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本《左数字,右人文》,堪为张连起10年人文会计写作的精品,正所谓:一以贯之,两翼齐飞,三维时空,四方风潮,五色目眩,六神醒脑,七彩虹霓,八面生气,九九归一,十分心智!
作者是我国会计实务界罕有的文字骁将,其人文功底傲视同侪。他深得“做人直,做文曲”之三昧,为人诚挚,笔力雄健。十年来,他左手数字,右手人文,练就了别具一格的漪丽文风。每有新意,必发乎笔端;每有大事,必形诸篇章。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时光的流水冲刷掉河床上的几多印迹,而张连起的人文会计随笔却像金色贝壳一样存留下来,令人激赏。时间作证:人文会计写作具有独特的指标意义,日子越久,光华愈明。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宽视野?什么叫大气派?或许能从张连起的文章里找到答案。
这本《左数字,右人文》,一以贯之,两翼齐飞,三维时空,四方风潮,五色目眩,颠覆沉闷的话语,崇尚思考的快乐,体认激情的力量。通过九部分专辑,搭接起会计审计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的链条,说是会计审计的“超市”不算过分。
我爱新世纪 我爱新审计——倚在世纪之门的断想
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眸,我们搜寻先行者久远的脚步:查尔斯·斯内尔——这位习字教师出身的CPA鼻祖不会想到,他所签发的“南海公司”审计意见书会成为一个行业的开山之作,在他的身后,或是“宝马雕车香满路”,或是“月朗星稀入画图”,或是“云开雾散初沐暖”,或是“风潇水寒泥径连”,总有绵绵不绝地游戏规则鉴证者,把自己的名字和信用对接;谢霖——这位北洋政府第一号会计师证书的拥有者不会想到,他所从事的事业一度被计划模式而“计划”掉,同样想不到的是,世纪末无数青年竞折腰,纷纷登上CPA考试战车,去领取21世纪的盛世请柬。耳听独立审计之时光隧道由远及近的回响,面对注册会计师业波谲云诡的嬗变,我们准备好了吗?
这是一个挑战横陈的职业,这是一个危机丛生的职业;这是一个收获财富的职业,这是一个兑换贫穷的职业;这是一个体面的职业,这是一个尴尬的职业;这是一个“劳心”的职业,这是一个“劳力”的职业;这是一个多元化的职业,这是一个单向度的职业……
这就是注册会计师!
我有幸投身其问,诚惶诚恐地为信用经济奠基“支付”信用;我不幸遭遇“泛假主义”,如临如履地为生涯规划设定“重要性水平”。“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业,请听听我来自心灵深处的话语——
累。这差不多是业内人士的通用单词。特别是改组上市审计项目,漫长的外勤期、苛刻的时间进度表与繁重的工作量,常常让人怀疑择业的初衷。夜以继日地“连轴转”自然是“保留节目”,甚至在如厕、吃饭时大脑仍停留在“数字时代”。有好事者问我:你信奉的哲学?答:一把牙刷主义(指随时出差);问:家在哪里?答:向蜗牛看齐,家在肩上;问:为何选择这个职业?答:是男会计就要做注册会计师;问:品尝注册会计师后的滋味?答:如嚼橄榄,酸甜各半……
真的是酸甜各半。感触年轻的事业与老迈的气息,酸;感受个别同仁粗鄙的举止与低俗的言辞,酸;感觉某些事务所盲人摸象般的质量控制与惟利是图的顽症,酸;感悟公众对行业的“期望差距”及执业环境的“污染指数”,酸……心情黯淡时,一首诗在脑海间挥之不去——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争?
注册会计师何时不必在饭碗与尊严之间作出选择?走在外勤的路上,我听到鸽子的翅膀扑打空气的干涩的声音,顿时感到飞翔的艰难……
不过,甜从来就不吝啬,甜是慰藉甜是充实,甜是深度感动!审计间隙,我独自下过地下两百多米深的矿井,去领略看得见的寂寞和听得见的光明。长长的巷道,延伸着长长的恐惧,雨靴低一声高一声的闷响与愈来愈急促的心跳,似乎在考验着我承受能力的极限。当我汗淋淋地走到采掘面时,蓦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古人为这种情形事先准备了两个字:震撼!“黑领”们在如此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获取菲薄的薪水,而你,所谓白领,又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值得抱怨呢?不消说,我受到了一次洗礼。
我曾到过十万大山中的国防基地执业,那里,曾经聚集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是他们共同的写照。他们当中,有的献出了每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自己研制过的工程、装置旁……市场经济的惊涛拍击着他们的心灵之岸,荒凉的周边环境陡增了他们的惶惑,无奈的现状衍生着缺少回报的付出。与他们相比,我自忖除了渺小,还是渺小。渺小之余,咀嚼“得难失易”的真义,升华出全新的“成本收益观”——做注册会计师的感觉真好。
忙里偷闲,我拜谒过中山陵、武侯祠,寻觅过铜雀台、乌衣巷,体验过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登泰山而视天下小,攀黄山而顾影自雄,夜泊枫桥,听张继痴迷的钟声;朝辞白帝,乘李白梦中的轻舟……做四处为家的注册会计师,感觉真好!
我执业,我存在!对新世纪的注册会计师而言,有5种再怎么增添也不嫌多的东西:诚实、正直、敏锐、谨慎和爱。诚实与正直属人格层面,是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敏锐和谨慎属专业层面,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之魂;而爱则属于最真挚的情感,是深得个中三昧后的皈依。既然有一个重要的事业值得去爱,那么爱也就显得特别重要。远离浮躁,告别冷漠,坚守良知,凝结“爱”意——这是我对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诺言——不是遥远的星空,而是心中神圣的道德律。
尽管“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衣带渐宽终不悔”!P99-100
桃花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一转眼,我的人文会(审)计写作生涯已届十年。十年来,我相继出版了《数豆者说》、《鸣哨笔记》、《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等作品8种,蒙读者诸君不弃,总算有些“谬种流传”的味道,每每看到财会界同仁的文章或话语里嵌入那些由我原创的语句,脸红耳热之余,我的心底不免涌出一股欣慰的暖流。
常有读者索求某部已经绝版的拙作,更有读者追问我何时问世新作,我便感到丝丝不安。好在大家都知我忙于生计,也就不再苛责。但我的一位北京大学老友以“十年磨一剑,千里不留行”为据,嘱我总结过去,记录当下,展示行走足迹,于是我萌生了编一本精选集的歹念。我从以前的《数豆者说》、《鸣哨笔记》中“删繁就简三秋树”,从近两年的精耕细作中“领异标新二月花”,合成树木葱茏、繁花似锦的所谓精选集。当然,精不精,见仁见智。张三说好,李四说孬,众口难调。我的遴选标准是:影响较大一些的,时已过境不迁的,理性与感性交融的。一句话,庄重而有趣的。
对于某些文章原来发表时被删改的部分,本选集予以恢复、平反。比如编辑先生把“醍醐灌顶”弄成“醒醐灌顶”,把名词作动词用的“很会计”弄成“很算计”,将凤头式的文字剪成了板寸,将豹尾式的文字削成了鹌鹑。不过我能理解编辑的工作,谁让他们手里拿着美容的刀子呢,虽说不能整出韩国“人造美女”,也备不住往眼皮上割一刀不是?
我庆幸,我做了不单是会计意义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者。在会计审计这个严肃、沉闷的领域,在当下这个物欲、人欲横流的时代,我思,我写,我呐喊,且歌且行。聊以自慰的是,一路走来确立了自己的写作特色,我心里明白,这些特色有助于达至“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状态。
识者可以看出我的偏好,数字在左,人文在右。这本《左数字,右人文》,一以贯之,两翼齐飞,三维时空,四方风潮,五色目眩,颠覆沉闷的话语,崇尚思考的快乐,体认激情的力量。通过九部分专辑,搭接起会计审计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的链条,说是会计审计的“超市”不算过分。即便你手上拥有我以往的书籍,也不重复。因为,你那时是吃了一顿韭菜馅饺子,现在却是饺子宴;你那时吃的是炒菜,如今却是一锅活色生香的麻辣烫。
汤沸了,佐料齐了。来,甩开腮帮子,招呼!
总有一种力量
您手里拿的是本什么书?
有点像文学作品,但谈的都是会计;解读会计实务时,又缺少学院式的规整。有点前卫,有点另类。不妨称作“人文会计随笔”,正好以边缘状态自居。冷不丁听人说,后现代主义就是解构中心,不知能否攀得上。
“数豆子的人”(bean—counter)是英语中对会计师的俗称。在现代数豆者的名片上,往往缀有一串缩写字母。比如CPA(注册会计师)、CMA(注册管理会计师)、CIA(注册内部审计师)、CISA(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如果您认为今天的会计与往日的会计不同,那您就说对了,会计已成为充满乐趣并富于挑战的工作,是可以领取高薪并在专业领域展示潜能的行业。如果您看到今天的会计比以往任何时候压力都大,您又说对了——不过,压力有时可以转换成激情和进取。
这本也可称作“杂拌儿”的书,弹拨了数豆者的心灵独自,临摹了会计人的生存状态,勾画了行业的变迁轮廓,阐释了实务的理论源流。有热点,也有冰点;有思辨,也有体悟……一句话,为了演绎“活”的会计。
现代数豆者都很忙,俺也不例外。白天右手写“会计分录”,晚上左手写“会计美文”。工作时间,执业、会议、应酬等一应俱全,惶惶然而欣欣然;业余时间,大脑神驰于行业发展的忧患,钻探于专业的坚硬部位,打磨于思想的锋利话语。
是什么驱使俺这个小人物不停地写小文章呢?
总有一种力量从指间滑落,总有一种坚毅从眼睛放出,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
是的,总有一种力量。转型经济环境下有太多的浮躁和诱惑,就连注册会计师自己都可能因此而忽略常识。比如,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小孩儿,公开披露巡游的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遑论“华服”?面对虚假财务信息,我们或许丢失了孩子都有的道德勇气?于是,俺写了职业道德,写了法的威慑,写了反假的思续断片……
总有一种力量。制度创新是会计师事务所生生不息的动力,是整个行业进步的不竭源泉。于是,俺写了合伙制,写了行业合并,写了会计师事务所成长的烦恼……
总有一种力量。资本市场和国企改组在会计、审计的视野中举足轻重,众多的专业问题有待我们求解。于是,俺写了国企审计的特殊考虑,写了上市公司审计的风险所在,写了从审计报告的“冒烟”看上市公司的“着火”……
总有一种力量。来自于平凡如我等的会计人,来自于俺为之服务的客户。于是俺写了会计人的感悟与体验、跋涉与尴尬,欢欣与歌哭,还有,和弦与颤音……
中国的会计改革与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嬗变,为现代数豆者提供了思考的恢弘背景,注入了生长的涓涓细流。我们选择什么?我们承担什么?不由得我们不感同身受。俺生正逢时,记录下脚步声舔着的脚印,以及思想燃烧后的灰烬,为大时代留下小笔记。立此存照,不亦快哉!
能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说清如此紧要如此多维如此丰富的话题么?俺将发表在《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财务与会计》、《中国财经报》、《中国注册会计师》等中央级媒体上的文章拾缀起来,加上近期完成的篇什,取舍两由之,怯生生地结成一集。掂量掂量,实在拿不出手,只好敝帚自珍地默想:“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不过,好花没有开,真对不起。但一想到财会界有那么多热心而可敬的读者,便得寸进尺,约您走入深秋,一同消受枯枝残叶了。
(《数豆者说》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