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舜帝生平、舜帝陵、舜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一些疑义问题作了令人满意的解答;而且,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和解答十分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舜帝之谜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郑国茂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对舜帝生平、舜帝陵、舜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一些疑义问题作了令人满意的解答;而且,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和解答十分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是目前国内研究舜帝生平、思想、文化及其对后世影响最为全面、系统的史学专著。从舜帝的生平、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作者涉取的资料丰富,分类科学,行文通俗易懂,既适合专家学者研讨,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目录 序一 序二 一、舜帝生平 (一)孝感天地 1、舜帝是三皇五帝之一 2、舜帝与唐尧 3、舜帝与凤凰 4、舜帝的称谓 5、舜帝故里 6、虞舜成家前的家庭情况 7、关于舜耕历山 8、舜“耕历山,渔金泽,陶河滨”的人格魅力 9、舜帝与五弦琴 10、唐尧为什么器重虞舜? 11、关于唐尧访舜的传说与史实 12、关于虞舜修廪遭焚 13、关于虞舜淘井遇陷 14、为什么称舜帝为孝祖? (二)德治心州 1、国家形成的时间问题 2、上古时期“五典之教”的内涵 3、虞舜所任官职的称谓 4、舜帝惩治“四凶” 5、共工治水与鲧治水 6、殛鲧于羽山的原因 7、关于摄政帝 8、五年巡狩之制的建立 9、舜帝统一朝觐礼仪 10、舜帝如何强化对国家的控制与管理 11、舜帝对国家刑法的整治 12、舜帝抚慰三苗 13、舜践帝位问题 14、大禹治水 15、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 16、舜践帝位后的选贤任能 17、关于《韶乐》 18、舜帝在重教化方面的建树 19、舜帝所倡导的“九德” 20、舜帝在民族大统一方面的贡献 21、舜帝在完备国家机制方面的贡献 22、为什么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三)南巡苍梧 1、舜帝荐禹于天 2、《卿云歌》 3、舜帝南巡的传说故事 4、舜帝南巡的史实 5、佐证舜帝南巡而崩葬九嶷山的文物考古成果 6、舜帝南巡的动因 7、《南风歌》 8、舜帝的最后一次南巡商均是否相随? 二、舜陵考证 1、历朝历代对九嶷山舜帝陵的修茸 2、历朝历代对九嶷山舜帝陵的祭祀 3、关于九嶷山舜帝陵的陵墓 4、重新修复九嶷山舜帝陵的必要性 5、修复后的九嶷山舜帝陵的状貌 6、近年对九嶷山舜帝陵的祭祀活动 7、2005年湖南省政府公祭舜帝陵 8、近几年九嶷山祭舜的有关祭文 9、《尚书》关于舜的记载的可靠性 10、《山海经》怎样论述舜帝的葬所 11、《史记》怎样论述舜帝的葬所 12、九嶷山舜帝陵中的古代祭碑 13、关于《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的解读 14、“鸣条”在哪里? 15、九嶷山之外的舜帝陵的真伪 三、舜德流芳 1、孔子与孟子对舜帝的评价 2、诸子十家对舜帝的评价 3、舜文化的定义 4、舜文化的基本内涵 5、舜帝精神的内核 6、研究和弘扬舜文化的意义 7、唐宋状元李邻、乐雷发与舜文化 8、九嶷山民风与舜文化 9、舜帝“禅让”的历史意义 10、现代舜裔姓氏状况 11、关于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 12、甲申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九嶷山祭舜 13、“舜帝文化万里行”活动 四、舜史链接 1、关于图腾 2、有虞氏图腾的演变 3、龙与龙图腾 4、舜帝对凤凰的崇拜 5、关于“华夏”的称谓 6、上古时代九州四海的含义 7、关于“璇玑玉衡” 8、古时的天地四时与职官 9、中国历史上的“三皇” 10、上古时代的“五帝” 11、关于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 五、帝舜之谜 1、全国为什么会有二十一个历山? 2、瞽叟为什么要杀舜? 3、有庳在哪里? 4、舜帝到底寿诞几何? 5、娥皇、女英与九嶷山 6、对于舜帝传说故事的理解 7、对炎帝、黄帝、舜帝的祭祀活动始于何时? 8、虞舜是否是黄帝的后裔? 9、虞舜一生的活动地域 六、名人与九嶷山 1、“九嶷山”与“九疑山” 2、屈原与九嶷山 3、徐霞客游九嶷山 4、毛泽东的九嶷山友人 5、古今名人的九嶷山情结 6、九嶷山与舜帝陵 7、关于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 后记 试读章节 2、舜帝与唐尧 历史上有一个与舜帝生平联系相当紧密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尧帝。人文初祖黄帝有25个儿子。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帝死了以后,黄帝的曾孙帝喾登上帝位。帝喾死了以后,帝位先传给了他的儿子挚。挚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只在位9年,就被各国诸侯废除,大家一致拥戴挚的弟弟放勋做帝国的首领,这就是尧帝。 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又称唐尧。尧帝15岁的时候,就被他的哥哥挚封为唐侯,20岁的时候就被众人拥戴登了帝位。 尧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有德行的贤君,他处理事物谨慎、明达、文雅、有谋略,而且为人温和,待人诚恳宽厚,十分体恤下情。他勤奋治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史书记载,帝尧经常头戴黄色冠冕,身穿黑色袍服.乘坐由一匹通体雪白的马拉着的朱红色车子巡视四方,了解民间疾苦,慰问鳏寡孤独,救灾赈歉,劝稼穑,兴渔牧.苦心经营,天下政通人和。他既能够发扬美德,使家庭和睦融洽,又能够谨慎地赣理国家,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帝尧时代,人民安居乐业,一片升平景象。有首歌谣唱帝尧说:“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如日温心,如云盖地。帝德昭昭,普天同庆……” 《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州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帝尧是一位德行高尚,万人拥戴的明君。他毕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其中最值得津津乐道的一是校正历法,一是访贤禅位。 尧帝时期,国家的雏形已经形成,设置了各种官吏管理各种事务。尧帝就设置了一种官叫做天官,专门负责观测天文、地理的变化.然后根据日月星辰的时序和规律,准确地制定历法,明确节令,以协调政治措施,督促人民稼穑,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进行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尧帝命令羲重居住到最东边,测定太阳东升情况以确定“春分”日;命令羲叔居住到最南边,测定太阳回归移动情况以确定“夏至”日:命令和仲居住陇西.测定每天日落的准确时间以确定“秋分”日;命令和叔居住在最北的幽州,通过观测太阳的运行情况以确定“冬至”日。然后尧帝再根据天官们的考察报告,指令以366天为一年,同时运用设置闰月的方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尧帝举政几十年,从善如流,举贤任能,为了治理好国家,曾经多次访贤问能。他就曾经亲自去请在箕山隐居的许由,请许由出任九州之长。尽管尧帝苦口婆心,许由都不愿做官。《庄子·逍遥游》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日:‘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日:‘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尧诚心让位,许由不受,他又意欲去请许由的老师啮缺——亦即后来的何侯,别人告诉他啮缺也是一个无意于政治的人,而且已经到了南方苍梧山隐居。思贤若渴的尧帝又去寻访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伊蒲子。尧帝只带了大臣放齐,晓行夜宿,一路寻踪觅迹,到了渭水,一见到正在河边钓鱼的伊蒲子,就双手合十,长跪于地,说:“尧竭诚拜见贤士,远道而来,恳请不吝赐教。”伊蒲子赶紧扶起尧帝,说道:“人都说尧帝仁德,看来半点不假。为了继承仁政,你遍寻贤人,意欲禅让,只可惜经天纬地的人才一时难以得到。为帝之人为天下苍生焦虑忧心。令人感动啊!” 尧帝心里暗暗佩服伊蒲子的洞察力,十分坦诚地说:“先生一语破的。我算来已经举政70年了,已经老了。近年天灾人祸不断,因此急于寻访贤能,委以重任,以早日使天下人免遭灾难,恳请先生对我指点迷津。” 伊蒲子说:“尧帝不要过于焦虑,贤人不久就可得到。”说完从衣袖里掏出一小卷羊皮,双手递给尧帝,嘱咐道:“望好好收藏,只日便可应验。”然后打个拱手,扬长而去。 尧帝目送伊蒲子远去,心里涌起一种失落感。他打开羊皮卷,羊皮上写着几句谶语:“玉在璞,璞在玉。龙凤簇,可妻珏。”尧帝细细研读,由于谶语语焉不详,尧帝一时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中国历史上的帝尧晚期是大洪水时期。关于尧帝访贤的故事,史载不多,大多是民间传说和后来有了文字以后人们根据传说的整理。口耳相传的历史绝不是空穴来风。P5-7 序言 舜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作为传统道德文化的鼻祖,他的“孝悌”行为,他的“德治”思想,他的“天地人和”理念,尤其受海外华人华裔的敬仰与推崇。完全可以这样说:世界各地,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舜文化的存在! 我受世界舜裔推举,得以担任“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在参加最近几年在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河南长葛、福建晋江一年一度的世界舜裔宗亲国际大会的时候,目睹规模一届比一届大,规格一届比一届高的盛况,感慨万千!我感觉自己融化在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舜裔那种至孝笃亲、承传孝道、发扬祖训、团结宗亲的挚爱情感之中;融化在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舜裔宗亲那种联络宗谊、促进商贸、谋求发展、世界大同的热切追求之中。每当这时,我就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自己肩头担子的分量。也发乎情顺乎理的产生了作为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主席及荣誉主席时应该怎样引领舜裔为民族繁荣、国家强盛、祖国统一而工作的深深思考。 一种历史责任感促使我在1998年亲自组织并参加了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委会成员赴河南长葛考察;1999年,我组织并参加了常委会赴福建晋江的考察;2003年,我又亲自与副主席陈来金等赴广东东莞考察;2004年,我与部分常委访问河南郑州、新郑、长葛、许昌、濮阳。多次亲赴国内考察;结合以前部分常委和舜裔对山西运城鸣条岗和湖南永州九嶷山的考察与研究.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的全体常务委员对舜帝出生于河南濮阳瑕邱,崩葬于湖南宁远县九嶷山至信不疑。因此,在2004年4月9日,我与常委会副主席陈来金、陈捷中为河南濮阳瑕邱《舜帝故里》揭碑,并率宗亲在瑕邱古籍舜帝祠前进行祭祀仪式,还为舜帝宫奠基:同年9月25日,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湖南九嶷山举行甲申年公祭舜帝陵大典,我率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的常委们共同主祭,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以及国内福建、广东等地舜裔宗亲参祭。 参加一系列的有关舜帝、舜文化的考察、祭祀活动后,更进一步认识了研究、弘扬舜帝精神与舜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郑国茂先生怀着对中华民族始祖舜帝的挚爱真情,多年来致力于舜帝与舜文化的研究,为查阅有关史籍,为考察舜帝踪迹,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乃至东南亚。鉴于对舜帝和舜文化的研究属于断代史范畴,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料收集十分困难。但是作者想方设法收集到了有关舜帝的大量史籍资料以及相关研究资料。历尽长时间的研究,完成了《舜帝之谜》的写作。全书对舜帝生平、舜帝陵、舜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一些疑义问题作了令人满意的解答;而且,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和解答十分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泱泱华夏,民族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民族,自古十分看重血缘亲情;华夏文化,自古就有着极为强大的凝聚作用。无论是在国内为民族生存和振兴努力奋斗,或是在海外艰苦创业而漂泊沉浮,都对本民族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都不会忘记民族之根。正因为如此,海外华人近年来回祖国大陆寻根问祖形成热潮。对于舜帝这样一个对于华夏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始祖,海外华人华裔与之更多了一层“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来,《舜帝之谜》不失为世界舜裔宗亲深入了解舜帝,研究舜帝文化,弘扬舜帝精神,进而凝聚、黏合民族情感的一本好书。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陈守仁 2006年6月于香港 后记 《舜帝之谜》一书终于付梓出版了,作为书的作者,自然有着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轻松与喜悦。 多少年来,我们都习惯了中国4000年文明史的说法,只把中国历史看成是从夏代开始。这比起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印度、巴比伦的五六千年文明史来说,就矮了一大截。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历史断裂的国家,而我们自己只把国家的文明史断为4000年,究其原因,与对早于甲骨文的其他文字符号的出土和解读有关。我们只认识甲骨文,就把中国历史定位于西周,窃以为这是一种故步自封。且不说在中国土地上已经发现了比甲骨文早得多的文字,即便是没有文字,也不等于就没有历史。我们宁愿承认埃及、印度、巴比伦并不连续的历史,却拘泥于本国尚不为人识别的文字而置有根有据的传说于不顾,而对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不去做深入的研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解放以后发现的考古资料以及对古代文献的重新整理,已经证实我国的文明史至少有6000年左右。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史学界在4000年与6000年之间打了个折扣,将中华文明史说成5000年。近些年的考古成果,使得我们对于上古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的研究信心倍增。 史学界通过数十年的争论,终于达成了采用“模糊史学法”研究传说时代历史的共识,考古界也同意以传说时代的人物与考古资料相比附。这就使得断代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终于承认且公布了夏代的历史,明确了夏代的历史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学者都形成了“中国一万年文明史”的共识,认为在传说时代的、包括三皇时期的前五千年,是中华文明的产生过程,从五帝开始的后5000年.才进入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这种理念的形成,对于研究夏以往的历史来说,就形同时风嘉雨。 可以预言:断代史的研究一定会乘势而上,由夏而五帝,而三皇。而作为居于五帝之末的舜帝,是处于我国从“公天下”的原始社会到“家天下”的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性人物,又是原始文明的总结性人物和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的开创者。因此,研究舜帝及虞舜文化.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续写中国断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三皇五帝中,唯有舜帝从出生到卒殁的一生生平史料记载最多、最具体,民间传说也最多、最可信。孟子说:“舜生于诸冯”。早于孟子数百年的《山海经》说:“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正经正史加上野史、稗史,有关舜帝生平的记载传留下来的尚有不少。历史上虽然对尧天舜日予以讴歌者比比皆是,但是,对舜帝其人其事其精神文化的系统研究却是空白。孔子将上世帝王治理国家的档案资料整理成《尚书》的时候,对舜帝的光辉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在授业解惑中言必称尧舜。孟子亦然。孔、孟的儒家学说只是舜帝身体力行建立起的道德文化的总结、充实、延扩、传承,由于舜帝时期文字尚未普及推广应用的缘故,由于孔、孟弟子多于牛毛的缘故,后来名声远播的就是孔圣人了。这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舜帝来说,是不公平的。 舜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始祖,虞舜文化是儒文化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舜“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的缘故,位于湖南永州市境内的九嶷山就成了千古名山,其间蕴含了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取之不尽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倾力投身于对舜帝和舜文化的研究之中,经过了数年的不懈努力,才有了《舜帝之谜》一书。 对于舜帝的系统研究可说是刚刚起步,我的作品仅仅算是一种尝试.其间错误难免,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引发舜文化研究热潮。当是我写作的初衷,这是感到欣慰无比的事情。 该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和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李学勤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拿督陈守仁博士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无数学界师长、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郑国茂 2006年11月2日于滴水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