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一种史论性质的探索。因此,它自始至终的文字中,都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清醒的治学意识和追求:打破一般文学史框架习惯于作家个论汇集的呆滞,也避免以一种先验理论框架梳理阐说文学现象的毛病,努力将历史眼光与理论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在大量文学现象的阅读、体味、归纳、发现,然后进行生动的论述中,抽象出自己的富有理性思辩的发现与认知,这样努力的获得,便使全书各个章节的论述,自然地现显出于丰富文学现象基础之上创新性理论思考的深度。作者不满足于已有研究现状,力避肤浅和“中庸”的“隔靴搔痒”,以自身敏锐的艺术感觉,竭尽往深潜处探索,这种努力的结果,使得他的这份研究成果,给这个领域的学术开掘带来了颇为鲜明的理论思考突破性和超越性的色彩。
云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画梦录”
——《边地梦寻——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序
《边地梦寻》序
第一章 历史回望:边地与中原的交流会通
一 “五四”的共振
二 “左翼”的感召
三 南行的启示
四 抗战的凝聚
第二章 现实关怀:变革与守成的深刻对峙
一 变革的诉求
二 传统的执守
三 观念的裂变
第三章 文化诠释:漂流与回归的两难选择
一 “外来人”
二 “假洋鬼子”
三 “浪子”
四 浪子回头
第四章 性别自觉:历史与人生的女性书写
一 发露被历史遮掩的“自我”记忆
二 透视边地女性生命本体
三 解构男权文化神话
第五章 审美比照:神异与冲淡的相映成趣
一 语言体式的差别
二 抒情方式的迥异
三 审美意境的错位
四 文化精神的互补
第六章 影响研究:本土与世界的遥感共鸣
一 遥感梅里美的浪漫情调
二 神会苏俄作家的人性魂核
三 冥契拉美作家的魔幻形式
第七章 文体探索:汉化与欧化的交互偏侧
一 “汉化”
二 “欧化”
三 民族化
第八章 语言狂欢:优雅与粗鄙的媾和同乐
一 如歌的抒情
二 杂语喧哗
三 民间自然主义
第九章叙事实验:先锋与古典的兼容并蓄
一 多愁善感的民族气质
二 先锋意味的叙事
三 诗性的语言
第十章 原型溯源:神话与现实的移位变形
一 复现原型
二 仿制民间故事
三 重构“难题求婚”仪式
四 颠覆神话
附录一 学步鲁迅:异端与边缘的心契神会
附录二 守望山林:生命与图腾的冥合交感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