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洗冤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宏甲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王宏甲长期以来密切关注现实,以思想敏锐、见解独到之长,写下了诸多与大众生活、情感甚为相通的报告文学,社会反响十分强烈。现在,他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刚健质朴的风格以及扎实的文学功底,用畅快、细腻、充满激情的语言,再现了大法官宋慈刚直不阿、洗冤除暴的一生。

内容推荐

著名作家王宏甲长期以来密切关注现实,以思想敏锐、见解独到之长,写下了诸多与大众生活、情感甚为相通的报告文学,社会反响十分强烈。现在,他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刚健质朴的风格以及扎实的文学功底,用畅快、细腻、充满激情的语言,再现了大法官宋慈刚直不阿、洗冤除暴的一生。

这是一位一生都同“洗冤”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是一位关心民瘼,对国家负责,敢于洗雪冤假错案的大法官。他让人们懂得:“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他让人们知道:法不仅是制止权力跋扈之利器,也是人民赖以安全生活之保障。他更让人们清楚:平反冤案和避免冤案,不仅需要高超的勘察刑侦技术,更需要勇于承担的精神气概和道德良心。

目录

序言 我写《洗冤》

【第一章 不测风云】

1.古道蹄声 2.夜走海听居 3.香棺天坠

【第二章 家乡血案】

1.侍女秋娟家破人亡 2.童家奇冤 3.替人告状

【第三章 立志洗冤】

1.大宋的王法 2.又一条人命 3.甬道深处弱女救刺客

4.深夜敲门声  

【第四章 东方书城】

1.无声的哭泣 2.这丫头不简单 3.如果真让你审案你行吗

4.书坊万卷堂 5.莲源如是寺 6.怯拳 7.洞室奇获

【第五章 初试锋芒】

1.刘克庄的惊诧 2.兔毫盏奇案 3.游刃有余 

4.考亭朱子祠 5.白虎历节风 6.风雪落梅诗 7.天高路远

【第六章 躬亲检验】

1.熏香炉前 2.一夜之间 3.窗外飞来的银子 

4.黄泥村探访 5.不得不亲历尸检

【第七章 奇案迭出】

1.光怪陆离 2.警鼓稀鸣 3.又一宗血案 4.地北天南

【第八章 仵作世家】

1.斤盐之劫 2.月儿圆 3.霍氏爷孙 4.蒿草人形案

5.游湖案

【第九章 飞蝇识器】

1.烟火下的碎尸 2.调动苍蝇 3.杀仇与杀奸

4.秋娟之生 5.霍靖之死

【第十章 焦尸奇案】

1.赤地弥望 2.杜家楼 3.三更火警 4.现场勘检

【第十一章 验地显形】

1.星夜追捕 2.五指金刚爪 3.神奇的取证 

4.不平静的一日 5.花信年华

【第十二章 万民相送】

1.茫荡酒庄 2.又一个被刺女子 3.溪源峡谷

4.迎着朔风 5.阳光射透风雪 6.心为之洁

【第十三章 赴任提刑】

1.番山牢城 2.阿香姑娘 3.木棉花开时 4.掘墓验尸骨

【第十四章 辙迹所至】

1.井下墓中 2.向凶犯学技术 3.糊裱匠家的翰墨女

4.一支飞来的响箭

【第十五章 发愤著书】

1.人到花甲 2.困窘中萌发 3.成书于湖南提刑任内

4.奉使四路勘问刑狱

【第十六章 纳无所穷】

1.宁馨的早晨 2.马蹄声声 3.案发市舶司

4.隔物勒杀 5.生死搏杀 6.黎明前

后记

附录宋慈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侍女秋娟家破人亡

宋嘉定十年(1217)十二月,金军侵四川,破天水,宋守臣黄炎孙不战而逃。金军进逼大散关,宋统制刘雄弃关而逃。金兵焚烧大散关,攻克皂郊堡。前方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

这期问宋慈居家守制,很少出门。有时会想起早先在吴稚先生的潭溪书屋读书的同窗,他们中有人已经在外做官,有的在乡里教书,也有的因犯男女之事被人当场双双砍去了头颅……想得更多的还是从前在京都的太学生活,尤其想念好友刘克庄。

黄昏,他会独自来到童游河边。夕照落在水面上,碎成斑驳陆离的光。轻盈的暮霭在水面上浮游着,远处三圣庙的晚钟在暮色中敲响了,缕缕炊烟在远远近近破败的屋瓦上缓缓飘升。那悠悠晚钟,令他想起去年参加殿试听到的庄严钟声。那破败的屋瓦,也使他想到西子湖畔一色楼台三十里的豪华建筑。夕照如火,往事如流,许多曾经激动人心的事都离他遥远了。他三十一岁中进士,今年已三十二岁,这多年除了读书还毫无作为,往后的日子怎样度过?

他想起了自己读太学时候的老师真德秀。真德秀先生登进土第后仍勤读不懈,进考博学宏词科,由此可直接辅弼君王。眼下,远的事儿没法做,不也可以再勤读三年,今后也考个博学宏词科……如此,继续研读历朝典章制度等等,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主要生活。不料秋天里,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打破了他的居家读书生活……

嘉定十一年(1218年)秋。八月已过,九月随着一阵一阵的凉风来到了闽北山区。才是刚刚开镰的季节,田野里的稻禾已割得几乎尽了,留下一片萧索的景象。

这几日官府催收秋税的告示贴在衙前街上,使得衙前街的空气一下子好似入了深冬。衙役走乡过镇,锣声哐哐地响着,一遍又一遍地唱喏:“朝廷有令,诸位听清,战事紧迫,万民有责。现今开始预征后五年的免役钱,坊场课利钱,买田宅契税钱……”乡民听这锣声,无不心惊。

北宋初朝廷一年收入的赋税钱是一千六百余万贯,神宗时达到六千多万贯,为北宋最高岁人。南宋疆域大为缩小,朝廷岁入不满千万,但三十年问猛增到六千万,与北宋最高岁人相当。再过三十年,又增到八千万;又过三十一年,到嘉定十一年,赋税继续有增无减。不但如此,朝廷还提前征赋税。高宗时预征到后一二年,孝宗时预征到后三四年,而后经过光宗,现在是宁宗,像建阳这样盛产稻谷的嘉禾之乡,赋税竟预征到了后五年。百姓难以缴纳,官府便派兵丁下四乡催收。本县巡捕都头梁锷每天都领着数十名弓兵,驱动数十辆上插“税”字小旗的马车出城,乡民缴纳稍迟即遭鞭笞,若有拖欠便捉到县牢或押在邸店。从东路抓来的乡民,要从宋慈的门前押过,一路上弓兵鞭抽棒打,令路人下泪。这时的宋慈深居书房,对窗外发生的事儿所知甚少。

这天黄昏,太阳已下山,暮色悄悄伸展到书房里来,宋慈凭着那点微光在看书。忽然,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门砰地一声被推开,出现在门前的是夫人连氏。

“什么事,这么慌张?”宋慈问。

“秋娟他爸缴不出预征税,跟梁都头顶撞两句,被抓去关进县里的大牢……”

“怎么?”

“关饿死了。”

P19-20

序言

             一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张居正奏疏中的一句话。他说依法行事比立法更难,我以为这是说到了所难不在法,而在人。法非一般的器,法是国之尊严,也是民赖以保障生活安全,制止权力跋扈的东西。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之上,但人类始终需要有一种能驾驭人的能量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人的良心和公正之心。特别是面对办错了的冤案,能不能依法纠正?这个执法人是否正直,立刻就面对着检验。善良、怜悯、慈悲、公正、刚直不阿的精神气概,是法制的灵魂,也是人心灵中、精神中最高贵的东西。

我写《洗冤》,是写一位一生都同“洗冤”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写他高贵的精神、情感、人生追求和建树。他是我的故乡人,他在我的心中早已栩栩如生。

他生长在山河破碎锦绣成灰的南宋,青年时遭父丧虽中进士却不能赴任,居家守制期间目睹民间冤案,他忍不住出面去为平民鸣冤告状,却一筹莫展,眼睁睁看着一条又一条人命冤死。这时刻他看见了自己:一二十载青灯黄卷刻苦攻读,虽赢得了通经史善辞令的锦绣名气,却对眼前的民情世事知之甚微。在窘境中他去觅读刑官勘查检验知识,渐渐积累了惊人的学问。出任官职后,他又遇案犯贿赂仵作造成的种种欺蒙而不得不躬亲尸检。到他当上省一级的法官,乃至奉使四路勘问刑狱的大臣,仍然奔走于穷乡僻壤,“恶弱处所,辙迹必至”,这已经不是因为他喜欢事必躬亲,而是由于许多地方官吏缺乏勘检知识,他面对许多疑难积案不得不亲临检验尸骨,由此才得以“所至洗冤除暴”。到晚年,他意识到凭自己既做不了多少,也做不了多久了,就发愤著书,写出的书就叫《洗冤集录》。

古人写兵书或称《孙子兵法》,写医书或称《医宗金鉴》,他写的指导勘查检验的著作,也可以叫《检验集录》或《检验要览》的,为什么偏要叫《洗冤集录》?何谓“冤案”?被政府司法机构定错的案才叫冤案。一个政府高官直言他的著作就是为洗雪冤狱而作,单这个书名,在我们今天听来也是振聋发聩的。

他用了这个书名犹感不足,还在书前写下一篇《检覆总说》,其中写道:凡上官驳下或转委他官重审之案,若承委官员不以民命为重,或恐前官怨恨,或因犯者富豪,知错不纠或包庇犯罪者,其罪重于初审。凡委勘人命重案。,书役有犯命案,本官回避,以免袒庇之弊,等等。这些言辞至今读来仍具振颓风而励后人的光芒。对照现代法典,上述两条就相当于我国刑法中的“渎职罪”和刑事诉讼法“总则”中的“回避”。这位宋代大法官在七百多年前就如此阐述,岂止是学术上的专精!

宋人曾有“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之句,讲的是为国担忧的人不顾及个人安危,爱护百姓的人不欺蒙皇上。他笃意要用《洗冤集录》作书名而不顾及会不会触怒皇上,就坦呈着他上报社稷、下安黎民的赤子之心。也昭示着他强调,更重要的是“洗冤”的精神品格,而不是技术。这便是精神高于技术!

欧阳修的《准诏言事上书》曾写道:“赏及无功则恩不足劝,罚失有罪则威无所惧。”说奖赏无功之人,恩泽再厚也不能起到激励众人的作用;罚无罪之人,再有威严也不能起到禁恶的作用。欧阳修还讲“赏不足劝善,刑不足禁非,而政不成”。这是说赏罚不能起到作用,国家的政治就危险了。司法机构判错的案,就是处罚无罪之人,如果不为之洗冤,就不止是冤害无辜者,而会危害国家大政:这位南宋大法官的晚年,国势危如卵,在看起来已经很难挽救危亡的日月,他仍倾全力去试图拯危起衰,这里是有爱心的,诚可谓“一身如可赎,万死又何辞”。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其实中国代代都有烛照千秋的仁人志士。当今也有相当优秀的政法干部,但我也看到官员中不仅有知错不纠的,还有制造冤案的。我曾听过这样的话:“只要我家中有火炉,哪管外面冰天雪地。”这话听来没什么可指责的,但也不妨听听前人的声音: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无谋救冤者,禄位安可近。”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

不要问这是谁说的,这样动人心灵、照人肝胆的金石之言,在我国古代不胜枚举。我倾心写这位宋代大法官,还想传达,他的精神品格和学问,并非独于他个人优秀,那是凝聚着中华悠久之灿烂文化的。他的学问还远播到欧美。这位几百年间已被国人遗忘的中国人名叫宋慈。

               二

在许多人印象中,欧洲国家的法制似乎一直比中国发达。是这样吗?在漫长的中世纪,宗教裁判曾取代法庭,欧洲盛行过“神裁法”。因法制废弛,决斗在欧洲出现,从宫廷到民间都很普遍,决斗中一方即使杀死另一方,是不必负法律责任的。甚至到19世纪,俄国诗人普希金仍在1837年死于决斗。但在中国,武松斗杀西门庆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中国民间有句话说,“衙门八字开,没钱莫进来”。但中国至少两千多年来衙门一直开着。

公元前44年恺撒大帝被刺杀,尸体被抬放到罗马广场,由安替斯塔医生进行了尸体检验,发现恺撒被刺二十三处创伤,其中只有一处贯穿胸部第一与第二肋骨间的是致命伤。

1987年我应邀出席一个国际法医学研讨会,听英国卡梅伦教授讲到了这个检验案例。这个国际研讨会的大会主席是中国的贾静涛教授,他告诉我:很久以来西方人把恺撒遇刺后的尸检看作是世界法医学史上已知的最早的尸检。其实,中国古代《封诊式》一书报告的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都比欧洲早。

贾静涛教授讲的《封诊式》一书,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被发掘出来。那是写在竹简上的刑侦书籍,记述了种种奇案。如:某乡里某妇女甲来告状说,甲怀孕六个月,与女子乙发生争吵斗殴,女子乙把孕妇摔倒在地。孕妇腹痛不止,当晚流产。这女子把胎儿包来了,控告女子乙。

怎么断这个案子呢?首先检验。“令史”和“隶臣”当场打开包袱,只见里面一个东西状如凝血块,大小如手,看不出是胎儿。怎么验呢?端来一盆水,把凝血块放进盆里摇晃,凝血块逐渐展开,现出胎儿形状,头、身、手臂、手指、大腿以下到脚,包括脚趾都可以辨认了,只是还看不出眼睛、耳朵和鼻子,也分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把胎儿从水中捞出,看去又是一个凝血块。确认这凝血块是胎儿了,官府又令“隶妾”检验这妇人阴部。“隶妾”报告说:妇人阴门两旁有干血,现在也还流血,量已不多,这不是来月经。于是官府派人去捉拿妇女乙。此案不仅有对尚未足月的胎儿进行“尸检”,还有对流产妇女的活体检验。

出土《封诊式》的墓葬群被考古鉴定为“战国至秦代的墓葬”。秦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如此可断定,《封诊式》记载的检验案,任何一例都比“检验恺撒尸体”至少早二百多年。而且,中国至迟在公元前3世纪,已不是遇特殊人物才偶尔检验,而是形成了法官检验制度。官府不仅受理平民告状的案子,对无人告状的无名尸也实施检验,作为侦破和量刑的重要手段。

欧洲最早的成文法是公元前451年古罗马编的“十表”,第二年再编“二表”,先后锲于十二块铜牌,史称“十二铜表法”。中国早期的成文法有: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公元前513年晋国再铸刑鼎,也是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二者都早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07年魏文侯用李悝变法,颁布的《法经》是集此前各诸侯国法律之大成的经典,并在此后的商鞅变法中成为制定秦律的蓝本。秦统一后推行于全国的便是“大秦律”,此后“汉承秦律”,传到后世还有“唐律”、“宋律”……直到清代有“大清律”。

因为有人管法,追究死伤的责任,就得有人干检伤验尸的事。中国古代的勘查检验技术确实源远流长。经盛唐传到宋,宋又有很大发展,如宋代检验制度已有“报检、初检、覆检、免检”等程序的明确规定。与同时期欧洲盛行“神裁法”或通过“决斗”自行解决争端相比,中国法制的进步可不是一点点。宋慈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中国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在保留和传播中国悠久的文化方面实有当时世界上任何别的国家-无法相比的优势。中国印刷术起y-唐盛于宋,宋慈的故乡福建建阳恰是南宋三大出版中心之一,这就为宋慈集中国古代灿烂的法官勘查检验知识之大成备下极好条件。宋慈能开创性地树起标志着当时世界法医学最高水平的一座丰碑,实属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之必然。

值得一说的还有,他这部直言“洗冤”的著作在1247年出版不久,就被钦颁天下,成为举国审案官员的案头必备之书。宋慈1249年去世,宋理宗皇帝赵昀誉之为“中外分忧之臣”,特-赐其“朝议大夫”,并“御书墓门以旌之”。

宋慈去世后三十年,南宋灭亡,但宋慈的著作传了下来。虽然宋本《洗冤集录》今天一部都找不到了,现存最古本为元版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室。历元明,不断有对该书增删补遗的种种版本问世。到康熙三十三年,仍以《洗冤集录》为蓝本进行增补校正的清廷《律例馆校正洗冤录》钦颁天下,可谓非常重视。但已不见作者姓名。中国古代多少人才的创造,为国家所吸收后,被以朝廷或皇帝敕令的名义传播y-天下,首创者的姓名消失了。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到进入20世纪还有二百多年,宋慈也渐渐被国人遗忘。 

               三

然而在世界法医学史上,宋慈的名字就是中国人的骄傲!

有个细节值得留意,宋代只有法官检验一说,还没出现法医学这个词,宋慈的学说在上几个世纪陆续被来华的外国人翻译成朝、日、法、英、荷、德、俄等国文字,传播于海外,当世界在他的古老学说面前赞叹不已时,是西方人首先尊他为世界伟大的法医学家。

这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在13世纪,该书已详述了从辨尸、尸变、凶杀、奸杀、自刎、绳缢、服毒、火烧、水溺种种辨生前死后,真假伤痕诸方面的知识,博及医学内、外、妇、儿、伤、骨科,以及生理、病理、药物、急救、解剖诸方面的学问,灿若星罗,已然是法医学的知识体系!

14世纪,没有任何别国的人写出法医学著作。

15世纪,也没有。

16世纪,还没有。

17世纪的1602年,意大利的佛图纳图·菲德利(FortunatusFidelis)写出欧洲最早的法医学著作。这是《洗冤集录》问世后三百五十多年的事。

以《洗冤集录》为蓝本增删编撰的法医学著作,最早传入欧洲的是根据清代版本翻译的法文节译本,刊于1780年巴黎的《中国历史科学艺术》杂志。此时,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还没有诞生,英国还要过三年才承认美国独立,《拿破仑法典》还要过二十四年才问世。

公元前四百余年李悝作的《法经》,列“盗法”、“贼法”为开篇。因为那是奴隶制瓦解、私有财产涌现的时期,盗贼也兴起,《法经》就是一部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典。两千多年后的《拿破仑法典》产生在欧洲向资本主义制度变迁的时期,需要一部新的法典来保护私有财产。而人类自有私有财产以来,就有了用法制同犯罪行为的斗争,法医学就是法制的科学后盾。宋慈的学说在欧洲需要《拿破仑法典》的时代出现在欧洲,为欧洲人所惊叹、所重视就不难理解了。

王宏甲

2005年12月5日 北京

后记

宋理宗淳祜九年(公元1249年)春,三月初七日,宋慈病逝于广东经略安抚使任上。次年,宋慈的灵柩移送回故乡福建建阳,于七月十五日归葬人土。其后,一生中曾四次被罢官后又再次入朝,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的刘克庄撰写了《宋经略墓志铭》。说宋慈居官一生,“禄万石,位方伯”,却“家无钗泽,厩无驵骏,鱼羹饭敝,组袍萧然终生”。这些记载对于我们了解这位有大学问的大法官,无疑很有价值。

此后时光流过七百余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宋大仁先生调查以《洗冤集录》为蓝本进行增删的多种版本及其传到国外的情况,做了大量重要的工作;并根据刘克庄所撰《宋经略墓志铭》,对宋慈的生平也做了极宝贵的调研。也是由于宋大仁先生的呼吁,建阳县于1955年先后两次调查宋慈墓葬,终于在建阳崇锥莲源山下的昌茂村外荒山上找到了宋慈的残墓断碑。这个湮没数百年,早已无后裔祭扫的墓葬始得重修,并经中央文化部批转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间经多次修缮的宋慈陵墓今已列为武夷山游览点。

我是1978年走进这段历史的,因宋慈故乡建阳也是我的家乡,因这年中国正在大规模平反冤案。我看到人间的冤屈从古至今何其多也。平反冤案和避免冤案,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良知。这恐怕还是个很长久的问题。我走进这段历史,也得益于宋大仁先生在五十年代做过的努力。虽然我从未见过宋大仁先生,但我和我的故乡人永远都会感谢他在人生的某个时期做出的这项功不可没的工作。

1979年我二十六岁,写出了第一篇关于宋慈的故事《焦尸案》,发表在上海《青年一代》第四期。随后写出《法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等数十篇文章发表在全国各种报刊,还写了一本《宋慈》连环画脚本,由江苏美术出版社配图出版。1986年宋慈诞辰八百周年时,我出版了描写宋慈一生的长篇小说《神验》,此后福建电视台据此改编拍摄了第一部描写宋慈的八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多次。

也在1986年,我与建阳政协秘书长刘建共同向县政协倡议,在建阳召开纪念宋慈诞辰八百周年的全国性会议,被政协及县委、县政府采纳,随即与中国法医学会联系,亦得赞同。这年全国法医学界精英名流相聚建阳,堪称宋慈诞辰八百年来的一次盛会。大会举行了宋慈塑像揭幕仪式,宋慈亭落成典礼,拜谒宋慈墓,并将宋慈故里童游镇一条主街命名为“宋慈路”。

我在这次会议上得以结识了贾静涛教授,并读到他早于1984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法医学史》,才知道他对中国古代法医学史,以及法医学在现当代的发展都有深邃的研究,是学界公认的中国法医学史权威。他对宋慈以及有关版本在国内外的传播状况也做了相当细致的考察,有些发现超越了宋大仁先生当年搜集所见。

综合宋大仁先生与贾静涛教授的考察,自《洗冤集录》问世后,以其为蓝本增删的改编本有《平冤录》、《无冤录》、《洗冤录》,以及清廷《律例馆校正洗冤录》等几十种,最早传到国外的是朝鲜使臣将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时期的《无冤录》带回国,译注后于1每40年问世。继有日本人将朝译本译成日文出版。最早传入欧洲的是根据清代版本翻译的法文节译本,1780年在巴黎问世。

1840年后,英国《亚洲文会会报》,法国《远东评论》均发表了评介《律例馆校正洗冤录》的论文,荷兰人译出了第一个完整的译本,德国人再将荷译本译成德文。法国人则将越南本《洗冤录》译为法文。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文化教授盖尔斯的译本曾全文刊于英国皇家医学杂志,并有单行本问世。

进入二十世纪,苏联波波夫教授于1950年著出《洗冤录评介》,契利瓦科夫教授于1956年著出《洗冤录研究》,并在《法医学史及法医检验》著作中印宋慈画像于卷前。到1981年,美国还翻译出版了现存最早的元代版本《洗冤集录》。贾静涛教授指出:这是惟一把宋慈的《洗冤集录》完整地翻译出来的版本。迄今,宋慈学说被翻译成外文的至少有七国文字二十种版本以上,数百年间对人类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7年我应邀出席了在中国首次召开的国际法医学研讨会,在大会上做了《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的报告,由翻译用英语介绍给各国专家。多年来,我一直想对《神验》做一次修改,而没有安排出时间。如今在修改中,我再次感动于宋慈的终身好学,更感动于他的为官。譬如他看到实际存在的冤案决不闭上眼睛,并以自己的职责去大刀阔斧地纠正错案,洗雪冤狱!他这样做并没有给朝廷抹黑,而是给朝廷带来声誉,所以他去世后皇帝还誉他为“中外分忧之臣”。我想,当今的涉法上访案件又有多少啊!党中央、中央政法委,以及公检法司各部都高度重视和关怀对涉法上访案件的审理,但在具体办理的部门,要纠正错案仍然很难!其实,凡是有人办案的地方,就有可能办错案,办错了固然可怕,但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错而不纠!所以无论哪个时代都特别需要多一些像宋慈这样真正关心民瘼,真正对国家负责,勇于纠正错案,洗冤禁暴的大法官。

当代学者常说,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要致力于建立健全法制。我承认这是正确的说法。但建立健全法制,也要有责任感的人去做。但愿宋慈的智慧和品格能流传给今人和我们的后人,以致源远流长……

王宏甲

2005年12月10日夜 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