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说到狐狸,在你的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呢?说到有关狐狸的故事,你第一个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那么,你知道有这样一只狐狸吗?他骗大灰狼用尾巴钓鱼,结果大灰狼成了秃尾巴狼;他躺在路上装死,便骗到了一顿鲜美的鱼;他甜言蜜语,最后吃到了乌鸦刚到手的奶酪;坠入井底,他可以想法升上来;碰上猎人,他可以戏耍一番;绞刑架下,他可以免于一死……他的故事,精彩幽默;他的故事,在法国家喻户晓;他的故事,见于《列那狐的故事》。他叫列那。 《列那狐的故事》由一系列独立而又前后呼应的小故事组成,描绘了一个复杂又离奇的动物王国。在这个王国里,除了狐狸列那,还有大灰狼、狗熊等动物,一起上演了一个个让人捧腹大笑、击掌惊叹的精彩故事,而这些故事也蕴含着许多哲理值得我们去思考。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还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一批青年作者。 叶圣陶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尤其是童话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他创作了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稻草人》,被鲁迅称赞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爬山虎的脚》《稻草人》《光明的世界》《小小的船》等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 叶圣陶亲自编写过著名的初等小学国语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对中国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目录 稻草人 燕子 遇险的鲤鱼 聪明的野牛 梧桐子 一粒种子 含羞草 石像 书的夜话 小白船 新的表 傻子 富翁 最快乐的人 皇帝的新衣 地球 序言 让每个孩子的童年与好书相遇 资深儿童阅读、亲子阅读推广人 耿玉苗 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在 书中看到世界,透过这个世界看到自己。好书的名字叫作 “经典”,它们经历时间的考验从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 西班牙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在 《无字书图书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那些书是人类历 史上最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那些书呈现了他们的经历。 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象,是知识,是愉 悦,是平静,是生命。”让每个孩子的童年与好书相遇, 一直是我们作为教育引领者的美好愿望。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快乐读书吧·统编小学语文 教材必读丛书”呈现在了大小读者面前。在这套丛书中, 你们会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和力量,编辑的诚意和用心,印 刷的质感和美感。这套丛书还专门设置了多个指导阅读的 相关板块,提供了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满足学生自主阅读 的需求。学生在童年遇见这样的书,是幸运的,也是幸福 的。童年书香弥漫,生命散发芬芳,手中的书单将成就生 命的独特气象。阅读经典,远离平庸,当一个人学会仰望 星空,遥望草原、沙漠、海洋,一定会意识到自然的神奇 伟大,生命的格局也会更加辽阔。 那么这套丛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我们可以慢慢读、慢慢欣赏,也可以快速浏览,相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节奏。低年级的学生 可以大声朗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并初步学习默 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读着读着,那些精彩 的语言就会。悄悄变成精神的乳汁,变成滋养真善美的种 子;中年级的学生要逐渐培养自己的默读能力,学会思考 ,在静思默想中与文字对话,试着提出一些小问题,与爸 爸妈妈或与老师、同学讨论,让阅读因为思考而美丽;高 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养成默读的习惯, 达到每分钟阅读300字的速度,如果能够做到“不动笔墨不 读书”就更好了。 阅读,是写作的上游! 阅读不仅能使孩子从书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也能培 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阅读是慢的艺术,是一个聚沙成塔 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就是在往自己的语言银行里存款。刚 开始我们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写起作文来,文思便 会如涓涓小溪一般潺潺流淌。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它在不 自觉中融入了阅读者的生命。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 笔下来。写作时信手拈来的从容,源自一点一滴的积淀。 我们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会表达,更重要 的是通过阅读拥有不一样的眼光,从不一样的视角去观察 世界上与众不同的风景,发现生活中纯粹、真实的美感, 感知有限生命中的无限幸福,探寻自我存在的终极意义。 阅读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答案,而是为了找到多种可能性。 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 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 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需要有共同的书目,需要 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符号和共同的心灵密码。这些 我们一起阅读的书,让原本陌生的灵魂一点点靠近,让我 们逐渐拥有相同的精神尺码、相同的文化基因。一起读经 典的书,就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拥 有共同的精神支柱,才能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读好书要趁早,时时都是好时节! 导语 《稻草人》首次出版于1923年,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本书精选了多篇叶圣陶著名童话,其中《稻草人》深刻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沉痛的世情,面对辛劳的农妇、可怜的渔妇、来到河边的自杀者和被困的鲤鱼,稻草人无能为力,什么都改变不了,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只能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其主题思想发人深省。 精彩页 稻草人 白天的田野,诗人把它写成美丽的诗歌,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油画,歌唱家抱着吉他,轻轻地唱着动听的歌。 可是晚上呢,有谁注意到田野里晚上的风景和情形呢?有,那就是稻草人。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 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 他的骨架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于是他就得整天整夜地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职尽责,从早到晚,忠诚地守着他的稻田。 在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稻草人看着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心里很高兴。 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那位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过呢。 这些年,她的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她几乎哭坏了眼睛。后来又接着两年稻子被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她的眼泪流得就更多了,现在她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了。 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所以稻草人也替她高兴。 稻草人正在想的时候,一只褐色的小蛾飞了过来。他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的仇敌,也就是主人的仇敌。 他必须把那小蛾赶跑,于是他手里的扇子摇动起来。可是扇子的风太小了,那小蛾并不害怕。稻草人很着急,可是他无能为力,因为他的身子被定在了土里。 小蛾果然在稻叶上留下了卵,这使稻草人感到无限惊恐,要尽快告诉主人稻叶上有小蛾产的卵呀! 他这么想着,扇子摇得更勤了。 扇子常常碰在他身体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老妇人到田里来了,她模糊的双眼看得并不真切,她以为这里一切都很好,就走上田岸,准备回家去搓草绳。 稻草人看见主人要走了,急得不得了,连忙摇动扇子,想靠着这急迫的声音把主人留住。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还是一步一步地走远了。 稻草人急得要命,还在使劲儿摇动着扇子,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只是几天的时间,稻田里蛾子产的卵就变成了肉虫,到处都是了。渐渐地,一大片浓绿的稻叶全不见了,只剩下光杆儿。 稻草人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忍不住低头哭了。 这时候,天气已经很凉了,又是在夜间的田野里,冷风吹得稻草人直打哆嗦,只是他正在哭,便没觉出冷来。 稻草人正哭得伤心,忽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 P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