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黔北仡佬族民间文学作品集
分类
作者 王清敏//孙建芳//胡昱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仡佬族是由周王朝时期南方的百濮民族和生活于东南及沿海地区的百越民族逐步发展而成,至宋代始有“仡佬”的称谓。

仡佬族歌谣流传面广,内容也很丰富,有古歌、儿歌、情歌、哭嫁歌、迎亲送客歌、打闹歌、丧葬歌等。王清敏、孙建芳、胡昱以黔北仡佬族聚居地务川、正安、道真为重点,通过当地文联和民间文艺爱好者、从业者的帮助,完成了《黔北仡佬族民间文学作品集》。

内容推荐

王清敏、孙建芳、胡昱主编的《黔北仡佬族民间文学作品集》主要包括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两部分。仡佬族民间故事盈千累万,内容丰富。它包括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地方风俗、风物及地名、动物故事等。由于仡佬族经历多次迁徙,因此要准确地把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地域区分很难,故主要以黔北仡佬族主要聚居地务川、道真、正安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入《黔北仡佬族民间文学作品集》,兼及湄潭、仁怀等地作品。

目录

民间故事

制天造地

天与地

四曹人

挑花不如窖葫芦

奎星映婺

神鹰救兄妹

喊太阳

宝王

麻羊人传说

麻羊洞里麻羊人

宝王菩萨

朱砂窝在哪里

仡佬族宝王菩萨的传说

仡佬族敬竹的传说

竹王

竹生

仙氏祖婆的传说

青、红仡佬族的来历传说

仡佬族是九天天主的后代

金角老龙王救始祖的传说

田母的传说

仡佬族吃虫节的传说

龙与水

鹰叼老鼠

灶神的耳朵为什么聋

奇怪的瓜

李小娃问佛

仙女留客

善宝成龙

古银杏、灯杆、麻王娘娘

斩孽龙

申御史见义勇为三事

杂种为什么不下马

婆婆考媳妇

山兴文的故事

山精灵的故事

挑女婿

八大金刚

人小心计大

蛤蟆娃

滚豆儿

狗大佬倌

石笋和十省

狗三打虎

长寿王与老虎

碓窝神

菊香还魂

蛮王

蛮王放粮

盘古王漂白

催命鬼捉盘古

山 满

阿良和阿匹

吹芦笙

降龙栽水

石娃与翠莲

韩之显

康葛佬

赵巧的传说

瓦 匠

谎三

狡灵

郑体人

洞房方丈人命案

何法犁石板

三个媳妇拜年

圆梦

栽树修桥惩恶人

逃婚

张打枪

拜寿

王福天的皇帝梦

两姊妹

杵路棍

六月六的传说

仡佬族踩堂舞

泡木筒的来历

和尚棋

猪蹄叉棋

天麻的传说

尹珍树

法衣法帽和铰子

白果花

木磨心木磨担的来历

黄桷和棕榈

摇钱树

神仙碾

启蒙树

围腰坟

五桠树

“杆杆酒”

龙女洞

哑巴洞

石鹅坪

韩婆岭

谢坝来历

黑龙洞

洛龙的传说

老龙洞

哑塘

银子石

赤水河

公公背媳妇岩的传说

落亡洞的传说

围腰

金鱼寺的传说

神仙洞的传说

冉疤子拴龙

三块石

灯笼坝

石牛

麻窝洞

石剑

洋渡河·天楼山

华尖山与冤家沟

三富庙

白脚塘

马为什么站着睡觉

谁是大哥

“龙哥哥”

“哥哥斧鹊”

鸦鹊的头上为什么没毛

封排行

胡豆雀巧诘凤凰

屋漏

耗子嫁姑娘

聪明的小白兔

老虎和猫

猴子学人

结拜弟兄

毛狗和豺狗

民间歌谣

儿歌篇

情歌篇

仡佬族出嫁迎亲歌谣

劳动歌谣篇

劝世歌谣篇

苦歌篇

丧葬歌篇

古歌篇

仡佬族其他歌谣

试读章节

鹰叼老鼠

有一个仡佬族书生,他对土地菩萨很恭敬,每天上学和放学路过土地庙都要对土地菩萨礼拜。土地菩萨很受感动。这个书生看上了潘员外家的小姐,想求之为妻,去求土地菩萨帮助,土地菩萨给了他一张老鼠皮。书生来到潘小姐的绣楼上,脚一踩,变成一个老鼠蹿进潘小姐的闺阁去,又在上面滚动还原成人,与孤单的潘小姐幽会。这样一来,时日久了,潘员外听到了风声,气炸了肺,把小姐的丫环拿来拷问,丫环说出原因。潘员外于是带两仆人来到了小姐的闺房,带着老鼠皮将书生捆绑见官。正值包老爷升堂问案。公堂上,书生说时迟,那时快,踩在老鼠皮上变着老鼠逃出县衙门,爬到旗杆上。官兵追来,老鼠直叫:“土地公公救我。”这时,土地公公变一只老鹰把老鼠一叼,直上九霄云外。包老爷与潘员外一个个目瞪口呆。哪个都晓得包老爷是清官,能审各色各类的无头案,可他就是没有审清楚这“鹰叼老鼠”一案。

灶神的耳朵为什么聋

仡佬族的祖先是不信神不信鬼、不信教不供菩萨的。后来除敬天地外还供着一位可笑的聋灶神。讲起来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自从仡佬人的祖先第三次上天找玉皇讲理要过好生活,他来“帮”着“看家、管理火”以后,仡佬人不但放不下原来的心,而且更加头痛了。这灶神名义上虽是来帮看家理火的,实际上却是玉皇派来监督、管理仡佬人的。自灶神到家以后,他每天不到田地里劳动,只睡在灶上吃敬供,有什么困难他也不管,做了多少好事他也不说,只要抓住一丁半点小“毛病”,就上天去给玉皇作耸人听闻的汇报。这个玉皇高高地住在天宫,不管灶神向他说真道假,粗涂细描,一律不加调查,全凭灶神报告,他完全相信灶神的说白道黑,动辄就派雷公来劈、火神来烧、风伯来刮、雷神来打。对于从来就不肯给神仙菩萨烧香磕头的仡佬人,他们还能手下留情吗?这一来,真是搞得仡佬人吃不好,睡不香。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人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会变的。我们的祖先能上天的时候,对玉皇都没有下跪磕过头,这回呀!结婚、过年都要给灶神烧香化钱,磕头跪拜,献酒献肉!老辈子说:“不怕官,只怕管……”别的民族对灶神只三献,我们仡佬就供奉四献吧(仡佬族供灶神不用碗筷,是用手掐肉放在码石里,跪拜一次,乞求一次,祷告一次,再站起来将码石绕四方奉献,如此反复四次)。尽管如此,灶神还是见软吃软,特别是对待妇女,稍不如意处就去栽赃诬告,使她们不断地遭受雷劈。

有一个媳妇,天天提心吊胆地怕灶神诬害她。她除每天细心办事之外,总要在吃饭之前偷偷地供老天一次,乞求保佑。久而久之,老天被她感动了,他想:“灶神这家伙实在太胡作非为,应该向玉皇讲讲。”恰恰就在第二天上午,这个媳妇的婆婆没有去做活路。饭熟了,她要照常敬献老天,又害怕婆婆怀疑她偷嘴,就急慌慌地舀饭供。这一慌可出了大祸,她弄撒了几颗饭粒落到水缸底,灶神早知道她在求天保佑,一直在找她的岔子,这回算是抓住她的辫子了。赶忙起早,鸡叫就上了天向玉皇报告:“这个媳妇抛撒五谷六米,不是一回了,现在水缸里头还丢得有半缸的白米饭。”玉皇大怒,立即叫雷公来劈。这时,老天对玉皇说:“现在下界怨气冲天,弄得我心神不宁,你是玉皇,办什么事都要慎重一些才好,还是叫雷公先了解一下,搞清大小曲直,不要冤枉好人。'’玉皇说:“雷神,老天讲得公道,今天你去要好好地处理这件事。”

老天赶忙给这个媳妇托梦说:“今天午时三刻雷神要来劈你了,你为供奉我才撒在水缸底的那几颗饭,快捞起来用油炒了吃掉,然后你捡几小颗亮米石丢进缸底,你就平安无事了。”

这媳妇惊醒过来,一切都照老天指教地做,她刚将找来的几小颗亮米石丢进缸底,马上天昏地暗,雷神就进了家。灶神指着媳妇说:“就是她,一贯抛撒五谷、欺天灭地、糟蹋粮食的就是她。”雷公没有提起神斧就砍,他从缸底捞起亮米石,看了又看,轻轻地自言自语:“这不像是饭嘛!这……”灶神催促说:“劈吧!劈吧!不像饭又像什么呢,难道你听老天一说就想包庇她?”雷公擦了擦眼睛再细细一看,他一会把头偏起由左边看,一会又偏起头由右边看,越看越不像是饭。这时,灶神生气了,他耍起刁来对雷神说:“午时三刻已过,你还不劈,真要包庇她?好!我和你到玉皇面前打官司去!”此刻,雷公也急了,说:“屋里太黑,一时看不清楚,让我再试试看!”他将几颗米石一齐丢进嘴头,使劲一咬,“格崩”一声,他的座牙都缺了,痛得他泪花花直冒。雷神怒火三丈,一转身就左右开弓,狠狠地扇了灶神两耳光。这时的灶神还丈二烟杆摸不着斗斗,雷公从嘴里吐出亮米石连血带水甩到灶神的脸上,说:“从今后,只准你每年腊月廿三上天一次,不要再天天去瞎报告了。”

那两耳光真打得扎实哩,灶神的耳朵就是这样被打聋的。从此,两口子想开个玩笑,说几句恩爱话,灶神听不见,也不再去告玉皇说:“仡佬在亵渎灶神了……”但是,耳朵挨打聋的人,眼睛还是看得到的,为了每年他上天不再瞎报告,诬枉人,所以廿三要祭灶,祈祷他上天“好的多多讲,歹的避瞒藏……”

灶神在平素得不到好的吃喝了,廿三日晚他一夜不睡,挨家吃饱喝醉,昏昏沉沉上天,就是要想讲点什么屁话也忘记了。再说,他的耳朵是挨雷神打聋的,要多说瞎话难免再吃亏,心里总还是有些惧怕。

P26-28

序言

仡佬族是由周王朝时期南方的百濮民族和生活于东南及沿海地区的百越民族逐步发展而成,至宋代始有“仡佬”的称谓。总体来说,仡佬族是贵州高原上最古老的民族,被有关专家称为贵州高原上的拓荒者,并被认为是夜郎国的王族和主体居民。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叫“蛮夷仡佬,开荒辟草”。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道真、务川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及正安、石阡、遵义、平坝、普定、大方、镇宁、黔西等县,还有省外的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麻栗坡、四川省的盐边、湖南的新晃等70多个县。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仡佬族总人口有57.9万多人。其中,道真有仡佬族近16万人,务川有18万人左右,石阡有6万人左右,正安有万人左右。而黔北由于自然的屏障,成为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发展的一块热土。

地处偏僻,有利有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让这雄伟的高原在经济发展上处于劣势。值得庆幸的是,这块土地所滋养的文化因此得以较好地保存了下来。但民间交往的频繁,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如务川、道真、正安等地既是仡佬族的聚居地,同时又是汉族、苗族、土家族的聚居地,因此,要很清晰地将仡佬族民间文学辨析出来,难度很大。这样的状况,无疑增加了搜集、整理仡佬族民间文学作品的难度。

仡佬族民间文学主要包括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两部分。仡佬族民间故事盈千累万,内容丰富。它包括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地方风俗、风物及地名、动物故事等。由于仡佬族经历多次迁徙,因此要准确地把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地域区分很难,故主要以黔北仡佬族主要聚居地务川、道真、正安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入册,兼及湄潭、仁怀等地作品。

仡佬族歌谣流传面广,内容也很丰富,有古歌、儿歌、情歌、哭嫁歌、迎亲送客歌、打闹歌、丧葬歌等。我们以黔北仡佬族聚居地务川、正安、道真为重点,通过当地文联和民间文艺爱好者、从业者的帮助,完成了这一搜集、整理工作。在此,向遵义市文联、道真文联、务川文联、正安文联给予我们帮助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许多方言中的词汇无法在现代汉语中找到对应的字,故只能选用同音字代替。

编者

2012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