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僰人,他的后人并未灭绝。
骁勇善战的僰人后裔,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军统发掘出来后,与地下党展开了一场真实而诡异的绝杀——一个绝无仅有的当代传奇;两个出生入死的战友,抗战后鬼使神差成了冤家,血淋淋的教训之后同赴国难,罹难之际方知是从小失散的孪生兄弟——催人泪下的悲欢离合;国共两党空前绝后的谍战,俊男靓女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内鬼与卧底、奸计与反间计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交锋——章勇的《最后两个僰人》堪称谍战题材的巅峰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后两个僰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章勇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僰人,他的后人并未灭绝。 骁勇善战的僰人后裔,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军统发掘出来后,与地下党展开了一场真实而诡异的绝杀——一个绝无仅有的当代传奇;两个出生入死的战友,抗战后鬼使神差成了冤家,血淋淋的教训之后同赴国难,罹难之际方知是从小失散的孪生兄弟——催人泪下的悲欢离合;国共两党空前绝后的谍战,俊男靓女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内鬼与卧底、奸计与反间计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交锋——章勇的《最后两个僰人》堪称谍战题材的巅峰之作。 内容推荐 章勇的《最后两个僰人》讲述了国军少尉排长何剑锋和共产党游击队肖振虎队长在抗日战争中死里逃生,结下了生死情谊,哪知抗战胜利后阴差阳错,何剑锋成了军统特务科长,肖振虎则是地下党负责人,二人转眼成了生死冤家。 尽管肖振虎身怀绝技、智勇双全,带领大刘、鹞子李、老张、王倩、小钢炮和潜伏在军统的“北斗星”以及江南游击纵队情报科汪科长、邓参谋和谍报专家杨晓丽等与特务展开殊死斗争,但何剑锋并非等闲之辈,他是骁勇善战的僰人后裔,不仅有一身超群的功夫,而且睿智过人,身后还有表面上善良,实际上阴险狡诈的唐秃头、冷面美人罂粟花、愚忠狡猾的史中怀以及杀人不眨眼的仇队长等一群帮凶,加上又是在白色恐怖之下,叛徒的出卖、奸细的作祟,两党、两个阵营的较量于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难分伯仲。 目录 1.日落雪峰山 2.鬼子投降之后 3.龙潭虎穴救人 4.激战楠竹坡 5.乔老板身陷囹圄 6.歹毒不过妇人心 7.再闯鬼门关 8.何剑锋剑走偏锋 9.叛徒暴毙身亡 10.命悬一线 11.破译密电码 12.将计就计 13.祸起萧墙 14.危机四伏 15.“北斗星”在黎明前倒下 16.阴沟里翻船 17.女魔头杀人灭口 18.危在一瞬间 19.斩断魔爪 20.罂粟花丧心病狂 21.有花无“锋”的“雪月” 22.心惊肉跳的斗智斗勇 23.惊天大案 24.英雄也有失手时 25.欲擒故纵 26.奇袭老鹰崖 27.活捉罂粟花 后记 试读章节 1.日落雪峰山 没有风,哪怕象征性的一丝儿也没有。树木和野草耷拉着脑袋像僵尸般一动不动,将雪峰山下的丛林置于死一般的寂静之中,仿佛随便划一根火柴就能把空气点燃,可夕阳并没有离去的意思,依然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一样挂在西边的天际,毫无倦怠地俯视着整个山谷,好像是为了最后的辉煌在做垂死的挣扎。 大地实在忍受不了这样酷热的煎熬,开始喘着粗气让热浪在地面翻滚,给沉闷的山谷总算带来了一点生机。蓦然问,竟然有一个壮汉抬起头来,将刀子一样锋利的目光划过四方。这个壮汉二十六七岁,身材魁伟,面部棱角分明,汗水已经湿透了他泥黄色的军衣。领章上的军衔告诉你这是一个国军中尉军官。他面容冷峻得像寒冰一样,没有一丝笑意,也就是说,除了杀气还是杀气。只见他轻轻迈开双脚,高度灵敏地朝着正前方搜索前行。 他的脚步很轻,但却异常沉稳、有力。他像一个影子似的在丛林中穿梭,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那些树木和杂草,甚至荆棘,仿佛对他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好像他才是丛林真正的主人,或许说对他充满了好奇心,似乎是在主动避让他,为他的行踪提供方便,让你不可思议得抠破头皮都难以想象,世上竟然有能与大自然如此和谐相处的人。他一边搜索一边侧耳聆听,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左右扫射,宛若能穿透丛林中的一切。 他来到一块像墓碑一样的石头背后,弯腰捡起一颗石子,手臂形成一条弧线向10点钟方向抛去,但手臂并未过肩,说明他非常善于隐蔽和保护自己。他蹲下凝神倾听了一会儿,可能有一两分钟时间。随着几乎听不见的“沙沙”声在11点钟方向响起,他的额上顿时冒出一条蚯蚓般的青筋,面容冷峻的脸上终于掠过一丝浅笑,说是浅笑,实际上寒冷得恐怕死神见了也会打冷噤。 中尉军官绝对是一个职业军人,而且是一个久经杀戮、杀人无数的丛林作战高手! 他蹲在那里不再动,双腿就像两根强劲的弹簧支撑着铁塔一样的上身,躲在石头后面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机会。 一只雄鹰发出苍凉的“嗷嗷”之声出现在头顶,这山谷的主人,天空永恒的流浪者,它俨然无视夕阳的炙热,正驾驭着气流,展开强有力的翅膀,在山谷的上空自由地翱翔着,好像是有意要给潜伏着的中尉军官增添几分霸气,渲染杀戮之前的神秘。 大概过了两三分钟的时间,11点钟方向又响起了“沙沙沙”的响声,就像有人轻轻走过,不小心擦着树叶一样,越来越近。十米、五米、三米、两米、一米,两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瞪着黄鼠狼一样狡黠的眼睛来到了中尉军官身边。 中尉军官忽然一跃而起,像倾倒的铁塔一样将两个日本兵压倒在地,与此同时拔出匕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划过日本兵的脖颈,让两个日本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一命呜呼了。 虽然只是一刹那间的事情,但中尉军官知道这两个日本兵不过是投石问路的马前卒,自己已经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他毫不迟疑地弯着腰绕过石头,向着9点钟的方向狂飙过去,就像猎豹腾空一样快捷迅猛,其速度和敏捷与他健壮的身躯简直不成正比,甚至会让你怀疑他的爆发力根本不是人,完全就像一台马力十足的德国发动机。 就在这个时候,迅疾传来“嗖嗖嗖”的响声,一支钢钉准确无误地落在他刚才立足的地方。 “好险!”中尉军官倒吸一口冷气,做了一个鬼脸,庆幸自己没有被钢钉击中。蓦地,身旁的草丛中竟然伸出一只手来,牢牢抓住他尚未落地的一只脚,同时举起一把寒光闪闪的砍刀就要夺走他的性命。 这是一只像老虎钳一样强劲的手,用力一掼,中尉军官硕大的身躯便险些被掼倒在地。中尉军官毕竟不是凡夫俗子,说时迟那时快,他的另一只脚在空中使出一个剪刀腿,猛地向着对方持刀的手腕一蹬,一个鲤鱼挺身,挥掌就向对方砍去。对方也非等闲之辈,迅如飓风般地闪身躲过他的霹雳掌,可惜他身边那棵小树却没有他那么走运,顿时被中尉军官一掌拦腰斩断了。 对方震惊得吸了一口冷气,急忙挥舞砍刀再展身手,只见寒光闪闪,犹如猛虎下山。中尉军官避开对方凌厉的攻势,变换了一个釜底抽薪的绝招,哪知对方腾空而起,一个旋风腿直取中尉军官的脑门。中尉军官一低头,活该旁边那棵树倒霉,只听见“咔嚓”一声,顿时断成了两截。 双方定眼一看,禁不住异口同声地叫道:“老伙计!” 中尉军官是国民党74军直属侦察营何剑锋排长,另一个是共产党游击队江南支队肖振虎队长。二人曾多次联手抗日,都是驰骋抗日前线、威震倭寇的虎胆英雄。 两人既然彼此熟悉,自然知道处境的危险,急忙飞身躲到刚才何中尉藏身的石头后面。果然,他们脚跟尚未站稳,几支钢钉接踵而来,其速度之快,投掷之准,力度之大,足以刀刀置人于死地。何中尉习惯性地做了一个鬼脸,肖队长也可爱地咂了一下舌头,不约而同地捡起鬼子丢下的步枪,绷紧神经,做好还击的准备。 茂密的丛林挡住了视线,十多米之外的地方都别想看清。四周又坠入死一般的寂静之中,甚至连一向不喜欢寂寞的蝉类也闭住了自己的嘴,好像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更加凸显出肃杀的气氛。 二人深知遇上了鬼子中的厮杀高手,而且是擅长使用冷兵器的技术性杀手,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鬼子也沉得住气,既没有循声而来,也没有发出任何响声。大凡有作战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敌我双方没有掌握兵力对比和意图的情况下,谁暴露目标,谁就是自寻死路。 又过去了几分钟,仍然没有任何动静。长时间这样僵持下去不是一个办法,肖队长向何中尉做了一个左右包抄的手势,随即兵分两路,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进。 …… P1-3 后记 很早就想为焚人写一篇东西,为这个在明朝成化年间因一场血雨腥风神秘消失的民族留下一点文字,但多次到焚人集聚地兴文、珙县和筠连采访,都没有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不是掌握的素材难以谋篇布局,也不是焚人的传说缺乏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恰恰是因为手上掌握的内容太多,脑子里积淀的历史雄风太厚重,让作者不知道从何下手,才能将僰人或他的后裔的真实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用文学的方式为历史奉献有筋骨、有血肉、有体温、有力度的可考记忆。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四川省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作家再度到川南采风,行走在巍峨的僰王山上,手抚残垣断壁,眺望蜿蜒而去的晏阳河;站在麻塘坝和苏麻湾雄峙险峻的山崖下,仰望峭壁上那些残存的棺桩、数不清的桩孑L以及具具棺椁、幅幅岩画,历史的悲怆犹如刀子一样的风扑面而来,不禁让作者心灵为之震颤,而且陡然产生了一连串沉重的思考。 僰人为何要把自己生命最后的归宿赋予悬崖绝壁,突然沉寂于冰冷的历史长河,只把奇特的葬制和众多悲壮感人的民间传说遗留下来?这个古老而神秘消失的民族,他们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他们是否还有后裔,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潜伏在历史的皱褶里? 在这次采风中,作者开始将已知和未知的素材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从零星的史料里,从对麻塘坝部分悬棺的清理发掘中,从峭壁上的岩画上,从流传于川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的挖掘,企图寻觅出焚人鲜活的生命轨迹和生活细节,从而拨开历史的迷雾透析他们的精神内核与价值取向。 “僰人”是先秦时期就居住在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焚(音bo,类“博”)人。“焚”字读轻唇音为白。古时无轻唇音,只有重唇音,读濮。又称“山都掌”、“都掌蛮”。历史上的“焚人”是一个历史悠久、英勇善战的民族。从西周到明朝万历元年长达两千五百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生存、繁衍在祖国西南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显赫战功,被封为“焚侯”,在今天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这在秦汉以后的史料中多有记述。《珙县志》(旧志)上说:“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日僰国” 据考证,僰人栖身于荒野荆棘之中,雄踞于云贵川交界的咽喉地带,享有“披荆斩棘”之誉,因其秉性刚直、勇猛顽强,为历代王朝所不容,曾多次被征讨,仅十余年间,明王朝与僰人就发生了十一次战争。公元一五七三年,首辅张居正奉皇帝之命派四川巡抚曾省吾对僰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征服,总兵刘显率十四万大军对僰人进行追杀,不论男女,不分老少,一律斩尽杀绝,一时问刀光剑影染红了平坝和沟壑。据四川“兴文县志))载:“前军引火炬烧城屯千余,炎焰漫天……赴火坠崖谷者数万……都掌蛮王至是尽灭”。自此,一个古老的民族便被明王朝残忍地从地球上抹去了。 难道骁勇善战、性格刚烈的僰人就真的神秘消失,连一个后裔都没有了吗? 在这次采风中,作者踏遍了九丝山和麻塘坝、苏麻湾等焚人当年集聚的地方,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得到的结论是焚人几乎被灭绝,但也有极少数,也就是在明王朝征剿期间外出求生的僰人幸免于难。 相传,这些劫后余生的僰人从此再也不敢回到自己的故乡,有的隐姓埋名,有的干脆改为汉姓。焚人本家多姓阿,既想留住本姓的根,又不被世人识破,于是将“阿”的“β”改为“□”,便成了“何”。其中有一支何姓家族因怀念故土,当明王朝被推翻之后,他们便举家从外地迁回了九丝山,只可惜后来又遇到张献忠屠城、清兵剿杀和瘟疫饥荒,人丁凋敝,也不兴旺。这虽然只是传说无从考证,但说得合情合理,也不排除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一个民族灭亡了,一个谜却诞生了! 采风期间,作者不止一次听说川军出川抗日的官兵中,就有焚人的后裔。他们善于走山路,擅长攀登,在与悬崖峭壁长期的较量中,成年男子将五个指头磨砺得几乎一样整齐,成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标记。一天,作者在晏阳湖歇息,偶遇一位从云南丘北县来僰王山凭吊先祖的何姓老人,他自称是僰人的后裔。 听说老先生身上流淌着焚人的血液,立即引起了作者极大的兴趣。通过交谈,他居然给作者讲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一对在抗战中出生人死的战友,在解放战争期间却成了生死冤家。经过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较量,结果二人都是僰人的后裔。 真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生活,实在是比作家的联想还丰富和精彩! 作者眼睛一亮,顿时打开了一扇心窗,何先生的故事有人物,有悬念,有情节,几乎囊括了谍战小说与人物传奇的各种基本要素,是民间立场与通俗文学朴素无华的真实显影,不仅让作者就此找到了创作的最佳契合点,而且升华了描写焚人后裔的主题远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立即激发了作者火山般爆发的创作冲动。 然而,如果仅仅用历史的雕刀将史料还原,或许只做线性的思考,那不过是完成了史学家和族人的续修工作,与创作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只有将人物赋予生猛鲜活的性格,并将他们置身于惊心动魄、错综复杂的故事架构之中,在对现实主义传统有独到的认知和体悟的同时,在表意实践和叙事伦理上进行独一无二的审美创新,才能拓展出历史隐蔽事物与人性嬗变的全新走向。 当前描写抗战与解放战争的文学作品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反映国共谍战的影视剧更是占据了电视荧屏的半壁江山,如果原封不动地攫取民间传说,必然会重蹈覆辙并了无新意,成为诟病。经过一番考量和权衡,作者决定将小说的背景浓缩在抗战即将结束的档口,让故事的重心凸立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失败后风云诡谲的生死关头,把作者当初为了创作《天皇地黄》和《落叶》两部作品费尽周折在中央档案馆和解放军档案馆搜集到而没有使用的珍贵资料进行分类筛选,让历史真实与民间传说无缝对接、高度融合,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在逃离大陆前的一系列破坏活动的记载,现在已经解禁,让其浮出水面,走出神秘的保险柜,不仅能洞悉国民党反动派丧心病狂的反动本性,反观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从而取得全国胜利的必然趋势,而且能充分吸引读者的眼球,吊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和胃口;两个势均力敌又各具风采的对手那些令人心颤神凝的斗智斗勇,更能彰显谍战小说的诡异与看点,从而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以《最后两个焚人》为题,是僰人后裔的传说和他们的踪迹至今还是一个谜所决定的。既是遵循客观事实,又有皈依民间传说的意思。为了不至于让书中一些还健在的人物对号入座,作者将部分人名和地名做了技术处理,如有不恭之处,恳请当事人见谅。因为这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严格意义的由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