生无死,永远支配世界的天神。世界是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出来的。中国则有盘古开天地的神话:相传最初天地不分,混沌一片。盘古孕育其中,以日增一丈的速度与天地同长,至一万八千年,天地被他撑至分开。盘古垂死化身,呼吸化成风云,声音变成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血液化成江河,筋脉化为山岳,汗水化为雨泽,身上诸虫化为百姓……在这里,盘古为天地所孕育,与自然界在物质上是相通相联的,这就是中国人所设想的世界的起源。在盘古的身上可以看到人的若干特点,如他有生、长、死亡等人类共有的生理现象与眼、血、筋脉等人类器官。这里也隐喻人类产生于自然界的孕育之中,体现“天人合一”的精神,这比人由上帝制造的神话,显然更接近实际情况。 中国还有许多神话故事,说明人类依靠自己的勇气与毅力是可以战胜自然的,其中就有中国文化最早的基因。如愚公移山。相传太行、王屋二山高万尺,方圆七百里。北山愚公年将九十,面山而居,为山所阻,决心搬山开路。家中男丁三人锄土挖土,运至渤海之滨,一冬一春才能一个来回。河曲智叟笑而制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又不增高,总有挖平的一天。”山神听了,赶快向天帝报告,天帝深受感动,便派了两员天神把山搬走了。又如精卫填海。相传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溺死,灵魂化为精卫鸟,不断地衔来石子投入海中,想把大海填平。 更加大胆的想象出现在共工氏头触不周山与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传说炎帝被黄帝打败后,他的后人共工氏不服,向黄帝的后人颛顼进攻,仍然遭遇失败。共工氏一怒之下撞倒撑天柱不周山,使得天向西北倾斜,破裂了一个大口子,东南大地下陷,形成巨大的海洋。为了修复倾斜的苍天,女娲炼五色石进行修补。她又断鳌足以立天的四极,积芦灰以止洪水。这个神话纯属想象,但是,古人竟敢于设想把天弄歪弄破,又能修补,这有十分了不起的勇气,在世界其他在各民族神话中是绝无仅有的,其巾似乎已经有了现代环境危机与人类为解决这一危机合力奋斗的预示。 在著名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里有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详细描写,在中国的《封神演义》里有关于周武王伐殷战争的完整的传说。这两次战争发生的年代相近,但战争的目的与手段却相差迥异。 特洛伊战争约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起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美丽的王后海伦。战争持续达十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使用木马计,才攻破特洛伊城。武王伐殷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起因是殷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吊民伐罪。最后代表新兴力量的周朝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在军事力量的较量上,特洛伊战争是一场众神参加的战争,很少显现人的力量。但商周战争则是人类英雄的战争。《封神演义》中虽然也描写了众神参战,但这些神都是由人多年修炼而成;决定胜负的主要是他们修炼而成的各种“法宝”的较量,同现代新武器的较量颇有相似之处。特洛伊战争是一场争夺女人的战争,带有十分原始的抢夺婚姻的色彩,而周武王伐殷则已明显是争夺权力的战争,并把正义作为战争的旗帜。 从以上神话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上古时代重视人的力量,敢于征服自然。中国上古时代重视正义与理性,已经在神话故事中有明确的流露。P11-14 序言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科学则主要属于来自外国的现代文化,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时代的潮流把它们联在一起,而且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学说将使专属于物质规律性、效益、力量与财富的现代科学,转变为关注世界和谐共荣,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的新型科学。 孔子的学说就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与平衡为目的,作出了许多极其简明,极其深刻的陈述,所以同科学、政治、经济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西方科学家的有识之士不但在半个世纪前就已注意到环境危机,而且更注意到要走出危机个阴影,必需从现代技术发展的浪潮中注意到人与自然和谐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孔子学说正切中这些问题的要害。 因此,孔子的学说就成为现代科学转型的一个有力思想指导,在这本书里,作者把自己所见所闻以及结合毕生科学生涯的反思,对这一发展趋势作个介绍。但水平所限,难免错误与不足。自古以来,错误都是正确的开始,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引起读者的批评指正,也是一种成功和作者的追求。 书评(媒体评论) 子所言者唯理性,实乃圣贤非先知,天下不惑心则明,国人世人皆笃信。 ——伏尔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