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经管系列/博士文丛”之一,该书从我国汽车行业的研究出发,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对虚拟经营条件构建的理论逻辑、虚拟经营的内部条件、虚拟经营的外部条件、虚拟经营条件的实证研究等作了详细的阐述。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虚拟经营条件研究/经管系列/博士文丛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吴诗启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经管系列/博士文丛”之一,该书从我国汽车行业的研究出发,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对虚拟经营条件构建的理论逻辑、虚拟经营的内部条件、虚拟经营的外部条件、虚拟经营条件的实证研究等作了详细的阐述。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自1991年肯尼思·普瑞斯等的报告首次提出“虚拟企业组织”概念以后,西方管理学界便开始研究虚拟经营问题,企业界也开始有意识地、大规模地运用这一经营方式。西方发达国家正以每年递增35%的速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虚拟企业,并且已形成了2500亿美元的生产规模,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虚拟经营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国内的虚拟经营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虚拟企业是一种互动或互为的、发散的、动态的网络状组织结构,是依据市场态势的不断变化和各单体企业自身核心能力而不断作出调整的虚拟组织。相应地,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原有的界限,虽有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也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了取得竞争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对此国内外学者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但是对于虚拟经营的研究迄今为止主要是论述了虚拟经营模式的优越性,并对虚拟经营的基本特征等概念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在新经济和网络条件下虚拟经营的运作过程和框架图、虚拟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利益风险分配机制、虚拟企业的敏捷制作问题以及虚拟企业的文化建设;论述了战略联盟、外包、供应链等具体的虚拟经营的形式以及实际操作流程等。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仍然缺乏对企业开展虚拟经营的条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企业来讲必要性已经成为常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进行虚拟经营,虚拟经营条件的研究是企业打好基础并科学地进行虚拟经营的关键。这方面国内外系统的研究尚属盲点。 本书分别从虚拟经营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入手研究了企业和国家两个维度关于虚拟经营的支持系统。并系统地提出了虚拟经营的内外部条件,分别对内部条件(结构竞争优势、能力竞争优势、企业的信息化和两力统一的能刀结构)和外部条件(信用环境、国家信息化、物流与供应链和法律环境)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探索了虚拟经营理论研究中的某些难点问题。本书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虚拟经营的内外部条件,有利于企业有的放矢地对其虚拟化经营战略CJ及经营中的身份进行定位;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参与虚拟化经营的核心能力,并通过虚拟化进一步提高其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有利于改善虚拟经营的外部宏观环境,为虚拟经营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全文紧紧围绕虚拟经营的条件进行研究,其逻辑框架由5章组成:第l章是论文的导论部分,主要论述虚拟经营的必然性、虚拟经营在国内外的实践现状,并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虚拟经营条件的必要性;第2章主要论述虚拟经营条件的理论逻辑,分别从竞争合作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论证了虚拟经营及其条件的理论逻辑;第3章和第4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系统阐述了虚拟经营的内外部条件及其因应虚拟经营的条件建设;第5章是虚拟经营条件的实证研究,在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本文提出的内外部条件进行了经验验证。全文主要内容及研究结论概述如下。 …… 本书从我国汽车行业的研究出发,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论证了本书所提条件的合理性。虚拟经营在汽车企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整合外部资源,获得竞争优势;把握市场机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汽车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汽车企业参与竞争和营销体系的建立。本书实证研究部分的数据,是基于虚拟经营内外部条件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对华晨汽车、厦门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风神汽车、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问卷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对本文所提的虚拟经营条件体系进行经验验证。从回归结果看,我们认为本书所提的虚拟经营的内外部条件,都与虚拟经营显著相关,共同推动虚拟经营的健康发展。 目录 前言 摘要 0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虚拟经营的內涵与外延 1.1.2 虚拟经营的现状 1.1.3 虚拟经营的必然性 1.1.4 虚拟经营模式的优越性 1.1.5 虚拟经营的条件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2.2 国內的相关研究 1.3 本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基本框架 1.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泉源 1.3.3 创新和不足 02 虚拟经营条件构建的理论逻辑 2.1 竞争合作理论 2.1.1 竞争的演进 2.1.2 竞合理论对虚拟经营的阐释 2.1.3 虚拟经营合作的风险及防范 2.2 交易费用理论 2.2.1 交易费用 2.2.2 市场与企业 2.2.3 交易费用理论对虚拟经营的阐释 2.3 契约理论 2.3.1 企业的契约规定性 2.3.2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 2.3.3 契约理论对虚拟经营的阐释 03 虚拟经营的内部条件 3.1 结构竞争优势 3.1.1 结构竞争优势 3.1.2 结构竞争优势与虚拟经营 3.1.3 竞争优势原則与虚拟经营 3.1.4 企业关联与虚拟经营 3.2 能力竞争优势 3.2.1 能力竞争优势 3.2.2 核心能力与虚拟经营 3.2.3 多元化、归核化与虚拟经营 3.3 企业信息化 3.3.1 企业信息化与虚拟经营 3.3.2 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3.3.3 企业信息化建设 3.4 以两力统一为核心的架构 3.4.1 创新力与控制力的统一 3.4.2 以两力统一为核心的能力结构重建 3.4.3 两力统一与虚拟经营 04 虚拟经营的外部条件 4.1 信用环境 4.1.1 信用和信用制度 4.1.2 信用环境与虚拟经营 4.1.3 信用环境的现状 4.1.4 政府、中介机构与信用 4.1.5 信用环境的重构与博弈 4.2 国家信息化 4.2.1 国家信息化与虚拟经营 4.2.2 国家信息化现状 4.2.3 国家信息化建设 4.3 物流与供应链 4.3.1 3PL、4PL与SCM 4.1.2 物流与虚拟经营 4.3.3 因应虚拟经营的物流发展 4.4 法律环境 4.4.1 法律环境与虚拟经营 4.4.2 因应虚拟经营的法律环境建设 05 虚拟经营条件的实证研究——以汽车行业为例 5.1 汽车行业的虚拟经营研究 5.1.1 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问题 5.1.2 汽车行业的虚拟经营 5.1.3 我国汽车行业的虚拟经营实践 5.2 虚拟经营条件的实证研究 5.2.1 理论假设 5.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3 指标选择 5.2.4 回归分析及结果的解释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