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关注自助旅行,更关注人文地理。34位文化名人带你神游中国,自助旅行专家为你度身定制的旅行攻略。
本书为“走遍中国”丛书之一,向读者提供了甘肃、宁夏旅游最全面的信息,包括出发前需要了解的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准备出发时所应掌握的衣、食、住、行的资讯,以及大量来自“当地人”的景点推荐和特别提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甘肃宁夏/走遍中国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走遍中国编辑部 |
出版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走遍中国》关注自助旅行,更关注人文地理。34位文化名人带你神游中国,自助旅行专家为你度身定制的旅行攻略。 本书为“走遍中国”丛书之一,向读者提供了甘肃、宁夏旅游最全面的信息,包括出发前需要了解的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准备出发时所应掌握的衣、食、住、行的资讯,以及大量来自“当地人”的景点推荐和特别提醒。 内容推荐 作为伏羲和女娲的故乡,甘肃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走进宁夏,处处可以看见历史中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化交融的痕迹;作为回族的聚居地,宁夏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聚居地。 目录 甘肃 当旅行成为可能 关于《走遍中国》 边地的守望 解读甘肃 地理 历史 大事记 甘肃专题 伏羲,女娲和彩陶 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 敦煌,敦煌学与斯坦因 甘肃人 边塞诗:悲凉壮烈的歌唱 不老的爱情,“花儿”会 陇原大地上的民族风情 凝固的心韵 准备出发 旅行与季节 到达与离开 住在甘肃 吃在甘肃 预算 兰州市区及周边 甘肃省博物馆 中山桥 白塔山 滨河路绿色长廊 兰州水车园 黄河母亲雕塑 五泉山 兰山公园 白衣寺塔 兰州市烈士陵园 天斧沙宫 什川古梨园 兴隆山 官滩沟 吐鲁沟 鲁土司衙门 交通 住宿 餐饮 行程推荐 预算 河西走廊 武戚 天堂寺 百塔寺 沙漠公园 雷台汉墓 西夏博物馆 文庙 罗什寺塔 大云寺 海藏寺 弘化公主墓 天梯山石窟 沙生植物园 张掖 焉支山自然风景区 山丹军马场 新河驿长城景区 大佛寺 木塔寺 镇远楼 西来寺 马蹄寺石窟群景区 康隆寺国际狩猎场 文殊山石窟 七一冰川 皇城草原风光旅游区 皇城故址(黑水国遗址) 骆驼城遗址 酒泉 西汉酒泉胜迹 丁家闸壁画墓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嘉峪关 嘉峪关关城 悬壁长城 长城第一墩 嘉峪关滑翔基地 魏晋壁画砖墓群 黑山岩画 玉门火烧沟原始部落村 榆林窟 锁阳城 桥湾城 安西汉长城 白虎关 敦煌 敦煌博物馆 莫高窟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鸣沙山一月牙泉景区 白马塔 敦煌古城 敦煌电影城 西千佛洞 阳关 渥洼池 玉门关 敦煌汉长城 雅丹地质公园 阿克塞 苏干湖 哈尔腾国际狩猎场 交通 住宿 餐饮 购物 行程推荐 预算 甘肃南线 临夏 炳灵寺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莲花山森林公园 松鸣岩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甘南 拉h楞寺 桑科草原 八角城 九曲黄河第一弯 米拉日巴佛阁 禅定寺 郎木寺 则岔一尕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 定西 遮阳山 贵清山 陇南 祁山堡 杜公祠 《西峡颂》摩崖 天池 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 交通 住宿 餐饮 行程推荐 预算 陇东地区 天水 水帘洞石窟群 大象山石窟 姜维墓 大地湾遗址 伏羲庙 女娲祠 南郭寺 玉泉观 李广墓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香积山 净土寺 平凉 崆峒山 龙隐寺 柳湖公园 南石窟寺 王母宫山 云崖寺 庆阳 周祖陵森林公园 北石窟寺 交通 住宿 餐饮 行程推荐 预算 宁夏 天下黄河富宁夏 解读宁夏 地理 历史 大事记 宁夏专题 宁夏:中国的伊斯兰省 诗箭贺兰山 宁夏的“敦煌”——须弥山石窟群 准备出发 旅行与季节 到达与离开 住在宁夏 吃在宁夏 预算 行程 银川市区及周边 承天寺塔 南关清真大寺 西夏王陵 镇北堡西部影城 华夏珍奇艺术城 沙湖 贺兰山景区 贺兰山岩画 宁夏长城遗址 交通 住宿 餐饮 购物 中卫地区 青铜峡一108塔 沙坡头景区 老君台 高庙 同心清真寺 交通 住宿 餐饮 固原及周边 须弥山石窟 寺口子 石门关 六盘山景区 交通 住宿 餐饮 附录 I.旅行装备表 II.贴身的轻薄 III.在旅途中给自己找个“临时的家” IV.读者调查表 地图目景 甘肃 兰州市及周边旅行交通示意图 兰州市城区图 甘肃西线旅行交通示意图 武威市城区图 丝绸之路示意图 张掖市城区图 酒泉市旅行交通示意图 嘉峪关市城区图 莫高窟洞窟位置示意图 甘肃南线旅行交通示意图 拉卜楞寺平面示意图 陇东地区旅行交通示意图 天水市城区示意图 宁夏 银川市及周边旅行交通示意图 银川市城区图 中卫、青铜峡旅行交通示意图 固原旅行交通示意图 试读章节 甘肃省名由西魏、唐代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内的陇山为历史名山,省境大部分在陇山之西,又称陇西、陇右,简称陇。元代创立行省制度,设甘肃行中书省,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沿袭至今。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平面形状总体为“哑铃”形,又像一柄精致的“如意”,镶嵌在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会处。西南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相接,小部分与宁夏相接,为典型的山地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一条大河 黄河被中华民族奉为母亲河,因为它在黄土高原上孕育了中华文明,有海内外寻根的华人找到天水拜谒伏羲庙,或者去庆阳祭奠周祖陵。同时,黄河也给中国人留下了许多灾难的记忆和治水的神话,例如,永靖积石关得名于“积石神功”及“导河奇石”的传说,那层层叠叠的岩壁纹路据说是当年大禹率民疏河时留下的斧凿痕迹;《续修导河县志》中记载了一块名叫“禹王石”的巨大石头,据说是大禹当年坐过的地方。 古歌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而这第一道弯就在甘南的玛曲县。“玛曲”在藏语中是孔雀河的意思,但黄河并不总像孔雀那么温驯,遇到阻拦时它左冲右突,形成了很多急流险滩;同时,为寻找出路,它又弯曲成千折百回的河道,在甘肃境内形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这样的著名峡谷,如今这些地方都已建设成水电站。 黄河更将甘肃省会城市兰州一分为二,河面宽阔的黄河缓缓地流经这座城市,但其他河段大都是急流险滩。历史上水手们在黄河上放“皮筏子”搞运输,顺流而下可以到达内蒙古的包头市,那是风口浪尖上的营生。现在,羊皮筏子只作为一个旅游项目被保留在兰州黄河段,划皮筏成了旅行者热衷的活动。 黄河在甘肃境内有两条著名的支流:渭河、洮河。渭河因为王维诗歌吟唱的缘故,让人误以为仅与陕西的灞桥烟柳有关,却忽略了渭河的源头、位于甘肃省咔部的鸟鼠山。舞文弄墨的中国人不会不知道洮河,因为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就出自其上游河床中。 “黄河之水天上来”,本来一身清白,流经黄土高原时就给染黄了,这一黄就是多少年,黄土高原也被黄河切割得支离破碎、万壑千沟。 两座高原 甘南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而且往往有雪山作背景,如同色彩艳丽、恬静自然的俄罗斯风景油画,所以被称为“甘肃后花园”。”花园”的主人在古代是羌族,现在则以藏民族为主体。随处可见妇女剪羊毛、挤牛奶、跳“锅庄”的情形,插箭节、耍坝子、赛马节等节日显示了这个民族的剽悍与浪漫,散布在高山草原上的拉卜楞寺、郎木寺、禅定寺、贡巴寺等大大小小一百多处佛教寺院则营造出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来“中国的小西藏”,沐浴藏族文化、风情。 藏族人吟唱了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主人公格萨尔的崛起之也就在玛曲。至今,有“卓格岭地”之称的黄河玛曲还遍布着众多怪石林立、千姿百态的格萨尔王遗迹。 甘南高原与四川、陕西接壤的陇南山区有长江支流白龙江穿过,于是增添了南国的俊秀与妩媚。蜀国丞相诸葛亮后期曾在陇南山区用兵,六出祁山是他最后的军事作品,留下祁山堡等战场遗址供游人凭吊。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战乱中一路南下,到成县,人们给这位失魂落魄的“诗圣”盖了一间草堂……甘南高原就是这样,人文与自然神奇地紧密结合着。只有到过的人,才能够领会“美”的含义,才能明白什么是佛国,什么是歌海,也才能够感受到天造花园的永恒魅力。 甘南高原和陇中高原作为甘肃著名的两座高原,前者是诗意的游牧文明的摇篮,后者则是农耕文化的代表,而它们却被黄河扭结到了一起,并共同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东起陕甘省界、西至乌鞘岭的黄土高原海拔在1800~2500米之间,习惯上被称为陇中高原,又称为陇中、陇东。“陇”,古指陇山,就是现在的六盘山。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北风有很大关系,北风把高山削成丘陵,把丘陵挖成沟壑,削不平、挖不动的就堆积成土石山地,陇中高原地貌主要就是这三大类型。 但是,就在这片高原上,诞生了中国最初的文明。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秦安县以前叫“成纪”,他活动过的八卦台、伏羲庙等遗址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追思怀古的地方。2005年开始,甘肃省政府每年农历七月都在天水举行公祭活动,是全球华人瞩目的盛会。伏羲的妻子女娲出生在秦安县陇城,陇城因之被称为“娲皇故里”。2006年4月12日上午,天水市政府首次在陇城镇女娲祠举行公祭女娲大典。女娲以风为姓,至今,秦安的风台、风茔、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她有关,寻根问祖的游客络绎不绝。 伏羲和女娲务实、勤恳,8000年前的大地湾人继承了这种美德,制造出很多精美的陶器。再后来,周人先祖不窟在庆阳一带搞起农业,卓有成效。他死后,人们把他葬到庆阳东山。现在,那里建成周祖陵森林公园,与附近的古灵台、公刘庙等遗址构成周文化的发源地。秦始皇先祖也从陇中高原崛起,天水古称“秦州”,就因为秦人祖先赢非子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邑秦亭,小陇山林区有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叫“放马滩”,出过秦简和古地图,是研究早期秦文化的。要史料。 陇中高原也有不少深山藏秀的美妙去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崆峒山、麦积山等风景名胜。崆峒山是广成子修道之地,轩辕黄帝向他问过道,秦皇、汉武也曾经西登崆峒,欣赏美景。唐宋明清各代在山上建有道观禅院,开辟丛林,如今,40多处名胜古迹仍然保存完好,不愧为“道教第一名山”;而麦积山则以石窟雕塑艺术著名,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馆”深藏在绿意盎然、异峰突起的小陇山林区,神秘、幽静、韵味无穷。 P6-8 序言 当旅行成为可能 写下这个标题时,内心有点惊慌。旅行在中国是有传统的,比如大诗人李白、大文豪苏东坡、大旅行家徐霞客,以及山水诗人谢灵运,他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几乎游遍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山水因为有了他们又平添了一份人文精神,变得更加迷人、诱人。在古汉语里,旅行分别作旅人和行者。不论是旅人还是行者都有种孑然的孤寂感,容易让人想象成大漠孤烟背景下的一个苦行者。但在现代人的意识里,旅行似乎是西方人的传统,是一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生活方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兴起了旅游热。旅游和旅行的一字之差,决定了其内涵的很大的不同。旅游因为背后的商业诱因而多了些“例行公事”似的程式化意味,这大概也就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自助旅行再一次推动国内游的关键因素。因为旅行让“在路上”充满了许多可能性,也让旅者能自主地去面对和解决一切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事件。踏上不可预知的旅途反而成了最让人迷恋的旅行理由,旅行在打破了“天天如此”的刻板生活之后,导致的就是不可知的遭遇——风景、风情和事件。 在摆脱了旅行社走马观花的日程之后,自助旅行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去哪里,看什么,怎么看。 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000年的文明史,3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56个民族和无数开发、未开发,甚至还没有被真正发现的风景……我们可以选择的余地太大,看山观水、民俗风情、徒步登山,或者只是从甲地到乙地发发呆,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也多得不计其数。但是,这些都不是旅行最终能愉悦我们的原因。 黑格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一直都让学者们争论不休,只要旅行,我们就会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中国几乎每一方水土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很多地方史前就有了人类生息繁衍。但重要的是,如今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发展地继承了什么?因此,旅行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差异,发现差异背后的人文与风土。其实,人文地理并非学者们的“专利”,它并不高深,它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走遍中国》想借“发现的眼光”去引领新一轮的旅行热潮。旅行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达到只是为了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和世界上与我们共同存在的万事万物。所以,《走遍中国》比其他的旅行指南丛书多设了一个“解读”板块,解读当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给读者一个行前的铺垫。如果不读些唐诗宋词便很难了解江南的山水之美,如果不储备点民族学就容易陷入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猎奇,如果不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又如何去欣赏林林总总古代的建筑?当然,《走遍中国》的编辑宗旨还是用最客观的态度和最翔实的信息,向读者提供尽可能有效的旅行指南。 当旅行成为可能的时候,我在路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