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活过一百二十岁不是梦(李氏太和康寿术)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李士信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活过120岁不是梦?健康长寿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本书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能实现健康长寿梦想的18种健身方法--李氏太和康寿术,为我们搭起了一座通往健康长寿的金桥,您可以通过本书幸福愉快地享受到健康长寿所带来的乐趣。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 长寿的人

二 长寿的地区

三 长寿的国家

四 “李氏太和康寿术”的命名

第一章 世界关注健康长寿

第一节 各国对长寿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老年期的划分

第二章 中国人重视健康长寿

第一节 儒家健身法

第二节 释家健身法

第三节 道家健身法

第四节 医家健身法

第五节 武术健身法

第六节 中国人的健康现状

第三章 体育运动和健康长寿

第一节 运动的益处

第二节 运动要走出误区

第三节 不运动难长寿

第四章 自然界运动的几种形态

第一节 运动形式的划分

一 水平运动

二 垂直运动

三 半垂直运动

四 太和运动——“李氏太和康寿术”

第二节 各种运动价值的分析

一 水平运动

二 垂直运动

三 半垂直运动

四 “李氏太和康寿术”的健身价值

五 “李氏太和康寿术”的特点

第三节 “李氏太和康寿术”的植根

“李氏太和康寿术”图谱

第一节 李氏太和康寿歌

第二节 图说“李氏太和康寿术”

一 太和元基

二 五极运通

三 屈伸有度

四 直摆相倾

五 扭转合幅

六 环绕圆行

七 击拍交合

八 撑推力挺

九 滚摇绣球

十 腾越轻灵

十一 蹬空迥复

十二 蛇行随形

十三 舞龙绞柱

十四 扑跌平拥

十五 旋转乾坤

十六 悬摇随风

十七 抖振松柔

十八 静和求清

第三节 练习“李氏太和康寿术”应注意的事项

后记

试读章节

人的一生,动是绝对的,一从娘胎里有了小生命的那一天起,动就开始了。

所谓的动是指活动、运动、劳动。人活着就要动,动是人的一种本能,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心动带动血液流动,血液流动又滋润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推动了肌体各组织器官的运转,使得人身整体进入一个“动的程序”。

大脑的运动意味着“总司令部”开始工作,它指挥着全身一切动的行为。各指挥机关“相互联网”,严密配合,和谐协作,人体这台最复杂的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

第一节

运动的益处

不少人通过运动使其身体由弱变强,祛病延年,收益很大,这是大家共知的不争事实。目前大家所公认的一个事实是: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可以使身体健康。在现现实生活中,体育运动也给我们带来了商机,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友谊,带来了快乐,带来了荣誉,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德国运动医学博士艾恩斯特·范·阿肯先生一直倡导:“跑步乃人类生活中最健康、最主要的运动。”也有人认为散步是一种比较好的运动,既简单又方便,不需要器材,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是最经济最便捷的自然运动。

科学家伊朋西拿认为:“保持健康的因素主要是运动。适度和及时从事体育活动的人,不需要任何旨在消除疾病的治疗。体育活动是预防各种病痛的最有力的因素。体育活动能够增强韧带的弹性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人们因此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不用害怕生病。”

曾担任过美国老年医学会会长的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沃尔特·博茨博士说:“对持久的健康来说,无论是目前使用或将来使用的药物都没有终身健身锻炼计划有发展前途。”他在63岁时还一周慢跑20英里。他说:“锻炼对年轻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对老年人就未必是必须。”研究已经证明,锻炼除能带来大家所熟悉的心血管方面的好处外,还具有刺激特别是老年人的机体产生生长素和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P19-20

序言

好梦成真

昌沧

北大李士信教授编著的《活过120岁不是梦——李氏太和康寿术》一书,我先睹为快地拜读过了。士信先生的书给我这八十多岁的老头儿增强了活过百岁的信心和勇气。他的书传递了许多古今中外长寿老人的信息和感悟,更重要的是他又从全新的角度,以人的生理构造为基础,以协调、平和的理念,创编出了这套既行之有效又有益于人们健康长寿的“李氏太和康寿术”。

健康,是人类共同的永恒的愿望;长寿,尤其是活过百岁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实现这个愿望和理想的毕竟是少数或者是极少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就遐想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于是他就一边修万里长城,一边一再派遣使者向海内外寻求仙丹妙药,但却终不可得。他13岁即王位,仅仅活了49岁。这个“享年”,在当年可能还算可以,但在现今就应说是英年早逝了。在清代乾隆六十年(公元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举行过轰动一时的“千叟宴”,限定年龄在80岁以上、德高望重、儿孙满堂的老者才有资格参加。其首要条件是在80岁以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在当年幅员辽阔、人口破3亿的大清国,人们活到这把年纪的可能是很稀罕的了!

小时候,我读过几年私塾。有一天,听了先生讲“彭祖长寿的故事”,我心情特别激动。回家给我妈讲:“祝您老活到800岁!”我妈高兴得笑了!后又摇头:“儿呀!你对妈的愿望虽然好。可那不可能!彭祖只是一位长寿老人的象征,仅仅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我妈最后活了还不到90岁。这次拜读了士信的书,深信咱们活到彭祖那个年纪,也不是不可能的。最近,好友杨绍虞教授告诉我,他的朋友的研究结果,彭祖虽善于养身调羹,实际他老人家也只活到131岁半。他生长在夏商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那时年历计算方法与现代不同,活过60天就算是一年。

士信与我相知二十余载。上世纪60年代初,他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本科,因成绩优秀,被分配到北京大学执教,迄今整40载。北大是一所享誉海内外、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高等学府,当年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在蒋梦麟、胡适之、马寅初以至后来诸先生执掌校政时,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士信在北大这些年,耳濡目染,教学相长,使自己勺思维有了遐思畅想、天马行空的余地。他敢于打破常规而标新立异,破体育中外传统立式运动之规,独立体育为卧式锻炼之矩。在其研究生物的兄长协助下,他运用生物学观点,创编康寿术,推行卧式健身锻炼,并收到良好效果。这就是人可活过120岁的重要保证之一。

当然,一个人的健康长寿,还得有合理的饮食搭配,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乐观向上。至于大环境的优良与否,更是不容忽视。这儿我想起了一幅古老的对联:上联是“国泰民安”,下联是“人寿年丰”,横批是“紫气东来”。这幅对子照我理解应是:国家安宁民安居,五谷丰登人增寿,欣逢盛世。如是乱世饥馑之年,哪是增寿,只有短命。如今适逢中兴盛世,万物逢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也是可以理解的,若能习练士信的“康寿术”,就如虎添翼了。

欧洲人有一理念:一位老人过世,他们首先惋惜的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他们认为老年人经历丰富,知识渊博,对社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老年人有时教育晚辈常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想也是这个意思。让老年人健康长寿,就是保护和延续人类积累的知识和财富。“康寿术”,在这方面定能有所作为。

士信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40年来,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武术人才。这些学生尽管人已离开了北大,但心里却仍在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老师。士信常能收到他们发自海内外的来信,向他请安问好。有一位湖北籍的学生来信说,他因身体的原因而转学,手续都办完了,可他又在学校里呆了两周,目的就是为了再上两次李老师的课。他说,上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身体也觉得好多了。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感激之情。北京市一个体育世家的学生,毕业后也来信说,“您是我最崇敬的好老师,不仅向您学到了专业技能,您的道德、文章也是我学习的楷模”。我也询问过他的单位和同事,他们说,李老师作为一位老教师,处处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的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他待人诚恳,且主动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亦深受教师们的敬重。

这些年来,他一直勤于笔耕。他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在武术文化、武术技法、武术理论等方面,撰写并发表了数十篇论著。1982年,在《中华武术》创刊号上就登有他的好文章。他针对社会上对武术的一些绝对说法。如某某拳种技理最高超、某某流派技艺最精湛之类。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引导,从而澄清了社会上对武术的糊涂观念和误解,拨开了准备习武者的迷惘和疑虑。此外他有专著、译著、音像等十余部作品,并有多部作品被译成外文出版。

自改革开放以来,他还先后应邀赴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讲学,弟子遍及海内外。由于他所做出的一些重大贡献,他在国内外获得多种荣誉称号和奖励。去年他还在于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第十二届可持续发展国际首脑峰会中国板块——生态经济与文化展示投资洽谈会”上发表关于“健康长寿”的论文报告,并获得“特殊贡献奖”。

我深感《活过120岁不是梦——李氏太和康寿术》,又是士信为人类长寿做出的一大贡献。当然长寿老人并不意味着只是消耗五谷杂粮,还应如西方一位伟大科学家所说,人们来到世上,不仅仅是为了索取,更多的是为了对人类作些贡献。那就是说,长寿还得健康,因此我建议诸位好好读读这部好书,并身体力行吧!我深信,只要长期坚持习练“康寿术”,活过百岁绝对不是梦。若说是梦,也能好梦成真。

2005年4月5日于龙潭湖畔

后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征求了诸多教授、专家和医师的意见,并得到了他们的诚挚帮助;在举办了多次《李氏太和康寿术》的讲座后,引起了朋友们的浓厚兴趣,并希望本书能早日面世。

前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徐才同志,对武术科研和健身非常重视:对本书的基本理念和独特的健身方法表示了关心,还提出了一些见解,并亲自为本书题字,使本人深受鼓舞。中国武术泰斗、80年代前中国惟一的武术教授和国家级裁判、前北京市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恩师张文广教授,虽90岁高龄,仍对学生关心倍至。他一再激励本人要为人们的健康长寿多做些事情,要把这本书完成好,欣然为本书题字(由他人代笔而后亲自盖章)。前《中国体育史》主编、中国体育史学会常委、78岁的杨亚山先生,虽身体不适、行动不便,却依然提笔为本书题字。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并被中央组织部授予“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前《中华武术》首任主编、《中国体育报》编审、中国武术研究院特约编审、中国武术学会常委、年高81岁的昌沧先生,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当见到本人的拙作后,对其中的观点和健身方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不辞辛劳、连夜命笔作序。老前辈们满腔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之情让人难以言表,只能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祝他们健康长寿!

同时也向所有帮助过我和给本书提出过宝贵意见的朋友表示感谢!祝他们健康长寿!

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祝广大的读者健康长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