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诚与真(诺顿演讲集1969-1970年)/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美)莱昂内尔·特里林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莱昂内尔·特里林显然并不属于那种有着明确的理论体系的文学批评家,除了“纽约知识分子”这个带有更多的地域特征而非流派特征的称谓外,他不属于任何文学团体。本书为“西方现代批评家经典译丛”中的一本,是特里林1970年在担任哈佛大学诺顿诗歌教授时的演讲集,主要围绕历史中的自我之真诚与真实问题展开,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他此前对诸多作家及文学文化现象的研究与思考。

特里林并不喜欢对所论述的问题匆忙给出是非明确的答案,对各种对立的观点冷静、理性而辩证的阐释多于主观、感性的论断,从而在理解方面向读者提出了严峻的阐释战。

内容推荐

《诚与真》是特里林1970年在担任哈佛大学诺顿诗歌教授时的演讲集,主要围绕历史中的自我之真诚与真实问题展开,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他此前对诸多作家及文学文化现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涉及众多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又包容了黑格尔、弗洛伊德有关精神的自我实现及潜意识理论,这部演讲集的思辨色彩很浓。他认为,对真诚和忠于自我的不懈追求在道德生活中占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进一步的变化中,这种地位却被强劲的现代真实观念所篡夺。在整个西方文学和思想领域中比比皆是的例子都暗示着“诚”与“真”这两种观念所引起的矛盾和反讽。

目录

第一章 真诚:起源与兴起

第二章 诚实的灵魂与分裂的意识

第三章 生存的意义与艺术的意义

第四章 英雄的,美的,真实的

第五章 社会与真实

第六章 真实的无意识

索引

试读章节

不时地,我们能够看到,道德生活处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之中,它或许对先前强调的这个或那个要素予以轻视,或许发明或增加某个新的要素,某个迄今尚未被视为基本美德的行为方式或感情方式。

面对这种新的情况,人们在接受时常常带着一定程度的嘲讽或抵触情绪。当然,近来所有人都养成了这样的看法,即道德生活是变动不居的,我们所谓的价值是时移代易的。大家甚至无须费力就能够相信,这样的变化并不总是渐进的过程,有时也会相当突然。我们对文学的现代思考也包含慨然接受道德生活之变化的态度。不过有时恰恰是我们的文学经验促使我们抵制道德变化的观念,促使我们去质疑,我们在道德假定中所发现的变化是否值得大家非相信不可。我们一般能够深切而敏锐地认识到,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道德假定是不同的,以至于我们很难相信还存在什么基本的人性。但大家又都知道,某些时候这些不同是无关紧要的或者基本上就不存在,对此文学可以证明。我们阅读《伊利亚特》或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的剧本,它们与我们的心灵非常贴近,完全击垮了我们经由教育而养成的关于道德生活的认识,或使我们将这种认识暂时悬置起来,毕竟我们的认识受特定文化的局限。这些作品促使我们相信,人性从不变化,道德生活是一元的,它的术语是长期的,只有迂阔冒失的学究才想另立新说。

不过,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看法,判断就会完全相反。我们发现,我们会急切地关注将一个时代的道德与另一个时代的道德区别开来的那些假定、思想和行为的所有细节。我们觉得,对道德特征诸差别的敏感与洞悉才是对待文学所应有的最基本态度。

以上所描绘的左右摇摆的矛盾态度正是我本人现在的心态。我有些举棋不定,我是想指出,在历史发展的某个时刻,欧洲的道德生活为自身增加了一个新的要素,我们把这个要素叫做自我的真诚状态或真诚品质。

我们这里所说的真诚(sincerity)主要是指公开表示的感情和实际的感情之间的一致性。我想说,体现在这种一致性上的价值在历史的某个时刻成了道德生活的新要素。可这样说真的能行吗?这种说法有意义吗?或者这种价值想必跟说话、打手势一样历史悠久?

但我打消了这种疑虑,因为我想我们不能不考虑一个人的文化环境就把这个词用到他身上。例如,我们不能说先祖亚伯拉罕是一个真诚的人,这种说法必定只能让人感到滑稽。我们也无法讨论阿喀琉斯或贝奥武甫的真诚:他们既不具有真诚也不缺乏真诚。但如果我们问,少年维特是否真的像他所说的那么真诚,或者达什伍德两姐妹——埃莉诺、玛丽安——在简·奥斯汀眼里哪个更真诚,我们就能很有把握地期待对问题的正反两面会有明确的回答。

《哈姆雷特》中有一个独特而动人的场景:波洛涅斯催促儿子雷欧提斯动身去巴黎,并对他谆谆告诫,可雷欧提斯却心不在焉,完全当做了耳边风。这个老人的格言警句一个比一个古板乏味,读者把这些话当做是对一个年老而又小气的人物的性格写照。但接着我们吃惊地听到这样的句子:

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

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

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对于波洛涅斯在其告诫快结束时所说的这段话,我们自然会努力寻求另外一番理解,以求跟我们对他的蔑视相一致:“如果你始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你谋求的是自己的利益,你就不会误导你的同伴,他们就不会指望你对他们的利益表示忠诚,这样,当你不可避免地让他们的期望落空时,你就不会激怒他们。”然而波洛涅斯的话却不能被这样理解。我们想使这句话跟我们对波洛涅斯一贯以来的总体评价相一致,可是掷地有声的句子、清晰明确的道德情怀让我们却步。它让我们相信,在这一刻,波洛涅斯实现了自我超越,他在这一刻是仁厚而诚恳的。他认为真诚是美德的基本条件,他了解怎样能够达到真诚。

每个读者在理解《哈姆雷特》时都会认识到,真诚的主题渗透了整个剧本。很显然,哈姆雷特第一次深情的独白就宣告了他的真诚,说他不知道什么“好像”。是的,他关于父亲之死所公开表示的感情和他的实际感受是不一致的,但这不是他母亲所认为的那样,尽管他也情愿是那样——他的感受远远超过他的告白,他有无法表现出来的心事。伶人一幕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段,这些手段保证了感受与告白的一致性,后来哈姆雷特站在奥菲利娅的墓前时,他不适宜地援引了这种戏剧的一致性,在表达悲伤方面超过了雷欧提斯:“嘿,你会吹,我就不会吹吗?”还有霍拉旭,哈姆雷特视他为知音,正如哈姆雷特所说,这个朋友不是感情的奴隶,斯多噶式的冷漠让霍拉旭成为我们所感到的那样,他是一个始终如一的灵魂,是一个绝对的真诚的典范。

          P3-6

序言

这是我1970年春在哈佛大学担任查尔斯·埃利奥特·诺顿诗歌教授时的演讲集。历史地看,诚与真这两个观念是血脉相连的,当我以此作为演讲的主题时,我清楚地知道,六次演讲想来是无法穷尽这个主题的。这种想法激励着我的研究活动。到我进行最后一次演讲时,我依旧十分清楚,我的这些演讲必定是不充分的,但因为木已成舟,我也就归于平静——我知道,这些演讲在多大程度上没有达到要求,具体都表现在哪里。当我——胪列那些未及考虑的重要问题和重要人物时,心中未免感到沮丧。今天,在将演讲稿虽非原封不动但基本上是未作大改地付梓之际,我不由再次想到,我选择的主题确实太大了,实际上与四百年的文化一样广阔。因此,即使仅仅是对它的局部进行研究,显示其广度,对它所引发的众多出人意料的见解中的一些说法加以评述,也是不无裨益的。

            莱昂内尔·特里林

            纽约,1972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3: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