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这样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本书通过整理加工,除将原文列出并译成白话外,还对每条内容加以通俗性评析,文字简洁浅显、说理透彻明白。熟读此书,理解此书,运用此书,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菜根谭/传世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明)洪应明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菜根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这样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本书通过整理加工,除将原文列出并译成白话外,还对每条内容加以通俗性评析,文字简洁浅显、说理透彻明白。熟读此书,理解此书,运用此书,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内容推荐 本书为“双色图文传世经典”之一,该系列是一套普及性读物,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级文化程度的读者,书中注释尽量注意做到准确、详细,但文字力求简约,对因版本不同而出现的字句差异,重要的亦作了简要说明。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欣赏原词,笔者在仔细揣摸、深入领会、总体把握词意的基础上,采用散文形式,对原词作了意译,尽可能把原词的意韵展呈给读者,另外还加入了评介性文字。或介绍词作背景,或诠释词意,或剖解精警字句,或简析全词意脉,或指出其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是一本不错的了解古代文学的读本。 目录 无私天地宽 惠泽后世久 功不可独居 过不可推诿 君子坦荡荡 淳朴且真诚 勤勉是美德 淡泊是高风 方圆以处世 宽严以待人 富贵如浮云 权位身外物 为恶畏人知 为善急人晓 事宜留余地 功不必求盈 不必畏小人 但防伪君子 路留人一步 味让人三分 愉悦以求福 除怨以避祸 君子守操履 不可露锋芒 心事使人知 才华应隐藏 交友重侠气 做人存素心 宁默而毋躁 宁拙而无巧 善待人间事 天下可太平 让一步为高 宽一分是福 念过不念功 忘怨不忘恩 冷清者凉薄 热心者泽长 居功者戒矜 犯罪者须悔 宽宏可容人 清高则孤独 天地有和气 人心有愉悦 有备而无患 安闲宜慎独 行善如卿相 贪权同乞人 责人勿太严 诲人勿过高 要憎恶小人 应礼待君子 施者无所求 所求反无功 千金难结欢 一饭竟致感 凡事留余地 适可则无悔 刚正遭嫉恨 无恶致人毁 闲时要吃紧 忙处有悠闲 居无不居有 处缺不处完 无过便是功 无怨便是德 快意早回首 失意莫放手 立身应高远 处世留余地 难时退一步 顺时让三分 智巧藏于拙 退缩以求进 不攻人之短 不恶人之愚 阴者不可交 傲者勿多言 防人不害人 精明又宽厚 善人不急亲 恶人不急去 有美必有丑 有洁必有污 富贵多炎凉 骨肉更妒忌 恶显者祸浅 善显者功小 警醒与解救 无量之功德 饥寒而不弃 温饱而不趋 静观世间事 切勿动刚肠 出言宜严谨 举动要慎重 谨于细微处 恩施不报人 春风煦万物 朔雪凝生灵 厚待老朋友 礼遇衰朽人 君子重勤俭 小人营私利 宽恕人之过 忍受己之辱 常留慈悲心 人间有温情 诚和化凶顽 美德感人心 怪异招灾难 寻常招和平 休与小人仇 勿向君子媚 磨砺宜持久 张弓不轻发 毋为小人媚 毋为君子容 好利者害显 好名者害隐 知恩不报怨 疑恶不疑善 恶言久自明 阿谀侵肌肤 谦逊立大业 固执无所成 处世宜雅俗 做事宜厌喜 俭奢应适可 让人不卑亢 坦然对忧喜 平静待安危 宽舒得福禄 浅薄无所获 乱处立脚定 路危早回头 节义济和衷 功名承谦德 畏上无放纵 畏下无蛮横 勿逞己之长 勿挟己之有 喜厌与取舍 忌形气用事 荣华不足贵 何必费心机 天性未常枯 机神易触发 立足人世问 无功不受禄 满腔皆和气 随地有春风 常闻逆耳言 常有忧心事 洁常自污出 明每从晦生 以事后之悔 破临事之迷 当原其初心 要观其末路 居卑而处晦 守静且养默 弃功名利禄 可超凡人圣 不为君相笼 不受造化铸 有木石念头 具云水趣味 吉人皆安详 恶人皆杀气 少事之为福 多心之为祸 俭者贫而余 拙者逸而真 苦中亦有乐 乐中更有苦 君子有作为 立言且行事 真廉无廉名 大巧无巧术 天机难预测 君子能忍受 倡中庸之道 杜过与不及 以不贪为宝 可度越一世 保已成之业 防将来之非 事来心始现 事去心随空 清廉而仁慈 精明而刚正 君子不得志 不必自废弛 认清世间事 担负济世任 持身不可轻 用意不可重 知有生之乐 怀虚生之忧 持盈履满时 君子尤兢兢 扶公敦旧好 积德谨庸行 暗处不欺隐 末路不怠荒 居安应虑患 处变当坚忍 不惊奇喜异 勿苦守名节 昏散知提醒 烦恼要镇定 是非有己见 公私须分明 暗室出节义 临海出经纶 功过应分清 恩仇不必明 权位不宜盛 能事不宜尽 品德主才学 有才先有德 奸佞不穷追 好物得保存 功名须让人 过失归自己 精神万古新 功名随身毁 机里也藏机 变外又生变 做人要真诚 处事应圆活 办事勿急躁 欲速则不达 发思古幽情 人自然怀抱 勿自昧所有 勿自夸所有 人未必尽诚 人未必皆诈 恩宦淡而浓 威宜严而宽 富贵而不喜 贫贱而不怒 无事易昏冥 有事易奔逸 当局者不迷 旁观者要清 操履要严明 心气要和易 登山耐侧路 踏雪耐危桥 忙里要偷闲 闹中要取静 为生民立命 为子孙造福 知贫贱之痛 念衰老之苦 最美夕阳红 年老更有为 隐才且藏智 任重而道远 不可多宴饮 不可重名位 乐极生悲哀 苦心换乐来 冷眼观世事 冷心思理念 闻恶不就恶 闻善不即亲 戒性躁心粗 宜心平气和 用人不宜刻 交友不宜滥 居官应有度 居乡应近人 逆境要自强 顺境要自知 不乘喜轻诺 不因倦鲜终 智愚皆可与 中才最难共 守口要严密 意志须坚定 如今休便休 觅了时无时 知足者仙境 善用者生机 退后宽一步 清淡长一分 进步思退步 著手图放手 喧杂则昏聩 宁静则清醒 闹中着冷眼 冷处存热心. 有乐必有苦 寻常方安乐 自然生妙趣 乾坤见文章 伏久飞必高 开先谢独早 前念不滞留 后念不犹虑 凡俗观各异 道眼观是常 休尘境为真 了僧家是俗 文章以拙进 道行以拙成 以我转物者 天地尽逍遥 遇病而思强 处乱而思平 学道须加力 得道任天机 草木才零落 萌颖于根底 抱身心之忧 恋风月之趣 当顺逆一视 而欣戚两忘 鲜花看半开 美酒饮微醉 把握住根本 可舒卷自在 随缘与素位 处事之秘诀 定云止水中 飞鱼跃气象 依阿权势者 凄凉万古长 真味只是淡 至人只是常 夜深人静时 方露真本性 志以淡泊明 节从肥甘丧 宠利勿居前 德业勿落后 降服客气下 而后正气伸 有山林气味 怀廊庙经纶 富贵宜宽厚 聪明宜敛藏 意见害人心 聪明障路途 正气还天地 清名在乾坤 心伏群魔退 气平外不侵 欲路勿染指 理路勿退步 不可太浓艳 不宜太枯寂 人人有慈悲 处处有趣味 君子欲无错 勿得罪冥冥 以相观对治 乃方便法门 富贵与名誉 皆自道德来 拔去名之根 融解客之气 暗室有青天 白日有厉鬼 无名位者乐 无饥寒者虑 天理路上宽 人欲路上窄 多病未足羞 无病是吾忧 化解内外贼 皆可为家人 品质修养好 不可有偏激 欲念初起时 切莫轻放过 宁静而淡泊 观心之证道 动处静得来 苦中乐得来 舍己慎毋疑 施恩慎毋念 天之机最神 人之巧何益 保持贞节者 始终要如一 逆之境砥砺 顺之境销靡 嗜欲如猛火 心将自烁矣 人心如一真 金石皆可镂 文章无奇巧 人品宜本然 不责人小过 不念人旧恶 德怨之两忘 恩仇之俱泯 勿犯公正论 勿诌私权门 幡然悔悟者 立地便成佛 毋偏信人言 不独恃己长 阴晴与圆缺 喜怒与哀乐 有识亦有力 私魔无影踪 诈不形于言 侮不动于色 横逆与困穷 锻炼人身心 吾身小天地 天地大父母 欲厚其德性 必增其雅量 耳目皆桎梏 情欲悉机械 辟众善之路 浚诸恶之源 去混而清现 去苦而乐存 节义傲青云 文章高白雪 德者业之基 基固而栋坚 善根可暗长 恶损必潜消 学贵有恒心 道在悟真理 脱俗便是奇 远污便是清 心虚则性现 意净则心清 心体之欲念 天体之所现 不近丑恶事 不立善美名 慈祥酿和气 洁白昭清芬 勿夸逞功业 勿炫耀文章 水清则无鱼 人察则无徒 势理病难医 义理障难除 高峻处无木 湍急处无鱼 过满则自溢 过刚则自折 责人者情平 责己者德进 处患难不忧 遇权豪不慎 静中真境界 淡中本面目 静夜唤梦境 观影见真身 极端空寂寥 过亦犹不及 栽花与种竹 心境无小我 清静无欲时 方可长道心 出世即涉世 了心即尽心 游云中世界 知静里乾坤 像由心中生 像随心内灭 任形之凋谢 识性之真如 知身不是我 烦恼更何侵 自老视少年 除却虚荣心 达观处世间 荣辱皆坦然 流水落花去 身心常静安 心地无风涛 触处见鱼跃 处世而忘世 超物而乐天 但求心内佛 了却心外法 脱俗便成名 减欲可人圣 真空与不空 在世与出世 烈士让千乘 贪夫争一文 心地如沉迷 不必谈禅理 操持身与心 收放任自如 造化与人心 融和为一体 理寂则事寂 心空则境空 本真即为佛 何待观我心 做事勿待尽 用力勿至极 修行绝尘嚣 澄悟吾静体 人我如一视 动静两相忘 山居胸清洒 触物有佳思 人生福与祸 皆念想造成 机息与心远 月到与风来 万钟与一发 存乎于一心 只以我转物 不以物役我 就身与了身 出世即人世 何地无真境 何物无真机 风迹与月影 空过而不留 世间皆是乐 苦自心中生 体任自然境 不染世俗法 减繁增清静 安乐之根基 耳口勿嗜欲 但求真情趣 无为且无作 优游亦清逸 言者却无行 常谈者不真 水木裹石崖 不见真天地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乐贵在真趣 景并不在远 心中无物欲 坐伴有琴书 乐极则生哀 兴味而索然 会得个中趣 破得眼前机 万象皆幻象 达人须自达 短暂之人生 何争名与利 冷观世间事 忙中且偷闲 富贵如浮云 醉酒且耽诗 恬淡便适己 身心两自在 延促于一念 宽窄系寸心 栖恬守逸心 远祸害之道 与闲云为友 以风月为家 修身以养性 临变方不乱 隐无荣辱分 道无炎凉别 心静自然凉 穷达心自乐 贪富者愈贫 知足者常乐 隐者自高明 省事且平安 超越喧寂者 悠然自得士 得道者无系 静躁两不干 浓处味常短 淡中趣独真 动中之静景 悟入无之机 心有所系恋 乐境成苦海 卧云弄月心 绝俗超尘土 雅俗自有争 浓淡各有味 身放闲适处 心在静境中 不希慕荣达 不畏惧权势 于圣境之下 调心以养性 清爽之秋日 胜繁华之春 来去本自如 通隔且自在 邪念自欲生 虚心得正念 富者则多忧 贵者常多险 天机本自然 人为却乏趣 乾坤自在时 物我两相忘 生死成败事 任其自然行 心向难制伏 欲壑最难平 人生本无常 盛衰何可恃 宠辱不需惊 去留本无意 苦海亦茫茫 回头即是岸 冷眼观世事 随风而飘去 心中无欲求 眼前自开朗 万物与万象 梦幻成泡影 毁誉其随人 褒贬任世情 自然得真机 造作减趣味 念净与境空 绝虑更无忧 非幻不为真 欲雅怎离俗 神酣并味足 人生真趣味 万虑皆断绝 纯真性自出 不迁文泥迹 无尘世苦海 人有生死事 超然自永生 胜负胸中事 俄而即消去 自然之真趣 静闲者得之 天全则欲淡 人生高境界 人我合一时 云留而鸟伴 雨后山色鲜 静夜钟声清 观物有自得 勿徒恋光景 陷入不义中 虽生不若死 茫茫一世间 矛盾处处存 摆脱俗情后 超凡人圣境 修德勿徒名 读书需深心 恶人苦读书 恰适以济恶 读书以致用 立业需种德 心中真文章 心外真鼓吹 读书需潇洒 超脱于万物 苦乐终相伴 疑信始知真 心虚则明理 心实则却欲 道德学问事 时时需警惕 读书至乐境 察物至入境 浓天何淡久 大音何希声 天地万物间 皆是众生相 解读无字书 深悉无弦琴 真理源于易 无心近于真 得诗家真趣 悟禅教玄机 读易在松间 谈经于竹下 野趣相映处 诗兴自然涌 雨雪之夜读 神清与兴迈 不话封侯事 无事得天福 调养有心时 胜于针与药 效孟母择邻 教子弟谨交 思及积累难 念至倾覆易 家中和为贵 其乐也融融 从容处家事 交友须交心 骨肉之亲情 施恩毋任德 内心植善根 根深叶荣茂 居官须廉正 持家须节俭 玉琢始成器 人学始知义 天道本无私 以心逸补劳 局中未必惊 局外常胆寒 急流勇退者 功成圆满人 试读章节 无私天地宽 惠泽后世久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 译文 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与人为善,使人们对你不会产生不满和怨恨;死后留给世人的恩泽要能够流得长远,这样才能使后人对你有无穷的怀念。 感悟 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与人为善,这是历代贤人所积极倡导的修身处世准则。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凡事都与他人斤斤计较,必然会招致周围人的不满,而且他自己也会感到整日处在忧虑之中,生活得很累、很无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能够宽以待人和善以待人,多做好事,多多积德,给人以好的印象、好的名声。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才能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和怀念他。
功不可独居 过不可推诿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完美的名誉节操,不可独自一人据有,应该与别人一起分享,才不会惹发他人妒忌招来祸害而危及自身;不光彩的举止和名声,不可以完全推卸给别人,应该自己承担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提高品德修养。
感悟 做人不能只图名誉和地位,而害怕承担责任。要深刻领会明哲保身的内在含义,在名誉和地位面前要急流勇退,这样才能避免遭到打击和排挤,保全性命和家庭。凡有识之士都能做到居安思危,面对荣誉,保持理智和清醒;面对责任和过失,勇于承担。而绝不是见名誉和功劳就抢,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行和修养,才能算是道德高尚和品行完美的人。P1-2 序言 《菜根谭》一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从书中的内容可见,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并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这样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作者对中国古代经典也十分熟悉。他从历代文献典籍中摘录了大量的古籍名句、先哲格言,作为本书的骨架,又从民间搜集了普通百姓口头上流传的处世警句、民俗谚语,并且在字句上加以整理,作为该书的血肉,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书中的许多警句被传为处世为人的格言。这是《菜根谭》一书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此书得以流传后世的重要原因。从该书的全部内容看,作者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当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因而该书一出,立刻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明清至民国时期各种版本在社会上流传,而且被翻译成日文等外国文字,引起不少外国入的关注。 十多年前,我从友人处借得一本《菜根谭》,很快就被书中内容所吸引。虽然,它不能与《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相提并论,却也反映出中国古人的大智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该书所讲的大都是教人向善和如何处世为人的道理,文字简洁浅显、说理透彻明白。熟读此书,理解此书,运用此书,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菜根谭》一书由上下两卷和菜根谭续遗三部分组成,共536条。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对此书进行了重新整理加工,编为360条。根据我们的理解,除了将原文列出并译成白话外,还对每条内容加以通俗性评析,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当然,我们的理解还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书中所作的评论也可能有失当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挑评指正,以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做得更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