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达·芬奇译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吉姆·加洛//蒂莫西·P·琼斯//阿普里尔·威廉姆斯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耶稣:他结过婚并为一个女子之父吗?抹大拉的玛利亚:她是耶稣选来领导教会直到被某个男性取代?基督教:它的每一件信物都是从异教徒那里借来的吗?妇女:教会真的杀害了500万女性吗?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这些油画真暗含一些秘密的线索吗?《达·芬奇密码》:真实还是虚构?历史还是杜撰?本书通过500多个词条,以历史与事实澄清《达·芬奇密码》真相。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500多个词条,以历史与事实澄清《达·芬奇密码》真相。从历史和神学角度,就《达·芬奇密码》涉及的概念、人物、地方、事件进行了去伪成真。本书也是一部简明、权威的宗教知识读物。

目录

阿巴尼斯·理查德/1

《安德烈行传》/1

《约翰行传》/1

《保罗行传》/2

《保罗与西克拉行传》/2

《彼得行传》/3

《比拉多行传》/3

《托马斯行传》/3

主年/4

上帝、天主/4

嗣子说/4

《麦琪的敬拜》/5

永世/5

宝瓶时代/5

双鱼时代/6

阿尔比十字军/6

炼金术/6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7

亚历山大大帝/7

寓言/7

“至尊加列西亚人”/8

阿门/8

变位词/9

T形十字章/9

阿佛洛狄忒/9

《保罗启示书》/9

《彼得启示书》/10

启示录/10

伪经/11

《圣雅各启示书》/11

《约翰启示书》/11

《马克启示书》/12

使徒/12

使徒教父/13

阿拉姆语/13

亚历山大大帝的阿里乌斯/14

艺术、时期与历史/14

《摩西升天记》/15

占星学/15

埃特巴什码/16

亚历山大大帝的达修/16

哈罗德·W·阿特里奇/16

希波的奥古斯丁/16

恺撤·奥古斯都/17

手稿/18

B

“基督之前”的缩写/19

“相符时代之前”或“基督时代

 之前”的缩写/19

迈克尔·百金特/19

鲍芙默神/19

巴拿巴/20

《巴拿巴使徒书》/20

查尔斯·波德莱尔/21

沃尔特·鲍尔/2l

本杰明部落。12个犹太部落

 之一/22

克莱尔沃克斯的伯纳德/22

《圣经》/22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23

黑圣母/24

刀片/24

克雷格·L·布洛姆伯格/24

波阿斯与贾金/24

达雷尔·L·博克/25

博伊斯·德波洛格内/25

桑德罗·波提切利/26

《破解达·芬奇密码》/26

丹·布朗/26

弗雷德里克·F·布鲁斯/26

丹·伯斯坦/27

C

“相符时代”或“基督时代”的

 缩写/28

“双蛇杖”/28

正经/28

旧约正经/28

新约正经/28

卡拉瓦乔/38

卡波克拉提安人/38

冈道尔夫堡/39

一种自我鞭笞行为/39

卡沙里/39

清洁派珍宝/40

禁欲/40

圣杯/40

沙特尔大教堂/40

玛丽·肖维尔/41

山形臂章/41

耶稣/41

圣诞节/41

“借来”的基督教/4l

基督学/43

教父/45

一种兽毛粗布衬衫/45

五叶花/45

圆圈/46

“拱心石”/46

教皇克雷芒五世/46

《克雷芒的第一书》/47

亚历山大大帝的克雷芒/48

罗马的克雷芒/48

手卷/48

莱斯特手卷/48

西奈抄本/48

梵蒂冈抄本/49

圣餐式/49

亚拉姆词“同伴”/49

玫瑰罗盘/50

密谋/50

康斯坦丁大帝/50

科普特语/52

《保罗的科普特行传》/52

《彼得行传科普特版》/53

《埃及人福音科普特版》/53

科普特博物馆/53

诺埃尔·科布/53

《哥林多书》第3章/54

迦太基大会/54

希波大会/54

尼西亚会议/55

十字架/56

阿雷斯特·克劳利/57

十字架图像/57

十字形/58

十字军东征/58

宝石十字架/60

密码筒/60

密码学/61

奥斯卡·库尔曼/61

D

列昂纳多·达·芬奇/62

《达·芬奇密码》/62

《达·芬奇密码骗局》/62

有关《达·芬奇密码》的文学

媒体/62

大卫家族/64

达戈贝特二世/64

《旧约全书》/65

《死海古卷》/65

12月25日/66

解构/66

苏黎世存托银行/67

《圣经》次经的/67

“来自保罗”的使徒书/67

《救世主论语》/67

四福音合参/68

《十二使徒遗训》/68

门徒/69

苦修带/69

完美(黄金分割)比例/69

(基督教)幻影说/70

《多西耶秘密》/70

严酷的魔王/70

E

伊比奥尼特斯/71

《便西拉智训》/71

米兰法令/71

纸莎草记录/71

巴特·D·俄尔曼/72

里亚内·艾韦力/72

上帝或伟大的上帝/72

神/72

《伊诺克书》/73

撕拉弥斯的伊皮芬尤斯/73

使徒书/73

《巴拿巴使徒书》/73

等臂十字/74

末世论/74

何塞马利亚·埃斯克里瓦/74

《伊斯拉第一》/75

《伊斯拉第二》/75

艾赛尼派/75

《以斯帖记》/77

恺撤利亚的优西比乌斯/77

夏娃/77

尤利乌斯·恺撤·安德里亚

 ·伊弗拉/78

诠释学/78

《揭露达·芬奇密码》/78

谢里尔·埃克埃姆/78

F

教父/79

女性圣像/79

早期教会的女性领袖/79

《旧约全书》中的女性领袖/80

《新约全书》中的女性领袖/80

节日字母/81

斐波纳契数列/81

《雅各福音》/95

《犹大福音》/95

《玛丽亚福音》/95

《马提亚福音》/96

《那撤勒福音》/96

《彼亚特书》/96

蒲纸840古卷/97

《保罗福音》/97

《彼得福音》/97

《腓利福音》/97

《救世主福音》/98

《托马斯福音》/98

《真理福音》/99

具有权威性的《福音书》/99

哥特式建筑结构/100

伟大的西方/100

希腊一罗马世界/101

希腊语/101

行会/101

蒂尔的威廉/101

H

哈默手稿/102

汉科·汉哥拉夫和保罗·L·梅尔/102

夏娃/102

希伯来语/102

希腊文明/102

希腊化/103

赫拉克里乌斯/103

异教研究者/103

异端/103

雌雄同体/105

诠释学/105

希律圣殿/105

异端邪说/105

隐藏的文献/105

圣役.奴隶或舞女/106

圣婚或神圣融合/106

希波吕托斯/107

《圣血和圣杯》/107

圣杯/108

至圣所/109

神圣罗马帝国/110

圣座/110

霍鲁斯/110

大卫家族/110

休·德·佩恩斯/111

维克多·雨果/111

I

抑扬格五音步诗/112

宗教圣像学/112

表意文字/113

安提俄克的伊格内修斯/113

光照派/113

《圣雅各早期福音>/114

《托马斯早期福音》/114

早期福音书/115

教皇英诺森二世/115

英诺森三世教皇/115

宗教裁判所/115

里昂的伊里那乌斯/116

伊师塔/阿施塔特/116

伊希斯/117

J

贾金/118

耶和华/118

杜伊勒里花园/118

耶和华/119

圣哲拉姆/119

作为凡人先知的耶稣/119

耶稣研究会/120

作为上帝之子的耶稣/120

犹太教婚姻/121

琼教皇/121

彼得·琼斯/121

阿利玛达的约瑟夫/122

弗拉维斯·约瑟夫斯/122

《五十年节》/123

朱迪亚/123

彼得审判/123

背叛者尤利安/123

犹滴/124

贾斯丁·马特/124

K

解释或诠释/125

斯蒂芬·恺尔姆埃尔/125

拱顶石/125

苏·基德/125

亚瑟王/126

克伦·L·肯英/126

国王学院/126

医院牧师骑士/126

玫瑰十字会骑士/127

圣殿骑士团/127

失去平衡的生活/128

L

学究术语L源/129

两头的斧头/129

《最后的晚餐》/130

拉丁文十字/132

左和右/132

列昂纳多·达·芬奇/132

利查德·雷/133

四世纪基督教作家/133

“世界之光”(借自密特拉神)/134

亨利·林肯/134

纯正的语言/134

罗浮宫/134

马丁·鲁恩/134

欧文·W·拉茨/135

罗马数字“70”/135

M

M源/136

马加比家族/136

《丽莎夫人》/136

《岩间的圣母玛丽亚》/136

《抹大拉日记》/137

《女巫的锤子》/137

手稿/原稿/138

锡诺普的马西昂/138

萨德侯爵/139

犹太人的婚姻/140

火星/140

抹大拉的玛丽亚/140

玛丽亚.耶稣之母/141

玛丽亚。马大和拉撒路之妹/142

工匠工会成员t142

希伯来语《圣经》/142

萨迪斯的梅利托/142

霍洛维王朝/143

弥赛亚/143

隐喻/144

布鲁斯·梅茨格/144

桑德拉·密塞尔和卡尔

 ·E·奥尔森/144

吟游诗人,部长/144

重复/144

密特拉神/144

现代/145

《蒙娜丽莎》/146

大地母亲/148

《穆拉托利残卷》/148

神话/149

N

《那戈·哈马迪藏书》/150

《那戈·哈马迪经卷》/150

莎兰·纽曼/150

《新约全书》/151

艾萨克·牛顿爵士/151

涅槃/151

诺亚/151

查尔斯·诺迪亚/152

o

方尖石碑/153

主业事工会观察网/154

奥德斯/154

古老的职责/154

《旧约全书》/154

奥林匹克五环/155

技术石匠行会/155

天主教主业事工会/155

天主教玫瑰十字会圣殿之圣杯/156

锡安圣母院/156

亚历山大的奥里根/156

正教/157

奥克斯布罗/158

P

异教徒/159

异教/159

伊莱恩·佩吉尔/160

古文学/161

海尔波利斯的帕皮亚斯/161

纸莎草纸/161

巴黎/161

基督再临/163

保罗书信/163

教父著书/163

保罗/163

保罗丛书/163

五角星/164

五角星形/165

摩西五经/165

胖子丕平/165

马蒂·珀西/165

摘录/166

西蒙·彼得/166

法利赛教/166

腓力四世/167

林恩·皮克奈特和克莱夫

 ·普林斯/167

皮埃尔·普兰塔德/168

士麦拿主教圣波利卡普/169

亚历山大·蒲柏/169

后现代/170

高级教士/主教/170

本初子午线/171

郇山隐修会/171

新教改革运动/172

《锡安山长老会协议》/172

早期正教基督徒/173

早期福音传道/174

雅各早期福音/174

《圣经》、次经或伪经/174

使用假名/174

《圣歌》或《赞美诗》/174

纯粹的文卷/174

比尔·普特纳姆和约翰·埃德温

 ·伍德/175

金字塔/175

倒金宇塔/176

Q

《耶稣历史的探究>/177

库姆兰/177

R

编写批判/178

新教改革运动/178

文艺复兴/179

雷恩堡/180

复活/180

罗马天主教/180

罗马帝国/183

浪漫主义运动/183

玫瑰符号/183

玫瑰线/184

玫瑰十字会/184

罗斯林教堂/185

S

安息日/187

神圣女性/187

撒都该教派/188

圣苏尔比斯教堂/188

莱圣蒂斯一玛丽斯德一雷一梅尔/190

圣杯/190

圣玛丽亚·德雷·格拉齐/191

比林格·索尼埃/191

阿尔伯特·施韦策/192

卷轴/192

《雅各书之秘》/192

《马可福音之秘>/192

梵蒂冈秘书/193

黄金分割/193

管家/193

分离基督论/193

希腊文《旧约全书》/194

安提克的塞拉皮昂/194

层次渲染/195

舍金纳/195

《赫尔马斯牧羊人之书》/195

什萨赫/196

《女先知神谕》/196

666/196

莫顿·史密斯/196

太阳崇拜/197

所罗门圣殿/197

耶稣/197

索菲娅/197

梵蒂冈天文台/198

圣詹姆斯公园/198

大卫王之星/198

玛格丽特·斯塔比尔德/199

星期日/199

符号学/199

《圣经》中的《对观福音》/199

T

《犹太法典》/200

塔罗牌/200

杰西卡·泰什/200

《圣殿骑士启示录》/201

圣殿骑士教堂/201

希律圣殿/202

所罗门圣殿/202

圣殿骑士与我们同在/203

迦太基的特尔图良/203

《利未之书》/203

《摩西之书》/204

《十二族长之书》/204

表示上帝的四字母词/204

文本批判/205

西克拉/205

狄奥多西一世/205

通神学派/205

圣母/206

多马·迪德穆斯/206

提特/206

一本作者不详的经卷/206

《律法书》/207

《论绘画》/207

三位一体/207

杜伊勒利花园/207

U

独身男性/208

V

瓦伦丁/209

梵蒂冈/209

维纳斯/阿佛洛狄忒/209

恶棍/农夫/210

《岩间圣母》/210

《救世主幻影》/211

《保罗幻影》/212

《维鲁特威人》/212

《圣经》/213

W

《路》/214

艾米·韦尔伯恩/214

威斯敏斯特教堂/214

《苍白的女神》/215

巫术崇拜或巫术迷信/215

《西拉的智慧》/216

《所罗门的智慧》/216

搜捕女巫/政治迫害/216

本·威特令顿三世/216

《举着雪花石膏罐子的女人》/217

Y

耶和华/218

阴和阳/218

Z

黄道十二宫/219

试读章节

《蒙娜丽莎》(Mona IJsa)达·芬奇于1503年左右画在白杨木板上面的、世界闻名的肖像画。关于这幅画是由谁委托来画的.至今尚不清楚。不过,人们已经弄明白了,资助人并没有收到这幅油画,因为在1516年移居法国的时候,达·芬奇带着这幅画和施洗的约翰的那幅肖像画来到了法国。法国皇帝弗朗西斯一世买下了这幅画。在接下来的数个世纪里,它几经辗转,最后落户到罗浮宫。

关于这幅画的那个女人,达·芬奇的笔记或者记录中并没有过多的说明,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没有提及。1550年,也就是在达.芬奇去世近30年之后,在给达·芬奇写传记的时候,意大利画家、建筑师和艺术历史学家乔吉奥·瓦萨里才给这幅油画命名为《蒙娜丽莎》或者《丽莎夫人》,意思就是指“丽莎夫人”。在意大利语中,“蒙娜”就是夫人的意思,因此,这幅肖像画画的就是“丽莎夫人”,而它也因此得名。瓦萨里解释说,画中的那个女人就是丝绸商人弗朗西斯科·德尔·乔康多的妻子丽莎·吉拉尔迪尼·德尔·乔康多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意大利人在叫这幅画的时候称它为“拉·乔康达”,意思也是“丽莎夫人”。

在19世纪以前,这幅画并没有受到特殊的赞誉。后来,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和对“女性神秘”的沉迷与酷爱,《蒙娜丽莎》就成了女性任何非凡和神秘之处的代表。对沃尔特·佩特来说,她是永恒女性美的代表,她“远比她坐着的那些岩石古老、久远”。

我们不能确定瓦萨里的说法是否准确。不过,无论如何,在《达·芬奇密码》中,罗伯特·兰登在对监狱的囚犯们讲课时所得出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根据的。达·芬奇并没有给出他为什么把《蒙娜丽莎》带到法国的原因,也没有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除此之外,在艺术界,也没有人同意“《蒙娜丽莎》是世界上记载最详实的玩笑之一”的说法:没有哪个著名的艺术历史学家宣称,他知道她的微笑为什么会那样的神秘和狡黠.而她的微笑与达·芬奇的另一幅肖像画《施洗的约翰》的微笑有着相似之处。

《达·芬奇密码》称,达·芬奇是一个同性恋者,而他又是一个女性主义的信仰者,因而他需要使男性和女性达到两性间的和谐,使两种元素共存。小说还不宜复印,《蒙娜丽莎》的秘密就在于,蒙娜丽莎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她巧妙地隐藏着双性信息,她是两性的融合体,即雌雄同体。在达·芬奇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他和另外三名男子被指控与一名男妓发生性关系,但是这个指控由于缺乏证据而被撤诉。除此之外,关于达·芬奇个人生活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不为人知的,因为他不让外人知道任何有关他的信息。《达·芬奇密码》宣称,达·芬奇想通过一幅油画,特别是一幅他甚至没有命名的油画传达秘密的人类学或者神学信息,这种断言是不负责任的。请参阅《丽莎夫人》、列昂纳多·达·芬奇。

大地母亲(Mothel·EaIth)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词的意义各不相同。对阿西尼的圣·弗朗西斯来说,这是对“上帝创造了一个好的地球,这个地球就像母亲一样支撑着我们”这种说法的认可。对美洲的土著人来说,它通常指一个神。美洲印第安人肖尼族斗士特库姆塞曾说:“大地是我的母亲,而我会长眠于她的怀抱之中。”对“神秘难测的生态学家”和绿党成员来说,它是大地女神盖亚,一个活生生的、能够呼吸的个体。对神学论哲学家来说,大地母亲是上帝。对新时代的追随者来说,她是健康与统一之源。《达·芬奇密码》明确表明了对大地母亲的宗教崇拜,并强调她的“神圣女性”。

《穆拉托利残卷》(The Muratorian Fragment)一本创作于公元2世纪末的经卷。是一个名叫穆拉托利的牧师于1700年左右发现的,是得到认可的、作为《新约全书》正经一个部分的经卷之一,之所以说它是《残卷》是因为它的第一部分丢失了。在《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称,那些拥有“一个政治议事日程的人.……为了巩固他们的权力基础”,在公元4世纪确立了《新约全书》的正经地位。《穆拉托利残卷》表明,《新约全书》中大部分的经卷被确立为正经的时间不晚于公元2世纪。该书的作者接受的经卷包括4个《福音》、《使徒行传》、《保罗书》、《犹大书》、约翰的二书、《启示录》和《所罗门的智慧》。

就个人而言,《穆拉托利残卷》的作者接受了《彼得启示录》。尽管如此,他承认“一些人是不会允许在教堂当众宣读它的”。他拒绝接受《牧羊人之书》,宣称“它是不可以在公众场合向到教堂做礼拜的人或者先知们宣读的”。尽管《穆拉托利残卷》并没收录《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但是这本经卷表明《新约全书》正经最早定于公元170年。请参阅次经、《圣经》、正经。

P146-149

序言

此篇并非前言,因为在我看来,很多人读书时并不读前言。不妨让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当作第一章——知道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为什么要写。先读读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每本书的来历都有一则故事,此书也不例外。如果读者了解了这则故事,对他来说书的价值就会更大。为了讲好有关这本书的故事,我要先向您讲一讲写本书之前发生的一件事。

普里西拉那天早上急匆匆地和我打招呼时,我才知道出了什么事。“我表兄刚刚读了一本攻击《圣经》和耶稣的书,而他竟然相信书中的观点。”

“什么书?”我问。

“《达·芬奇密码》!”他大声说,“要命的是,这本书宣称耶稣和抹大拉的玛丽亚结婚,并且生了一个孩子。”

在《达·芬奇密码》刚刚开始受到读者群的关注时。我还从未听说过这本书。“如果是一部小说,你就别替他操心了。谁也不会相信它!”

我错了!

《达·芬奇密码》迅速在全世界红极一时,以43种语言出版.热销了2000万本以上,还被拍成了大片。它并不只是一本简单的畅销书,而是成了有史以来最炙手可热的成人小说。随后的几周内,我遇到了许多朋友和家人,他们都相信丹·布朗书作中提出的历史观点和神学观念。据说,这些人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开始迎合一本小说的主题了。

随后,杰夫打来了电话。我曾经写过一本有关穆斯林信仰的书,名叫《一位基督教徒对伊斯兰教的反应》(库克出版社2002年出版),杰夫担任该书编辑。此时,他的声调同样急促:“吉姆,你应该写本书回应《达·芬奇密码》!”我对他说,尽管受到他的邀请我很荣幸,但我并非最合适的人选。然而,不出24个小时,我又接到了两个电话,语气同样迫切:“你应该写书回应。”

正是第三个电话促使我开始慎重考虑这件事。我给朋友彼得·琼斯也急忙打了个电话,解释说我需要一位研究助手,此时才得知,他也正在考虑针对同样的主题写本书。“我们一起来写本书吧!”他提议。我为能和他合作而欣喜若狂。

不出两个星期,彼得、杰夫和我在一家饭店开了个房间,一起呆了两天,对将要写作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粗略研究。几周之后,《破译达·芬奇密码》(库克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上了书架,我们动身前往纽约市接受CNN和福克斯电视台的采访。《时代》杂志2004年4月27日头版的一篇文章为各种全美主流新闻媒体大开了方便之门——我们最终在十几家以上全美电视台露面,接受了无数的广播电台采访,和许多全国性杂志和国外报社座谈。同时,《破译达·芬奇密码》在《纽约时报》平装本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中列第17位,在《今日美国》前150位畅销书榜中列第96位.在沃尔玛各大商场的心灵类图书中位居第4。

这种销售势头反映了公众普遍渴望进一步了解有关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中有关说法的内幕,而我们的签名售书活动则透露了更多的内情。接受签名者会俯下身子说:“这本书是为我的……(儿子或女儿、父亲或母亲、侄子或外甥,或者其他人等等)买的。”接下来的一句话我已经听了数百遍:“他(她)相信《达·芬奇密码》的观点。”不过,这只能证明我们一开始写本书的动机没有错。

电台采访证实了同样的事实——当主持人允许大家自由提问时,听众总要提到某某人相信丹·布朗书中的观点。有一位主持人开始责备我:“你到底为什么要写一本书去跟一部小说干仗呢?”当他第三次几乎是嘲讽般地责问我时,我问他是否读过那本书。他吞吞吐吐地承认自己没有读过。

丹·布朗以一种将事实(比例很小)和虚构成分(比例较大)混在一起的写作风格撰写《达·芬奇密码》,以至于涉世未深的读者无法搞清二者之间的区别,我称这种写作风格为“纪实作品写作法”。琳达·维斯特在福克斯电视台《白昼》节目上采访我时,有位嘉宾以一种反对的态度,对那些事实和假话不分的人予以嘲笑。维斯特将脸转向演播室的观众,问道:“你们有多少人读过《达·芬奇密码》?”

许多人举起了手。她看着离她较近的一位女士问道:“您在读这本书时,能说出事实和假话之间有何区别吗?”

“根本不能。”那位女士干脆利索地回答。

我的看法也如出一辙。

为了帮助人们从虚构成分中分辨出事实,有必要对《达·芬奇密码》中使用(或与这本书有关)的术语进行准确定义。最初,我打算在《破译达·芬奇密码》的最后附上一个术语表,但是,正如每位作家所知,对于想充分表达观点的作家来说,时间限制和页面空间的局限往往是最大的敌人。随着时间推移,数百次访谈、电视采访和媒体炒作迫使我相信:术语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达·芬奇译码》就这样问世了。

请允许我在此作一声明:这本书并不是抨击丹·布朗的。老实说,我认为他的小说写作水平很不错,而我也发现他的作品确实称得上引人人胜——我从头到尾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一直读到凌晨5点才结束。

此外,出于礼节,我们在写作《达·芬奇译码》之前,也试图和他联系。但是,他的宣传员没有同意我们与布朗先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

丹·布朗肯定受到过信仰各种宗教的历史学家、神学家和艺术家的强烈抨击。当在作品扉页上以“事实”这个词开头,随后又连篇累牍地大肆虚构时,他受到许多人的奚落就理所当然了。更可笑的是,他竟然说“本书中有关艺术品、建筑、文献和秘密仪式的所有描述都是准确的。”如果他说“本书中有关艺术品、建筑、文献和秘密仪式的所有描述都是虚构的,”那么,几乎没有人会向他发难。

如果布朗主动表示他的书是一部小说.并声明鉴于是小说,读者在历史、神学和艺术等方面不必对它过于较真,那么,他就不会点燃随之而来的导火索(应该承认,这根“导火索”使他财源滚滚)。或者说,如果他及时主动地承认他的作品中存在无数重大错误,那么,严谨的思想家们也应该会很宽容地对待它。图书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我在自己写的每本书出版后。都发现过一些错误,即便编辑和校对员在初次出版前已经花了很大精力查找并纠正错误,出版后仍然不完美。我估计现在这本书在将来出版之后,也会有错误需要校正。

但是,布朗并没有承认他的书是小说,或者承认其中含有许多错误,而是捍卫它的“准确性”,从而引发了那些反对《达·芬奇密码》的媒体迅猛的攻击——文章、图书、DVD甚至电视访谈节目,都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攻击它。

愚蠢的是,本来外界给他提供了澄清的机会.布朗却作茧自缚、越陷越深。在《今日》中与马特·劳厄交谈时,对方问布朗那本小说的创作基础“是否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布朗答道,“这还有什么说的?绝对全是。显然……罗伯特·兰登是虚构的,但是所有有关艺术、建筑、秘密仪式、秘密团体,所有有关这些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难道布朗稚嫩到写出如此劣质的历史类图书却没有意识到自身错误的地步?不可能。他好像聪明绝顶。

·布朗会不会将他的图书定位为“小说”.从而可以视历史准确性为无足轻重的东西?不——他坚定地声称自己的图书是“历史事实”。

还剩下什么可能性?有两种可能,这两种可能都有着同样的拐点:

·他故意通过凌乱组织材料来误导读者。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呢?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布朗带着一种预谋撰写《达·芬奇密码》,即说服读者相信某种观点,无论这种观点是真是假。

·他的确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同时也有上述预谋。

如果说布朗有预谋,那这种预谋是什么?尽自己之能事,通过反驳两点,即反驳《新约全书》乃至耶稣至高神性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来破坏正统基督教的可信度。反驳这两点,根源都在于对上帝的定义,这一点最早是由彼得·琼斯向我指出来的。对于丹·布朗而言,上帝并非《圣经》中描绘的先哲、无所不能的神。上帝就是创造本身,是我们身上的某种东西。事实上,上帝就是我。我没有翻阅《圣经》求证这种观点的可信程度,只是看看我自己。

通过《达·芬奇密码》,布朗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吗?如果是,他的事实、资料来源和术语肯定都是准确的。为搞清这一点,请打开本书,读读后面的术语表,表中列出了一些术语、概念和人物,这些术语、概念和人物要么在《达·芬奇密码》中已经显眼地涵盖,要么得到了那本书的间接认同。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为那些有思想的人提供了十分真实的背景知识,以揭露丹·布朗的小说的谎言、虚伪和误解。  ——麦克·迈德维德(全国报业联盟实话实说主持人)  我发现,如果更多地以学者而不是信徒的身份来看,《达·芬奇密码》让我不快。

——加里·拜耶斯(《圣经》研究协会常务董事)  作者给人一种印象,他好像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事实上他不是。我认为,他对事实并不像对戏剧和悬疑片那样感兴趣。

——杰克·瓦瑟曼(坦普尔大学列昂纳多·达·芬奇研究专家)  要说讲故事,我给它的打分是A,要说讲述神学知识和教会知识,我给它的打分是C-,要说论述神学体系,我给它的打分是F。

——詹姆斯·哈尔斯特德(迪拜大学宗教研究室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3: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