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第十四
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和周天子同姓。武王伐纣之后,公高被封在了毕地(今陕西成阳市东北),于是他就以封邑为姓,姓毕氏。毕高的后代后来封赐中断成了平民,他们有的生活在中原地区,有的流落到夷狄之地。再后来,毕姓子孙中有个叫毕万的人开始侍奉晋献公。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赵夙给晋献公御车,毕万为右乘,他们率兵灭掉了霍、耿、魏三国。献公就把耿地封给了赵夙,把魏地封给了毕万,这二人都成了晋国的大夫。
晋大夫卜偃说:“毕万的后代将来必定会兴旺起来。‘万’是满数,‘魏’是高大的象征,能得到这样的封赏,这是上天的灵动与感应。天子有兆民之说,诸侯有万民之说,‘魏万’这个词大气而盈满,他的后代将来必定会拥有很多人。”
当初毕万去周侍奉晋君时也进行了吉凶卜筮,卜到“屯(zhun)卦”变“比卦”。周大夫辛廖看了后说道:“吉利。屯卦坚固,比卦进入,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吉利的呢?您的后裔一定会在那里兴旺发达的。”
毕万受封后十一年,晋献公去世,献公的四个儿子互相争夺君位,晋国发生了内乱。这时毕万家族人丁兴旺,他们随国名称为魏氏。毕万生了武子,魏武子以魏氏嫡长子的身份侍奉晋公子重耳。
晋献公二十一年,魏武子跟随重耳流亡十九年之后回国。此后重耳即位为晋文公,文公让魏武子承袭魏氏的封爵,把他列为大夫,治所就在魏。魏武子生悼子,魏悼子迁治所于霍。魏悼子生魏绛,魏绛侍奉晋悼公。
悼公三年(前570年),晋国会盟诸侯,悼公的弟弟杨干扰乱军阵,魏绛杀了杨干的仆人来羞辱杨干,悼公怒冲冲地说:“会合诸侯是荣耀的事,魏绛竟敢在这时侮辱我的弟弟!”于是就要杀死魏绛。有人赶紧为魏绛说情,悼公才饶恕了魏绛。后来悼公任用魏绛主政,派他与戎、狄修好,戎、狄从此依附晋国。
悼公十一年(前562年),悼公说:“我任用魏绛以来,八年里九次会盟诸侯,戎、狄也亲睦和顺,这完全是魏绛的功劳啊!”于是赐给了魏绛一个乐队,魏降谦让再三后才接受了它。魏绛后来把他的治所迁到了安邑,他去世后谥号为昭子。魏绛生魏赢,魏赢生魏献子。魏献子侍奉晋昭公,昭公去世后晋国公室衰败,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六卿的势力开始强大。
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韩宣子告老辞朝,魏献子主持国政。晋国宗室重臣祁氏、羊舌氏和国君交恶,六卿乘机将其诛灭,收回了他们的封地,并把这些封地分为十个县,派六卿自己的儿子去十县做大夫,晋国公室的势力进一步消弱。 魏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同为晋卿,把持朝政,但他们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发生。十四年后孔子在鲁国做了国相,再过了三年,赵简子因晋阳的那场混战与韩氏、魏氏联合起来攻打了范氏和中行氏。
P2-4
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惟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它有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一特殊的历史价值与地位,使《史记》成为中国学人的根柢书。司马迁的思想、精神、人格对中国知识阶层,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至于不研究司马迁和《史记》,就有中国文化从何谈起之感。《史记》又融文、史、哲、经于一炉,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发表《史记》论文2000余篇,出版《史记》论著约150余部,作者达1200余人,可以说是《史记》研究的黄金时代。余平生致力于《史记》研究,积渐已达50余年,躬逢盛世,其乐无比,其中甘苦,每体味三生。研读《史记》看似容易,深人实难。司马迁早有警言:“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史记·五帝本纪》)余观《史记》研习者中,涉猎者多,专精者少,有突破性建树者更鲜也。总之,非好学深思,并持之以恒者,是难以有成的。
——张大可(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教授)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以五十二万字高度浓缩的三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史卷,同时也是一部大数据史书。这部书里不仅浓缩了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一部启发全人类智慧、培养无尽的洞察力的一部好书,是一本历史文化经典史书。
——金瑛洙(韩国灵山圆佛教大学校教授、韩国司马迁学会创立人)
《史记》是文、史、哲合一的著作,其中蕴藏先民和司马迁极为丰富的智慧结晶。各人尽可以有个别不同的领会,各自受用无穷。
——李伟泰(台湾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古人说“以史为鉴”,现代人说“读史使人聪明”。《史记》是中国史学的宝典,司马迁透过人物的塑造,呈现历史的真实,呈现多元的政治、社会图像,更呈现人物的典型性与历史的普遍性,有助于后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图说史记》丛书深入浅出,生动地传达了司马迁的历史书写与历史智慧,文不甚深,言不甚浅,读之益人神智,值得推荐给所有人,引领读者进入司马迁由睿智的历史观察呈现的博大深刻的历史世界。
——林聪舜(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中国
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
本书在编写上既严肃认真,又不失生动活泼,企图引领读者于轻松惬意的阅读中获取历史知识,在笔法上力求短小精悍、生动幽默。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活泼、灵妙的图画相配合,使《史记》的人物事迹跃然纸上,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史记》的方式,更为学术的普及化注入一股源头活水。
——刘锦源(台湾清华大学博士、马偕学校 财团法人、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教授)
史苑奇葩——《图说史记》丛书含苞欲放。在该书付梓前夕,歌民、歌文先生约我为该书作序。细细品读,我悟出八个字:功莫大焉,可喜可贺!
西汉王朝是继秦王朝之后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的又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汉承秦制”,却吸取了秦王朝“仁义不施”的教训,采取无为而治和与民生息的政策,从而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经济的发展、国力的雄厚、疆域的开拓、社会的稳定,以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为东方巨人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中华民族第一次文化高潮以空前磅礴的气势奔腾而至。历史要求对黄帝以来的数千年文化进行总结,而适时肩负起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就是世界文化巨人司马迁;对黄帝以来三千年历史文化作出全面总结的,便是太史公倾毕生之心血凝成的鸿篇巨制《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宗教、学术、科技、民族、历史、文学、美学、天文、地理、人才、伦理、道德、社会、民俗和医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史记》在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精品中是元以伦比的百科全书。中国人,不能不读《史记》。
《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历史画卷,从而塑造了许许多多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选材、剪裁和人物形象塑造、心理描写、性格表现等手法、技巧,对后世历史、传记、小说、戏剧乃至叙事诗歌的创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十二本纪》仿效《春秋》按年月记大事的体制,以历代帝王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当然也包括司马迁心目中扭转乾坤的盖世英雄。它记述历代帝王的兴替及其重大的政治事件,并以其前后继承关系显示历史的发展,作为全书的总纲,用以统帅整个历史的论述,形成了华夏民族统一的思想观念和基本意识,对华夏一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三十世家》记述了西周和春秋战国以来主要诸侯国以及西汉所封诸侯、勋贵的历史,可以认为是纪、传结合的国别史。当然其中也记载了司马迁认为应该与公侯相提并论的特别重要的人物史迹。司马迁以公侯为中心编年纪事,既是对《十二本纪》内容的承接,又是对历史社会更深入的剖析,展示出了一幅更为宏阔、更为生动、更为深入的历史画面。
《七十列传》除《匈奴列传》、《大宛列传》、《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等记叙当时中国境内非汉族君长和外国君长统治的历史外,其他人物记述得非常广泛,包括贵族、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各种人物。在记述中,他偏重于个体人物人生得失的探究,表现出不同层面、不同性格的人物以及各自不同的命运,道理发人深省,令人感叹不已。《七十列传》的文笔挥洒自如,写法不拘一格,语言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
《史记》的语言生动传神,简洁流畅,甚至有许多陕西省关中地区方言口语化的特点。历史上每当繁缛、怪癖、艰涩的文风出现时,杰出的文学家便以《史记》为典范提倡新文风,韩愈、柳宗元以复古为革新的古文运动,便是有名的例证。然而,时隔两千多年,祖国语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通读《史记》原文会感到困难,即使是古代史专业和古代文学、古汉语专业以外的各种专业学者要研究《史记》,也难免遇到文字障碍。有鉴于此,姚歌民、冯巧丽、姚歌文、冯晓薇诸君组织强尚龙、冯增录、郭枫义等先生会同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多位老师合作编著了这套《图说史记》丛书,陕西盛星皓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建强先生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丛书将文言文全部翻译成白话文,并精心搭配了4000多幅生动的手绘插图,对难认、难解的字词作了注音,为一般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丛书以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了这部中华历史经典,全景式再现了华夏三千年恢弘的历史画卷。这为帮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更好地理解原著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图说”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和感同身受的时空遨游。
我郑重地把《图说史记》丛书推荐给大家,它确实值得一读。还是我前边的话,歌民诸君的辛勤劳作功莫大焉、可喜可贺!
薛引生
(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之《三十世家》记述了西周和春秋战国以来主要诸侯国以及西汉所封诸侯、勋贵的历史,可以认为是纪、传结合的国别史。当然其中也记载了司马迁认为应该与公侯相提并论的特别重要的人物史迹。司马迁以公侯为中心编年纪事,既是对《十二本纪》内容的承接,又是对历史社会更深入的剖析,展示出了一幅更为宏阔、更为生动、更为深入的历史画面。
本书为下册,用通俗的语言、震撼的阐释展现三千年恢弘历史的全景再现,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生读本。
本套《图说史记》将文言文全部翻译成白话文,并精心搭配了4000多幅生动的手绘插图,对难认、难解的字词作了注音,为一般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丛书以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了这部中华历史经典,全景式再现了华夏三千年恢弘的历史画卷。
本书为《图说史记》之《三十世家(下)》,由司马迁所著。
《三十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重要人物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