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战略、战役、战术、技术、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民族和宗教等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深入研究了现代战争和军事冲突的诱因、演变和结局,以及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内容涉及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反恐战争、军事战略和危机处理等。文章预测和点评相结合,论述和访谈相结合,事前分析、事中评述和事后结论相结合,充满着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逻辑,较好地保持了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和史实结果的一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破解现代战争密码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未未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战略、战役、战术、技术、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民族和宗教等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深入研究了现代战争和军事冲突的诱因、演变和结局,以及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内容涉及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反恐战争、军事战略和危机处理等。文章预测和点评相结合,论述和访谈相结合,事前分析、事中评述和事后结论相结合,充满着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逻辑,较好地保持了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和史实结果的一致。 内容推荐 北约到底想干什么?科索沃:谁是真正的赢家?俄罗斯会动手吗?冷兵器过时了,热兵器走远了,信息化战争怎么打?谁最早将“9·11事件”定性为恐怖战争?谁第一个在国内媒体预言海湾战争将在夜间爆发?谁最早预测第二次海湾战争将在3周~1个半月内结束?谁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危机管理机制?……战前、战中、战后立体跟踪现代战争,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破解现代战争密码。 目录 第一部分 海湾战争 战争可能在夜间爆发 海湾危机的结局之分析 海湾战争前景如何 海湾战争前景之思考 海湾战争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第二部分 伊拉克战争 未来美国攻伊的五种战术选择 第二次海湾战争问谈 未来海湾战争美伊对抗的几点看法 萨达姆拿什么来保卫自己 析美军“速战速决”的打法及考虑 伊拉克局势未来走向 伊拉克战争点评 美英联军头几日作战特点点评 巴格达战役将是一场什么仗 伊拉克战争未来的关节点 伊拉克战争“终结报告” 谁能从“情报门”死里逃生 第三部分 科索沃战争 俄罗斯会动手吗 地面战争箭在弦上 对北约和南联盟军事对抗前景的几点看 法 北约到底想干什么 看北约如何收场 轰炸背后的图谋 谈在科索沃和平曙光到来之前 科索沃危机民族问题探源及思考 从科索沃危机看战争的遗传与变异 科索沃危机的几个关节点 科索沃危机最终告诉我们些什么 科索沃:谁是真正的赢家 科索沃当前和平进程中的几个疑难问 题 战火,并未离我们远去 第四部分 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烽烟录 车臣战争缘何这么难打 第五部分 印巴、朝鲜军事冲突 克什米尔一印巴难以弥合的伤口 印巴战争的可能性 朝鲜半岛扑朔迷离 “朝核”热点不足热 第六部分 “反恐”战争 国际社会的毒瘤:民族极端主义 “东突”恐怖分子在“吉”难逃 人质,真的没有生机? 美国遭受的是一场恐怖战争 反恐怖:全新的战争 美国地面打击阿富汗战术分析 马扎里沙里夫的战略价值 为阿富汗战争画上句号 “战俘”不仅仅是个名分问题 阿富汗战争的历史价值 美国反恐迈出了第二步 恐怖主义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大灾 星 国际恐怖主义是本世纪的“恶首” “9·11”周年祭 “9·11”后国际恐怖主义特点及未来反 恐斗争的前景 俄罗斯反恐斗争的战略着眼点 当前国际反恐斗争需要解开的“几个思 维误区” 布什新任期的反恐战略着眼点 第七部分 军事战略与危机处理 透视美利坚国家危机管理 21世纪的安全需要:建立国家危机处理 机制 ’99世界安全与军事形势回顾 核阴影下的太平梦 美国为什么要把新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 亚洲 谈“后布什时期”美国的战略重点 试读章节 布什新任期的反恐战略着眼点 美国进行反恐战争已三年多,虽在行动之初布什政府的反恐指导思想比较模糊,但时至今日在他第二任期内,其战略上的许多着眼点业已明确,大的眉目能看出一二。主要是: 一、与对手硬碰硬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美国长期处于超级大国的位势,在美国人的心里早已形成不可一世的特质,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要员,在对待国际事物时不自觉地都有老大的思想,强制别人可以,被别人羞辱则绝对不行。这就是今天美国的心态,也是我们分析美国处理国际关系政策及其原则的重要依据。“9·11”事件打碎了美国两百多年来的自尊,使美国从安详的大梦中惊醒,至高无上的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故,对待“9·11”这样的事件,美国的第一反应就是“以暴制暴”,暴力手段必须采用暴力手段解决,且还要加倍地予以报复和还击。在这样的心理和思想指导下,布什政府在“9·11”后一个月就迅速实施了以反恐为名的阿富汗战争,气息还未平喘,2003年又打了伊拉克战争。当然,在人类文明史中,武力解决问题始终被当作最重要、最关键和最有效的手段,在别无选择的时候都会考虑武力解决问题。美国政府也不例外,它依仗自己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在遭受“9·11”这种恐怖袭击的情况下,首先要使用的就是暴力手段。时常讲,美国不怕没朋友,就怕没敌人。遇见“基地组织”这种恐怖鼹鼠一样的敌人,美国恨不得把所有手段都用上,哪怕把地球板块都撬烂也在所不辞。为此,便在反恐初始就指出,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支持“基地组织”甚至不同意反恐,就是美国的敌人。这就是,美国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待国际恐怖主义的态度、原则和方式,相信布什新一届政府还会坚持这一对外关系准则。 二、力求斩草除根 当本·拉登被怀疑是“9·11”事件的制造者后,美国政府就下定决心要把“基地组织”和本·拉登连同支持他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一起消灭。这需要力量、勇气和决心,还需要政治智谋和远见,美国政府的智囊团和决策者分明都清楚,针对国际恐怖主义这种特殊的国际政治现象,仅就事论事,出现一起恐怖事件打击几个同伙人是不行的,必须将其同谋、同党甚至是同情者一并打击。不管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决心把他们斩尽杀绝。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美军打进了阿富汗、打到了伊拉克,还时刻准备再往下打,一直打到国际恐怖主义阴魂消散。为实现这个目标,美国与盟友建立了反恐联盟,并积极调整对伊斯兰国家的政策,不计前嫌,把一些能和自己一道反恐的伊斯兰国家团结在反恐大旗下,包括一度不喜欢的巴基斯坦穆沙拉夫,也不再追究他取得总统宝座的合法性,只要能和美国一道反恐就行,最大限度地扩大反恐统一战线,以使“基地组织”没有藏身之地。应该讲,时至今日美国的国际反恐斗争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事实并不像美国想像得那么简单,本·拉登没有被抓住,“基地组织”没有被消灭,伊拉克每天还有针对美国大兵的恐怖袭击,美国人在全世界都有被袭击的威胁,布什新政府仍然随时面临着挑战,美国的招术是否灵,还有待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三、图谋以小得大 本·拉登与萨达姆不同,两人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追求也不一样,但是美国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时候,打仗的动议一决定,就想把伊拉克这个多年的宿敌一块解决,哪怕背个说不清战争理由的坏名声也要这样做。因为,这种顺手牵羊的绝好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美国历届政府在处理重大事件时,都是着眼于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利势,虽许多时候结果并不理想,但动机和愿望还是与其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这正是美国决策者的精明之处。这次反恐战争,布什政府也没有放过机会,他的智囊班子给勾画了一个远比反恐行动更大的计划,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把过去仇美国家通通给收拾了,把美军不曾驻足的地方给予渗透甚至占领了,以获得“一箭几雕”之功效。不仅借反恐为美国赢得最大的利益,同时利用反恐赢得总统大选。美国从来玩的是大战略,它往往是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即便干些小事,也要尽量取得大的功效。美国喊了几十年“民主、自由、人权”之类的口号,国际上认同的国家不是很多。科索沃战争之后,世界上对美国的动机和用心看得很清楚,特别是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在国际敏感问题上更是谨慎从事。他们赞成美国反恐,但并不同意打伊拉克,其中的原因也在这里。不过,不论是否接受美国的做法,“以小得大”是美国国际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相信布什政府在处理今后的国际事物中仍会继续坚持。 四、风险大家共担 从来战争都是充满风险的事情。谁发动战争,谁就得为其承担风险和付出代价。笼统地讲,美国是由众多商业集团组成的国家,做任何事情利润、利益和风险都是必须考虑的前提。对于打仗,维护国家利益多是不用赘述,而分析风险、规避风险、由谁来承担风险,却是检验战略决策者是否高明的地方。往往英明的领导人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有效地转嫁风险,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也能把风险分摊给同盟国共同承担。近20年来,美国曾多次遭遇国际上的挑战和风险,动用武力进行过数次大规模战争,但美国当权者都基本能把风险匀给盟国一起分担。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动员了28个国家与其为伍,总兵力达70多万,同仇敌忾打得萨达姆鼻青脸肿。真是有兵的出兵,有钱的出钱,打了一大仗美军才死100多人,还赚了100多亿美元。这次伊拉克战争又纠其英国联手拿下伊拉克,不只是为了宣示战争的正义性,更重要的是让英国一起承担由战争带来的那些不测风险。战争打过后,美国又开始巧妙地让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一个劲地往上攀升,把战争花费全都转嫁给要在中东进口石油的国家,而且自己还赚到了钱。 分析美国做的事情,特别是研究美国打的战争,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人打仗从来都是为了利益,或者干脆说是为了钱。再糊涂的美国决策者都是这样做的,至今尚未出过例外。加之,历史上美国转嫁风险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今后处理国际事物中有赖斯小姐执掌大权,毫无疑问布什政府只会把这一手玩得更好。 2004年11月22日 P321-324 序言 当我们翻开人类文明史的时候。眼前不时会映现出一幕幕兵马厮杀、刀光血溅的场面。在史诗般的人类社会进程中,战争如同妖魔一样始终与之相伴。 追溯漫长的人类历史,早在未有文字之前战争就已存在,即史前时期就发生过战争,但这一时期的战争没有确切的记载。大约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发明了原始的象形文字,查考已经有了手持弓矛的图形记录。公元前3500年,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中下游一块冲积平原上生活着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成体系的文字,即楔形文字。自此以后,人类文明史上开始有了血迹斑斑的战争记载。苏美尔人是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氏族部落,公元前5000年后期,他们已是铜石并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开始发展。到乌鲁克文化时期出现了大批铜器和轮制陶器。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手工制作的铜器大量生产。为军事上金属兵器的诞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苏美尔人用它来锻剑,阿卡德人用它来制造弓箭和投枪。人们把生产金属器械技术直接运用到军事上,便意味着人类战争从此进入到了冷兵器时代。公元前2340年,阿卡德城邦国王萨尔贡一世为巩固帝权,创建了第一支常备军队,并开始训练军队。据泥版文献记载:每天约有5400名之众士兵在他的宫殿里用餐。萨尔贡骁勇善战,经过34次战争最后征服了苏美尔人。在他亲率下伐兵埃兰、小亚东部、叙利亚、阿拉伯东岸的一些地方,使其统辖的版图大为扩张。城邦国的争雄,古罗马的兴起,作战军团形成阵列,轻步兵重骑兵大规模鏖战,军队和战争已成为君王撬开他人城廓国门的重要法术。在数千年漫长的弓箭矛盾时宇,数13世纪东方游牧民族首领成吉思汗军事作为最为显赫,他率部乘骏骑把战争带到了极广大的地区,占取了欧亚大陆浩瀚而肥沃的土地。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很缓慢,冷兵器成为人类争斗的主要工具,由此构成的战争形态占据人类历史舞台的时间亦为最长。 火药的发明。尤其是马可·波罗将中国的火药制造术传入西方,西方人开始使用火药制造器具和枪炮。并广泛地运用于战场。至此,冷兵器战争退缩到历史舞台的一些角落,热兵器战争拉开了时代序幕。随着火药制造术的提高,冶铁业的发展,工匠作坊的扩充,军队规模的增大,加之统帅们野心的膨胀,使得世界范围内战争频仍且惨烈程度加剧。英国世袭君主、法国拿破仑·波拿巴一世、德国腓特烈·威廉皇帝、俄国罗曼罗夫王朝的亚历山大皇帝等各路君王,带领着数十万大军,使用着火枪轮炮,驰骋和绞杀在欧洲大地上。近百年的战争,无数同盟和约,若干王朝更迭,都没能改变战争发动者的衷缘,强取豪夺,分赃计量,战争仍然是满足物欲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文艺复兴不只是思想运动,它还带来了工业革命。珍妮纺织机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制造。机械传动力学的研究与运用,地面上除史蒂芬森的轨道机车外,戴姆勒和奔茨又发明了能独立行走的内燃机轮式车辆,大洋上轮船以蒸汽轮机为动力,特别是1903年莱特兄弟将飞机飞上了天,所有这些都为军队的机械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加之来复枪的发明,身管炮弹丸装药的革命,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身的坦克雏形,在1899年南非爆发的英国与布尔联盟的战争中得到了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机械化战争有了基本轮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机械化战争犹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性能优良的机械化武器如同巨大的绞肉机,将数千万人抛尸在广袤的战场上。1945年8月15日。这场人类历史上付出最惨痛代价的浩劫终于结束。此时,人们似若恶梦初醒,不论是政治家,还是军人或者是民众,都在竭力反思,重新认识战争这个魔魇。 然而,世界安宁不多时,人们的心灵还未从旧日的战争创伤中痊愈,中东巴勒斯坦、南亚克什米尔、东方朝鲜半岛,就又接二连三的爆发了战争。需要指出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始,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高效能通讯技术等手段,武装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打了几场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结果是掠国擒王,屡屡得手。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此渲有托词,但战争总归是以绝大多数无辜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悲剧!故,更令人忧伤和不安的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悲剧还在某些地方变着花样的续演着。 那么,战争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为何如此地与人类纠缠不清?人们有无办法遏制住它的发生?如果一旦发生了又该怎样控制住它?这是我们虚掩卷帙浩繁的战争史时首先会碰到和必须思索的问题。 简单地讲,战争是人类因某种目的和原因,在一定场所和时间内所进行的有组织的对抗性暴力活动。从原始氏族部落、封建君主王朝到现代形式国家,以及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人群之间,战争从来都是最强暴的手段和极端的政治表现形式。近代以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个观点,政治家们已达成共识。其实这是政治学观点,是政治家对战争的解释。对于商人,战争是发财机遇或者是灭顶之灾;对于百姓,战争永远是一场苦难和浩劫;而对于军人,战争则意味着报效国家和施展才能的重大机会。对战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所以,古今中外都是谋战者寡,好战者趋,惧战者众,反战者逆。然而,战争这个妖魔为何总是无休止如此难缠,其中的缘故和奥妙在哪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弄清楚的问题。本质地讲,人类荒蛮时期几万年,进入文明社会数千年。战争从来都是由于重大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所致。通常,利益需求是战争的缘由,利益纷争是战争连绵不绝的始作俑者,利益冲突程度是战争规模和时间长短的控制门阀。再作深究,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特殊的活动方式,也有两面性或者说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它对社会发展的破坏和阻滞作用,另一方面是它对社会的催化和推动作用。 反瞻各类战争的发展历程。其形态是伴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和发展的。每一场大的生产力革命都会带来军事领域和战争形态的变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也是研究战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问究战争仅从哲学的高度认识是会有缺陷的,还必须深入分析其他一些对战争产生影响的因素,还必须全面考查其他相关因素的实际作用,要从具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中进行探讨,使我们在注视战争时能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观察和判断。现在看来,影响战争形态的因素大致有这样几个:一是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关乎战争面貌形态的主要因素,按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热核、信息化战争的阶段划分,引发战争形态质变的关键还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二是战争哲学和战争需求的变化。战争意味什么,为什么而战,属于战争观念形态的范畴。人类战争从一开始的谋求生存,逐渐发展为对生存权的拓展。进入20世纪后,这种生存需求,又被一些强势国家和民族转变成为获取生存的优越权之需要,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它们不仅追求物质的得到,还希图精神上的满足甚至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一致。三是战争能力及其准备。军队、国防、综合国力、地缘空间、政治外交能力及战争准备的余亏程度,均为现代国家战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战争的发生、对象、样式、强度、地区、时间和结局。凡要进行战争这两方面能力缺一不可,有能力无准备不可施之,无能力有准备也不可施之,而无能力又无准备那就等同于坐以待毙。四是实现战争目标的能力。这主要取决于战争决策者决心和判断的正确与否,以及实施战争的武装力量成员对战争的驾驭能力。五是作战空间的扩展和时间的延续。作为人类重大而特殊的活动方式,战争直接受到作战空间和时间的影响,它是除战争筹划与组织之外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场大小战争中,因空间和时间因素而输掉的战争可谓不胜枚数。六是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战争历来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战争最终会赢得绝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支持,非正义战争必败,这也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识。因此说,战争是复杂活动形态的综合表象,其内在与相关的作用因素很多,都应有所考查。 战争乃兵者大事。中国近代史一百多年间,屡遭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掠抢,除当时政府和军队软弱无能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战争研究不多,对敌人知之甚少,军备无序,匮编乏训,用兵劣法所致。研究历史上的战争,是为了探讨其本质和规律,但作为当今时代共和国军人更要立足于现代战争,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尤其要多研究硝烟尚未散尽的战争,熟识和掌握其中的名堂和要诀。只有这样,面对战争时,才能做到“见月晕而识风,触础润而知雨”,不为之可固防,欲为之可赢算。在我们看来,现代战争有这样一些特点:战争已成为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凡争夺重大战略利益时战争一定是最后采取的手段;运用高科技提升武装力量建设水平和作战能力,是大国军队进行战争准备时共同选择的道路;战争已不是局部力量间的对抗,而是作战系统、战争体系及国家总体力量之间的抗衡;指挥控制系统的高度信息化,使得战争将在全领域、全时空、全天候及全过程展开:武器装备日益信息化、数据化和精确化。军队的作战效能和投放效益越来越高;战争决策者对战争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战争样式、规模和时间变得越来越适度可控:战争不完全是国家之间的行为,像“反恐”战争也可由国家与非国家组织间进行,但至少有一方投入训练有素的职业化军队,等等。无疑,深入研究现代化战争特点和规律,是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前提,也是搞好军事斗争准备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谈及战争问题,我想把这十几年来潜心研究的学术成果,即撰写发表的60多篇文章成集的《破解现代战争密码》一书推荐给大家。这本书从海湾战争发篇,一直到新近的研究成果都收入其中。长期以来,我对现代国际上的每场大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影响国家安全与稳定的突发事件等问题进行了跟踪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反映在: 一是集中研究了即将发生和刚发生的战争、军事冲突及重大国际事件。对世界上发生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和重大事件都进行了跟踪研究,有战前预测性研究文章,有战争过程中评述性文章,还有战争结束后的总结性文章,应该说,对每一场战争、大规模武装冲突和恐怖突发事件都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我们研究现代战争特点和规律,搞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能力,把握战争和应变主动权,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观点和研究问题的思路。 二是文章中的许多观点有较大影响。很多文章在当时和事后都引起广泛的关注,有些文章曾被大量转载。比如,“海湾战争可能在夜间爆发”一文,是当时国内见诸于新闻媒体惟一预测到这场战争夜间爆发的文章。“轰炸背后的图谋”一文发表后,时任《光明日报》社长的王晨同志作了重要批示,认为文章好,建议全社同志都读两遍。“第二次海湾战争问谈”一文,我在战争爆发半年前就认为这场战争是速决战,时间为三周到一个半月,如果美军打得好可能10天就解决问题,结果是布什总统在战争打响后的第20天向全世界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即成建制、成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车臣战争缘何这么难打”一文,深入分析了车臣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原因,被国内媒体大量转载。还有“美国遭受的是一场恐怖战争”一文。是“9·11事件”发生当天夜里写成的,最早将这次恐怖行动定性为一场“恐怖战争”,比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这个观点还早一周多。再就是“21世纪的安全需要建立国家危机处理机制”一文,是国内较早提出建立国家危机处理机制的文章。文中许多观点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等等。 三是运用了大量科学方法研究现代战争。由于国家安全和现代战争涉及的面很宽,作者对许多问题不仅从战略、战役、战术和技术的角度进行研究,还从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民族和宗教的不同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深入研究了现代战争和军事冲突的诱因、演变和结局,以及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文章预测和点评相结合,论述和访谈相结合,事前分析、事中评述和事后结论相结合,充满着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逻辑,较好地保持了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和史实结果的一致。 总之,对现代战争、国际战略问题和重大历史事件,能以敏锐目光、专业视角、客观而冷静的态度进行分析思考是挺难的,特别是在战争爆发前对其发生、发展和结局进行预测,更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由于本人的知识、智慧和眼光所限,书中的文章观点难免会存在许多偏颇,敬请读者原谅。但之所以没有在后来的编辑中对其中不准确内容进行修改,就是想保留文章的原貌,从而来保持它的学术价值。这也是汇编这本书的目的。在此,也衷心地感谢长期关心、爱护、帮助我的领导和朋友,使我有机会把这些散落的文章汇集编束成册和正式出版。 未末 二O0五年十月八日 后记 如果说,战争是一头性情暴戾乖张的野兽和一座神秘莫测的殿宇,那么在认识和把握它的过程中,就时常会感到心绪压抑地走进了米诺斯王宫一般扑朔迷离。 应该说,我闯进这座令人生畏的宫殿实属偶然。记得在海湾战争爆发前夕,因自己的兴趣对海湾战争结局作了些分析和判断,晚上,两张随手记的字条被夫人胡健看见,她说这几天单位里的同事一直在议论海湾战争话题。你写的东西挺有意思,建议我由她拿去送报社发表。就这样,第二天稿子到了《中国金融时报》编辑包成柱同志手中,包先生看到稿子后当即给我来电话,说稿子很好要用,但在双方交换意见时又提出,请我就海湾战争爆发之类问题写点看法,这就是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海湾战争将在夜间爆发》,关于战争五种结局的文章反而放在了战争过程中才发。也许是个人兴趣,也许是职业习惯,自那以后自己对世界上发生的战争总有一种特殊的敏感甚至是冲动,喜欢独自沉思或畅想在有关战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当中,有时还会忍不住发表一些不很成熟的观点,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么些有关战争的文章。所以,该书的出版先要感谢我的夫人胡健。 关于战争,久经沙场的将士最有发言权,但作为军人维护和平、防止和打赢战争却是神圣的历史责任。这些年来,自己研究现代战争,是在做一名军人应尽的义务。可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缘故,在撰文和文章发表的过程中,得了许多同志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他们中有《光明日报》社的梁杰同志,南方报业集团的李文凯同志,《中华工商时报》的孙兵同志,还有解放军出版社的舒秋劲和郑晖同志等。我的老首长李际均将军,他给了我很多关怀、鼓励和指导,在他身上我学到了研究战争和国际战略问题的思想方法。再就是,贾廷安、章沁生和王冠中三位领导,他们既是我的首长,更是我的战友和师长,这么多年来他们对我悉心教导和鞭策,扶手持犁,吁令引埂,使我及早得法、不务枉费,能够潜心思考和研究问题,闲暇时觅字契文成章。当然,还有更多的朋友和同志也给予我很多帮助。在这里,并颂我对大家的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 未 末 二OO五年十一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