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之南,北方这座古老而寻常的城市,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张国华,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美术教师,用画笔与文字记述它的过往,笔墨含情,文思隽永,娓娓道来。
在他的笔下,那些曾经消逝的风景,温暖苍凉的往事如涓涓泉水般跃然纸上,萦绕心头。《画说济南》,带我们走进昔日那座斑驳风雅的老城,回味那段心中不老的旧日时光。
“画说济南”,唤起一代人与一座城的记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画说济南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张国华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济水之南,北方这座古老而寻常的城市,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张国华,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美术教师,用画笔与文字记述它的过往,笔墨含情,文思隽永,娓娓道来。 在他的笔下,那些曾经消逝的风景,温暖苍凉的往事如涓涓泉水般跃然纸上,萦绕心头。《画说济南》,带我们走进昔日那座斑驳风雅的老城,回味那段心中不老的旧日时光。 “画说济南”,唤起一代人与一座城的记忆…… 内容推荐 张国华著的《画说济南》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特色城市文化读本,也是呈现济南城市文化记忆的特色名片。 本书以富有历史质感的水墨水彩画面和简约感性的随笔文字,深情回望济南的人文历史、世事变迁和城市文脉,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脉脉温情,凝聚着济南人的浓浓情结。 目录 序 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济南情韦辛夷 平安温和岁月静好李秀珍 泉城老街巷 曲水流觞尽风雅厂 悠悠古韵后宰门 白鹭翩翩西更道 春锁深巷王府池 曲径通幽觅江南 流水潺潺起凤桥 别来无恙庠门里 学院街上秋意浓 诗情画意秋柳园 众神眷顾的街巷 丁丁当当馆驿街 小酌画别郝家巷 昨日像那东流水 何事浮生空白头 百年老商埠 大纬二路的洋公寓 路边窥西楼 二大马路金银地 风雨百载邮政楼 余音绕堂经四路 五色杂陈德孚洋行 天堂火车站 涅槃重生老洋行 梨园春常在 孤独的等待 商埠公园少人游 浩气长存天地间 老电报局大楼 寻踪觅迹“第一楼” 如烟往事大生里 浮世悲欢天佑里 棉行龙头“阜成信” 繁华落尽“新市场” 别样滋味民康里 初冬里的遐思 济南的冬天 冬日里的上新街 桐叶婆娑故人来 踏寻古刹雪纷飞 护城河畔解放阁 大学风物 百年守望校友门 齐大韶光不待邀 中西合璧圣保罗 “女儿国度”景蓝斋 长柏路4号 老舍旧居的冬天 悚然探访水塔楼 紫藤花开长柏路 长柏路5号的老房客 老别墅 洪家楼校区1号楼 凤凰公馆 后记 试读章节 曲水流觞尽风雅 若想体味老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韵,最适合的去处要算曲水亭街了。即使你从未来过,单从街名上,脑中也可以勾勒出个大概,真到此处果然景如其名,街以亭得名,亭又以水而命名,水则以曲而著称。它北起大明湖,南接西更道,东望德王府北门,西临济南府文庙。街中流水潺潺,绿藻漂摇,垂柳摇曳,民居古朴,有如江南一隅,尽展老济南风雅。 想寻它并不难,出了大明湖南门,沿着百花洲I的一湾池水南行便是。街道不长但与之相连的街巷有七条之多,本就不宽的街道,由众多泉水汇集成的小河又占去半条街,就这样街随水走,水伴街行,两岸院落错落,垂柳婆娑,正应了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记载:“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曲水亭街的小河并不曲折,只有沿河溯源寻到王府池子这一路才真的见识到名副其实的曲折蜿蜒,王府池水北出,一路穿街过巷时隐时现,当汇聚到曲水亭街时,河道才变得舒展了,也正是这段河道的曲折成全了古时文人雅士“曲水流觞”的习俗,每逢农历三月三相邀聚会于曲水河畔,把酒杯里盛上美酒,放在木质托盘中,然后把托盘放在流杯池的水面上任其顺流漂下,托盘漂至拐弯处,往往会停止不动,只要酒杯停下,坐在河边的人就要端起酒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一首。据说,这种曲水流觞盛会一直流行至清代。 有年冬天我在这河边写生,在一下午的潺潺的河水声与衣杵的捶打声中渐入佳境,虽没“曲水流觞”未必不会有佳作,况且有这样的一处好景致。画到尾声,人也兴奋放松起来,这潺潺的流水声还附带着引起了生理的反应,好在厕所就在河东岸。我踏在管道上几步就跳到了对岸,这一举动引起几个路人的侧目,他们哪里会知道这里曾是我小时候当平衡木玩的,如今全然没了儿时如履薄冰的刺激,当然取代它的是另一种刺激。如释重负出来发现,我画画的周遭围满了观众,自己反倒挤不进去了,索性就混在人群中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评论,像旁观者一样远远地审视自己的画面,原来这样也很享受啊。 收拾画具时朋友来了电话,“在曲水亭……”还不待正在兴头上的我把话说完,电话那端的朋友下一句就让我打消了请他喝酒的念头,“在洗车吗?”……唉,一下午的雅致顿时烟消云散。 悠悠古韵后宰门 明成化年间,济南的德王朱见漭修建德王府,王府共有四门,依照元、明时的惯例,北门叫做厚载门,“厚载”一词见《易经》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街在厚载门之外,清代称厚载门街,后又讹传为后宰门街了。 后宰门街在济南老城中是一条商居混杂的老街巷,为东西走向,东面连接着商业繁华的县西巷,西端是有着水乡风韵的曲水亭街,如果说曲水亭街像个灵秀的淑女,那后宰门街就是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沉静安详,对于县西巷的繁华与喧嚣也不为所动。两端的街道门庭若市,偏偏连接它们的后宰门街门可罗雀,但在明清时期,后宰门街可是一条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一片繁华的商业街。这其中既有那些旅馆、饭铺、文具店、杂货等各色小店,也有闻名遐迩的老字号,最为有名的要数九华楼饭庄、同元楼饭庄、远兴斋酱园和庆育药店等名店了。 曾经的九华楼饭庄位于街巷东头和县西巷交界处,是一幢砖石结构的二层小楼,以烹制招牌鲁菜“九转大肠”称誉全国;同元楼饭庄坐落于后宰门街路北,是当时后宰门街最大的饭店,除擅长烹饪糖醋鲤鱼、荷花粉蒸肉、罐儿蹄等传统鲁菜外,其赢得顾客胃口的还有蒲菜猪肉灌汤包、金丝卷、银丝卷等各色面食,在济南餐饮业中也首屈一指;庆育药店创办于清同治光绪年间,以其制作的小儿杂症良药“至圣保育丹”饮誉济南;远兴斋酱园开设于清末民初,位于同元楼以东,是老济南最大的酱园,以自制的酱菜和玫瑰池烧酒闻名于世,因其产品是利用珍珠泉一带的泉水腌制或烧制的,颇得老济南人的青睐。 如今这条街昔日的繁荣已不在,道路两旁的房子大多低矮破旧,真真假假的老建筑虽掺杂其中,但气息尚在,我已懒得去分辨,不再受繁华的诱惑,更不会有消费的冲动。自己有印象的一次消费还是1995年,是在县西巷济南鞋厂门店买过一双“桑纳特”,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那时我们大学师范生每月生活补助刚涨到60多元,那双黑色的运动鞋就花了45元,也算虚荣了一次吧。 日暮黄昏时由东向西走进后宰门街,真的美,在一片灰蓝的调子中,小巷的天空被斜阳染成一片橘色,远处的路面映射着金色的余晖,眯起眼睛逆光向巷子深处走去,时光在这里悄无声息地慢了下来,打量着那落满尘灰的门牌,审视着油漆剥落的招牌,想象着过去这里的繁华,聆听历史的足音。悠悠古街伫立了数百年,历经世事变迁,如今又迎来新的开发建设,它静默无言,犹如睡着的老人一般,我只有把脚步放轻,生怕惊扰了它的梦,只是不知道它在梦里是畅想明天还是回忆往昔? P3-10 序言 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济南情 韦辛夷 张国华是城市美丽的守护者…… 刚一动笔,在“城市”和“美丽”这两个词儿的前后位置排列上,我竟然颇费踌躇,继而引发了思索,最后认定国华是“城市美丽的守护者”。 那么“城市美丽”和“美丽城市”有什么区别吗? 细思下来还真有:“美丽城市”往往是说当下,而“城市美丽”却往往是说过往,这既是汉字的通雅高妙之处,也是让人撕心裂肺之处。这样,给国华绘画的定位再明晰不过了——他是为这个城市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风景所做的抢救性的记录和纪念。 这是个老话题了,是一个让人扼腕的话题,一个让人黯然神伤的话题:在城市化急速扩张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付出毁坏优秀传统的代价吗?这种粗暴的、简单的、铲除式的思维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美丽”消失了,只剩下了“城市”——这种已被西方学者所诟病、而我们却大拾牙慧的模式,以为就是“现代化”了。岂不知,真正的“现代化”就在我们古老的优秀传统之中,就在我们不割裂优秀传统的审慎思维之中。那种霸道的、所谓时尚元素的物质存在,只是一时的光鲜,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外来城市规划理念的浅薄与缺失。我们是不是做了太多泼脏水泼出孩子的事情呢? 可是,面对消失,我们怎么办呢? 在我面前摊开一摞厚厚的画稿,都是国华这些年利用课余时间凛寒御暑在济南的老城区走街串巷画成的。我仅仅是抚摩这些画作,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 “你为什么要画老济南?”我幽幽地问,他幽幽地答:“老房子快没了,不画下来,挺可惜……” 仅仅是这朴实无华的回答就让人感动!这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而我从这个瘦削的、单薄青年身上感受到一个强大的气场,没有人逼他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济南的热爱,完全是纯真的艺术良心,还有对美好童年的回忆。相形之下,我反问自己,又为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做了什么?一比就比出了差距。 《画说济南》共选了50余处济南老街巷、老建筑为画面,大部分是水彩画,少部分是水墨画。国华受过正规的训练,是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的高材生,所以他的画作,从写生的角度到写生技巧都是专业的,让人信服的。间或实中做虚,或概括中来几笔“帅”,也都抟弄得让人会心。更主要的,我们可以透过这斑驳的笔触,去填补一下无可挽回的想象空间,这是悲哀,也是幸运。悲哀的话题就不多说了,说幸运,是因为还有像国华这样的一些人、一批人在为这个城市默默地做着什么。是的,是“默默地”,难道我们不应该大声疾呼,让这“默默地”不再是“默默地”吗? 国华的文笔也好,清新流畅,朴实率真,像他这般的年轻人、年轻画家,能有如此之文笔的还真不多见。仅从这些文字上就可以看出国华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有心人。我一直有一个固执的念头,认为一个画家如果不注重读书,不注重修为,不会有大出息,即便赶上某种机遇,有过一时的风光和得势,也是过眼烟云,这些都不足论,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涵养和文心,这已经是被古今无数成功案例所证明了的,如今面对这如泉涌甘冽的文字怎能不快心呢。 一片春雪,一场夏雨,一声秋鸣,一层冬云…… 一个画架,一支画笔,一张画纸,一盒颜色…… 一个年轻的画家,一个单薄的身影,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在“美丽”与“城市”中徘徊; 在“城市”与“美丽”中共生。 是为序。 2014.12.21.夜 (作者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后记 很多人问我是老济南吗?看似一两字的作答,每每却不知如何回答,因为真心不晓得是按家谱?籍贯?还是出生地算?父亲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祖籍广东揭阳,系五十年代归国华侨,我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母亲出生在济南,籍贯山东泰安;我生在济南,长在济南。“是”还是“不是”,你们定夺吧。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影响一生。我的童年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组成,一是市里姥姥家。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老城区;二是城郊自己家。厂区、家属院、食堂、澡堂,学校等相对封闭独立的工业区。这两种记忆在当今城市发展中大多都消亡了。我的童年经历恰好就在那个物质贫乏、精神富饶的纯真年代,打小对老济南的情结,也成全现在的绘画创作。 怀旧是人的天性,回忆物、回忆事、回忆人……多久的物、事、人,才算故人、往事?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发展建设迅速,“物”消逝的也快,怀旧情结就提前触发了,因为记忆没有了“场景”的依附,总感到怅然若失,我画的旧街巷,老建筑就容易让人睹物思情,首先感动了自己,能否引起他人共鸣不敢说。往小里说给自己的记忆配个插图,往大里讲算给这座城留点记忆。 《画说济南》最早出现在媒体,是2009年的《济南日报》,我画,赵晓林老师写,一月一期,不到一年,我遂去读研,栏目就此搁置下来。2013年,我在《齐鲁晚报》发表了一篇小文《桐叶婆娑故人来》,副刊李秀珍主任注意到文中那幅水墨画。约谈了仅一次,就决定为我在晚报开设《画说济南》这个栏目,文字也由自己写。这期间要感谢李主任和编辑徐静老师的鼓励,悉心指导并及时转达读者的反馈,才坚持下来,有了今天这本书的雏形。与冯克力先生打交道,源自我纪念父亲的文章《榴莲飘香》(《老照片》第五十七辑),先生亲切细致,敏锐且充满人文关怀,人如其书。这么想来,从十八年前《老照片》第一辑开始我们就相识了。雍坚、王任皆是因文因画先后结识的朋友。雍坚作为对济南文史深有研究的学者,详细审阅了书稿,幸亏由他把关。据说王任对他人最高的评价是“应当出书”。果不其然,初次相见,“张老师你应当出本书啊”……数年过去,如今真有这打算了,事无巨细跟置办场婚礼差不多。王任为此书编辑出版尽心竭力,高杰承担了全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工作。特别感谢于明诠先生题写书名,韦辛夷、李秀珍两位先生作序,感谢冯克力先生鼎力支持并担当责编。还要感谢《齐鲁晚报》以及《山东画报》的公晓慧刊发我的文字和画作。这么多“大牌”驾到,“新娘”反倒不好意思出场了。 国华在此深致谢忱! 他从未希翼自己成为艺术家或作家。记得小时侯,画画也多是奔向20000年,(现在想应是2000年)反正小孩不识那么大的数,后面高兴画多少零就画多少,画面中小朋友都坐着宇宙飞船在天上打招呼;上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永远是我的理想或长大做什么之类,为了让自己今后的人生更“丰富”,从画家、科学家到解放军、宇航员,换着花样“规划”,好像写了这些理想就实现了;几十年后,没有“上天”的他成天价开着辆夏利东奔西跑在地下,老婆总借机教育孩子一少壮不努力,长大开夏利。是不是画家不知道,既没职称也未入任何协会,但到现在他最持久和快乐的事是画画,是不是“家”对当年那个孩子已无所谓。倒是希翼自己的感受能遇到知己,那也对得起他儿时的理想和为此书牺牲的几棵大树了。 张国华 2015年7月于济南工人新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