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散文精选集(贰零零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宗英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优良的文学选本对创作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除了示范、引导价值,它还具有文学史价值、资料文献价值、培育新人的价值等等。本书精选了2006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代表了当代散文创作的总体风貌。

内容推荐

本书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2006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目录

卷一

黄宗英-我在五七干校时

朱合作-在王家堡路遥家中

张宗子-儿歌·从前的东西

王陆-1976年的歌唱之美

苏北-守库

袁劲梅-校长何建平

赵丰-背景

吴梦川-母系

周晓枫-桃花烧

陈霁-兄弟

刘南陔-我的三个母亲

范晓波-本命季

徐则臣-露天电影

梅洁-丈夫留下的备忘簿

张利文-外乡人

季晓涓-诗歌往事

卷二

朱鸿-光·地·问鱼

雷平阳-西凉山的九十九朵自云【外一篇】

季栋梁-人口手

尚建荣-裕河山水记

朱以撒-阴翳

董玉洁-玲儿,玲儿

季红真-种纸田

凌可新-一个村庄的诞生【外一篇】

惠雁-人到四十

李林荣-乡问路·宿命之幻

冯文柯-时光披着青苔的外衣

卷三

荆歌-苏州地图

半夏-杜十娘的考验

小茶-咸淡人间

张俊纶-故园

庞培-小辰光

乔洪涛-旧家具

陈希我-我的后悔录【外一篇】

钟成才-缺憾的长度

刘伟见-大觉寺余禅

夏磊-夜饮富春江

邹骏-春天,去看一个人

段炼-阅读之乐

夏坚德-感知贾平凹

彭建德-黄桷树下是君家

冯杰-小勺盛文事

刘亚丽-随手写下的事与物

卷四

玄武-青岛

钱红莉-人生久别不成悲【外一篇】

江少宾-打开的疼痛

塞壬-游戏

沙爽-手语

李萦枝-尖叫与舞跑

李城-有些鸟儿我们是看不见的

王晓莉-怀揣植物的人【外一篇】

卷五

洁尘-女人书

韩少功-山居记

李汉荣-记忆或现场

试读章节

月妈

还是按她们去世的先后顺序来写吧。

最早去世的是月妈,那时我才十五六岁。叫母亲还带上名字的恐怕在我们家是一个创造。月妈是父亲的大房,大房在旧社会的农村已经失去了大太太的地位,一旦男人娶了二房、三房,大房就被抛弃在一旁。所以我刚学说话,就叫她“月妈”,也不知是谁教的。其实月妈也没有学名,“月儿”只是她的小名,她姓蔡,死后多年,我给她寄纸钱,称之为“刘蔡氏”。

月妈去世的时候,只有五十岁左右,没谁记得她的生日,也没谁记得她的忌日。听说她是送童养媳到刘家的。十多岁就开胎,生的是男孩。男孩已经拿了“八字”,但没等儿媳过门就夭折了,从此月妈失去了依靠。过了些年,父亲娶了二房,她就住进了堂屋右手那间房子里。小时候,我就跟月妈睡在一起。只记得她每天睡得很迟:冬天纺棉花,夏天打草把;早晨又起得特早:春天放牛,秋天做饭。两头熬夜守更,她在床上睡觉的时间很少,很少。

土地改革那年。我们家被划为地主。月妈娘家从新四军离队回来的外甥说:他姑婆应是雇农成分。干的活比长工还重。可不知什么原因,月妈还是与父亲等一道被“扫地出门”,并视为地主的大太太,接受管制生产,监督改造。农业社办起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怕四类分子破坏集体生产,我们家一直被排除在外,是个单干户。月妈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什么插秧,薅草,都是她的,我知道自己上学读书的费用里有她点点滴滴的血汗。

有这样一件事我记得特深刻。那年秋天犯鸡瘟,鸡子死了一大片。月妈把未死的鸡子杀了,腌了,用高竹竿挂起来,绑在堰边一棵大树上晾晒。傍晚,姆妈(也就是父亲的二房)取鸡子松绳子时把指头卡破了,疼得直叫唤。父亲跑来拿月妈出气,骂她干笨事,好像还打了她。我实在为月妈抱不平,可哪有我说话的份。

月妈就是这样逆来顺受。还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姆妈走人家去了。睡到半夜里,父亲叫月妈到他房里去递尿壶。两房间只隔一堵矮墙。我虽小已经懂事了,知道父亲的用意,假装睡得很死。月妈哭着说,我还是你的大房呀,一天到晚只有你的香儿(姆妈)!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这一次,月妈才是一位女人。

月妈去世时,我已经读初中了。放寒假时,回到家里,才知道月妈已经离开了人世。这是我没想到的。打这以后,我每次从外地回来,总感觉家里会有什么变故,留下的心灵阴影多少年后才消失。听湾里人讲,送葬的时候,当过新四军的外甥还把月妈的衣服解开,上下看了一遍,担心是不是被害死的。不过,月妈确实死于伤寒,吃过几服中药,不见好转。父亲怕影响我的学业,学校又远在百里,没有通知的。

月妈的墓地我去过一两次,那是春节去上坟。与月妈同为刘姓妯娌的四妈说:伢子,你是月妈带大的,逢年过节一定要给她丢一张纸钱呀。可是没过多久,公社平整土地,坟场平了,我再也找不到月妈的坟墓了,每次回老家时只是向那个方向望望。

再后来,月妈的外甥也死了。在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还记得这一位忍辱负重而又孤苦一生的老母亲!姆妈

这是我们家乡对亲生母亲的通常叫法,念的时候姆字后面的韵母不发出声来,直接念成m—ma,其实她并不是我的生母,她姓丁,外祖父是一名乡村游医。能治毒蛇咬伤。我见过他,家里经常住着一些被蛇咬伤的病人,有的伤口发炎生蛆,十分恐怖。

姆妈嫁给父亲做二房之前有没有嫁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穿着很讲究,也很得体,家里收拾得很干净。据说她上过几天学,虽然识字不多,但比起一般的小脚女人来显得有文化。父亲娶她,是因为大房生的儿子夭折,无以后继。不巧,姆妈又终生未育,不得已才抱养了我。

姆妈是个能干人。首先她会针线活,不但能做鞋,还会做衣服。她不用缝纫机,做出来的衬衫、衬裤,针眼走得与机器差不离。每年冬天,总是被一些连乡工都请不起的门户请去帮助制棉衣。姆妈又做得一手好茶饭,村前村后请客,七桌八桌,蒸扣十碗,她都能应付。她与乡邻们关系很好,人们也不拿她当地主婆看待。“四清”工作队进村时,工作队的同志说:那是阶级敌人耍的花招,贫下中农同志们可要擦亮眼睛。可当人们需要请她的时候还是照请不误。

我也是背了多年成分不好的包袱,多次想与她划清阶级界限。1964年前后,山雨欲来风满楼,学校“四清”运动开始了,几十天学习下来,我写了一张“四不清”的包袱单子交给领导,提出要与剥削阶级家庭决裂,改名换姓,不再做地主阶级的“肖子贤孙”了,并且半年多时间没回家。这话传到了姆妈耳朵里,急得她找到了学校里。我一看她那张泡皮肿脸的面孑L,一副沮丧落魄的样子,决裂的话哪里说得出口,只得撒谎说:在同校谈了一位女朋友,想攒点钱办事,没回去的。说得她愁眉笑展,总算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后来,我真给她娶了一个媳妇,不过不是教书的,而是一个种田养猪的。学大寨那会儿,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岗地的家乡,硬要种植双季稻,一天三顿饭要送到田边地头。我至今还记得老母背着小孙女、挎着饭篮走在田埂上的背影。为一日三餐的烧柴姆妈更是费了不少心思。田界子修得寸草不留,禾秆还田做了肥料,家里连烧煤炉的引火柴都没有呀!时不时传来哪家老上中农偷了公家的稻草被游乡批斗的消息,何况我家还是“地降中”呢!我真为老母捏着一把冷汗。后来搬到了城里,我们茶余饭后谈起这些事,姆妈笑着说:“我才不会干那种傻事呢!有个雨天,实在无柴引火,我锯短了太师椅的四条腿,省点木头下来发的煤炉。”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想起早已不知去向的那把太师椅,先是在破“四旧”时被锯掉了镌刻着才子佳人的椅背当饭凳,后又被截肢当柴火,与那张被日本人锯短桌腿当榻榻米的太师桌算是殊途而同归了!我不禁哑然失笑。

改革开放后,姆妈随我移居县城住了十多年,这是她的福气,也是月妈无法比拟的。这十多年的日子,是她前半生想都不敢想到的,比如,点灯不用油,烧饭不用愁,洗衣不用手,住房不怕漏。她唯一牵挂的是儿子媳妇、孙儿孙女们的清吉平安。一次,我所在的单位有一名干部“双规”了,家乡来人看我,怕我也牵累进去。姆妈看出了眉目,几天吃不下饭,玩不好麻将,问:“你到底是不是有问题啦?不要瞒着我。”我想起文化革命中,我挨整,她急得发疯的样子,只得实话告诉她。她听完后长长地透了一口气,说:“这下难为马奶奶了!”(马奶奶即被“双规”的那位同事的母亲。)我潸然流下了眼泪,“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话是谁说的,真好!

姆妈去世后,我把她的骨灰盒捧回老家,与养父安葬在一起。墓地在房后的渠道边。每年上坟,我都带着孩子们沿着这条渠道来回走两趟。这是当年老母亲送孩子们上学的路。奶奶怕孙子们上学路不好走,摔倒,她搬着锄头,一个磴一个磴地铲,一个坑一个坑地填,母爱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无声无息地奉献。我不能说姆妈的精神有多伟大,但我至少看不出她有如地主婆那样的歹毒。当政治斗争与人间亲情接缘的时候,我想二者都会变形,二者都会扭曲,而岁月是一张无情的过滤网,它会将二者一一分离,留下永恒的真爱。姆妈的一生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P62-65

序言

【一】

老家是黄梅戏颇流行的地方。《天仙配·路遇》有一段唱词是:天涯沦落叹飘零。幼时自然是不懂的。稍后,提到飘零二字,也就会想到战时百姓的命运、流浪者的命运、穷人的命运。大概是刚上初中吧,一次水彩课,我画的就是一枚枯叶,题目就叫“飘零”。这本来一个不知忘到哪里的绘画作业,不想在搬家时又被翻了出来:一个少年用自己的笔,在纸上制造小小的风暴和悲剧。

天知道足什么情形下,我要画那飘零的枯叶!一切都是少年心思。

【二】

真正的风暴来I临的时候,不是一个处于安逸中的少年人所能设想的。它不但能摇落枯叶、放逐那些弱势的事和人,它还能摧毁乔木以及像乔木一样伟岸的东西。

我仿佛看到那枚由少年制造的枯叶打着旋,远了,远了,不知所终。

【三】

风的暴力总会停下吧。但那些枯叶、枯叶一样弱势的东西、乔木及像乔木一样伟岸的东西一并不知所终——至少,他们不再留在原来的位置。他们在飘零,在天地问飘零,在历史里飘零,在观念的世界中飘来荡去——今日为是,明日为非,法罔之乐,英罔之悲。飘零二字原不是只用来描摹枯叶和乞丐的,万物都会面临这两个字。

【四】

成就写作者的因素,外部世界的自然不可忽视。我却常把他们看作是天生的一群:他们迷恋表达,在观念上不甘庸常。不错,他们的身体关联着家与国;但在另一层意义上,他们勇猛精进,终成天地自然之子、良心之子。

写作者可能获得了寥廓,但这同时,他将面临这寥廓问的大风暴——他将在这混茫的历史中沉浮隐现,甚至如一枚枯叶,飘零,飘零,不知所终。

【五】

零六年九月底,因为一个纪念活动,我去了赵树理的故里。眼前的景象定是赵树理生前断然不会料想得到的。这儿正在以“文学搭台”的方式推动旅游经济呢。一个上了年纪的与会者说,在山西大学的一次批斗会上,树理先生被打断了肋骨,趴在课桌上。那个年代的事情恍在眼前啊。他似乎还说了其他的话,我却听不真切了,因为场面实在热闹,加上他操着一口流利的山西话。

我记得那天,有一瞬间是安静的。那是众人上了大巴士,预备离开树理故居的时候。大家在软椅上昏昏欲睡,一个当地中年妇人走上年来,向我们说了一些感谢的话。据当地人士介绍,她是树理先生三子的媳妇,而三子年龄并不大,却已然故去了。

【六】

听说各地都在做这样的事。这其中祭孔的仪式最可关注。演员们肯定累了,维持秩序的武警也轻松不了。还有一些人在祭拜时,表情闪烁不定,直可用古怪来形容。是啊,开会、研究、待友、报告甚至深入群众的表情,我们会做;祭拜圣人,该用怎样的表情,这的确是个问题。

【七】

我无意对名人经济说好或坏。我只想说,这是他们在历史中飘零必经的一环。孔子及树理先生的雕像已经接受了这一切,我们也不必拒绝。

唯一希望的是,我们在这些先贤身上挖够了财宝之后,我们要慢慢地去想:他们是准?我们因什么祭拜?

我们要学着敬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