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朴实无华、问世才6年的搜寻引擎,掀起全球的“搜索”热,成了网络搜索的同义词,不但击败业务琳琅满目的雅虎,进而严重威胁软件业霸主微软……你会发现Google有很多经营方式与世相同:不使坏,尽量给员工最好的福利,他们的社会责任,不断追求上进等。虽然如此,但他们却能成为网络中的巨头之一。看完本书,你会发现现在的Google的成功秘诀在哪里?了解到客户才是最重要的,本书客观翔实地分析了Google成功的因素,讲述了其独特管理经验与经营理念,能给每一位渴求成功,正在成功或已经成功人的士带来启迪,给每一家正在成长的企业带来现实的借鉴。
Google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搜索引擎,在短短几年内,Google从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茁壮成长为举世瞩目的IT业超级巨人,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尤其是在网络泡沫破灭,行业一片萧条之际,它的崛起更为IT业带来一缕曙光。本书作者从趋势观察家的角度,以讲座的形式,向您讲述Google成功的关键因素:破除因循守旧、不断打破常规,核心技术领先、做出了“更好的捕鼠器”,使得Google在搜索技术方面远远超越对手;始终以用户的感受为念,站在用户的立场为用户着想,为Google树立了优良的服务观念,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的巨大财富;独特的用人理念,凝聚了业内一批批“天赋异禀的怪胎”,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Google高层领导坚决奉行的“献给世界最好的东西”和“不使坏也能赚钱”的哲学,在物欲横流,投机家与冒险家当道的商界,宛如一朵美丽雪莲花,清新芬芳,赢得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同与信赖。 本书客观翔实地分析了Google成功的因素,讲述了其独特管理经验与经营理念,能给每一位渴求成功,正在成功或已经成功人的士带来启迪,给每一家正在成长的企业带来现实的借鉴。特别对于当前亟须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应树立怎样的经营理念?创建怎样的企业文化?从书中可得到极为宝贵的启示!
门户网站
Google除了最著名和最为人熟知的搜索引擎,也有数十种新的特色和问题解决工具,从字词定义和翻译,到股市价格,甚至数学问题都能解决。它有博客(blogging)、免费电子邮件、网上社区、Google新闻(Google News)。
这些产品都免费供应,目的在吸引更多人潮涌进它的网站,为广告主聚集更广大的受众。下一步,Google会不会,或者,需不需要走上搜索引擎前辈走过的老路,也成为门户网站,藉以扩延它的品牌,并在其他搜索引擎围攻之际自我防卫?
CEO史密特否定了这种发展方向。Google的网站不会成为像雅虎或微软的MSN等所谓的门户网站,从首页链接无数的免费或收费服务。Google的首页一直只有一个搜索引擎,其他的服务通常不在上面推广。
他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说:“我们不走门户网站的路子。”反之,这家公司将试着发展个别的服务,之后再设法集成起来。对于Google是否正在发展浏览器的传言,他也一口否定。
史密特向《金融时报》表示,搜索引擎市场仍然年轻,有空间容纳几家公司。他说,Google不需要从守势的角度去规划策略:“在这个阶段,注意焦点必须放在你的顾客和你本身的策略上。”依他的看法,Google的网站转型成包罗范围更广的门户网站,势必和微软、雅虎形成更直接的竞争。
分析师认为,“晋级”门户网站,与人竞争,不是Google的专长。这么做的话,只会失去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独特地位。Google诞生之初,就只操心做一件事——搜索。心无旁鹜做好这件事,正是它成功的主因。
专注于搜索本业,也能避开雅虎、Excite、AltaVlsta、Lycos等搜索引擎界的开路先锋曾经犯下的错误:立志成为顶尖的门户网站,而不是顶尖的搜索引擎。
但是电脑科技史上,多的是目光如豆,未能见及荣耀就在眼前的公司。1980年代初,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认为,电脑里面的“操作系统”不如硬件本身那么重要。
因为IBM的疏忽,微软因而坐大,但微软后来又过分沉迷于软件程序,迟迟才拥抱互联网革命,给了网景可趁之机,打造出第一个商业网络浏览器。接下来,几乎每个人都低估了搜索的重要性。
Google于1998年亮相时,看起来好像大开倒车。那不是门户网站。首页白茫茫一片,中间一个小长方格,里面一样一片空白。在狭长的方格里打进一些字眼,就有结果出来。多么无聊透顶的搜索,没有新闻标题、机票、电子邮件……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敲进几个字,电光石火之间,你可能最需要的答案就展开在眼前。
Google很幸运,在正确的时间,置身于正确的地方。自有电脑以来,能供人们使用的信息只会愈来愈多,因此需要更为复杂的技术去善用它们,以及让它们变得更为实用。Google正巧是个中的顶尖高手。
但在它崛起之际,也可说是最坏的时机,因为业界普遍认为,搜索市场已经成熟,强者已出。没多久,这家公司又遭逢现代科技史上最恶劣的经济不景气。Google证明了一件事:只要有创新的技术和经营模式,一样能在任何经济景气环境中,经营一家飞快成长的新创企业。
Google刚刚落幕的新股上市,处境类似。Google公开发行股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科技业IPO,不巧正逢股市大盘跌声不断。单单它准备上市的那个月(2004年8月),就有十九家美国企业撤回或延后办理IPO。上市之前两个星期,撤回的IPO多于2001年以来任何一个星期。延后上市的理由都是“市况不利”。
2004年夏,也许大环境真的不够完美:油价每桶冲破44美元、企业单季盈余报告死气沉沉、就业数字低迷、纽约和华盛顿遭受恐怖攻击的忧虑升高、股票市场低迷,但是G00gle晓得,一家公司不能永远枯坐等待好时机,期盼神话般的IPO窗口打开。
Google的成长历程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最坏的时机,也许正是最好的时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过艰困环境洗练的企业,体质更加坚实。P.57-60
我称Google两位相当年轻的共同创办人: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与雷利·佩奇(Larry Page)为天才中的怪杰。这两个人没有领导、经营、管理的实务经验,却能够将事业经营得如此出色,实属难得,或许也正因为他们没有这些传统经验包袱,所以才能够“打破游戏规则”,玩跟过去完全不同的游戏。
“打破游戏规则”不仅是破坏,更重要的是创造,创造什么呢?简单说,就是替顾客创造新的价值。Google就是将用户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来看待,所以不断求得核心技术上的精进,让搜索的时间缩到最短,甚至到以每秒小数点后两位数计算。其实用户根本感觉不到这些许的差别,更没有等待的感觉,所需要的资料就已经快速、正确地出现在眼前。例如,我键入“石滋宜”三个字,立刻就出现“关于石滋宜大约有5640页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搜寻结果。共费O.33秒。”
事实上,Google能够如此成功,除了能够创新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以外,最重要的是,其经营理念,也就是“献给世界最好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利他”的想法,而其所做的也都在显示出这样的理念。
包括,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不断缩短搜索时间以外,其网页标志设计简洁,又不失活泼性,不让用户因商业利益而遭受广告的干扰。另外,在语系方面,其界面语言多达104种,查询语言也有35种,网罗了全世界各语系的资料,也满足了用户对不同语言的需求。
相信许多人都非常羡慕Google的成功,并拿Google来当榜样,期望自己也有机会像他们一样成功,但是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呢?我认为,成功是一种对于自我不断挑战的过程,就如Google已经如此成功,不论是两位创办人或其主管同仁们,都已经累积了相当的财富,如果没有理想与企图,大概就会萌生倦怠,但是他们却能够不断地“自我超越”,足以证明成功绝对不是用金钱就能衡量的,而是一种对人类的贡献与自我价值的认定。
最后,很荣幸受邀推荐本书,本书作者罗耀宗先生,也是敝基金会所属“总裁学苑一网络春秋”的专栏作者,他对Google的传奇充满了兴趣,因此投入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研究,如今他能够将他的观察整理出来,让读者翻开本书,就能进入Google的世界中,令人感到相当兴奋,故我乐意推荐本书,也期望读者从本书中,真正学习到Google“献给世界最好东西”的“利他精神”。
(石滋宜博士,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
事实上,Google能够如此成功,除了能够创新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以外,最重要的是,其经营理念,也就是“献给世界最好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利他”的想法,而其所做的也都在显示出这样的理念。——石滋宜博士,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 很好的书,我很欣赏Google那种聚焦客户的生意态度,希望网易的每个员工都能从中得到启发!——丁磊,网易创始人兼首席架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