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与《世界是平的》一书针锋相对的一本书。作者对《世界是平的》一书所述内容以及作者提出了质疑以及自己截然不同的见解。作者甚至认为,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书是一本危险的书。它站在一个极其狭隘、肤浅的视角,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全球化。
然而,这本书却畅销两年不衰,且颇有影响力。全球化的概念伴随我们已经长达几个世纪,并以各种形式呈现,但是弗里德曼所展现的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只是“公司的全球化”。
本书指出了弗里德曼所推崇的“公司全球化”漏掉了的东西,正是这些被弗里德曼的书拒之于外的因素导致了它的危险性。
有些东西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希望本书超越弗里德曼肤浅的全球化,引导被弗里德曼的书麻痹住的读者再次思考全球化问题。
为什么要写作《世界是平的吗?》
评论
第一篇世界怎么变成平的了?
导言
全球化:我们这个时代的热门话题
世界上主要的思想家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
博学者与摇钱树
质疑托马斯
第一章我正睡大觉,好多工作都外移了
弗里德曼的全球化3.0放任的自由市场不是关于个人的,
它根本就不是关于人类的。而是跨国公司有、跨国公司治、跨国
公司享的自由市场。
第二章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
1.柏林墙倒塌(11/9/89)
2.网景公司上市(8/9/95)
3.工作流软件
4.开放资源码
5.外包
6.离岸外包
7.供应链
8.内包
9.信息搜寻
10.轻科技,“类固醇”
第三章三大汇流
弗里德曼认为当今世界发生了三大汇流:1.“一个全球的、网
络激发出来的竞技场,为各种形式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如今已
经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多地方式向更多的人开放.而这在历史上是
绝无仅有的。”2.全新的水平式合作的发展,3.“中国、印度、俄国、
东欧、拉关以及中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开放。
第四章大整顿
弗里德曼在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建议下,为资本主
义的分析家马克思唱了一曲赞歌。他不加判断地讨论了企业的性
质,他坚持认为正在发展层次的新范式将会遭到破坏。但是社会责
任并不总是与政治态度一致。凸现出各种新问题有待解决。通讯变
成了更加非个人的方式。重要的价值观问题依然存在。
第二篇美国与平坦世界
第五章美国与自由贸易
自我认定的“自由贸易者”把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
理论作为证明全球化方案的一个基础理论。弗里德曼承认,目
前关于该理论地位的争议很激烈,但他仍然认为“李嘉图说的
仍然是正确的”。他消除异议的主要理由是经济学不是零和游
戏。然而他承认,那些不熟练的人容易受到这种趋势的冲击,但
是他表示.他坚信人类无尽的需求存在是经济扩张的无穷动
力。
第六章稳操胜券者一
用弗里德曼的话来说,稳操胜券是指那些从事没有外包可能
性的工作的人员。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稳操胜券者可以分成四
类:特殊工作人员、专业工作人员、深耕的工作人员、善于调试的工
作人员。通过教育可以随时学习新技术的关键是经济安全。
第七章靠什么胜出
在弗里德曼的平坦世界里,把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强调的主
题也确定下来了:学会学习,热情和好奇,赏识他人,锻炼右脑。乔
治亚理工学院20世纪90年代就沿着这样的路线改革成功了。美
国具有适应平坦世界的潜力,但是目前它还没有这么做。
第八章静悄悄的危机
弗里德曼说美国有这么多严重的弱点,导致“我们现在正面临
着危机”。美国忽略了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美国的年轻人都表现出
缺乏雄心和工作道德规范。外国人却在接受越来越好的教育。
第九章这不是演习
弗里德曼号召美国人来应对这个挑战。美国现在还需要政
治领袖。在社会问题方面,弗里德曼简单地说.利益和教育应该
“尽可能的灵活”,他号召“可转移式健康保险”。并且声称他愿
意“在校园里看见任何一个美国人”。反全球化的支持者必定认
为,需要制定有同情心的措施,要么他们就是考虑一己之利。需
要把“全球公司和他们自己的道德良心”区分开。
第三篇发展中国家与平坦世界
第十章瓜达鲁佩的原始状态
在这一章里,弗里德曼简要地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
些问题。他开玩笑地建议说要建立一个仿造解酒匿名会的所谓
“发展中国家匿名会”。
第四篇公司与平坦世界
第十一章公司如何应对
弗里德曼为那些渴望在“全球化3.O”时代成功的公司提出了
7条法则。
第五篇地缘政治学和平坦世界
第十二章非平坦世界
弗里德曼谈论了他的历史哲学。“我是一个技术决定论者!
我相信能力创造目的。但我不是一个历史决定论者。”弗
里德曼承认,他夸大了一直描绘的当今世界的许多特征,
道:“我知道世界并不是平坦的。”
第十三章全球化和本土
弗里德曼宣称:“文化革命即将开始了实际上我
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平坦世界的平台既有能力均匀所有的文
化,同样,它还有更大的潜能来培养文化多样性,使之达到一个
我们以前从未达到的程度。”
第十四章防止冲突的戴尔理论
在戴尔公司的帮助下,弗里德曼详细描述了戴尔笔记本电脑
的历史.本书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它介绍了及时供应链的重要性
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六篇结论:想象
第十五章11·9对9·11
弗里德曼将11·9(柏林墙的倒塌,1989)与9·11看做是两
种想象的对抗。他认为,美国应该继续扮演出口希望的“梦工
厂”角色,而不应该是堡垒。
第十六章全球化讨论中无法遗漏的方面
21世纪公司全球化的驱动者
公平贸易还是自由贸易
李嘉图与国家工业政策
债务和美国的经济金融化
美国的前中产阶级
公共私有化
不要扼杀地球一
远离一极化:一个三极化世界
美国的一次典范转化
结束语
参考资料
索引
世界是真的变平了,还是变得更尖了?!
尽管弗里德曼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可是这不平衡的世界经济里的确没什么是平的,这样的全球化更多的是民族间的差异,而不是一个平坦世界里的相似性。
——史蒂文·罗奇(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的毛病不是缺少细节,而是因为他可说的东西太少,他一遍又一遍地哕嗉: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有些过程看起来冷漠无情,很多东西都在变化,我们不应该害怕。
——《经济学家》
在20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很多经济学家一直在阐述科学技术的抹平作用。但是不管你怎么测量,世界经济都不是平的。与此相反,我们这个世界是“尖的”——最高的山峰变得越来越高,而大部分山谷则越来越低。
——《大西洋月刊》
弗里德曼创造的平坦世界的形象完全是误导——是商人眼里看见的世界。这个平坦世界的形象掩盖了全球普遍存在的不平等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依然身陷贫穷和痛苦泥潭的事实。
——《外交事务》
弗里德曼把0.1%的场景展现给我们,隐瞒了另外的99.9%。因为全球化,这99.9%的世界变得更加贫困。他展现给我们的,实际上是一个新的等级体系、一个新的“婆罗门教”。
——范达娜·席瓦博士(印度科学技术与生态学研究会)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里,为光辉的全球化谱写的这首小型史诗有三个缺点:写作风格冗长,作者极度自我纠缠,内容太过肤浅。全书通篇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平坦地球的比喻,这个用处不大的形象把读者烦得要死。
——《卫报》
“你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世界变平了呢?”很多国家的人们都问过《纽约时报》明星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这个问题,他已把答案散布在他的新书里。但是读者依然会问: “你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本书如此令人愤怒呢?”
——《每日电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