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孟子(精)/未名哲人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蒙培元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一脉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数千年来被反复述说和研究、却仍然无法被穷尽,直到今天仍影响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是关于孟子的一本学术普及读物,作者以《孟子》为原始文本,参考了史书上的有关记载以及现存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孟子的生平,讲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思想、天人学说、生态学说、人性学说、人格修养和境界等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等,并着重辨析了“新儒学中的孟子”,客观公允地介绍了孟子作为儒家学派重要代表的巨大贡献和学术成就。
作者简介
蒙培元,1938年生,1963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66年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理学的演变》《理学范畴系统》《中国心性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心灵超yue与境界》《情感与理性》《人与自然》《国学举要·儒卷》(合)《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主编)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
第一讲
孟子生平
一、身世
二、母教
三、受业
四、授徒
五、游历
六、著述
第二讲
政治思想
一、“爱民”主张
二、“王道”理想
三、“贤人”政治
四、“民贵君轻”理念
第三讲
社会经济思想
一、“井田制”方案
二、“薄税敛”以富民
三、“恒产”与“恒心
四、“劳心”与“劳力
第四讲
天人学说
一、天的物理意义
二、天的目的意义
三、天的价值意义
四、命的二重性
五、天人合一
第五讲
生态学说
一、自然生态
二、“仁民爱物
三、养形与养心
第六讲
人性学说(上)
一、“四端”之情
二、性善说
三、性情才的关系
第七讲
人性学说(下)
四、心与性的关系
五、反求诸己
六、人性与环境
第八讲
人格修养与境界
一、“不动心
二、“养吾浩然之气
三、“大丈夫”精神
第九讲
历史地位
一、来自儒家的理论批判
二、政治地位的变化
三、新儒学中的孟子
序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1883—1969)曾经提出“轴心时
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印
度、中国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
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
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
,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
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
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
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
新燃起火焰。”(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
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使欧洲的文明重新
燃起新的光辉,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学(
新儒学)在印度佛教的冲击后,再次回归孔孟,而把中国哲
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思想家们
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相传地推动着人类的历史文化的发展。
我想,上述雅斯贝斯关于“轴心时代”的观念,可以对编
这套书有一点重要启示,这就是人类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
历史,重温自己的文化传统。人类的历史是由人自身创造
的,这中间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思想大师无疑起着巨大的
作用。如果我们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写出这些大师启迪
人的思想,应该能实现这套书所希望的“让大师走进大众
,让大众了解大师”的宗旨。
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
必尽同。”我们生活在今天,有志向实现自古以来人类的
理想,重温自古以来的人们走过的历史历程,以此作为我
们的借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虽
然时移事迁,现在和过去不一定都一样,但总可以从古来
的大师们的智慧中得到教诲。自古以来可以称得上“大师
”的应该是:既能以他的深邃的思想引导人,又能以他的
人格魅力吸引人,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但是。看看
今天我们的社会,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也许
最为使人们担心的是,由于物欲的驱动,让许多人失去了
理想,丢掉了做人的道理,这样下去将是十分危险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套书对我们将能起着以“大师
”为榜样的作用,使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丰富自己
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为人类社会的福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005年8月8日
导语
《孟子》以对话体散文的体裁,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活动和言论,讲述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哲学体系和伦理教育思想。全书行文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必读必考的经典著作。本书是关于孟子的一本学术普及读物,介绍了孟子作为儒家学派重要代表的巨大贡献和学术成就。
精彩页
一、身世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关于孟子的身世。我们知道得很少。司马迁为孟子写“传”,只说明其姓名籍贯,未提其父母家世,甚至连孟子的字都未提及。这说明到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孟子的身世已经很不清楚了。
东汉人赵岐为《孟子》一书作注,这是《孟子》的最早注释。但赵岐在《孟子题辞》中只说:“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这基本上是重复司马迁的说法。后来的《史记正义》提出,“轲字子舆,为齐卿”。“为齐卿”是指孟子在齐国时被授予卿的爵位,享受卿的待遇。还有说孟子字子车的。但这些说法都晚出,研究孟子的著作一般都不采用。
但是,关于孟子的家世,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提出了一点线索,说:“或日,孟子鲁公族之后。”所谓“或日”者,是说有人这样说,或有这样一种说法,但不能肯定其确实如此。不过,赵岐倾向于接受这种说法,而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根据。其根据就是,《孟子》一书中有“孟子自齐葬于鲁”①的记载。赵岐在《题辞》中的说法与此相符。赵岐说:“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这显然是对《孟子》中所说“自齐葬于鲁”的注解。所谓“归葬”,就是回到鲁国去安葬。那么,孟子的母亲死于何地?据刘向《列女传》说,孟子在齐国时“有忧色”,曾抱着柱子叹息,“孟母见之”,即去看过儿子。这说明,孟母随儿子一起到了齐国,孟母是在齐国去世的。如果是这样,所谓“归葬”,就是抬着棺木回到鲁国去安葬。可见,孟子的家世与鲁国确实有关。
所谓“鲁公族之后”,是从姓氏上说的,指鲁国公族三桓(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之一的孟孙氏的后代。春秋末期,三桓长期掌握鲁国的政权,这也正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曾经预言,卿夫夫掌握政权,“五世希不失矣”,即经过五代之后,很少不衰败的。在鲁国,“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指季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①。意思是,政权掌握在三桓之一的季孙氏手中已经四代了,因此,三桓的子孙快衰微了。事实上,进人战国以后三桓的子孙果然衰微了,并且散落到各地,用赵岐的话说,“既已衰微,分适他国”。孟孙氏一支散落到邹地,也是完全可能的。
孟子生于邹。邹离鲁国曲阜很近,孟子曾说:“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②但是,关于邹这个地方,史书记载不尽相同。据赵岐说,邹本是春秋时的邾子之国,到孟子时改名为邹,由于离鲁国很近,“后为鲁所并”③。这是根据《春秋左传》的有关记载提出的看法。但是,据《史记索隐》,“邹,鲁地名。又云‘邾’,邾人徙邹故也”。照这个说法,邹本来就是鲁国的地名,之所以又称“邾”,是因为邾人迁徙到邹的缘故。不管按照哪种说法,在孟子时代,邹都是属于鲁国的。但是,孟子时代确有邹国,孟子也见过邹君,这在《孟子》中有记载。这样看来,邹为鲁国的附属之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孟子》中亦有记述)。 孟子的生卒年,由于资料缺乏,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推断,各种推断之间相差甚远。清人魏源作《孟子年表》,又著《孟子年表考》,根据《史记索隐》所说孟子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89年之说,又根据《阙里志》孟子活了97岁之说,进行推算,认为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即公元前385年(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采用此说)。但是在古代,如此高寿之人确实少有,孟子97岁之说未必可信。元代程後心的《孟子年谱》等书则说,孟子“寿八十四岁”。按照此说,孟子应生于周烈王四年,即公元前372年(也有说生于前371年的,如冯友兰先生)。这是比较传统的说法,也是很多人采用的说法,这个说法比较可信。
孟子的父亲就更不知其详了。据《春秋演孔图》《阙里志》等书说,孟子的父亲名激,字公宜。此说只能作参考,不能作凭证。因为这些书不仅晚出,而且其中的很多记载并不完全可靠。孟子父亲的行踪就更无迹可寻。我们只知道,孟子童年时期,已经失去了父亲。因此,便有孟母教子的许多记载。关于孟子失去父教的原因,有两种传说。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