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话晋商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李刚//黄冬霞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莽莽太行赋予晋商性格太多黄土地的烙印。晋商朴实、忠厚,输诚慕信,又具有果敢的商人特质。他们敢作敢为、富于开拓精神,同时又自足保守、固步自封。他们拥有万贯家财,仍不失简朴本色。晋商曾以富可敌国的实力傲立于十大商帮之中。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到山西大院,再一次为晋商创造的商业辉煌业绩所震撼时,不妨随着这本小书走进四五百年前尘封的历史,梦回太行山下晋商发展的的历史吧!

内容推荐

山西人善经商,精计算闻名天下,他们认为,买卖不算,等于白干,直到今天,人们仍用“九毛九”来形容山西人的精明。19世纪70年代,一位欧洲旅行家到中国考察后,感慨山西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他说:“在所有的中国人中,对中国物有的尺、数、度量概念以及基于这种观念的金融倾向最发达的要数山西人。”甚至在欧洲市场上,精明的犹太商人被迫给翘着小辫、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的山西商人让出一声市场。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一文中说:“山西商人之富,有许多天文数字可以印证在清代全国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的是山西人;要在全国排出最富的家庭和个人,最前面的一大串名字,大多也是山西人;甚至,在京城宣告歇业回乡的各路商家中,携带钱财最多的又是山西人。”

翻开中国明清史,会发现晋商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帮之一。山西人的商号遍布中国大小城市、水陆码头。山西人曾经跨出国门远涉朝鲜、日本、俄国、东南亚各国做生意。他们在商界称雄数百年。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抓商机运粮草万里海疆济家用通国运名震淮扬

古猗顿为商祖源远流长

抓商机走边关借帆运航

南蒲州产关羽财神故乡

巧运筹善取予赚钱四方

第二章 聚细流汇百川创业艰难走西口河套川枯骨撒遍

土硗簿山川秃穷则思变

少娶妻守空房天各一边

弃家室越沙漠商贩天山

妻盼夫儿寻父梦中家园

善节用耐苦累创业艰难

第三章 贩标布走茶马西向长安雇镖局将银子运回蒲关

万般出在无其奈撇下妹妹走口外

先有大盛魁后有包头城

上至绸缎下至葱蒜

塞外走茶马边城晋商家

千斤“没奈何”气煞“飞骆驼”

第四章 创票号济商民天下汇通日昇昌开基业平遥古城

日昇昌创票号千载流芳

雷履泰毛鸿翙祸起萧墙

天下财聚平遥满城票庄

开商智巧筹划制度新创

借东风傍官府财通三江

集商股开身俸英才满堂

第五章 广钱财富家室豪华藏盖王家堡乔家院渠家大宅

走天涯广积财先将房盖

侯百万冀灵哥烧钱比赛

曹三喜卖豆腐吃苦发财

在中堂乔致庸名震塞外

渠本翘办实业中堂错爱

常家铺恰克图装满钱袋

王家院宋家屋冀家老宅

李家堡怎比得灵石大宅

孔祥熙宋蔼龄地主老财

第六章 善负贩闯天涯云路大展六必居都一处定坤丸丹

“六必居”六百载京师名店

“都一处”年三十仍将酒筛

“广升店”定坤丹大内得来

第七章 俊俏子多经商不将书念做买卖胜过那千里为官

山西人“九毛九”俗中大雅

做生意重商德义中利外

讲诚信敬关公信义聚财

开身俸教尔曹注重人才

第八章 捐功名振家声布政巡按通官府聚信息左右逢源

捐功名交官府财运亨通

通信息巧获利近水楼台

近高官张之洞左相宗棠

捐银两垫款项官累晋商

第九章 居乱世苦挣扎风流云散济时艰开利源走向新岸

开口岸洋商至晋商转衰

积陋习守旧摊业亡人散

办实业振国货走向新岸

第十章 设会馆演晋戏神采飞扬办戏班吹弹唱蒲州高腔

建会馆联乡谊护佑乡党

唱会戏养戏班梦归故乡

红白脸范式化世事暖凉

试读章节

山西人曾经成群结队地外出经商,对此许多人试图寻找其中的答案。古人分析山西人外出经商的原因时说:“太原以南多服贾远方,或数年不归,非自有余而逐什一也,盖其土之所有不能给半,岁岁之食不能得,不得不贸迁有无,取给他乡。……太原以北,冈陵丘阜,硗薄难耕,乡民惟以耕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待命,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鱼米之利,兼拙于远营,终岁不出里门,甘食蔬粝,亦势使之然。”其实大家公认的是因为山西地瘠民贫,生活的困窘逼迫人们为维持生计而经商于五湖四海。明代,晋商的勃兴与山西的物产资源有很大关系。山西铁矿资源丰富,产铁悠久,官办冶铁在历朝历代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六年(1373),全国冶铁所十三所,山西就有五所,其中两所在吉州,太原、泽州、潞州各一所,产铁量居全国第五位。其中,山西交城的云子铁,质地优良,用于铸造兵器。在明代,山西产铁州县达十九个。平定、吉、朔、潞、泽州、太原、交城、榆次、繁峙、五台、临汾、洪洞、乡宁、怀仁、孝义、平遥、壶关、高平、阳城县均产铁,阳城产铁最多。阳城古代已开始开采铅锡铁等上贡政府。泽州和潞州两地也产铁,分为生铁和熟铁。生铁可铸大炮、钟、鼎、锅、壶、脸盆、犁铧等,熟铁可打造刀、剪、锄、镬、锨、镰、钉等,年产铁750万到900万斤,相当于明朝初年全省铁产量的七八倍。因此,阳城居民世代出外经销铁货。阳城李思孝在开封、周口、毫州、曹州等地设有商号,资产达数十万两。杨、曹、徐均为明代阳城的贩铁大户,活跃在河南、山东、河北、内蒙等地。泽潞冶铁经过漫长的发展,到明代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在个体冶炼的基础上出现了以分工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的工场手工业生产,从而使铁和铁货产量提高,四方商家聚集,行销国内各地。泽潞两地生产的生活和农业用具及生活用具,通过省内和省外商人运销天下,供民需所用。泽潞铁货商人涉足各省,潞安经营铜铁锡器的商人,很早进入京城,并在北京创建了潞安会馆。明代,泽潞铁货驰名天下,在铸造工艺上,不仅可以生产生活用具、生产工具,还可以加工铁钟、铁牛、铁狮等艺术品,铸造技术高超。潞州出产的铁锅,是北方边镇蒙汉互市上交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P5-7

序言

这首清代晋商写的《俗言杂字》,将明清以来晋商的实际生活和人生向往描绘得淋漓尽致。进入明清以来,晋商势力发展非常快,他们始终居于中国十大商帮前列。

山西人善经商,精计算闻名天下。他们认为,买卖不算,等于白干,直到今天,人们仍用“九毛九”来形容山西人的精明。19世纪70年代,一位欧洲旅行家到中国考察后,感慨山西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他说:“在所有的中国人中,对中国特有的尺、数、度量概念以及基于这种观念的金融倾向最发达的要数山西人。”甚至在欧洲市场上,精明的犹太商人被迫给翘着小辫、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的山西商人让出一块市场。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一文中说:“山西商人之富,有许多天文数字可以印证……在清代全国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的是山西人;要在全国排出最富的家庭和个人,最前面的一大串名字,大多也是山西人;甚至,在京城宣告歇业回乡的各路商家中,携带钱财最多的又是山西人。”

翻开中国明清史,会发现晋商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帮之一。山西人的商号遍布中国大小城市、水陆码头。山西人曾经跨出国门远涉朝鲜、日本、俄国、东南亚各国做生意。他们在商界称雄数百年。明代,晋商开始大显身手,从国内长途贩运进而扩大到海外贸易。他们贩运丝绸、棉布、瓷器、盐、粮食等商品,奔波于内地和东南沿海各地。晋商采取人弃我取、人无我有的策略,把外省商人不曾经营或不重视的货物,不论大小、贵贱、远近,只要有利可图就乘机贩运。明朝末年,晋商的足迹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清代,晋商的势力扩展到全国各地,并将势力延伸到海外。

明清时期,晋商足迹遍天下,他们抓住了四次历史机遇:一为明初“开中制”,用粮食换盐引。二为明中期开中纳粮改为缴纳白银换取盐引后,晋商的盐业经营由边镇转向各大盐区,经营项目由盐、粮、布转为多业经营,活动范围由北方边镇、两淮地区转向全国各地。经营方式上出现了行帮、伙计制等组合形式。三为清前期旅蒙贸易垄断恰克图贸易。

在明清时期,晋商经营行业非常广泛,用“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来形容极为恰当。从其经营行业来看,大致有盐业、粮食业、棉布业、棉花业、丝绸业、茶业、绒货业、颜料业、煤炭业、铁货业、木材业、烟草业、药材业、纸张业、干鲜果业、饮食业、书业、鞋业、典当业、玉器古玩业、油业、铜业、洋货业、杂货业、账局及票号业等。有人说:“凡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晋商的足迹。”清代,晋商百十万家财的大户人家不在少数,仅祁县、太谷、介休、榆次等地就拥有700万—800万、300万-400万、少则30万—40万资产的财东14家。晋商著名商号众多,清代有人总结晋商字号命名的规律是: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祥。协益长裕全关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宏源强。

莽莽太行赋予晋商性格太多黄土地的烙印。晋商朴实、忠厚,输诚慕信,又具有果敢的商人特质。他们敢作敢为、富于开拓精神,同时又自足保守、固步自封。他们拥有万贯家财,仍不失简朴本色。晋商曾以富可敌国的实力傲立于十大商帮之中。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到山西大院,再一次为晋商创造的商业辉煌业绩所震撼时,不妨随着这本小书走进四五百年前尘封的历史,梦回太行山下晋商发展的的历史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