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企业商场鏖战的法宝,创意是个人生活快乐的源泉。本书作者邵先生结合自己长期为光明乳业、可口可乐等大公司服务的经历,以及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为MBA、EMBA学员上课的经验,运用了丰富的图片与案例,围绕“品牌”“营销”“发现”“热情”等概念展开。
《看见·发现》是培养他的一种发现的习惯,生活中太多的是看见,很少有发现,这个世界满街都是黄金,问题是你发现没有?发现并不是用肉眼去看,而是用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去分析,去推理,去判断,去发现那些潜在的、不为常人所注意的新的意识和观念、新的产品、新的市场。
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警惕的最好方式是学会看见。抵御孤独的秘笈是在看见状态下发现什么。一个人的富有,并不表现在家缠万贯和门庭若市,而是有心情布置他的庭院与花园。当看见成为一种富有,心灵空间一定为发现占据。
人在发现状态下没有隐私,发现滋养灵感,发现总是在暗示中行走。
剧烈的竞争,令有钱人与有闲人的大脑都在茫然无序中。人类面对的是一个创造性的缺乏。一个民族,发现文化的成熟才是成熟。人一旦遭遇发现的疯狂,遭 遇用时光定格某一刻的怦然心动,你则延伸到了感受生活的另一隐秘据点。
人因创意而造化,因为有发现,才有可怜的贵族和高贵的平民;才有“刹那倾城”的气质;才会为大地调节出一点优雅来。
《看见·发现》,尽带智慧的文字。
你看见了什么?
“你看见了什么?”
有的人说:“我看见了杯子。”
也有的人说:“我看见了杯子和水。”
可是,我却很少听到有人看见空气。
其实,杯子中空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购买的并不是杯子的外形,而是里面的空间,也是空气的多少决定了这杯水的价值,然而太多时候,我们却忘记了貌似虚拟却真实存在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空气。
杯子是看得见的,空气是看不见的;
杯子用眼即可看到,空气须用脑思考、用心观察后才可看到;
杯子仅仅是看见,空气则需要发现;
而今天的世界,正是从用眼观看走向用心观察,从看见杯子到发现空气,从被动看见走向主动发现的时代。
过去,或许你胆子大一点,速度快一点,动作狠一点就成功了,但是今天,光有胆识、力量、速度已经不够了,我们需要尝试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用脑和用心:用心观察、用脑思考,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发现机会的人,缺少能看见空气的人。
人的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可见光部分,他占了自然界光谱的1/20都不到。所以,大部分的事物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
一次我在上课时,问医院的医生们:“见过SARS的请举手!”
举手者寥寥,大部分医生说,他们也只是见过SARS的图片。
SARS因为看不见才显得可怕,我们看到的只是口罩和医生、护士们相继殉职的新闻报道,才使我们觉得无助,对sARs的不可知性造成了全球的恐惧,二百多个人的死亡,居然造成135个国家拒签中国护照,握手变得很不礼貌,北京小汤山的名气一夜间大过泰山,果子狸成了SARS品牌形象的代言者,钟南山成了全球的新锐人物,旅游业、航空业、餐饮业、保险业……濒临倒闭破产,地球的转速突然慢了下来。然而这一切,统统是源于传播的力量。
2001年9月11日,一个人、一把美工刀就轻易地改变了世界,无论你美国有多大的军事预算、有多少军队、有多少航空母舰、有多少FBI,都不及一个人的战争,这就是恐怖分子猖撅的原因,还是因为你看不见。
因此,发现比看见更重要,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才是最可怕的。
“看不见”非“不存在”
浙江省长兴县城里有一座千年古刹——寿圣寺,在一次拜访的过程中,我听到了《看见和发现》的另外一层解释:
界隆法师是寿圣寺的住持,我有一次问他:“人真的有来世吗?”
界隆法师说:“有,只是你看不见。”
“那您怎么知道有?”
“你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
我心里一直认为“万物皆可现”,于是就问:“那你能说出一个我看不见却存在的东西吗?”
“空气。”
对啊,空气我看不见,却一时一刻也少不了它的存在。
“那怎样才能看到来世呢?”
“修炼。”
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是一种境界。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唯一的方法即修炼。修炼是不停的学习,不停的交谈,不停的参与,不停的交友——即随时随地地创造关系。
隆图先生已年过花甲,可他依旧保持每天只睡4~5小时的习惯,他告诉我:“睡觉太浪费时间了,活着的时候少睡点,因为死后有得睡了。”隆图先生每天很晚回家,晚上12点到凌晨三四点,这是隆图先生的独处时间,因为这时太太也休息了,隆图先生就会打开电视机“听”电视、上网、翻书,三种媒体之间不断转换、同时进行,所以真的特忙。
麦当劳箴言说:“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让我来’,所有失败的人都是‘不管我的事’。”真有道理!
这就是铁锤和铁砧的差别,也就是主动工作和被动工作的差别。心态不同,结果不同。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隆图先生会经常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是长期修炼的结果,修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的事情,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水的故事
水,最简单却最不简单,最平凡也最不平凡。
如果给你一瓶水和一瓶饮用水,你会选哪一瓶?
当然是饮用水。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把水变成了饮用水,如此简单的一个区别使得饮用水成了当时最时髦的话题,多少人一下子因饮用水而致富,一个新的产业出现了,接着,卖水的、运水的、水处理的、贴标的、做包装的、做广告的……纷纷兴起。
如果给你一瓶有牌子的饮用水和一瓶没有牌子的饮用水,你又会选哪一瓶?
你也许会说:应该是有牌子的,因为牌子给你的是安全、是保障,买的其实是放心。
如果给你一瓶熟悉牌子的饮用水和一瓶不熟悉牌子的饮用水,你又会选哪一瓶?
当然是熟悉的。混个脸熟嘛!如果问:哪种水有点甜?你马上会回答:XX山泉!这就是名牌的作用。
如果再给你一瓶熟悉牌子的饮用水和一瓶你偏爱的牌子的饮用水,你又会选哪一瓶呢?
肯定是偏爱的。因为唯有偏爱是没有理由的。中国的很多老字号品牌做到了很熟悉、很有名,因为不声不响,所以没有偏爱。
水、饮用水、有牌子的饮用水、熟悉的饮用水、偏爱的饮用水,这就是品牌建设的全过程。
聪明的人又把水变成了无数有趣的故事,在水里加点树叶,现代人称之为茶,确切地说,是“霉变”的树叶。人是很有趣的,他忘了自己喝下去的是水,把茶叶留了下来,却还不停地夸耀自己的茶叶有多么名贵。
有人又把水变成了橙汁,我们中国的企业很老实,百分之百的橙汁鲜榨,味道还有些苦涩,价格却要二十多元,而日本、美国的类似产品则聪明地把自己定位为“橙汁饮料”,说明书上标明10%的橙汁,其余90%都是水,价格只有七八元,消费者当然选择后者。
更有聪明的人把水变成了啤酒、红酒、烈酒、咖啡、可乐……最聪明的莫过于台湾人把水变成了珍珠奶茶,一杯牛奶一元钱,一杯珍珠奶茶就要五元钱,每天下午,公司一叫就是十多杯,里面只是一些奶粉和几个山芋粉圆子,管子特别粗,因为珍珠奶茶发现,现代的年轻人不但喜欢喝饮料,还喜欢有趣的饮料,它的咀嚼感、它的声音、它的包装、它的味道等都无不调动着年轻人的兴趣,这便是它成功的道理。
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看到了水,可又有多少人能发现其中的价值呢?当水越来越成为人类仅有的稀缺资源时,它的故事还有多少?P17-P24
看见以后发现了什么?这是个智慧方面的难题。盛产倦怠的时代,只觉得眼睛一亮的昂贵。
没有发现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产生好奇,当我们走投无路,看见一下,那是戏剧性的进程。
现代社会不缺乏高科技,但缺乏生存哲学智慧,身体向那一端跑着,灵魂却在原地。只因尚无发现的冲动,发现是上帝设置的一个行为情节。
人,一世故就会显老,一发现则满面春风。懂得发现,才懂得心理养护,就会进入拜伦所说天空布满彩虹的年龄。
探索,时常表现为看见状态下的心智活动,看并不只用来放松,清人张潮说:闲自己平时之所忙,忙自己平时之所闲。道出了发现之妙。电脑化表达了现代科学骇人的内涵,面对知识的疾步,只有称道,却无从点缀,难懂爱因斯坦,只因是过惯了推门便见传统的日子。知识的物化作用教人不须思考,现代传媒让人的智商退化,用鲁迅的话说:即便还有记忆,但零落得很。
固执的思考习惯,面临精神的颓败和家园的散落。“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生活只是一种台阶。嘴里常叨念田园,心里却是绝不肯放弃都市的。
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警惕的最好方式是学会看见。抵御孤独的秘笈是在看见状态下发现什么。一个人的富有,并不表现在家缠万贯和门庭若市,而是有心情布置他的庭院与花园。当看见成为一种富有,心灵空间一定为发现占据。
让人发现,是一个城市的诚实,礼帽、长伞、手杖、烟斗是英国的绅士风景,它为城市注册了一种思想。城市的心灵若不被可疑,则不必遍地黄金,但须遍地美景。
人在发现状态下没有隐私,发现滋养灵感,发现总是在暗示中行走。
剧烈的竞争,令有钱人与有闲人的大脑都在茫然无序中。人类面对的是一个创造性的缺乏。一个民族,发现文化的成熟才是成熟。人一旦遭遇发现的疯狂,遭 遇用时光定格某一刻的怦然心动,你则延伸到了感受生活的另一隐秘据点。
人因创意而造化,因为有发现,才有可怜的贵族和高贵的平民;才有“刹那倾城”的气质;才会为大地调节出一点优雅来。
《看见·发现》,尽带智慧的文字。
真是好时代!
真是个好时代!
因为时代的缘故,大四还未毕业的同济大学广告学专业学生张宇凡的第一本书就这么诞生了。
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由他来写这本书?
三年前,当宇凡还在念大一的时候,我去同济大学演讲,课间休息时,许多同学都上来向我要名片,这很正常。后来,有一个同学在要完名片之后,就打电话来公司希望实习,因为平时工作较忙,秘书就会过滤掉无关的电话,但这个同学一共打了七次电话,第八次,他就自己冲上门来了,我正好那天闲来无事,与他攀谈一番后同意了他的要求。
因为主动的缘故,他被留了下来。他就是宇凡。
接下来的时间,他一有空就来公司,特别是大四这一年,他每天都来,更代替我做了许多我不会做的事情。在我身边工作是很辛苦的,我的工作时间很无常,我会半夜2点叫人出来看书,又会早晨5点找人去坐早班车,每个周末我都会尽量找事情做,而只有他,只要我没有离开公司他就不会走,他也因此听到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故事,再把它们整理成文,书就这么诞生了,当他的同学现在还在为找工作烦恼的时候,他早已成为我的特别助理了。
但我对他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每天必须要看一本书,三年下来就是一千本,这一千本书将奠定他一生的基础,而且每本书看完以后要讲述给我听,否则就不于报销。
这本书取名《看见·发现》,也是培养他的一种发现的习惯,生活中太多的是看见,很少有发现,这个世界满街都是黄金,问题是你发现没有?发现并不是用肉眼去看,而是用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去分析,去推理,去判断,去发现那些潜在的、不为常人所注意的新的意识和观念、新的产品、新的市场。
所以,他跟我去一个城市、逛一次商店、看一次表演、吃一顿饭……即使是上一次厕所,也必须带着发现的眼光,从中寻找商业机会。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每天肩上扛着最为重要的脑袋,却从来不会使用和思考,不过,或许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