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流道学(李渔传)/浙江名人研究大系/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万晴川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代康熙年间,有个叫周彬若的人作客京师。酒席闲聊之间,北方朋友常常问道:“南方有异人吗?”周彬若答道:“有,他就是李渔!”朋友接着又问:“南方有怪物吗?”周彬若还是答道:“有,他就是李渔!”周彬若的回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实际上,李渔不但在生前,而且在身后,都是充满争议的人物。李渔真的是“异人”,真的是“怪物”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他的一生吧!

目录

第一章 生于末世(1)

 好学少年(1)

 科场失利(15)

 战乱岁月(33)

 隐居伊园(43)

 内心驿动(54)

第二章 卖赋杭州(63)

 穷游舞榭(63)

 初试成功(78)

 十种曲(86)

 无声戏(98)

 携家避地(114)

第三章 金陵寓客(136)

 版权之战(136)

 漫游南北(162)

 芥子园主(184)

 巡回演出(198)

 《闲情偶寄》(215)

 肠断汉阳(235)

 再游北京(250)

 妒风嫉雨(262)

第四章 终老杭州(276)

 重归故里(276)

 螃蟹盛宴(281)

 层园老人(289)

 埋骨西湖(299)

结语文化坐标上的李渔(316)

李渔大事年表(325)

参考文献(334)

后记(337)

试读章节

清代康熙年间,有个叫周彬若的人作客京师。酒席闲聊之间,北方朋友常常问道:“南方有异人吗?”周彬若答道:“有,他就是李渔!”朋友接着又问:“南方有怪物吗?”周彬若还是答道:“有,他就是李渔!”周彬若的回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实际上,李渔不但在生前,而且在身后,都是充满争议的人物。李渔真的是“异人”,真的是“怪物”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他的一生吧!

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初七,江苏如皋药材商人李如松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来到人世,他就是我们的传主——李渔。婴儿清亮的啼声,也许使李家大人们想起了他们的本家、谪仙李白的故事,他们祈盼这个婴儿是太白转世(后来李渔常以李白后人自居),担负起光大李家门楣的使命,于是给他取名为“仙侣”,字“谪凡”,号“天徒”。据《龙门李氏宗谱》记载,李渔的祖先万三太公,名弟几,李唐时从福建的长汀迁居于浙江寿昌。寿昌位于建德县南,兰溪西北。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李渔的祖先再次由寿昌移家浙江兰溪县下李村(今兰溪孟湖乡下李村)。从宋宝祐三年(1255)至李渔时,已有十四代。子孙繁衍,支脉众多,李渔一支属敦睦堂。所以李渔虽生于如皋,但他的原籍却在浙江兰溪。

李渔的祖父名李似源,生子有二。长子李如椿,生子迎晖等六人;次子李如松,生有李茂、李仙侣、李皓三子。仙侣即李渔,排行第二。

浙江兰溪处于浙中黄土丘陵地带,秦属会稽郡乌伤县,隋开皇十二年(592)改为吴宁县,十三年(593)改吴州为婺州,十八年(598)又改吴宁为金华县。县城西面兰阴山下,一条小河潺潺流过,崖岸兰茝丛生,所以唐时名水为“兰溪”,而县又以水名。它位于衢江、金华江、兰江三江汇合之处,水上交通便利,素有“三江之会,七省通衢”之誉。元人王奎在《重建州治记》中描述道:“乘传之骑,漕输之楫,往往蹄相摩而舳相衔。”古老的名胜兰阴山灵源积庆侯庙有一副对联,描述了这座商埠曾经有过的繁华:“日对千舟竞发,夜照万户明灯。”

兰溪人的心也像这流动的溪水,永远向着远方。

兰溪境内分布着绵延不绝的丘陵,贫瘠的土地无法承受不断增长的人口,但山丘上繁茂的植被又对它的贫瘠作了补偿——植被中蕴藏着丰富的药材。因此,兰溪的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药业兴隆,邻近山区的中草药汇聚于此,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中草药市场。自明代以来,兰溪有不少人以经营中草药为生,有的把生意做到了外地,从事药业者遍布大江南北,形成了药业经营中的“兰溪帮”。不少人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李渔的家族就是其中的一员,据敦睦堂《龙门李氏宗谱》称:“本族外出商贾者多,故流寓外者几三分之二。”李渔父辈的族人中,流寓在外的就有二三十人之多,而其中又多“寄寓雉皋”。“雉皋”就是江苏如皋。这些移民在如皋娶妻生子,买地建房,安营扎寨。同时,又不断地在兰溪和如皋之间来来往往,互通有无,著名的金华火腿制作技术就被带到了如皋,他们利用当地原料,制作出了与金华火腿齐名的如皋火腿。

李家这种不安分、好迁移的基因也遗传给了李渔。……P1-2

序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瑾、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赟、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万斌

后记

以前只读过李渔的一两篇小说,李渔的形象得之于课堂,以为李渔已盖棺论定,不必多费口舌。权威们说李渔是好色之徒,我辈也说是好色之徒;权威们说李渔是龌龊小人,我辈也说是龌龊小人;权威们说李渔是大文豪,我辈也说是大文豪——所谓“矇聋而听之”。这次要为李渔写传,不得不把他的全集拿来通览了几遍,不料却越读越迷惘,以前头脑中清晰的李渔形象反而变得朦胧了!遥想当年,脂砚斋老先生批点《红楼梦》时,对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形象说过如下几句话:“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贤,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实亦不能评出二人终是何等人物。”时至今日,我仍能感觉到脂砚斋说这些话时,内心是何等地茫然和绝望!我现在面对李渔时,也正是这样的心情。因此,我原打算在行文中尽量不加断语,力图把李渔的生活复原,让读者自己去评判。然而,由于本书体例所限,我只得时时“妄断”,敬请读者原谅!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俞为民、沈新林、郭英德、崔子恩、徐保卫等先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

本书初稿承蒙廖可斌先生审稿并赐教,并得到了卢敦基、李彩标等先生的无私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还要感谢本书的责编李育智先生,他的博学和细心使本书避免了不少错误;他的严谨和敬业使我倍感惭愧!

万晴川

2005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今天下谁不知笠翁,然有未尽知者。笠翁岂易知哉!止以词曲知笠翁,即不知笠翁者也!

——许茗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