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左翼”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老课题。其核心命题“鲁迅‘向左转’”,在漫长历史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流动性的,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本书从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这个核心入手,启发我们对待类似左翼文化运动和中国革命这种复杂的历史现象时,假如不具备分层意识和某种分寸感,那么就会将甲等于乙,将历史结果推断为历史过程,从而丧失真切而有效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契机。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关于鲁迅的“向左转”,下篇:鲁迅的左翼文化实践。
“鲁迅与左翼”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老课题。其核心命题“鲁迅‘向左转’”,在漫长历史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流动性的,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鲁迅“向左转”是政治性的,并非思想上的“突变”。鲁迅以其主体性结构和“非政治”的政治性走入左翼文化阵营,并赋予左翼文化以新的品性。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与创造社等的冲突,并非政治分歧,而是思维方式、存在论意识和伦理学的冲突。这种冲突埋藏在随后的左翼文化运动之中,以另一种形式反复出现,其外部表现为人事纠纷,但相当程度上,却是两种文化逻辑的冲突。
前言: 走出弥达斯逻辑
上篇: 关于鲁迅的“向左转”
第一章 一个简单的学术史考察
第二章 鲁迅“向左转”的深层分析
下篇: 鲁迅的左翼文化实践
第三章 主义、主义的奴才与“煮自己的肉” ——鲁迅与创造社的“革命文学”论争
第四章 同行的莱谟斯与罗谟鲁斯——鲁迅与左翼作家联盟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卑微者的不朽方式
附录二 “竹内鲁迅”的中国位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