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一日为君,胜过万载为民。”如果“皇帝”也算是一种行业,皇帝该是三百六十行中最风光、最令人羡慕的一行了!但翻开史籍,从秦始皇算起,到清朝末帝宣统为止,两千多年间,也只有两百多人干过这行而已。他们凭什么当起皇帝来呢?这些人的衣食起居、岁时娱乐是怎样的呢?当皇帝真值得人羡慕吗?本书为你解读皇权制度,重现帝王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皇帝的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殷登国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俗语说:“一日为君,胜过万载为民。”如果“皇帝”也算是一种行业,皇帝该是三百六十行中最风光、最令人羡慕的一行了!但翻开史籍,从秦始皇算起,到清朝末帝宣统为止,两千多年间,也只有两百多人干过这行而已。他们凭什么当起皇帝来呢?这些人的衣食起居、岁时娱乐是怎样的呢?当皇帝真值得人羡慕吗?本书为你解读皇权制度,重现帝王人生。 内容推荐 如果皇帝是一种职业,两千多年间,有两百多人从事这一职业。他们何以登基称帝,又何以亡国饮恨。对权利的欲望,失去权利的恐惧……。本书为读者解读了皇权制度,重现帝王人生,包括他们的出身、衣食起居、后宫嫔妃、休闲活动、骨肉相残的悲剧、下场与寿命等。 目录 揭地掀天、混同宇宙 ——秦始皇嬴政 血溅鹿鼎生赤帝 ——汉高祖刘邦 风流主金屋藏娇 ——汉武帝刘彻 从书生到皇帝 ——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脱龙袍着袈裟 ——梁武帝萧衍 大好头颅谁来取? ——隋炀帝杨广 大唐帝国的奠基者 ——唐太宗李世民 天子风流韵事多 ——唐明皇李隆基 词章圣手 ——南唐后主李煜 五代十国一网收 ——宋太祖赵匡胤 斧声烛影不堪闻 ——宋太宗赵匡义 艺术家当皇帝 ——宋徽宗赵佶 泥马渡康王 ——南宋高宗赵构 蒙古大帝国的奠基者 ——元太祖铁木真 皇觉寺的小沙弥 ——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国都北迁的秘闻 ——惠帝与成祖之争 欲将龙袍换袈裟 ——清世祖顺治皇帝 学贯中西的皇帝 ——清圣祖玄烨 骨肉相残、插队登基 ——清雍正皇帝胤禛 古稀天子风流多 ——清高宗乾隆皇帝 悍母懦子亡江山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 傀儡皇帝曲折多 ——清宣统帝溥仪 试读章节 周幽王在骊山被犬戎杀害,结束了西周政权,平王宜臼匆匆在洛邑定都,建立了东周王朝;但东周王室因畿土大削而号令不行,诸侯彼此争霸、相互兼并,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诸侯为争霸而杀伐不休,老百姓都饱受战火之苦,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甚而出现了“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的惨况。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终于统一了天下,使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争的肆虐;但这位好大喜功、骄奢自尊的皇帝,为了巩固其政权、建立其威信,役百姓如牛马,又把人民带入了另一种水深火热的境地。这位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一生功过成败,到今天仍是个议论纷纷的话题。 谁家之子 秦始皇姓赢名政,父亲是秦庄襄王赢异人。关于赢政的出身,正史野史上都传说他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赢异人不过是赢政名义上的父亲而已,这其间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赢异人为秦昭王次子安国君与夏姬所生,本来怎么说都不会即位的,可是秦昭王四十年(公元前二六九年),太子死,事情有了变化;两年后,安国君嬴柱被立为太子。 安国君赢柱有二十几个儿子,赢异人和他母亲夏姬并不得宠。赢异人被派到赵国当人质,秦国还屡屡出兵进攻赵国,使赢异人在赵国如坐针毡。安国君的夫人早死,他当了太子之后,将一位宠姬立为华阳夫人。华阳人并无子嗣,因此只要被华阳夫人看上,认作儿子,就有希望当太子的太子。 赢异人在赵国潦倒不堪,华阳夫人哪记得他呢?幸好异人在赵国遇见了怀有野心的富商大贾吕不韦。 吕不韦生于濮阳,在阳翟(韩国首都)经商成为巨富,可是他不以富商为满足。因为战乱时期,富商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没有保障,他想介入混乱复杂的政治圈,成为“立主定国”的英杰。 吕不韦在赵国首都邯郸经商时,遇到了困窘的赢异人。他觉得赢异人可作为扶植的目标,便给了异人一大笔钱,改善他客居赵国的生活。又花了一大笔钱买了许多珍奇贵重的宝物,由他以赢异人的名义带去秦国,托华阳夫人之姊,将这些礼物赠给华阳夫人。又替异人大吹大擂,说他在赵国“日夜泣思太子与夫人”。 吕不韦劝华阳夫人说:“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早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嫡而子之,夫在则尊重,夫百岁后,所子为王,终不失势。”要华阳夫人立赢异人为嫡子。华阳夫人被说动了,向安国君进言,赢异人终于得立为嫡子。赢异人看上吕不韦的宠妾赵姬,吕不韦为求达到最终目标,将赵姬送给了异人。赵姬当时已有身孕,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二六一年)正月,赵姬生下了赢政。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二五九年),秦将王骑围攻邯郸。赵王欲杀人质赢异人,吕不韦以重金贿赂守吏,带着赢异人逃出城外。赵姬和儿子赢政则避匿于豪家,赢异人终于回到秦国。秦昭王在五十六年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孝文王,华阳夫人则当上了王后,更妙的是孝文王在位不到一年即薨,赢异人终于当上了庄襄王,吕不韦也成了秦国的宰相。庄襄王只当了三年的国君即去世。十三岁的太子赢政坐上了王位,成为后来的“秦始皇”。 在战国初期,秦国只不过是中国西边一个落后的小国,但是秦孝公(公元前三六一至前三三八年)时,下诏求贤,力求富强之道。卫国公子公孙鞅(商鞅)游仕于魏,因魏惠王不重用他,便投奔秦国,孝公很宠信公孙鞅,他也制订新法(如励行法治、严密保甲、倡导增产、奖励从军、整理土地、改易风俗),把秦国带向富强之境。 除了公孙鞅,韩国公子韩非也是使秦国富强的大功臣。韩非见韩国衰弱,屡次上书献策,但韩王未加采纳。韩非退而著书,力攻时弊。他的书被秦始皇看到,激赏之余,以武力逼迫韩国交出韩非。《韩非子》五十篇就是韩非的法家学说,而为秦始皇所彻底实行。 法家学说重效率甚于人道,一切以富强为目标,主张国家最需要的是兵和农,反对坐谈游食的儒生和侠士。因为奖励兵农可“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而儒生侠士则是国家之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都需加以铲除。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多少都是受了韩非学说的影响。 韩非子反对儒家爱民的理论,主张以严刑峻法,使人民不敢为非、不敢不忠;法不但要严,还要周密,使歹人无法取巧,这些都成为秦始皇治国的基本原则。 P1-3 序言 俗语说:“一日为君,胜过万载为民。”如果“皇帝”也算是一种行业,皇帝该是三百六十行中最风光、最令人羡慕的一行了!但翻开史籍,从秦始皇算起,到清朝末帝宣统为止,两千多年间,也只有两百多人干过这行而已。他们凭什么当起皇帝来呢?这些人的衣食起居、岁时娱乐是怎样的呢?当皇帝真值得人羡慕吗? 开国君主的出身 因为老子是皇帝,自己才坐上了龙椅的人不谈,历朝几十位开国君主凭什么能穿起龙袍,开口“寡人”闭口“朕”呢? 先看看他们的出身吧!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文官或武将爬上帝位的人居多。除了汉高祖、明太祖是十足的平民,毫无政治背景外,其他的开国君主几乎都是在朝为官或在野掌兵之人;除了推翻异族政权外,他们大多“文则篡位,武则倒戈”,才登上帝王的宝位。 虽然刘邦也曾为沛县泗水亭长,朱元璋更是投身军旅,从郭子兴的亲兵逐渐往上爬的,但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政治背景,所以汉高祖、明太祖的江山得来最辛苦,而两朝的国基也相当长久(两汉四百五十一年,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明朝二百七十六年,仅次于两宋和唐朝)。 得天下最容易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新朝王莽和五代十国的后汉高祖刘知远。但赵匡胤是欺侮后周皇室的孤儿寡妇,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登基,结果不但自己不得好死(为弟赵匡义所害,史称“斧声烛影”),北宋末年徽钦二宗和赵家皇室男女老少给金兵掳走了三千多人,沦为奴婢;而王莽的新朝只有十五年的寿命,刘知远的后汉更短,只有四年。湖北有一句谚语说:“捞来的钱,过不得年,苦来的钱万万年。”用在政权的得失上似乎也同样有理。 衣食起居与众不同 不管是自己打来的天下也好,是父兄奉送的也好,当皇帝有什么特别的享受呢? 皇帝穿的衣服虽然很贵,是黄色绣上金龙的丝袍,头上也戴着价钱贵得吓人的帽子,但穿起来并不舒服。 皇帝所吃的东西自然十分考究了,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一一四一年)十月,高宗驾幸清河郡王张浚府第,当时人周密在其《武林旧事》一书卷九中记载了张家款待皇帝的菜单。这菜单共约一百八十多品,其中干果、蜜饯、鲜果等占了一半以上,真正的馔肴有“下酒三十味”、“挣食八色”、“厨劝酒十味”、“对食十盏”和“晚食五色”,“对食”是大菜,“晚食”是最后下饭菜,所用的材料,除鸡鸭鱼猪以及猪蹄、腰肚外,还有鹌鹑、鹅、兔、虾、鳝、蛤蜊、江鳐、蝤蛑、水母、螃蟹等海鲜。 这样的酒席笔者没吃过,但过年时满满一桌菜可是吃了几十回。吃的道理很简单,桌子再大,酒菜再多,但一个人每餐能吃下肚的,也只有一个胃那么大的容量而已;帝王餐桌上的山珍海味想来不过尔尔。 燕北老人在其《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清德宗“每食三膳,其馔有数十品,罗列满案。然离御座稍远之馔半已臭腐,盖连日以原馔供也:近御座之馔虽不臭腐,然大率久熟干冷,不能可口,皇上每食不能饱。有时欲命御膳房易一馔品,御膳房必奏明西太后,西太后辄以俭德责之,故皇上竟不敢言。”这种情形恐怕读者连做梦都想不到吧! 后宫嫔妃无数 做皇帝有一点或许是今天一般男人所最为羡慕的,那就是古代帝王的嫔妃特多。后宫嫔妃最多的或许要属隋炀帝吧,有人估计他后宫女人在六万名以上,其次是唐玄宗,多达四万人;而汉灵帝、晋武帝、宋苍梧王、齐东昏侯、陈后主、金海陵王等人,后宫的嫔妃数目也达到万人以上。 这个统计是包括在后宫供职的女人,像女官、宫女、歌舞伎都算在内;真正能与帝王亲近、发生肉体关系的,仅有少数人而已。王昭君临出塞,汉元帝才知道后宫有如此美人;侯夫人自缢后,隋炀帝才知道后宫有如此美人。杜牧“阿房宫赋”形容秦始皇宫中嫔妃“有不得见(始皇)者。三十六年”,后宫女人太多不但会“贪多嚼不烂”,简直要闹“消化不良”了。 有些皇帝的性生活也乏善可陈。像清朝的皇帝是由两个太监把皇帝所选中的宫女脱光了,用白绸裹好,扛到皇帝的龙床上。皇帝和女人行房时,太监就在外头监看监听兼计时,规定时间到了,太监就在门外高呼“是时候了”,再过一会儿,太监就进房把那名宫女原样扛出寝宫(不让宫女陪皇帝睡觉,是怕皇帝睡着了被宫女勒死);这样又有何乐趣可言? 嫔妃多也不是件好事,历史上许多帝王就是因为应付不了后宫太多性饥渴的女人,转而求助于春邮胶、助情花、大丹、蟾酥等春药,最后英年暴毙。 照常理推想,后宫女人这样多,个个貌美如花,皇帝应该不再“打野食”了吧?偏偏不然,历史上竟也有皇帝专爱逛窑子、玩妓女的! 北宋徽宗是个例子,《宣和遗事》上说:“徽宗幸李师师家。”李师师是汴京名妓。南宋的理宗又是个例子,《东城杂记》上说:“理宗于元夕,召妓女唐安安入禁中。”而明朝武宗也曾跑到山西大同去玩酒家女李凤姐,清朝的同治皇帝更是跟着小太监出入于北京最肮脏、最低贱的窑子,最后玩出性病来,一命呜呼。今人知道这种情形,真会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那又何必当皇帝?” 帝王的休闲活动 辽、金、元、清的皇帝喜欢打猎,唐朝的皇帝爱玩马上击球的游戏,唐玄宗在击球外还喜欢斗鸡;更早的周宣王、春秋时代的鲁恭王、三国时代的魏明帝、南北朝的齐庆帝也都爱斗鸡;明宣宗则爱斗蟋蟀;宋徽宗、明宣宗、明武宗、清高宗喜欢书画,可谓各有所好。 比较奇特的是南北朝的宋后废帝刘昱(宋明帝长子)。据史书载,刘昱“凡诸鄙事,遇目即能;锻银、裁衣、作帽无不精绝。未尝吹篪,执管便韵。”这真可说是巧手慧心了,但他却不适合当皇帝。有那么一阵子,他突然对自己昔时的宠臣杨玉夫发脾气,每见到杨某便咬牙切齿地说:“明天要杀你”。结果杨玉夫趁刘昱七夕大醉时,用牛刀把他干掉了。 无独有偶,明熹宗也是个喜欢自己动手做匠人的皇帝。《苏谭》上说:“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又好髹漆器皿,朝夕修制,不惮烦劳;学造作得意时,解衣盘砖,非素宠幸,不得窥视。或有急切本章,令左右读之,一边手执斤削,一边侧耳注听。读奏毕,命日:你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所以太阿下移。” 更新鲜的是有些君主喜欢扮商贾、玩卖酒卖猪肉的游戏,汉灵帝、晋太子通、齐东昏侯萧宝卷都是如此。而《通鉴》上记载:“汉灵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并相盗窃争斗;帝着商贾服从之,宴饮为乐。”此外,《晋书》上说:“太子通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其母本屠家也,故太子好之。”又《南史》上说:“东昏于苑中立大店肆,以潘妃为市令,自为市吏录事。又于埭上设店,坐而屠肉。”卖酒卖肉有什么好玩的? 更荒唐的是南北朝时的宋后废帝曾封青园尼寺、新安寺里去偷狗,而后烹煮来下酒;齐东昏侯在宫中和侍从们夜晚不睡觉“捕鼠达旦以为乐”。这些荒唐行径充分暴露了宫廷生活的枯燥、刻板和乏味。 骨肉相残的悲剧 生活的刻板枯燥还能忍受,最坏的是宫廷中屡屡出现弑父、杀兄各种骨肉相残的悲剧。 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西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隋炀帝之弑父、唐太宗杀兄建成弟元吉的“玄武门之变”、宋太宗谋害哥哥宋太祖的“斧声烛影”、燕王朱棣挥戈南下把侄儿建文帝逼得下落不明而自立为明成祖的“靖难之变”、明英宗、景帝兄弟夺权的“夺门之变”、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的谋叛、清雍正皇帝矫诏即位后,对宗室兄弟痛加裁抑和禁锢……真是史不绝书,惨不忍睹。 下场与寿命 语云:“树大招风。”历代帝王因为宝座常常引入觊觎,再加上纵欲无度,所以死于非命者不在少数。 据朴人《帝王生活》第一章“帝王无寿”所述,如果我们把短时期篡位、旧史并不认为正统而称王称帝的草莽英雄(如唐亡后的十国)和生卒年月日无可考者除外,从汉高祖(生于公元前二四七年)到清德宗(光绪死于一九〇八年)止,这两千多年里一共诞生了二百零八位帝。在这些皇帝中,最长寿的要算清高宗乾隆帝(八十八岁),其次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八十六岁)、南宋高宗(八十一岁)、元世租(八十岁);如果把篡唐自立的武后则天(八十三岁)也算进去的话,一共只有五人超过八十岁而已。 活过七十岁才死的皇帝有汉武帝(七十岁)、三国的吴大帝(七十一岁)、唐高祖(七十一岁)、唐玄宗(七十七岁)、辽道宗(七十岁)、西夏仁宗(七十岁)、明太祖(七十岁)共七人。 其余诸帝在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死亡的最多,超过帝王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四十一岁到六十岁者其次,约占三分之一,其余未满二十岁就死亡的皇帝有百分之十六,活到六十岁以上的有百分之十二,这两百零八位帝王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三十八岁而已。 帝王的死亡原因,尤其值得注意。平均三个皇帝就有一个死于篡位者之手。把这些不得善终的帝王除外,剩下的君王平均死亡年龄也只有四十三岁。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都“英年早逝”呢?除了日理万机、案牍劳形外,美酒佳肴的漫无节制、疲于应付后宫嫔妃更是主要的原因。汉人枚乘说:“皓齿蛾眉,命日伐性之斧;甘脆肥醴,命日腐肠之药。”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死后仍不得安宁 许多皇帝似乎都参不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简单道理,偏偏要把生前所拥有的珍玩宝物放在自己的棺椁中,企图带到阴间去享受,结果却惹来掘墓贼,连死后都不得安宁。 《西京杂记》上说:汉广川王喜欢率领一批无赖少年胡作非为,结果把国内许多大坟一一挖开,搜刮里面的殉葬物品,像魏襄王、魏哀王、晋灵公、周幽王的坟墓都惨遭毒手。 宋朝诸帝的陵寝也被人一一盗掘,那是元世祖时江南寺院总管杨琏真伽率其党徒所干的好事,结果杭城北宋徽、钦二帝陵和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杨后、孟后、韦后、吴后、谢后诸陵皆被一一掘开,“断残肢体,攫珠襦玉匣,焚其黹,弃骨草莽间”(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六语),真是惨不忍睹。 清朝许多皇帝的陵墓,也被民初军阀和后来的匪徒所盗掘。顺治、康熙、乾隆、成丰、同治帝和慈禧后的陵寝全在河北省遵化县的瑞昌山中,合称“东陵”,一九二八年五月十七日冯玉祥的旧部孙殿英率领手下工兵营用炸药炸开了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不但把棺椁中的珠玉席卷一空,为了拿出由慈禧太后口中滑入嗓间的一颗夜明珠,太后的脖子挨了一刀。孙殿英部属韩某也率人把乾隆的裕陵炸开,等清室善后人员赶到时,这位“十全老人”早已尸骨不全了。抗战胜利后,匪徒曹志福率人把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一一炸开,金棺中尸体在众匪翻劫珠宝时,全被拆的四分五裂,结果东陵五帝之陵,只有顺治的孝陵未遭毒手,因为世传顺治逃禅剃度为僧,孝陵只是个衣冠冢而已。 中国人说:“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这些皇帝是活着的时候造孽太多了,死后才落得如此下场? 只求称帝死也甘心 皇帝苦多于乐,得不偿失已如上述,偏偏有人拼着把脑袋送上,也要造反过过当皇帝的瘾。 《晋书》中说:泰山之民王始,聚众造反称王,结果被官兵捕获。临刑时,有人问其父兄所在,王始说:“太上皇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乱兵所害,惟朕一身独无聊赖。”他的妻子嗔怪他说:“就是你一张嘴到处乱说。才落得今日下场。”王始对妻子说:“皇后,自古岂有不亡之国哉?”王始这人真是想当皇帝想疯了。 无独有偶,《五代史》上说刘守光僭称帝号,被唐庄宗所擒,将行刑时,刘守光乞哀告饶不已,刘某的两个老婆李氏、祝氏一旁责怪他说:“皇帝,事已如此,生亦何益?”看来,不是这么多人想当皇帝,一部二十五史也不会成为充满了刀光剑影、血海尸山的“相斫书”了。 殷登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