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触摸大昆仑/昆仑文化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晓伟
出版社 军事谊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用散文诗般的语言记述了有关昆仑的许许多多故事,它们或者美丽生动充满柔情与爱心,如文成公主庙。或是冷峻严酷,发人深省,如无人谷。或是神秘怪异,引人人胜,如唐蕃古道……作者仿佛是信手拈来,全然不费气力。

本书让人震撼,让人反思,让人恨,让人百感交集,让人审视自我。作者讲述昆仑故事,讲述人类与自然,讲述人类与昆仑万物,从而让我们感悟到广袤的宇宙一切都处于至大无涯的和谐之中,人类应该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宇宙,对待大自然,这才是对人类命运真正的关怀。

内容推荐

大昆仑横空出世。它是青藏高原的脊梁,亦是亚洲的脊梁,更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神魅莫测,秘境纵横,天籁佛光,古风异俗,无不打上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印记。而独有的地球第三极上的生命群体,更是张扬着野性的力量,演进着美妙的律动。本书将带你一起去零距离触摸大昆仑,探秘未知地域,一起去享受天地人神的终极和谐,体味与天籁同在的愉悦与感悟,追问人性的定位取舍与道法自然的完善。

目录

怀着敬畏悯亡心触摸昆仑(代序) 

前言

神域魔镜

 青藏雪域,西王母故地,禽兽与佛光

并非寓言

 狼和羊和马及狗的故事,发人深省

“弱水”西流

 古籍中昆仑“弱水”,即今倒淌河

羽族王国

 鸟岛奇观,乃西王母国留下的遗产

巴颜喀拉

 昆仑,地首也,即黄河之所出

公主庙记

 在雪域佛地,公主也变成了神

三江源

 大昆仑忧患录

石峡听风

 花石峡,唐蕃古道一神异之地

拥抱昆仑

 从小昆仑到大昆仑,信步与神游

迷失古林

 大通河、湟水间,有古林,尚存西王母时代野趣

“猛士”悲歌

 囚笼中的猛禽猛兽意味着什么

谁毁昆仑

 贪欲和无知共谋,昆仑遭浩劫

同此凉热

 理性与良知结盟,全球看昆仑

天人合一

 昆仑山向人类发出警告

文化宏脉

 昆仑文化,是对正统儒家文化的反动

并不存在死亡

 昆仑文化的泛神观念认为生命可以转化形式,轮回延续,并不存在死亡

关于真理

 真理与一定的时空相联系,所以它是动态的

人·蚂蚁·熊瞎子

 人类其实是常常在做与蚂蚁同样的蠢事

关于人

 人世间的一切罪恶都与人性中的兽性基因有关

“善恶有报”新解

 作恶者既违人道亦违天道,其遭报应实为必然

对真理的断想

 从社会学观点来看,真理常常基于社会底层

论谄笑

 谄笑乃人性中的大丑展示

论人欲

 人欲疯狂是对人性本真的反动

草原的梦

 草原的梦即是再造昆仑的理想之梦

试读章节

神域魔镜

青藏雪域,西王母故地,禽兽与佛光

无疑,青藏高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恐怖的。它的大跨度高海拔,它的雪山佛塔,它的险境魔幻,它的缺氧威胁,足以让每一个造访者谈虎色变。敬畏扩大了距离,而猜测更造成了神秘,于是,一切神话才具备了前提。光怪陆离原是人类想象所辐射的碎片,然而一经恐惧与神秘结合,便衍生出无数的神话故事。神话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但在青藏高原的特殊文化系统里,却常常变成了人对自然力的臣服与膜拜。或许这一切原本无可厚非,只是更加加深了这雪域高原的神秘难测。

在远古的土著居民的想象里,昆仑山是作为男神而存在,西海(青海湖)则作为女神而存在,昆仑为阳,西海为阴,阴阳结合,天地归一。于是,对昆仑和西海的顶礼膜拜就成了远古先民们的一种原始的宗教意识。后来,当中原文化逐渐进入青藏高原,原始的男神女神观念便衍化成新的神话传说,昆仑山被说成是玉皇大帝的九重宫阙,而西海则被说成是王母娘娘的瑶池。并由此派生出天地十八层,派生出各路天神地鬼,天兵天将和阎王司命。总之,一整套具有东方色彩的对于天宫地府上下尊卑森严排列的神话体系就这样形成了,它就是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民族心理的昆仑神话体系。在古典小说《西游记》里,这种博大的神话体系得到了最完整的具象展示。

但是,藏族毕竟是一个具有独特的神话想象的民族,当他们逐渐取代羌族而在现在的青藏高原站稳脚跟以后,他们就很顽强地用他们固有的思维方式给这块高地涂上他们特有的宗教色彩。在这种宗教色彩的覆盖之下,昆仑山(包括念青唐古拉山)不但是众山之王,而且是众神之王,是山之至尊,亦是神之至尊。这样,四面八方的山都要向它匐匍,向它膜拜。而生活在这广大土地之上的山之子民,则只能永远地匍匐在众神即众山脚下。众山给他们提供了水草和牛羊,这即是神的恩赐,因此,对于神山的任何得罪都将招致惩罚。无疑这是事实上的泛神意识,也是最原始的宇宙精神。时至今日,人类所拥有的全部现代科学知识需要彻底揭开一切远古神话和宗教神话的裙裾,而对于把它的几乎所有大山都命名为各路大神的这方雪域世界,科学的界定和综合分析已变得刻不容缓了。

沧桑变化,山海易位,自然界演变的漫长和巨大使人难以想象,但人类毕竟可以借助现有的技术和知识追溯或透视远古的渺茫图景。不管青藏高原是从它原位的古海中站立起来也罢,或者是从遥远的大洋中漂移过来也罢,总之是自从地球上隆起了这块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之后,地球的其他部分便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它原有的面貌。就像卓然崛起的一个强大家族必然要改变他所统领的地域民风一样,青藏高原无疑成了认识或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科学制高点。科学研究和人类的综合经验已经证明,当青藏高原在地球上逐渐抬起它高昂的头,相关效应出现了;亚洲季风形成;西域砾岩、玉门砾岩开始堆积;黄土被季风由西北戈壁大漠中吹起,堆积在荒漠草原地带的外围,于是造就了黄土高原。与此同时,赤道高空空气激流的形成,从夏天的青藏高原气候中获得动力,西行到北非沉淀,促成了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如此看来,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存在,对于地球的冷暖温热,对于地貌地床的形成,对于动物植物的繁衍,对于地球生态的林林总总,都构成了巨大的实际影响。它既是一个独特的地质、地理单元,又是整个地球的脉搏。而无疑作为全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一制高点,也就成了最具深刻意义的地球生命场了。

青藏高原接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躯体上,至今仅有1000余万的人口。在一块块被凛凛的雪山擎起的雪线草甸上,构成了一个个人类难以涉足的“无人区”,可可西里,三江源等,恰恰因为命定的原因而成为野生动物群的最后栖息地。从这个意义上讲,青藏高原实在是人类的文明触角和野蛮触角都最少涉及的地方。于是,珍贵的野生动物群的最后疆界终于坚守了,这实在也真是一种自然和人类的最后幸运。

中央电视台在1993年3月21日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据测,青藏高原的大气和自然保护属良性状态。未发现酸雨现象,其他的工业污染程度也远远低于内地地区。

每一个生活在这块高地的人们有理由感到自豪。

每一个生息在这块净土的并不谙人语的野性家族也有理由感到幸运。

人们总会想当然地把阳光、蓝天、白云这些现代人视为最宝贵的自然恩赐和大海联系起来,其实,博大雄阔的青藏高原是蓝天白云和阳光最美好的地区。格尔木、拉萨,都是当之无愧的日光城,也是世界上两座海拔最高的城市。其吸引世界上各种肤色人群的热切关注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形成正比的是,在这一方八倍大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土地上,在它的极具特色的高山裸岩带、高山灌丛带、针叶林木带、次生灌丛带、草甸草泽带,生活繁衍着大批大批的野生动物群。据并不完全的统计,全地区有兽类150余种,鸟类500余种。被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动物的有20余种,被世界野生动物组织列为濒危物种的至少有5种。更为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野性家族因为和人类“侵入”远隔着高山沼泽的屏障,它们便更多地保持了它们作为自然之子的野性面貌。

在唐古拉山下的原始草甸上,我曾亲眼看见过一群和我们乘坐的越野车并头狂奔竞赛的野驴(俗称野马,属一类保护动物)。时值夏天,四野碧草如茵,远处朝霞湖光。这群野驴大约是第一次看见汽车,一种特有的野性与好奇诱使它们用劲健的四蹄和人类创造的汽车轮胎比试高低。我们的司机小黎仿佛要和那群天之骄子赌气,借着草甸平滩开足了马力,在剧烈颠簸中的我们一齐瞪大发狂的眼睛,窗门外近在两三米之畔的野驴四蹄腾跃如飞,那一个个巨大的富有弹性肌肉感的侧体给我们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与想象;好呀!真正的天驹神马,真正的天之骄子!它们的桀骜不驯和野性结构让一切人类圈养的马匹相形见绌。那是大自然原有的野性精灵,那是不受羁绊的自由驰骋和任性挥洒,那是集雷电飓风于一体的力量与速度,神情与天韵。记得当时我们车上的4个伙伴都惊叹极了!惬意极了!我们都莫名其妙地欢呼着,号叫着,似乎要把我们被天马蹄足蹬腾起来的激情掷向窗外。突然,狂颠碰撞的越野车戛然刹住,紧急收束使车体发出一种短促沉重的嘶叫。同时,使得一直与汽车并行狂奔的野驴们倏然间闪到了车头的前面,它们放慢了速度,侧斜了身子朝向我们的车窗张望。这时候,我看到了从那匹灰黑硕健的领头野驴的眨动着的双眼里闪射出来的得意惬意舒意纵意的神色,它还异常骄傲地摆转了一下它的漂亮的头颈,把目光定定地落在我们的身上,那意思仿佛是在对我们说:“认输了吧?我们是天驹哩?”

那一次和野驴群的不期而遇和心照不宣的赛跑成了我们几个人日后的一种骄傲和谈资。无福见到过野驴的人们禁不住都要流露深深的羡慕和长长的惊叹。是啊,迄今为止人们在电影上看惯了的一切所谓英俊善驰的欧洲马或亚洲马澳洲马和美洲马,它们都更多地融和着人类征服的印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骑手们的俘虏,因而也就只是人的某种工具和意志力的延伸。这和那些一直生活在大自然原始状貌环境里的野驴们比较起来,就不能不说是一种真品和赝品的区别了。

P1-6

序言

怀着敬畏悯亡心触摸昆仑

(代序)

谭志湘

2004年夏,青海省艺术研究所与格尔木市政府联合召开昆仑文化研讨会,始认识《触摸大昆仑》的作者李晓伟。

李晓伟给我的印象是不擅交际。与会者来自海峡两岸,对昆仑文化大多是知不多或是不甚知,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当数李晓伟了,他已经有著作《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问世。但他不以知者自居,总是默默地听,痴痴地看,我找他攀谈,他很谦和,也很健谈,想得很远,很深。

时隔一年,李晓伟的《触摸大昆仑》问世。

读万卷书是做学问,行万里路也是做学问,有些学者蜗属于书斋之中,那学问难免少了些鲜活之灵光,有的学者读书不够,学问难免缺少深度与厚度。从李晓伟的两部有关昆仑之作看(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全部,仅只是我接触到的而已),他是二者兼顾的一位学者。年轻时他在这片土地上手握钢枪,卫国戍边,曾用双脚一遍又一遍地丈量这片土地,感悟昆仑。那时的他血气方刚,胸中涌动的是豪情与激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多,他在经、史中徜徉,感悟昆仑,一步一步走向昆仑文化的深处。

昆仑充满诡谲奇异的色彩。有关昆仑的记述可以追溯到远古《山海经·海内西经卷十一》10《总42》记载。

昆仑山渊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山海经·大荒西经十三》17《总49》记载: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日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在《水经注疏》《吕氏春秋》《殷云小论》《艺文类聚》《文选》《初学论》《洛阳伽蓝记》等论述了昆仑万物:

昆仑之泉,钦亡不死。

昆仑之萍,寿木之华。

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其上有涌泉焉……

昆仑山下泥,九处地,仙名九馆,羊为痴口龙。初一珠,食之寿等天地,次者延年,后一丸,弃饥而一。

昆仑开明北有不死树,食之长寿。

昆仑册有玉瓜,光明洞乇而温,须以玉井之水洗亡,但软而可食。

昆仑山有甘露,望之色如丹,着木石则咬然霜雪,宝器盛之如饴。

史籍之中有关昆仑的论载多多,初接触昆仑文化的人极容易对昆仑的奇幻神话色彩感兴趣,为昆仑的历史所倾倒。李晓伟自然来到了昆仑这面“神域魔镜”,来到了青藏雪域的藏传文化,看到了西王母故地穆天子与土著人女首领的恋情,笼罩着昆仑的佛光与生长于斯的灵兽等,但更为难得的是《触摸大昆仑》对现实的关注,人文的关怀。

从神鹰岩到无人谷,从大如斗篷的秃鹰到遍地是灰白发亮的狼的头盖骨,还有那被供奉的羊与狗的头盖骨和点亮酥油灯盏,轻声诵经文的藏族老人……这里讲述了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这里的马失去英武健壮的身影,这里的狗变得猥琐丑陋,山上的牧羊犬故有的剽悍凶猛不见了……这是草原的悲哀,这是以万物之灵自居的人类一手制造的悲剧,这是人类的悲哀。

闪烁着佛光的昆仑,有远古神话流传千古,遍布华夏,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天宫瑶池……如梦如幻,缥缈灵动,让人遐想,若是与之相比,宗教神话似乎与我们距离要近许多,仿佛就在身边。山路旁常常看到迫风飘摇的经幡,大大小小的玛尼堆,庙宇灵塔,磕长头朝拜的老阿妈老阿爸……这一切都与菩萨神佛相关。昆仑是神山,让人顶礼膜拜,佛祖至高无上,信徒们五体投地,匍匐在他的足下,为他焚香,点亮酥油灯盏。难道人,有着血肉之躯,有着爱情的女人也可以成菩萨,享受人间烟火?而在雪域,在藏族聚居区,一个汉家女子——文成,被供奉在释迦牟尼等众佛之光,在峡谷问还有专门为她而建的文成公主庙。她是人,史有记载,确确实实的大唐公主,从繁花似锦的长安来到雪域高原,途经日月山。这座庙宇就建在当年文成公主扎帐篷之处。藏族同胞把她当做神,称她是“真菩萨”,可保佑百姓平安吉祥,然而他们又称她为“汉族姐姐”。她是人,她曾经带给一方百姓和平安宁,因此她又成了神。在藏传佛教之中有一尊神称白度母,是美善之神,为藏民所尊崇,所喜爱,有人说白度母即文成公主。行善者,为民造福者按佛家之说死后是升人天堂的,按藏族同胞的心愿,文成不但升入天国,且成了一尊可以保佑生灵万物,降福于人间的神明,一尊美丽的女神。

《触摸大昆仑》用散文诗般的语言记述了有关昆仑的许许多多故事,它们或者美丽生动充满柔情与爱心,如文成公主庙。或是冷峻严酷,发人深省,如无人谷。或是神秘怪异,引人人胜,如唐蕃古道……作者仿佛是信手拈来,全然不费气力。非也!没有与昆仑亲密接触,没有对昆仑历史的了解,没有对理实的感悟与思考,没有诗人的情怀,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忧患意识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只有既看到了诸如文成公主的美丽优雅,悲天悯人,又为了受到致命重创,带着枪伤淌着殷红鲜血的麝,困于网中,瞪着惊恐的眸子,胆战心惊的鹿,还有制成工艺器摆放于地摊上的藏羚羊……才会产生出发自肺腑的,饱含悲悯之情的文字。人是可以成为美丽的女神,也可以成为狰狞的恶魔的,仿佛只有一步之遥。

昆仑有着博大的胸怀,遍体是宝,数千年来我们的人民赖以生存繁衍,宇宙万物和谐共存。谁破坏了这种和谐,违背了大自然的存在法则谁就会受到惩罚。昆仑是富有的,昆仑是传递宽厚的,但是,面对贪婪的攫取,面对恶性膨胀的欲求,面对无知,面对自私,巍巍昆仑也会发怒变色。

《触摸大昆仑》让人震撼,让人反思,让人恨,让人百感交集,让人审视自我。作者讲述昆仑故事,讲述人类与自然,讲述人类与昆仑万物,从而让我们感悟到广袤的宇宙一切都处于至大无涯的和谐之中,人类应该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宇宙,对待大自然,这才是对人类命运真正的关怀。

(谭志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