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词中的新疆/了解新疆认识新疆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镰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个使人怦然心动的兴奋点,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嗜好,找到自己走近新疆的捷径,踏上沟通与新疆情感相通的桥梁,掌握揭开新疆面纱的方法,擦亮看清新疆魅力的慧眼。本书通过诗词鉴赏,让你体味历代文人骚客对新疆的描摹。

内容推荐

本书写新疆历史,是粗线条的勾勒,让你轻轻松松了解中原王朝更替、新疆部落兴衰的脉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历在目,让你能如数家珍般阅读;述新疆文献,写中国共产党上世纪30年代进入新疆以来,为新疆各族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奋斗历程,以一个一个闪光点,组成一幅耀眼的图像。

目录

总序:新疆。让我轻轻松松走近你

丝绸之路(代序)

 凉州词

 河湟书事

 长流水题壁

 西陲竹枝词

 出嘉峪关感赋

 苦水题壁

 库尔喀喇乌苏道中

 晶河道中

 胜金驿丛柳已碧

 左公柳

山川植被·边塞风光

 望天山

 松树塘万松歌

 塞外二十景

 南山松树歌

 登库舍图岭纵笔作歌

 伊丽河上

 西陲竹枝词

 蒲类海

 西疆杂述诗

 红柳

 西域咏物诗

 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当暑雪山甚寒烟云惨淡乃作绝句

 渡陷河

 流沙河

 三堡口号

 渡开都河

 虹桥烟柳

 西陲竹枝词

城镇民生

 哈密火州城

 西疆杂述诗

 乌鲁木齐杂诗

 伊犁纪事诗

 伊江杂诗

 库车

 异域竹枝词

 奇台

 和阗吟

 抵哈密

 星星峡

 哈密

行旅思乡

 悲愁歌

 关山月

 送元二使安西

 从军行

 沙碛道中

 上天山

 戈壁竹枝词

 苦水题壁

 戈壁杂诗

 晚行

 迪化道中

 宿库木什驿

征战屯戍·安边利民

 塞下曲

 塞下曲

 古从军行

 从军行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战城南

 西域尝新瓜耶

 乌鲁木齐杂诗

 听人话征伊犁事

 白龙堆道中

 军次重九

 伊吾庐军次

 题乌鲁木齐驿壁

 西陲竹枝词

 秋感

 新疆纪事十六首

 书怀

 伊犁纪事

 题镇边楼

历史文明

 过河中异其俗作诗以纪其实

 过交河作

 巴里坤

 伊吾绝句

 过赛里木

 叶城纪事

 过大石林牙契丹国

迁谪生涯

 出关作

 伊犁纪事诗

 塞外杂咏

 送懈筠赐环东归

 喜徐星伯人关以诗迓之

 少穆尚书将出玉关先以诗二章见寄

 庭州杂诗

 赠乡友徐雨田亦以戍新至者

 布古里至玛纳斯是夕可晤今樵

 伊江杂诗

 乌鲁木齐晚眺

 塞上曲

方物特产

 西陲竹枝词

 伊犁纪事诗

 异域竹枝词

 威呼(独木舟)

 西疆杂述诗

 西域物候节气比中原较早故记之

 北庭杂咏

风土人情

 红山灯市秧歌行

 塞上竹枝词

 西陲竹枝词

 伊犁纪事诗

 巴里坤竹枝词

 巴里坤杂咏

 伊江杂咏

 春闺怨

 九月六日徐四景贤招饮过汉城途中作

新纪元·新新疆(代跋)

 年轻的城

 致新疆

试读章节

河湟书事 马祖常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是著名的元人七言绝句,它既高屋建瓴,又细致精微。马祖常以《河湟书事》为题目的诗一共两首,选录的是第二首。

如果可以将丝绸之路比喻为精神与物质的“河流”,(河湟书事》写的正是这条永不停息的“大河”涌动的浪花。从隋唐时期开始,“波斯胡”就是丝路商旅的代称,他们精明、识货、从不疲倦。利益是他们的动力,也是他们的标志。事实上,他们的存在使古老的丝绸古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骆驼,是丝绸之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丝路经行者不朽的伴侣。丝绸之路确实太漫长,实际商人的行程往往是以“接力”的方式完成:来自西亚的波斯人,在塔里木进行了他们上一轮交易,然后倾其所有在当地买下中原奉为瑰宝的昆仑美玉,经过河西走廊前往富庶的东方城镇,新的一轮交易是玉与丝绸以及其他纺织品的等价交换,而他们将满载丝织品返回家乡。“采玉河”,就是今天新疆和田的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喀拉喀什河(墨玉河),据说品质最美的玉是从这两条大河的河床捞出的。《河湟书事》诗虽然不长,但它是丝绸之路畅通时期的形象化的描述。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出身于信奉基督教的雍古族世家,家族进入中原后居住在河南光州。曾以御史身份出使河西。有诗文集《石田集》十五卷,是著名的元代西域民族中用汉语写作的诗人。“河湟”,指青海湟源地区,这里曾经是雍古族的聚居地。雍古族是丝绸之路上起着沟通东西方交流作用的重要古族。P.6

序言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Silk Road——是19世纪后期出现的新词汇,英文与中文都是。自20世纪以来,使用频率颇高。

如众所周知,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男爵在其1887年出版的多卷本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将起自中原古都西安,横贯欧亚大陆的古老通道称做“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形象并富有诗意,能引动思古幽情,一出现立即风行草偃,目前为人们普遍接受。1938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出版了同名游记<丝绸之路》,60多年来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关注,成为探险游记文学的名著。改革开放之初,日本与中国合拍的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使全世界为之倾倒。不久之前,<美国国家地理>的记者在采访时,对我提出了一个未列入访谈提纲的问题:目前世界正在飞速发展,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交通的发达,“丝绸之路”是否会过时?我回答:“丝绸之路”是人类需要交流的象征,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所以它不会“过时”,也不会“被遗忘”。

比Silk:Road(丝绸之路)略后,在20世纪初英语之中还出现了另一个新的词汇,那就是Serindia,这是中文“西域”的对应词。首先是一本新疆考古图录使用了这个词汇为英文书名。西域,是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的地域概念。

“西域”,指嘉峪关往西的产裘地臣。现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就是西域主要地区。以天山为界,新疆分南疆、北疆,天山北边的叫北疆,天山南边的叫南疆。南疆可以说大致等同于塔里木,见载于汉文典籍的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主要就分布在今天的塔里木区域。它是中原王朝向西发展和西方文明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东西方文明发生联系,舍塔里木别无它途。

有这样两个关涉到时事政治的词汇,是汉朝人创制并使用的,第一个词汇就是“西域”,第二个词汇叫“东域”。东域指的是山东、渤海以及以东区域。大家知道,东域虽然离汉朝首都长安更近,但那时人们还不能征服海洋,行程到海边就不得不停下来了,顶多到朝鲜半岛,不可能再往前发展。向北,是西伯利亚冻土地带,是苔原与冰雪。向南,仍然受阻于浩淼的海洋。向西,则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你可以把一生都投入到向西的长途上,那也走不到尽头,没有人能走到“尽头”。所以说,即便它非常坎坷,非常漫长,同时又必须经过很多不同的国家,路遇许多不同的民族,要翻越高山、雪岭,要穿过沙漠。但是,从汉朝开始、从张骞开始,征服西部、向西部发展,就成了中华民族要和其他民族交往、和世界别的文明互相融合的一个主要的途径了。因之,丝绸之路便应运而生。

近来,有人提出在“丝绸之路”以前,有一条“玉石之路”,甚至已经在谈论是不是应该以“玉石之路”取代“丝绸之路”了。然而,这实际是望文生义。上古历史上确实有过“玉石之路”“茶马古道”等等商道,也有过“取经之路”“流放之路”等等说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它们与“丝绸之路”不属于同一类范畴。“丝绸之路”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的文明得到了其他民族的认同,最初基本是从东方(长安)越过漫长的中亚,抵达西亚欧洲,以至非洲海岸,将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传播到西方。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正是因此才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同时,西方文明也循此来到东土。而玉石从塔里木的昆仑山运往中原,是从西向东。这仅仅是“丝绸之路”的极小一部分,而且是反向的。所谓“玉石之路”只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段落,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在漫长的西行通道上,是东来西往的商旅、使节以及各种各样身份的人走出了“丝绸之路”。鲁迅的名言仿佛就是专为“丝绸之路”而说:路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丝绸古道是因东西方需要交流而存在,水泉成了道路的依托。存在古道的前提是,每隔90华里,应该有一处水源地。90华里,是丝路行旅行走一天的里程。见于文献的最大一支丝路商队,有1200峰骆驼,每天宿营,它们能喝十数吨水。管理驼队的驼夫就可以组成连队。但这显然还不是极限,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见到明确记载而已。没有水草的路,便不会有经行者。在《史记><汉书>之中,常常见到一个令人感到陌生的词汇“波河”,指的就是道路沿河流走向前行。

从出现之际起,丝绸之路就以跋涉艰难又不可或缺引起关注。千百年来,诗人们往返于古道,并以自己的诗情构筑了一条“诗歌之路”。

在诗人笔下,这条古道具有不同的侧面:当你需要超越自己时,它就是一次体能测试;当你能够面对挑战时,它便随时出现在你的想象之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9: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