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养(珍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莱杰·布罗斯纳安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教养是一个人一生都需要培养的。

本书是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教授莱杰·布罗斯纳安所写的一部专著。这是一部详细介绍美国人具体行为的著作,作者对美国人,即其笔下的“有教养的人”和“无教养的人”,进行了事无巨细的“好”与“不好”或者“有教养”与“无教养”行为的对比,并指出了他们如此行为的根源。

与目前其他的礼仪书籍相比,本书有着更多直率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内容,很少涉及到所谓单纯的“高雅”叙述。正是有了本书这些关于有教养的美国人的知识和行为的详细指导,对渴望成为有教养的美国人或者渴望学会他们优雅英语的人来说,他们今天比上辈人有着更好的指导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内容推荐

有教养的美国人的非言语行为,是贯穿众多礼仪书籍的主题,但这类书籍都趋向讨论餐叉和洗手碗的怎样使用才算是高雅。人们很难找出恰当确切的定义,对有教养的美国人的非言语行为描述进行界定。本书不会讨论餐叉以及洗手碗如何使用的细微差别,相反,它会涉及到体触和领域、取向和外表、有声和无声、眼部动作和姿态动作、装饰用品和周围环境,即有教养的美国人在他们自身以及与其他人相互交际的主要非言语方式……

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体态语

 第一章 体触

 第二章 领域

 第三章 取向

 第四章 眼部动作

 第五章 面部动作

 第六章 手部动作

 第七章 头部动作

 第八章 臂部动作

 第九章 腿部动作

 第十章 姿势

 第十一章 身势动作

 第十二章 外表

 第十三章 有声与无声

第二部分 客体语

 第十四章 装饰用品

第三部分 环境语

 第十五章 周围环境

试读章节

    公共场所的亲呢

人们对体触最通常的抱怨,便是公共场合男女间的“亲昵”行为。在公共座椅上,或在剧院、公共汽车、小汽车、列车、等待室、饭店或商业区中,它包括从坐着或站立的搂脖、抱腰,到全身紧贴的拥抱,到充满激情的接吻,到抚摩臀部和胸部,到对身体下部的触摸,以及到可能或真正发生的性行为。实际上,在上述公共场所确实偶尔发生了性行为,但这类事情不会发生在有教养的人们身上。在法国,虽说年轻恋人的行为一般不会超出拥抱和接吻,可他们的行为依然没有引人注目,因为法国人假装没有看见,并且也不在乎。在美国,情形就大不一样。“当众表示情感”,不仅被看作是没有教养人们的身姿动作,而且也是自私、欠妥和基本上不合时宜的一种表现,甚至有炫耀情爱,特别是炫耀年轻人情爱的意思。大部分美国人对此并不欣赏,虽说内心希望自己这样。其他一些人,对这些男女所展示的粗俗、甚至猥亵,颇感难堪,不管他们摸触的是什么,都自贬身价。还有另外一些人,认为“当众表示情感”是虚假,是暴露癖,是寻求刺激。不管产生“当众表示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它都不属于有教养的人。

    无意的身体接触

在公共场合,有教养的人尽量避免与生人、朋友、甚至亲近的人发生身体接触,如果确有发生无意的体触,他们会立即道歉。在拥挤的地方,比如电梯里,就会产生因身体接触而引发的一些问题。有教养的人尽可能地躲避人群,他们不会挤进拥挤的电梯或汽车,宁愿等下一趟或甚至步行。假如不可避免地与人发生接触,他们会使身体紧缩,尽量减少相互接触,躲避目光接触或身体不动,把自己仅仅当作一种客观存在。在人群中穿行,他们小心谨慎,万不得已时也只能碰别人的肘、肩、胳膊和手。有教养的男人特别小心,避免碰到女性的身体。

对说英语的人群来说,肩、臂、手是身体上最不敏感的部位,可他们依然对“鸟类文化”中的人有着过分的敏感。女性对生人的身体接触,特别是来自陌生男人的,或是来自身后的体触特别敏感。即使是男人的、特别是陌生男人的善意行为,比如拉胳膊、搂肩膀、搂腰,只要没被允许,都会令大多数女性反感,同时也被有教养的人所尽量避免。当然,女性通常并不在意男人碰她们的身体,但这仅限于她们希望或允许的情形;否则,不需要或强迫的碰触,不管什么意图,都不受欢迎。比如在桌下用脚挑逗女性,就会被她们踢开以示惩罚。

    体触的敏感

在说英语的人群,特别是有教养的人们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体触,他们都对此表现出高度的敏感,而且对身体各部位的体触,感觉大不相同。首先,戴着手套的、隔着衣物的触摸,当然,就比赤手对裸露皮肤的触摸,让人感到侵犯性小,就好像在电梯里隔着衣服的双肩碰触与裸腿之间被人赤手触摸女不一样。另外,被脚碰触的感觉尤其让人敏感,无论是穿鞋还是赤脚,这与有人用手指在你肩上鼓打,不管是戴着手套还是赤手,你的感觉定会有区别一样。最后,不同的身本部位,被触碰的感觉也大有差异。头部、胸部、臀部和私处是最敏感的;手、前臂和肩部通常最不敏感。事实上,任何可区分辨别的人体部位对触摸或碰独产生的敏感,即使是来自同一文化群体或阶层中并无明显区别的体触,也因人而大不相同。

切记,体触动作,与非言语交际行为相同,因其环境不同而意义不同。任何方式的身体接触,无论好坏,都取决于场合、时间、为什么以及谁或对谁。显然,男人和女人,只有在谁、地点、时间和意愿被满足时才接受相互间的体触行为。男人很少对来自女性,即使是陌生女人的体触产生抱怨,可女人对男性,特别是陌生男人的体触,甚至包括熟人和亲密朋友的体触,都会最经常地产生抱怨。

    无礼的体触  男人和女人通常对体触都产生反感,可女人对体触的反感特别强烈,包括生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困倦地倚靠在她们的肩上,在轿车、公共汽车和列车上与她们的大腿接触相碰。经常地,女性身边会出现那些没有教养的男人,他们双膝叉开地坐着,常常偷偷摸摸地调戏女性,在餐桌旁他们的左肘乱动,喋喋不休地强迫女人听他们讲话,用肘部侵犯她们,讲完笑话后便借题发挥拿她们取乐;他们挤压女人,人群中对她们又推又搡;谈话或近距离跳舞时,女人的脖子被搂,腰被抱;她们被陌生人紧抱、亲吻,在游泳池中被撞,她们的衣服或头发被触摸,后背、前胸、乳房、臀部,甚至肩头被戳、被捅,乳房、臀部被捏,或被“无意”地碰触,即使是无意的也没人道歉,或被乱摸或被刺、被戳,更不必说挨揍、被扇耳光、被痛打、被膝盖顶撞,或头发、鼻子、耳朵被拉扯,或被刮擦、被咬、被拳击、被顶伤、被踢坏、被挖眼、被强奸、被杀死。

显然,所有上述的无礼行为起码是骚扰和不敬,进一步说则是侵犯、敌意,甚至是犯罪,这些行为几乎总是被有教养的人所避免。男人和女人,对不受欢迎的体触,都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和反感,特别对有性侵犯的,来自同性的以及来自同性生人的触摸,其反感程度依次更甚。对此,没有教养的人要比有教养的人更能做出不良和暴力倾向的反应。

有教养的人在公共场合从不给他人梳理、打扮。他们不会在公共场合给他人梳头、编辫,或者给他人化妆、修指甲、整理衣服。他们不会像没有教养的人在海滩上坐成一排或围成一圈,彼此在各自的后背上拔黑头儿粉刺!

    不可以的体触

讲英语民族的人,其身体不可接触的特点,可以在他们教授体育技能方面得以体现,比如体育竞技、高尔夫球、书法等等。相反,其他文化的人则通过不同方式的身体接触,手把手地指导。英语民族的人主要通过口头或亲身示范来进行指导,万不得已才有极小部分的身体接触,否则便有性侵犯或引诱之嫌。当两性身体确有碰触发生时,比如教授舞蹈或游泳,其情形似乎非常具有性侵犯性,尤其在衣薄体露或被雨水淋湿时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其文化中公共场合的体触是如此之少。假如英语民族的人问路,他们不希望别人握着他们的手。或是用胳膊搂着他们的腰,来指引方向,尽管这却是另外一些文化中人们的指路方式。切记,非言语行为,正如言语表达的平面特征和垂直特征,不仅因地理上的地域不同而不同,而且还因社会上的阶层不同而不同。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阶层”是大约占美国社会12%的群体,他们在公共场合中发生体触的比例,甚至比所处整体文化中人们的平均体触频率还低。虽说体触因个人、甚至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但事实上,有教养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体触行为,确实要比没有教养的人少得多。

还应当记住这句谚语:入乡随俗。要想适应不同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我们必须懂得,阶层与民族一样,有各自不同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的规则和预期。有教养的人不仅言说、书写他们自身的优雅言语,而且也实践并期待类似的优雅行为的出现。这里讨论的不可以体触行为,是拥有“空间界限”的人们在自身生活中谨慎观察到的界限空间。显然,没有界限空间的人不可能常常与他人保持空间界限距离。这种界限始于空间,却终止于普遍意义上的时间、空间、金钱、注意、关注、体贴,以及属于一切美好事物的慷慨行为。

             P8-P11

序言

在现代社会中。不论从事哪一种职业,每个人都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合作。倘若不善于同其他人进行合作,任何一个人在其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难免就会举步维艰,难以修成正果。

经验证明:沟通乃是与其他人进行合作的必要前提。沟通,此处所指的自然是有效的沟通,即为了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而对自己的本意进行恰如其分的表达。以每个人的常规交际圈来划分,人们的日常沟通可以分为家庭沟通、职业沟通、社会沟通与跨文化沟通等四种基本类型。家庭沟通,适用于每个人的家庭生活;职业沟通,适用于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社会沟通,适用于每个人的社会交往;跨文化沟通,则适用于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者所进行的交流。上述四种基本类型的沟通。均须引起每一位现代人的重视。假定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有碍自己个人的发展与事业的成功。

目前,多数人所面临的困惑并非不重视沟通,而是苦于往往不善于进行沟通。其实,进行有效的沟通绝非难事,而是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遵守规范。所谓规范,亦即标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恪守人际交往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有道是“没有规范,不成方圆。”若对交际规范不了解又不遵守,有效的沟通自然难以设想。

其二,尊重他人。孔子曰:“礼者,敬人也。”鉴于“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国”,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尊重自己的交往对象。尊重他人的根本之点,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礼多人不怪”,真正做到了此点,有效沟通其实不难实现。

迄今为止,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二十七年。在此期间,中国人到外国去,外国人到中国来;中国人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了解中国。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跨文化沟通问题往往为每一位中国的涉外人员所不可回避。

孙子曾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许多缺少跨文化沟通经验但又从事此项工作的中国人而言,向书本学习,向国外的著名学者与专家讨教,自然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据我所知,近年来,国内已相继出版过不少有关跨文化沟通的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 989年出版的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怎样使你彬彬有礼》,三联书店1991年出版的美国人波斯特的《西方礼仪集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美国人福塞尔的《格调》,均是其中的佼佼者。

现在,即将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美国人布罗斯纳安所著的《美国人的教养》,在我看来,也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我认为:本书最有价值之处有三:

第一,它对人际交往中的非语言行为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众所周知,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在人际交往中均备受人们的关注。

第二,它对有教养的行为与无教养的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分析。这对于同美国人进行交往的中国人而言,必定会有所帮助。

第三,它将一个人的非语言行为与其个人教养、礼貌、道德相提并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一向认为:一个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礼貌才能成功。尽管作者个人的一些具体观点因为所处文化背景的不同,不会为我们所赞同,但对于人际交往中非语言交往的重要功能及其定位,人类的共识则大体上应该是相同的。

本书的译者蒋立珠先生与陈瑛女士,都是我本人的好朋友。他们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则是记者。二者的文化素养和细腻认真,加之他们的尽心竭力,使《美国人的教养》一书的中译本较为出色。相信广大读者会以自己的行动支持他们。

最后,预祝本书的中译本获得成功!

             金正昆

        (金正昆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外交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礼仪专家)

             2005年6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4: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