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中国历史,品位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本书是回味历史系列之回味汉朝,力图通过对汉朝几百年间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回顾反思,探寻一下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书中把历史当故事说,把学问当评书讲,使你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新颖的表现手法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尝试。它试图在史学家和小说家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吸取历史学的观点和成果,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借鉴文学的叙述与风采,但没有虚构的情节。从而赋予历史以活力,在历史的花岗岩中融入道德激情和审美的诗意,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度和风范。在这里,历史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处于人类的理性思考、道德评判和审美观的光亮之中。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汉朝就像一颗明珠一样悬挂在历史的天空之中,它的成就和作用举足轻重,虽然它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权专制王朝,但它却比第一个开创这种制度的秦朝贡献更加卓著。虽然秦朝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开篇之朝,但实际上,在皇权专制社会中建设得比较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各项制度,大多是在汉朝时期完成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汉朝那样,至今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它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磨灭的。
本书力图通过对汉朝几百年间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回顾反思,探寻一下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
二、大摆鸿门宴
刘邦进人关中以后,一方面约法三章,稳定人心,另一方面把守军驻扎在灞上,以便观察下一步的局势,因为就当时的实力而言,他和项羽相差太远。
1.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
项羽在巨鹿大战中打败章邯,接受章邯的投降以后,就听说刘邦已经攻下了咸阳,这可把他气炸了。他觉得自己功劳比刘邦大,本领比刘邦强,本该先进成阳,当关中之王。于是他赶快率领大队人马直奔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肯放行。守关的将士说: “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就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没有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很快就打到了新丰鸿门,离刘邦所在的灞上只有四十里路了。
当时项羽的军队拥有四十万人,驻扎在鸿门,而刘邦只有十万人,驻扎在灞上,项羽想要消灭刘邦简直易如反掌。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军师范增建议说: “刘邦在东边家乡的时候又贪财又贪色,可自打进关以后,财物和美女就都不要了,我看他的野心不小,恐怕想要跟大王争夺天下啊,您不如趁早下手,除了他算了,免得养虎为患,将来后患无穷啊。”项羽正在考虑,还没有做出决定,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看项羽大兵压境,想投靠项羽,就偷偷派人来给项羽送信说: “刘邦想要在关中做王,他准备拜秦王子婴做相国,把秦朝宫里的一切珍宝都占为己有。”项羽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就派兵去攻打灞上,消灭刘邦。
2.一个改变局面的敌我友谊
众所周知,项羽是个说一不二的汉子,说明天开战,就一定会打。然而项羽的决定,惊动了他的另一个叔父项伯。项伯和刘邦手下的张良是多年好友,他生怕万一明天一旦打起仗来会伤害到张良,于是就连夜赶到刘邦军营里去通知张良,叫张良赶快逃走。张良说:“我是特地送沛公进关来的,现在他有危险,我若只顾自己逃走,太不讲义气了,无论如何我也必须去向他告别一下。”
刘邦听了大吃一惊,赶紧与张良商量对策。张良与刘邦分析了’双方的力量,认为不能硬拼,只能保存实力。刘邦又得知张良曾救过项伯,项伯才免一死,这次项伯是以恩相报。于是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了项伯,再三解释自己并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更没有称王的野心。会见时刘邦还与项伯联了亲。
这个建议对处于劣势中的刘邦保存实力,防止被强大的项羽突然袭击一举吞没有着重大意义。作为谋略家的张良能够知己知彼,审时度势,并在危机中筹划有方,层次井然,的确非常人可比。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也是项氏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在刘邦、张良的极力拉拢下,他果然答应劝阻项羽,并提议让刘邦面谢楚王。
项伯回营后,面陈项羽,对他百般疏通,极力主张应善待沛公,使原已剑拔弩张的局势有所缓解。
3.项庄舞剑,意在刘邦
第二天一早,刘邦在项伯的安排下,带着张良、樊哙等一百多个随从,亲自到鸿门拜见项羽。刘邦拜见项羽,谦恭地说:“我本来是和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也没料到自己能够先入关中。今天能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令人高兴啊。现在有人说我的坏话挑唆我们的关系,使您生了气,才使您对我产生了误会……”
项羽见刘邦这样低声下气地对他说话,原来满肚子的怒气也顿时烟消云散了。他也恭恭敬敬地对刘邦说:“这都是你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做……” 席间,范增一再给项羽使眼色,并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块,示意项羽下决心,趁机杀掉刘邦。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仍旧只顾喝酒谈话。
范增看项羽不忍下手杀刘邦,找个借口出去叫来项羽的堂兄弟项庄。他对项庄说:“咱们大王待人不够狠心,你进去到席前给刘邦敬酒,敬完酒,就请求舞剑以助兴,趁机将他杀掉。否则,留下刘邦性命,我们这些人迟早都要成为人家的俘虏!”
项庄便进去敬酒。敬完酒以后,他说:“大王跟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助兴,请让我舞剑以助酒兴。”项羽说:“好啊。”说时迟,那时快,话音未落,项庄就拔剑舞起来。舞着舞着,就慢慢舞到刘邦面前。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要杀刘邦,于是他说:“咱们两人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舞了起来,他总是用身体遮掩着沛公,就像大鸟的翅膀一样,项庄始终也没有机会刺杀沛公。
4.樊哙怒闯鸿门宴
张良见当时形势紧急,悄悄地离开了酒席,走到营门外。樊哙问出了什么事,张良简单地描述了一下形势,樊哙急得一下子跳了起来,一边说:“那就让我进去,与沛公死在一起好了。”
说着,樊哙一手提着剑,一手持着盾牌,直闯军门大营。
大营口的卫士,交叉举着戟,非常森严,令人胆寒。他们阻止樊哙进去。只见樊哙侧着他的盾牌,用力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用力揭开帷幕闯了进去,他朝西站着,眼睛瞪得大大的,怒气冲冲地望着项羽,连眼角都要裂开了,头发都怒气冲冲地竖了起来。
项羽一见有人闯入,下意识地按着剑,忙问:“来者何人?到这儿干什么来了?”
张良随后也跟着进来,替他回答:“他是沛公的侍卫,叫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吩咐左右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樊哙叩头致谢,他一边喝酒,一边愤愤不平地说道:“当初,楚怀王与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为王。现在沛公先进了关,可并没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派重兵天天把守,就是等将军归来。沛公如此劳苦功高,将军不但没有给他赏赐,反倒还想杀他,这是走秦朝的老路啊。”樊哙站着把酒一饮而尽,然后用剑在盾牌上切着猪腿吃。
项羽看了,称赞道:“真是位壮士!能再喝吗?”樊哙粗声壮气地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难道还推辞吗?秦王有虎狼一样的毒心,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施酷刑惟恐不能用尽,就因为这样,所以天下人就都反对他。如今,您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我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啊!”
项羽面对樊哙的这一顿责备,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只好说:“请坐,请坐。”樊哙一屁股坐在张良旁边,一只手紧紧地按住宝剑。项伯看到形势已缓和,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项庄见状,知道已没法再下手,只好收起宝剑,站在项羽身边。
P8-12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汉朝就像一颗明珠一样悬挂在历史的天空之中,它的成就和作用举足轻重,虽然它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权专制王朝,但它却比第一个开创这种制度的秦朝贡献更加卓著。虽然秦朝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开篇之朝,但实际上,在皇权专制社会中建设得比较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各项制度,大多是在汉朝时期完成的。
这个朝代的名字,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的名字;这个朝代的名字成了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的名字……
汉族就是在汉朝之后才慢慢形成,当时的少数民族以及北部的匈奴称汉朝统治范围内的人民为汉人。慢慢的,汉朝统治区内的人民在以后的历史演变中,成了现在世界范围内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在秦朝之前,六国的文字不统一,虽然秦朝时期统一了文字,但却没有给这种文字命名,而汉朝之后,人们慢慢把这种文字称做“汉”字,由此可见汉朝对后世的影响。
汉朝时期,让中国的政治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也将中国的版图进一步开拓,占据了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将南部少数民族纳人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范畴。
汉朝对内大力发展经济,对外还开通了河西走廊这条通道,这使中国的文化第一次通过商品流通,让西方甚至更多的国家和民族了解,也把西方的一些植物和器具带到中国,促进汉朝的发展。张骞出使西域至今依然影响巨大,现在还有很多国家有张骞的塑像。
在汉朝时期,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对完整和真实记录历史的书籍——《史记》,也正是由于这本书,让后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之后各个朝代都采用这种方式,在朝廷中设立专门整理记录历史的官吏,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程有了翔实可靠的记载。东汉时期,还完成了对后来世界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的发明创造,也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汉朝是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朝代,从它的崛起,到后来的逐渐衰落,期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虽然之后经历了绿林、赤眉大起义,但在这之后又经历了“光武中兴”,在历史的轨迹上,他们留下了一波三折的印记。汉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不但培养出了英武的将军,更培养出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和政治谋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汉朝那样,至今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它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