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张浩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较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发展的问题,挑战过去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书中作者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据事实说话,绝少抽象的空论或人云亦云的俗套,读后定会让你有耳目一新之感!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古人类学、古神经生理学、比较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的最新成果,利用民族学、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现有资料,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和机制、动物思维与人类思维、语言与思维、思维与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从而系统地论述了从动物思维到原始人类的思维,从原始思维到文明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本书综合性、系统性较强,讨论深入全面,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益而深入的探索,也是日前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思维发生学的专著。

目录

序一(1)

序二(1)

绪论 研究思维发生学的目的、意义、途径和方法(1)

 一、“思维”和“原始思维”界说(1)

 二、研究思维发生学的目的和意义(6)

 三、研究思维发生学的途径和方法(9)

第一章 思维器官与思维能力(15)

 第一节 动物的脑进化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人类思维能力发生的史前自然进化史(15)

一、脑的产生与智力的萌芽(15)

二、脑的进化与智力的发展(19)

三、从原初的脑到人脑,从动物的智能到人类思维能力的演化(23)

 第二节 关于思维器官与思维能力发生发展的同步性问题——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研究(27)

一、人脑的出现与发展过程同思维的关系(27)

二、人类对大脑机能与思维关系的认识(31)

三、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过程看思维器官与思维能力发生发展的同步性(38)

四、从人脑三条重要的结构功能规律看人类的思维活动(44)

 第三节 人类揭示思维活动奥秘历程概述——思维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48)

一、近代科学的初步探索——从反射论到两种信号系统学说(49)

二、揭示思维奥秘的新进展——神经细胞学说(54)

第二章 动物思维与人类思维(60)

 第一节 动物的思维(60)

 第二节 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74)

一、从动物智力的发展状况,看动物思维向人类思维的过渡(74)

二、从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看人类思维的形成过程(86)

 第三节 人类思维与动物思维的区别(90)

一、动物不能借助语言符号进行思维(91)

二、动物的思维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93)

第三章 原始人类思维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100)

 第一节 直观的动作思维(101)

 第二节 具体的形象思维(108)

 第三节 类化的抽象思维(133)

第四章 思维符号的起源与演变(146)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演变(146)

一、语言随着思维而产生(147)

二、语言促进了思维的发展(159)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170)

一、原始人类的记事方法(172)

二、文字的发明(198)

第五章 原始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思维的物化(206)

 第一节 生产实践与思维(207)

一、目的性思维与实践(207)

二、思维的发展与工具形态结构的演化(212)

 第二节 生活实践与思维(241)

一、原始人的习俗与思维(242)

二、原始人的禁忌与思维(247)

 第三节 艺术实践与思维(254)

一、音乐、舞蹈与思维(255)

二、绘画、雕刻与思维(258)

第六章 原始人类思维的主要特征及反映形式(268)

 第一节 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268)

 第二节 原始思维的反映形式(278)

第七章 原始思维的基本特点(上)(287)

 第一节 原始思维的真实性与神秘性(288)

 第二节 原始思维的神秘性与创造性(306)

 第三节 原始思维的创造性与幻想性(325)

 第四节 原始思维的幻想性与实用性(346)

第八章 原始思维的基本特点(下)(359)

 第一节 神秘的因果观念(359)

一、原始巫术(361)

二、前兆与占卜(373)

三、病因观与生死观(380)

 第二节 原始思维神秘性的根源(388)

第九章 原始思维向文明思维的过渡(402)

 第一节 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402)

 第二节 从原逻辑思维到逻辑思维(410)

一、个体意识的形成(411)

二、知觉经验和矛盾律的渗入(419)

三、概念的“沉淀”(420)

四、想象力的飞跃(423)

第十章 人类思维的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426)

 第一节 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的关系(426)

 第二节 原始思维与儿童思维之同(430)

一、主体和客体不分(430)

二、“自我中心”思想(433)

三、“泛灵论”与“万物有灵论”(4誓)

四、思维的直观性和形象性(439)

五、绘画艺术相似(443)

 第三节 原始思维与儿童思维之异(444)

一、生理基础不同(445)

二、社会环境不同(446)

三、有无抽象的一般概念之异(449)

四、不分化的一体感也不同(450)

结束语:原始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451)

 一、原始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客观性(452)

 二、原始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前进性(456)

 三、原始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规律性(460)

 四、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464)

再版后记(468)

参考文献(472)

附录一 从边缘看人类认识中心的困惑(486)

附录二 联结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大历史纽带(493)

附录三 思维学研究的重要成果(496)

试读章节

第二节关于思维器官与思维能力发生发展的同步性问题——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研究

现代认识论的研究,正在逐步地由宏观转向微观。为了阐明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科学家们正在从古人类学、古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生理病理学等诸多领域探讨思维器官与思维能力发生发展的关系问题,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根据对各相关学科现有资料的研究,我们认为思维器官与思维能力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

一、人脑的出现与发展过程同思维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脑是从猿脑进化而来。从猿脑到人脑,是脑进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这块里程碑是怎样建树起来的呢?或者说猿脑是怎样变成人脑的呢?

从古人类学、考古学和古神经生理学研究中获得的大量资料证明,促进猿脑变为人脑的原因首先是劳动,其次是语言。正如恩格斯所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①

劳动是推动古猿转变成人的动力,也是推动猿脑变成人脑的动力。古人类学家认为,由于气候的变化所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缩和林木的稀疏,人类的远祖古猿,不得不走出它们长期栖息的原始森林,改为地面生活。到地面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食物不容易找到,还经常遭到猛兽的袭击。为了找寻新的食物来源和抵御天敌,促使人类祖先学会了直立行走,并开始频繁地使用天然工具采集食物,驱赶猛兽。

由于人类采取了直立姿势,从事劳动,使人的头部产生了一系列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思维认识能力和自觉能动性的发展。直立的姿势,使猿人的脊柱托住头部,从而扩大了视野,促进了头部各种感官的发展:猿的头骨下颌突出,额部扁平,脑部只占头部的三分之一;而人的头骨则是下颌部后缩,前额高耸,头部向上发展,脑占了整个头部的三分之二;人脑的重量三倍于猿脑(见图3)。事实证明,人的思维认识能力要比猿人强多了。

同时,人类祖先由于额叶的进化,并且由于开始直立行走,这就解放了前肢,逐步形成了手。我们的祖先古猿在经常使用天然工具进行“劳动” (有的同志把这个阶段的劳动称作“前劳动”①)的过程中,手要做各种各样复杂而精确的动作。手在操作物体时,不但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日益成为认识物体属性的器官。它一方面向大脑输送越来越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向大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调节手的更加复杂而精确的动作。由此可见,劳动(或“前劳动”)不仅促进了人类远祖的感觉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他们的知觉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马克思语)的推动下,手逐渐地变得灵巧自如,脑慢慢变得更加完善。

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接触到的种种外界信息,不断地反映到头脑里来,需要用脑思考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协作,这样就产生了彼此说话的需要。正是这种彼此之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迫切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变化。发音器官给脑髓的动觉刺激,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才形成了言语运动分析器,并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言语听觉区,从而产生了人类特有的语言。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有了语言,人们就能广泛交流经验,进行抽象思维,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和完善,使人脑无论在量的方面(脑量),还是在质的方面(结构和功能),都远远超过了猿脑。P27-29

序言

张浩同志所著《思维发生学》一书是他多年来辛勤劳动的研究成果,在目前学术著作出版难的情况下,该书的问世是值得我们庆贺的事。

我认为,这部著作的主要价值在于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较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发展的问题,而这正是过去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思维的发生与发展本来应该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可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却没有得到我国哲学界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偏重于讨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忽视了也要对思维本身的发生与发展进行研究,这样就有意无意地把思维当做生而俱来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了。但这显然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不相符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之中,人类当然也不例外。人类本身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由动物界进化而来的,人类思维当然也有一个由动物思维演化而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完全不能想像人类思维一开始就达到现代人那样的水平。因此,追根溯源,弄清楚人类思维的发生及其原始的形态,对于我们认识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也是很艰难复杂的研究工作,因为它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如考古学、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神经心理学等等,需要对同领域的材料进行综合研究。本书的特点之一就是作者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事实说话,绝少抽象的空论或人云亦云的俗套,令人读后有耳目一新之感。我希望,本书的出版将引起我国哲学界对思维发生学的注意,从而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果本书能够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那就是对哲学研究的一个贡献了。

  

  汝信

  1993年6月30日

后记

本书初版时,正值我欲乘正高末班车。当时为了能够让评委们尽快地见到此书,必须设法缩短出版时间。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也必须减少篇幅。无奈只好割爱,删去了一些章节和许多珍贵的资料及所有插图。因此,给读者和作者都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该书出版后,社会反应较好,所印数千册早已售罄,但仍不断地有读者来信来电,向出版社和作者索求,并希望能够再版。鉴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决定将该书再版。

2003年末,出版社同我谈及此事,希望我能将该书重新修订一下,把删去的东西补上再版,以飨读者。此时,我正忙于《认识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课题的资料准备和写作。尽管如此,我还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对《思维发生学》作了必要的修订。首先,我补上了原版中被删去的章节、插图和资料,这就使原本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抽象的理论更直观、更具体、更形象,从而增强了该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也使其较前更系统、更完整了。其次,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该书的要义,我又附上了几篇学者们对该书初版的评论,以供读者参阅。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该书的写作初衷和写作过程,我认为有必要再将原版《后记》作如下摘录:

列宁曾经指出,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应该包括:“各门科学的历史,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语言的历史,注意:+心理学;+感觉器官的生理学。”①

遵照列宁的这一指示,从1982年末开始,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室研究认识论的几个同志,在夏甄陶同志的倡导下,准备写本《认识发生论》(该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实现列宁的遗愿,填补我们在认识论研究方面的这个空白。

在该书中,我分担撰写有关人类理性思维发生和发展的问题。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搜集并参阅了考古学、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古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脑科学等方面的大量有关资料。到1985年初,写出了约八万五千字的初稿,交夏甄陶等同志统篡去了。

交稿之后,总觉得言犹未尽。因为有关原始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不是短短几万字就能够说清楚的。于是,我准备再写本探讨人类思维的种系发生问题的书,取名《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提纲拟好以后,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凤岐、夏甄陶、李泽厚、叶秀山、杨远和社会学研究所陈步等专家学者征求过意见,得到了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帮助。

经过多年的努力,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尽管我力图利用已有的科学成果,来阐明与思维发生学有关的诸多问题,但是,由于笔者学识有限、资料不足,又是初涉这个领域,很多问题只像蜻蜓点水,总觉得还讲得不深不透。

当然,有关思维发生学需要研究的问题甚多,不是哪一个人,也不是三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很多学科的同仁志士共同努力,方能攻克。有的问题,因为受当代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找不到足够的资料,只好留待后人去完成。笔者所以敢把这本连自己也觉得还不太成熟的书奉献给读者,仅是想把它作为引玉之砖罢了。

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前人工作的继续,我的工作也是如此。在本书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曾参考、借鉴和引用了国内外学者在思维发生学方面的有关文章、著作中的观点和资料,它们启迪了我的思路,促进了我的研究,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此,特向这些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好友赵凤岐、章绍武、李卫、张力等同志的热情帮助。他们在百忙中先后阅读了这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汝信同志和赵凤岐同志还在百忙中特地为本书写了序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杨远同志为我提供了原苏联学者研究原始思维的资料,民族学研究所的卢勋、孙宏开、刘光坤等同志,语言学研究所的王焕贞同志,武汉大学的陈文演同志及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的王昌国同志,都热情地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有关民族学、语言学和脑科学方面的资料。在此,向所有关怀、支持和帮助过我的同志一并致以谢忱!

该书虽然又作了些修订,但终因作者的知识和水平有限,兼之手头任务繁重,实难尽如人意,恳请读者见谅。

拙著能以今天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完全是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此外,在该书修订过程中,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刘锐女士给认真仔细地审阅了一遍,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在文字上作了进一步的加工和润色。在此,我特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张浩

 2004年11月20日于

  北京朝阳区农光里耕耘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0:22